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正所谓功高震主 王翦灭掉赵国后又是什么结局

正所谓功高震主 王翦灭掉赵国后又是什么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953 更新时间:2024/1/18 14:49:53

王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王翦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王翦灭掉赵国之后,王翦的结局是什么?

虽说相比王翦,大家可能更为熟悉的是白起,一个是因为他杀神的名号,还有一个就是他无数的战功以及战无不胜的战绩。

然而与白起相比,其实王翦的战功也是十分不俗的,秦国的江山有一半是他打下来的也不为过。

然而正所谓功高震主,参考白起最后被赐死的结局,王翦最后又是一个怎样的结局呢?

王翦智取赵国

由于赵王实行过“胡服骑射”,导致其国力与秦国有的一拼,也是诸国国家之中秦国最难啃的一块骨头,再加上赵国有廉颇以及李牧,导致秦国对其也是要倾尽全力。

好在廉颇由于之前郭开的一连串操作,直接将廉颇赶出了赵国,现在最难搞定的就只剩下李牧了。

王翦带兵进攻赵国之时,应战的自然就是李牧,虽然就兵力以及武器上赵国并不占优势,但是好在李牧兵马高超,一直严防死守,让王翦元气大伤。

此时王翦手下的一位谋士李信就献计王翦,让他可以想办法在赵国内部反间李牧。

王翦听后觉得有理,因为就算继续耗下去,自己这边也并不占优势,而且提起反间李牧,他想到了一个十分好的人选,他就是郭开。

在赋予郭开大量的金银财宝之后,郭开顺利帮助王翦除掉了李牧,最后在李牧死后几个月,王翦便带兵攻进了赵国,而赵王最后无可奈何只好出城投降,赵国就此宣布覆灭。

王翦稳健攻取楚国

当时秦王问手下王翦等人,攻打楚国大家认为应该需要多少兵力啊。

当时王翦给出的结论是60万兵力,而李信给出的则是20万就足够了。

听到王翦的回答,秦王顿时有点害怕,60万啊,那可是全国兵力的总成,秦王当时心中肯定在默默想着王翦是不是年纪大了胆子还变小了。

于是他便给了李信20万兵马,让他带兵进攻楚国,而此时的王翦也看出了秦王的意思,于是便辞去了军中的职位,说是要回家养老善终。

后来李信带兵攻打楚国,但由于李信的轻敌,以及楚国对地形的掌握,导致最后李信大败,这也让当时几乎没有什么败绩的秦国脸上蒙羞。

于是秦王十分无可奈何,只好来到王翦的住处来请求他出山帮助自己攻打楚国。

王翦本来已经不打算参与诸国之间的纷争了,但是看到白起当时由于拒绝秦王,而最后被赐死的惨状,他无可奈何答应了秦王。

在王翦拿到秦王所赋予的60万兵力之后,便带兵出征楚国。

王翦在抵达楚国之后,并没有急于出兵,而是在边境让60万将士休养生息了足足一年之久。

最后成功麻痹了楚国,让他们以为王翦是胆小懦弱之辈,对其放下戒心,最后王翦才得以大圣归来。

王翦的结局如何?

王翦在秦国一统六国之后,被秦始皇所重用,并封为太师,论地位的话,已然在三公之上。

而秦始皇在世之时,并没有对王翦有不公的待遇,王翦直到秦二世上位之后才死去,而且是老死,相比战国四大名将的其余三人,王翦的结局可以说是十分美好的了。

可是为什么一向害怕臣子功高震主,就连杀神白起都被赐死,为何唯独留着王翦一人?

王翦的机智以及谋略

王翦与秦始皇可以说是打小便有认识,所以王翦对秦始皇的性格还是十分了解的,他了解他十分多疑,并且对任何人都无法完全信任。

所以王翦便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能让秦始皇信任的人,这种人就是唯利是图的人。

所以王翦每次出征或者上战场之前,都会向秦始皇讨要封地或者恩赐。

就上次60万大军的事情,王翦了解秦王是无可奈何才将大军交于自己,毕竟当时60万大军可以说是秦国全部的兵力了,一旦王翦此时有二心,那么秦王多年打拼的江山就直接可以易主了。

所以为了让秦王放心,王翦在出征之前不停向秦王讨要封地,并且要过还不止一次。

秦王很是不解,你一个人要那么多封地干什么,王翦便对秦王解释道“我只求大王多恩赐一点封地,好让我的子女能不受贫穷之苦。”

秦王这才了解,王翦的野心并不在朝野之上,养老善终,让子女过得安稳舒心才是他多年以来奋斗的目标。

而后来王翦大胜归来,秦王兑现了自己的诺言,赋予了王翦不少的田地以及宅邸。

而王翦则功成身退,虽然人身在朝野之上,但是却从不管朝上之事,并且对自己的子女也是万般叮嘱,不管是什么人,问你什么关于朝野之上的事情,都不要发表看法,就全然当做不了解为好。

他的子女也是世代遵守着这个约定,而且自王翦儿子之后,王翦的后代几乎没有什么人从官,几乎都以从商为生。

可能在他的后代看来,王翦这样小心翼翼的宫中生活已然不是他们所想要的,他们想要的不过就是平静而又充实的田园生活罢了。

结语

王翦此人虽然是战场上战神,但是却同样也是秦王肚子里的蛔虫,他十分确切地明白秦王所想,不管是所做之事还是所说的话,都应了秦王的意。

所以他才能在此乱世之中,以极高的战功独善其身,安详晚年,正应了老子那句“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标签: 王翦秦国

更多文章

  • 赤壁之战鲁肃的表现如何 鲁肃真的有那么迂腐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赤壁之战,鲁肃

    对赤壁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赤壁之战中鲁肃的表现是什么样的?鲁肃真的有什么迂腐吗?鲁肃是东吴四大都督之一,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人物。但三国演义中似乎将鲁肃刻画成了一个迂腐,常将“为之奈何”挂在嘴边的人物。孙权收到曹操的檄文后,鲁肃毛遂自荐到江夏吊丧,之后就一

  • 李绛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出身于赵郡李氏东祖房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绛,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绛(764

  • 韩信三万打二十万以少胜多 2000年来为何无人敢用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韩信,打仗

    对兵仙韩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韩信用3万士兵打败20万赵军,2000多年来为什么无一人敢用?兵仙韩信曾出一阴招,用3万士兵打败20万赵军,2000多年来无一人敢用!韩信被后世称为兵仙,他的一生十分精彩,虽然在政治上低能,但他在军事上的成就无比辉煌。韩信跟随

  • 刘备如果没有三顾茅庐的话 诸葛亮和刘备又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顾茅庐,刘备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三顾茅庐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刘备三顾茅庐才请诸葛亮出山,刘备如果没有去三次的话,诸葛亮还会不会出山?三顾茅庐发生于公元207年,这一年刘备的军师徐庶被曹操设计,无可奈何之下只能投奔曹操。或许是徐庶良心发现,刚离去不远就折返回来告知刘备务必要请诸葛亮出山

  • 田忌赛马讲的是什么故事?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田忌,战国

    田忌,战国时期齐国名将,生卒年不详。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田忌赛马原本出自《史记》,讲述了田忌在与齐威王赛马时,从战术上赢得了比赛的胜利,这个故事体现了田忌过人的智慧和卓越的军事才干。但是这个故事告诉世人什么呢?难道它讲述的仅仅是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的场面吗?

  • 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秦始皇为何没有册封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始皇,皇后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秦始皇和皇后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皇后作为后宫之首,秦始皇作为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为何没有皇后存在?皇后乃是后宫之首,皇后可以领导后宫嫔妃。一般能当上皇后的都是皇帝的第一个老婆,身份自然是非常尊贵的。而皇帝和皇后也是最有感情的,毕竟一日夫妻百日恩。尽管皇帝

  •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诸葛亮与赵云的态度有何不一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备,三国

    刘备,即汉昭烈帝,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

  • 周娥皇是怎样的人?她的去世为何能让李煜悲痛欲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周娥皇,南唐

    周娥皇,即大周后,南唐后主李煜第一任皇后,她的死让李煜悲痛欲绝。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南唐后主李煜的治国才能一直为人诟病,但是他在诗词上的造诣却是出类拔萃。在其众多的传世作品中,《昭惠周后》是字数最多的一篇。《昭惠周后诔》是李煜为悼念发妻周娥皇所作,全文一千多字,

  • 乾隆有多薄情?永琪死后唯一的女儿下场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乾隆,永琪

    众所周知永琪是乾隆皇帝非常喜爱的一个儿子,只可惜他最爱的这个儿子英年早逝,在永琪去世后,按理说乾隆皇帝应该会很好的照顾他的子女,可是永琪死后唯一的女儿结局却不好,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五阿哥永琪可以说是乾隆众多儿子中他最疼爱的一个,也是他最中意的

  • 火耗归公到底是什么样的 雍正为什么要推行这个政策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雍正

    对火耗归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代皇帝推行的火耗归公到底是什么样的?百姓为何对这个政策叫好?在清代历史上,雍正皇帝一直备受后世争议,有的人说他是篡改遗诏登上的皇位,除此以外,对雍正皇帝的评价也并不是太好,对皇室宗亲以及文人不断的坑害,然而,作为清代历史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