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最后的战神张献忠实力有多强?连顺治都想和他平分天下

明朝最后的战神张献忠实力有多强?连顺治都想和他平分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04 更新时间:2024/1/20 13:00:11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李定国的故事。

明朝末年,天灾屡屡发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关外的女真族也蠢蠢欲动,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远在西北地区,发生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分别是“王二起义”、“李自成起义”、“张献忠起义”,

王二起义最早开始,但只持续了两年便被镇压,而李自成则建立了大顺王朝,推翻了崇祯帝。张献忠最后辗转西南,建立了大西政权。

在张献忠的麾下,曾经有一位超级战将,此人英勇无敌,最后联合明朝抗击清朝,打得清军抱头鼠窜,在历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顺治帝曾一度想割让7个省给他,打算和他议和,此人就是李定国。李定国曾被人誉为“战神”,民国时期伟大的革命家蔡锷先生曾以李定国为榜样,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李定国的故事。

一、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少年英雄创奇迹。

崇祯三年,张献忠率领农民军在陕西起义,当时陕北各地百姓都在忍饥挨饿,张献忠振臂一呼,群起响应。这一年,有一个年仅10岁的孩子为了吃饱饭,也来参加了张献忠的义军,此人就是李定国。

若是现在,10岁的孩子可能还在父母跟前撒娇呢,但没办法,李定国出生于陕西延安的一个贫农家庭,父母因饥荒而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李定国七八岁融入了社会。他参军之初,很多人都欺负他。有一次,张献忠视察军队,偶然发现了年幼的李定国,他见李定国相貌不凡,双目如炬,认定这孩子不可小觑,便收李定国为养子。

张献忠作为一个时代的枭雄,他的眼光的确老辣。张献忠一生收了4个养子,李定国是老二,孙可望是老大,刘文秀是老三,艾能奇是老四。

李定国10岁上战场,经过张献忠的历练和培养,待到17岁时,李定国骨架慢慢长开,已经长成一个大小伙子。李定国21岁时(崇祯十四年),曾创造了一场战场奇迹。明朝大学士杨嗣昌押送十多万军资送往襄阳,以协助明朝军队镇压起义军。当时张献忠缺粮少食,李定国便瞒着张献忠,率领20多人假扮成明朝官军,以迅雷之势占领了襄阳城。

要知道,当时襄阳城乃镇压起义军的军事重镇,农民起义军几次攻打都无果而返,李定国竟然以20轻骑取得“襄阳大捷”,纵观军事史,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从此,李定国名声大振,人送外号“小尉迟”。

二、张献忠临终留遗言,四将军并列闹内讧

明朝崇祯十七年,张献忠在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权,李定国被封为安西将军。在张献忠的众多部将中,李定国年仅24岁,他智勇双全,参与战事身先士卒,深得将士们爱戴。

同年,多尔衮在吴三桂的引领下入关,李自成兵败。清军开始一路南下,张献忠在和清军作战时战死。张献忠临终前杀死自己的妻妾,然后对四位义子说:

“明朝三百年正统,天意必不绝亡,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出自《客滇述》)

张献忠的遗言意思是说:明朝有近300年的正统,天意必不让它灭亡,我虽然反抗明朝,但我死后,你们要立即归顺南明,帮他们一起对抗清军。

其实,张献忠的这番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张献忠这么安排,也是为大西军的未来寻找一条出路。大西军只有联合南明,才能对抗清朝。要不然,只能被清军各个击破。

张献忠死后,他是四位义子并列为四将军,因为孙可望排行老大,因此大家以孙可望为首,凡是议事,四人并列。

张献忠去世后,四将军打了几场胜仗。但随着李定国的人气越来越旺,孙可望渐渐起了猜忌之心。李定国几次被孙可望羞辱,但他为了大西军的团结,忍辱负重,一直不愿和孙可望分道扬镳。

三、李定国力挽狂澜,顺治帝心有余悸

清朝顺治三年,南明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称帝,是为永历帝,这是南明最后一个政权。按照张献忠的遗嘱,李定国建议立即派人联络朱由榔,表示联合抗清之意。但孙可望想自立为帝,并不打算蹚南明这趟浑水。但迫于其他三人的压力,孙可望改变了想法,想效仿董卓“挟天子而令诸侯”,于是联络永历帝,表示愿意合作。

就这样,大西军从此从义军变为明军,成为永历帝名义上的下属。为何说是名义上的呢?因为大西军实际上还是由孙可望说了算。

清朝顺治六年,清军连续进攻湖南、广西等地,永历帝兵败逃往南宁,然后一败再败,只能投奔大西军。得知永历帝前来,李定国喜不自胜,他终于可以继承义父的遗志,联明抗清,建立抗清战线。

顺治九年,已经亲政的顺治帝派定南王孔有德、平西王吴三桂率两路大军分别从广西桂林和四川乐山出征,夹击大西军。

对李定国来说,这是一场他期待已久的战争,李定国早已做足了准备。他早早训练兵马,准备粮草,就等待着这一天。当年三月,李定国指挥八万兵马挥师东进,出发前,李定国定下五条军规:不杀人,不放火,不抢劫、不奸淫,不宰耕牛。军纪严明,战斗力奇强,两个月内,李定国连续攻克四座城池,湖南诸地的清军哀鸿遍野。顺治帝频频接到南方失利的战报,急忙派定南王孔有德抵抗李定国。

孔有德是谁,清朝六大异姓王之一,此人乃明朝猛将毛文龙的部下,后来投奔清朝,深得皇太极重用。在清朝攻打朝鲜、清军入关、攻打南京等战役中,孔有德都立下赫赫战功。最重要的是,孔有德自从投奔清朝之后,就没有吃过败仗。但是,在桂林之战中,李定国用50头大象组成的象阵让孔有德彻彻底底地失败一回。孔有德在严州之战中丢盔弃甲,只身一人逃到桂林。

孔有德逃到他的老窝桂林,重整兵马,打算再战李定国。李定国迅速带兵包围了桂林,在桂林城,交战双方都有七八万兵马,李定国沉着指挥,用云梯攻城。西北军英勇攀上城楼,孔有德见城池已破,走投无路,只得杀死妻妾,自焚而死。

孔有德之死,让顺治帝非常震惊,急忙派谨亲王尼堪率领15万精兵驰援。尼堪是谁?此人是努尔哈赤长子褚英之子,是顺治帝的堂兄。尼堪身经百战,杀敌无数,7年前,他率兵攻打南京,逼得南明弘光帝一退再退。并且在安徽芜湖抓获了弘光帝。正是因为尼堪英勇无敌,顺治才派尼堪来对付李定国。

尼堪还未到达,李定国已经收复了广西全境,衡州之战,尼堪和李定国两军对阵时,李定国不慌不忙,他设下三层埋伏,引尼堪入瓮。尼堪走到一半知道中计,大叫不好,但为时已晚,李定国的三层埋伏虽然还未完全形成,但已经占据优势,李定国身先士卒,冲散清军,然后来到尼堪身边,手起刀落,尼堪的人头落地。

作为清军中最勇猛的战将之一、作为努尔哈赤的孙子,尼堪在李定国面前一个回合就人头落地。

尼堪之死,让顺治帝乃至整个清廷都惊惧不已。一个李定国,先逼死清朝定南王孔有德,又杀死清朝谨亲王尼堪,让清朝20多万兵马消失殆尽,李定国这个名字成了大清朝的禁忌。甚至,在湖广各地,清朝军队见到李定国的战旗便不战而溃。清朝辛苦经营七八年的南方,转眼间就要毁于一旦。

一时间,湖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广东、江西7个省都插上了南明的旗帜,南明政权在这一时期让人看到了希望。就连南明永历帝也长叹:南明终于等来了自己的“岳飞”。

据《晋王李定国列传》记载,李定国持续重创清军,顺治帝一度非常害怕,让大臣商议和李定国议和,开出的最高条件是把上述7个省割让给李定国,清廷要和李定国平分天下。《晋王李定国列传》曰:

“清君臣闻警,上下震动,闻定国名,股栗战惧,有弃湘、粤、桂、赣、川、滇、黔七省与帝媾和之议。”

四、朱由榔功败垂成,李定国英雄迟暮

正在李定国势如破竹的时候,他的大哥、大西军的当家人孙可望开始不安分了,他担心李定国日后会拥兵自重,对自己不利,于是在三天中连续给李定国去了7封信,催李定国撤兵。李定国流泪叹息道:“眼看大事将成,无奈背后有小人作祟!”李定国为了不让大西军分裂,只得撤军,在寻机会。接下来,由于孙可望畏敌不前,决策失误,大西军在没有李定国的情况下接连失利,后来,孙可望投降清朝。李定国没有选择背叛,他吐血数斗,宣布自己还会继续和清朝战斗。

可惜的是,当时南明永历帝已经被南明遗臣接到缅甸,李定国独木难支,他几度想和台湾的郑成功联手破清,只是,当时郑成功正在和清军议和,等郑成功议和失败,为时已晚,此时的李定国,既要面对清军的围攻,又要顾及被缅甸扣押的永历帝的安危,分身乏术。最终,李定国数次带兵进入缅甸,想抢永历帝回来。无奈吴三桂下手更快,在吴三桂的威逼下,缅甸将永历帝交给了吴三桂。

顺治十八年六月十一日,李定国在他42岁生日那天迎来了噩耗,永历帝被吴三桂绞杀,李定国听到消息后吐血不止,哭道:

“恢复事尚可为乎?负国负君,何以对天下万世!”

十几天后,李定国病逝,临终前他嘱咐属下:“宁可死到荒郊野外,也不可投降!”然后气绝,一代英雄陨落。

李定国死后,他仅剩的几千部众宁死不降,分散流落到西南各处。

五、英雄魂兮归来,壮士矢志不渝

作为明朝末年杰出的抗清英雄,李定国在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是英雄之举。在李定国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中,南明永历帝看到了复国的希望,只可惜,李定国虽然有岳飞之才,他背后依然有秦桧在作祟。李定国的失败,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有三点:

第一,当时清军力量太过强大,而大西军仅仅依靠西南几省,李定国虽然凭借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取得辉煌的战绩。但打仗是综合实力的较量,长久下来,李定国若想彻底战胜清廷,难度非常大。

第二,张献忠去世后,大西军的分裂是无法避免的。以孙可望为首的奸人,是加速李定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李定国知道,大西军一旦分裂,就无法完成复国任务。所以,面对孙可望的一再要挟,李定国投鼠忌器。正是因为如此,孙、李二人的矛盾被清朝利用,导致大西军毁于一旦。

第三,永历帝在本质上并不信任大西军,永历帝作为南明的最后一个政权,他走投无路,只得依靠大西军这个力量。但从本质上说,大西军从“反明”到“联明”,本质目的是为了对抗清朝。虽然李定国从内心是认可永历帝的,永历帝也是认可李定国的,但双方的属臣内心存在猜忌,这种君臣离心的心理,也是加速李定国失败的原因。

作为反清义士,蔡锷将军以李定国为榜样,以李定国为民族的脊梁,李定国背后的故事,一言难尽。

标签: 李定国明朝

更多文章

  • 从诗作《次北固山下》中,探索王湾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湾,唐朝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王湾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王湾:海日生残夜,一句万古传在大唐星光灿烂的诗人中,有很多人是凭着一首诗,甚至一句诗而闻名天下的,如“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张继,“年年岁岁花相似”的刘希夷等等,据说后者还为此丢了性命。同那些大诗人相比,这王湾实在是个不起眼的人物

  • 屡屡战败还当过俘虏,夏侯惇始终被魏国重用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夏侯惇,三国

    每当一提起夏侯惇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与吕布军交战时,曾一度被擒为人质,又被流矢射瞎左眼。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三国是一个豪杰闪耀的年代,成千上

  • 康熙抓住鳌拜之后 康熙为何没有杀鳌拜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康熙,鳌拜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康熙和鳌拜,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要说康熙初期最憎恨的人是谁,则当属鳌拜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还是因为权力二字。康熙十分不满意鳌拜专权摄政的行为。要知道, 自己的父亲顺治皇帝,在多尔衮死后都把他挖出来鞭尸的,那可是我自家人,是皇叔啊。你鳌拜就是一个我爱新觉

  • 带着18万骑兵给匈奴下战书,汉武帝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武帝,汉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汉武帝。说到汉王朝的强盛,我们也许首先会想到:“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也许是人类史上最为霸气的宣言之一。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西汉王朝之所以能够如此霸道,首先得感谢汉武帝刘彻。若不是他在位期间数十年如一日对匈奴穷追猛打,汉元帝时期的西域都护府副校尉陈汤,

  •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唐寅,一生放浪形骸、困顿落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寅,明朝

    说到唐寅,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唐寅,明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自号桃花庵主,世人多称他为唐伯虎,绝代才子,诗书画均堪一绝,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而今天,我们说到唐寅,最先想

  • 夷陵之战前,刘备为何不带上赵云一起出征?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刘备,,三国

    你真的了解夷陵之战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之后,就一直在下坡路,先是关羽大意失荆州,紧随其后,刘备东征伐吴,又遭遇夷陵之战的惨败,让蜀汉由强变弱,再也无力一统天下了。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

  • 李诵做了二十六年太子终成正果 李诵为何八个月就去世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李诵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诵做太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历史上有一个人,他做太子做了26年,最终把自己的亲爹,给熬出了皇位,但自己的身体也垮了,仅仅做了8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去世,强权体制下,太子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角色,他的权利少于皇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非常显赫,但未来王位的储君身份,

  • 刘克庄:南宋爱国人士,为家国献出了全部的热情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克庄,南宋

    说到刘克庄,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1206年的南宋土地上,响起北上伐金的号角。这次冒进的征伐很快就失败了,岁末,南宋派使节去金议和。这是主和派的又一次巨大胜利,他们不愿再起战乱,怕极了失去高位,怕极了逃徙流亡,便把民脂民膏换来的岁币交到金人手上,以此

  • 关羽入川对战马超会是什么结果?赢得可能性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关羽入川,三国

    关羽入川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三国演义》中,马超跟张飞在葭萌关大战半天外加半夜,谁也奈何不了谁,最后在督邮李恢的劝说下,马超在进退维谷的情况下主动投降。关羽得知马超受到刘备重用之后很是不满:差点打伤我三弟,居然还成了座上宾,我要去成都跟他比划比划,让他

  • 赵佶真的是一个昏君吗?宋徽宗早期的政治是怎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徽宗,政治

    作为亡国之君的宋徽宗,宋徽宗是一个昏君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很多人都不了解北宋宋徽宗,北宋是在端王赵佶的手里亡国的,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事实。通过看水浒传,我们或许对当时的历史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端王的政治手段确实是不甚高明的,奸臣当道,一时间忠良被排挤出去,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