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夏元吉是什么人?为何说没有他就没有明朝两大盛世

夏元吉是什么人?为何说没有他就没有明朝两大盛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241 更新时间:2024/1/20 2:37:59

对夏元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明朝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十八日,明成祖朱棣在第五次北征的归途中病逝,太子朱高炽听闻朱棣病逝后,第一时间封锁京城,然后亲自跑到监狱中,哭喊一位囚犯的名字,这位囚犯就是夏原吉

《明史·列传第三十七》记载:

崩闻至,太子走系所,呼原吉,哭而告之。原吉伏地哭,不能起。太子令出狱……

夏原吉听闻朱棣病逝,嚎啕大哭,伏地不起。朱高炽随后下令释放了夏原吉。

夏原吉是何许人?在朱棣驾崩后,朱高炽为何第一时间释放夏原吉?其实,不仅朱高炽在惦记着夏原吉,朱棣临死前对夏原吉也念念不忘。本文,笔者就给大家聊一聊明朝传奇人物夏原吉的故事。

一、朱元璋来视察

明朝洪武三年,朱元璋下令取消科举,让各地官员“举贤”,一个叫夏时敏的官员被推荐担任湘阴县教谕官,从而在那里定居。

不幸的是,没过两年,夏时敏病逝,留下孀妻幼子。其子名叫夏原吉,自幼聪慧好学,后来被推荐进入太学读书。

洪武后期,太学遴选一批优秀的学生入翰林院写制诰,恰巧朱元璋到翰林院视察,朱元璋见一帮学子相互打闹嬉戏,唯独有一位青年书生正襟危坐,丝毫不受他人影响,朱元璋暗暗点头,召来一问,方知他叫夏原吉。于是御笔一会,任命夏原吉为户部主事,官阶为从七品。夏原吉的仕途,至此开始。《明史》云:

诸生或喧笑,原吉危坐俨然。太祖诇而异之,擢户部主事。

夏原吉到户部后,勤勤恳恳做事,户部尚书郁新觉得他人品端正,做事踏实,对他多有提携。

当时有个姓刘的户部郎中嫉妒夏原吉,曾找机会在朱元璋面前陷害夏原吉,不料朱元璋连查都不查,直接处死了刘郎中,原因很简单:朕见过夏原吉,他是老实人,你是在陷害他!

朱元璋临终前,夏原吉已经在户部担任主事,建文帝登基后,提拔夏原吉为户部右侍郎。后来靖难之役爆发,夏原吉被建文帝委以重任,主要负责筹措钱粮,提供后勤保障。

二、再给我三天时间

建文四年,朱棣攻入南京城,建文帝在大火中失踪,建文旧臣有的宁死不屈(如方孝孺),有的投奔新主(如解缙),只有夏原吉例外,他没有站队,而是在户部账房里继续核算钱粮账册,外面翻天覆地,屋内平静如水。

朱棣进入南京后,立即开了“清算模式”,根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朱棣列举了44人的建文旧臣名单,六部主要官员都在其中,而夏原吉身为户部的肱股,也在名单之中。官兵到夏原吉家中没找到人,意外地在户部账房内抓住了夏原吉。当夏原吉被五花大绑地丢到朱棣面前时,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大祸临头。

朱棣要杀夏原吉,夏原吉求情了。注意,他不是求饶,而是求情,夏原吉对朱棣说:能否再给我三天的时间?

朱棣问他何故,夏原吉说:户部的账目还有三日就全部理清了,到时候方便交接!

朱棣听完,终于明白,眼前的这个人,不是什么建文余孽,而是“工作狂魔”。朱棣一纸赦书,让夏原吉继续为“新朝”效力,担任户部左侍郎。

至于夏原吉为何同意为朱棣效力,后世认为可能存在两种原因:

第一,朱棣和夏原吉二人,或许有过一次长谈。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只有夏原吉认同了朱棣,才有可能“与之谋”。

第二,夏原吉就是一位对经济民生感兴趣的官员,谁当天子他无所谓,因为他只关心自己能不能为百姓做事。

从夏原吉接下来的事迹可以看出,第二种原因的可能性更大。

三、“民劳,吾何忍独适”

朱棣登基后,夏原吉升任户部尚书,制定了三十多条关于赋税、徭役的政策,朱棣悉数采纳。同年,浙西发大水,当地官员治理不力,朱棣十分恼火。要知道,浙西是明朝的赋税重地,而且,朱棣刚登基不久,天下百姓都聚焦朝廷对洪灾的表现。朱棣想起夏原吉是解决百姓民生的良臣,他决定派夏原吉去浙西走一遭。

夏原吉接到命令后,没有推辞,连夜出发赶到浙西,这一去就是一年多。浙西百姓经常看到朝廷户部尚书光着脚丫,穿着布衣往返于灾民聚集点,夏原吉一方面调集钱粮救济百姓,一方面指挥疏导洪水,通过半年的实地考察,夏原吉最终提出了一个彻底解决浙西洪灾的方案:

请循禹三江入海故迹,浚吴淞下流,上接太湖,而度地为闸,以时蓄泄。

笔者不懂水利,不敢妄加评论,但《明史》告诉我们,经过夏原吉的日夜奋战,到了九月:

九月工毕,水泄,苏、松农田大利。

再说一遍,浙西是明朝的赋税重地,夏原吉彻底解决了这一带的水患,不仅为当地百姓谋福,更是为明朝的“永乐盛世”打下了基础。

夏原吉在浙西兴修水利时,夏天不撑伞,冬天不生炉,夜以继日地工作,他的下属问他:“您何必如此呢?”夏原吉说:“民劳,吾何忍独适?”意思是说:“百姓如此劳苦,我怎能独自贪图安逸?”

朱棣的“黑衣宰相”姚广孝是苏州人,永乐初年,姚广孝返乡回来,路过夏原吉的指挥现场,姚广孝以佛家之心赞叹曰:“夏原吉,有古之仁爱之心!”

四、盛世背后的账房先生

夏原吉担任户部尚书期间,主张节约用度、减轻百姓赋税。凡是各地的田税户口数目,他都用小本子记牢,随身携带。一次,明成祖朱棣问他天下钱粮的事情,他对答如流,惊呆众人。

永乐年间,百姓经过“靖难之役”后百废待兴,到处需要花钱。而明成祖雄才大略,他封赏靖难功臣、迁都北京、修紫禁城、编修永乐大典、六下西洋、五次北征、疏通运河,随便一项都是“烧钱”的大事。明成祖只需要动动嘴巴,而全部的财政压力都在户部,身为户部的掌门人,夏原吉是当家的巧妇,更是明朝的账房先生。

根据《明史·夏原吉传》记载,为了解决明朝财政问题,夏原吉先后提出:“裁冗食,平赋役;严盐法、钱钞之禁;清仓场,广屯种,以给边苏民”等一系列方法。

简而言之,夏原吉为百姓减税,却增加富人的税收。裁撤无关的人员支出,鼓励边疆将士开垦土地,自给自足。他主张与民休息,发展商业。总之,其目的只有一个:为百姓谋福,为朝廷挣钱。

正是有夏原吉这个“账房先生”,朱棣才有可能缔造“永乐盛世”。清朝文学家赵翼曾如此评价:

“历朝论理财能者,唯桑弘羊、夏原吉二人也。”

在赵翼看来,中国古代善于理财的大臣,只有俩人,一人是汉武帝时期的名臣桑弘羊,另一人就是明成祖时期的夏原吉。

五、高皇帝养贤

夏原吉的种种表现,让朱棣深知他是一位忠臣。朱棣南征北战期间,留太子朱高炽(后来的明仁宗)监国,朱高炽和夏原吉接触的次数越多,越觉得夏原吉是不可多得的贤臣。朱高炽几乎事事都征求夏原吉的意见,然后才施行。一方面是他尊重夏原吉,另一方面也是他信任夏原吉的能力。

永乐八年,朱棣北征,命夏原吉辅佐皇太孙朱瞻基(后来的明宣宗)留守北京,《明史》云:

辅太孙留守北京,总行在九卿事。时诸司草创,每旦,原吉入佐太孙参决庶务。朝退,诸曹郎御史环请事。

意思是说,夏原吉天刚亮就协助皇太孙处理政务,退朝后还要安排具体事宜,这其实是宰相职责。自洪武年间朱元璋非常宰相之后,夏原吉还能如此,可见朱棣对他的信任。

不仅如此,夏原吉还陪朱瞻基考察民间疾苦。一次,夏原吉拿出发黄的碎米给朱瞻基吃,朱瞻基大惊,夏原吉解释道:“殿下吃下它,才能真正了解民间疾苦。”

永乐九年,朱棣在大殿设宴,专门到夏原吉面前敬酒,指着夏原吉对众人说:

“高皇帝养贤以贻朕。欲观古名臣,此其人矣!”

意思是说,夏原吉是高皇帝(朱元璋)培养的贤臣,留给朕用,古今名臣,也不超过夏原吉了。

六、朱棣的遗言

朱棣认为夏原吉是名臣,然而,十年之后,朱棣就亲手将这位名臣送进监狱。

永乐十九年,朱棣在经历两次征讨漠北之后,计划第三次北征。朝中大臣纷纷反对,朱棣求助户部尚书夏原吉,希望夏原吉能帮自己说话。没想到,夏原吉说:

“现在连年征战,都是无功而返,兵马粮草损失十之八九,再加上现在灾荒频发,内外交困,希望陛下以天下百姓为念,暂时罢兵。况且陛下身体不好……”

夏原吉知道,自己的话说得不够委婉,他只要一说出口,可能就要倒霉。果然,朱棣听完之后,顿时发天子之怒,下令将夏原吉抄家下狱。

待到抄家那天,全城百姓都来看热闹,本以为大明朝的户部尚书,主管全国钱粮,必定家财万贯。没想到,真到了抄家时,人们才发现,大明朝的户部尚书、“永乐盛世”背后的账房先生有多清贫。《明史·夏原吉传》记载:

遂并籍原吉家,自赐钞外,惟布衣瓦器。

在夏原吉家中,除了抄出来皇帝的赏赐之物外,都是一些瓶瓶罐罐和破衣烂衫。

清朝末期,有一副著名的对联:

“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用来讽刺李鸿章和翁同龢。而夏原吉身为盛世宰相,却穷得叮当响,和那些“肥宰相”相比,夏原吉才是王者。

夏原吉入狱期间,朱棣没有听从夏原吉的劝阻,发动了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北征。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第五次北征返程时病重,在大军到达榆木川时,朱棣病危,临终前,朱棣对左右说了一句话,叫“夏原吉爱我”。《明史》:

还至榆木川,帝不豫,顾左右曰:“夏原吉爱我。”

朱棣的这句“夏原吉”爱我,在史学上有多种解读。笔者认为,朱棣最想表达的意思是:自己连年征战,无功而返,最后搭上卿卿性命。夏原吉倾尽一生为永乐盛世奔命,自己在关键时刻竟然没有听信夏原吉之言。

其实,不仅朱棣在惦记着夏原吉,远在北京的朱高炽也在惦记着这位老臣。听闻朱棣驾崩的消息后,朱高炽第一时间跑到监狱,他要释放夏原吉,让夏原吉重新为大明效力。

在朱高炽心绪起伏中,夏原吉给朱高炽提了三条意见,他告诉朱高炽,你登基后,要尽快做三件事:

第一,停止郑和下西洋;

第二,减轻税赋,赈济灾民;

第三,为建文旧臣平反。

第一条是为了解决明朝的财政危机;第二条是为了恢复民心;第三条则是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弥补明朝的历史创伤。

朱高炽全部采纳了,因为他信夏原吉。

明仁宗朱高炽是一代明君,遗憾的是他只在位10个月就驾崩了。他的儿子朱瞻基继位后,夏原吉继续为明朝保驾护航,“仁宣之治”的前半段,夏元吉功不可没。

七、两代盛世一孤臣

宣德五年,历经五朝,辅佐四代帝王的夏原吉病逝了,终年65岁。明宣宗朱瞻基追赠夏原吉为太师,谥号“忠靖”,并且下了一道圣旨:

敕户部复其家,世世无所与。

圣旨的意思是:夏原吉的子孙,世世代代都不需要向大明朝交税。

纵观明朝 ,有如此待遇的人屈指可数。

夏原吉是朱元璋培养的人才,他先后辅佐过建文帝、明成祖、明仁宗和明宣宗四代帝王。明朝“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两大盛世,夏原吉之功必不可少。

笔者认为,夏原吉的一生,是充实的一生。他不顾自身安危,为浙西治水;他不惜惹怒帝王,为民修养;他一生埋头苦干,只因他心中有天下苍生。

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曾写道: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夏原吉,不正是民族的脊梁吗?

标签: 夏元吉明朝

更多文章

  • 武则天做皇后也同样有尊贵地位 武则天为何一定要做女皇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武则天

    很多人都不了解武则天做皇帝,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对于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人们有着很多的疑问,其中一个就是武则天在被李治重新迎回宫中后,即使一开始被人非议,在李治这个皇帝跟前所受到的待遇都是最高的,就连皇后都嫉妒,一直想要将武则天处死。可是在李治的庇护和武则天自己的争斗中,还是坐

  • 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君臣关系是什么样 电视剧演的都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备,诸葛亮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备与诸葛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备与诸葛亮,后来很多人都拿这两人的关系来做君臣知遇的经典案例,刘备自己就曾经说过:我有孔明如鱼得水啊!诸葛亮自己在出师表里头也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好吧,既然当

  • 赵云和吕布都是三国时期的猛将 两人谁更厉害一些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云,吕布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赵云和吕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战争时代出名将,作为历史上最著名的战乱时期,三国时期绝对是一个武将井喷的时代。既有蜀汉的五虎上将,也有被后世称为人中吕布的大奉先,另外在曹操阵营中也有猛虎在侧。今天小编想说的,是两位威震四海的猛将之间的比较。一位是刘备帐下的常山赵子

  • 孙权曾经向刘备求和 刘备为什么执意要开战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孙权,刘备

    很多人都不了解孙权求和,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221年四月,刘备正式称帝,登基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居然不是大赫天下,劝告农桑,与民休息,而是立即召集蜀国全国军队准备复仇东吴,不单止是荆州被东吴所夺,而且手下第一大将关羽、张飞都直接、简直被东吴害死了,复仇只差一张诏令而已,而这张诏令刘备足

  • 赵匡胤为什么会传位给自己的弟弟 所谓托太后的洪福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赵匡胤,北宋

    很多人都不了解赵匡胤传位,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赵匡胤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兄弟而不是自己儿子?现在唯一能找到的历史解释,记载在宋代官方编修的《太祖新录》《太宗实录》这两本书,以及根据《太宗实录》写成的《三朝国史》(太祖、太宗、真宗三朝,也是官方编修的)里。(赵匡胤像)这个记载说的是,在

  • 同样都是篡位的当上皇帝 赵匡胤为什么会评为历史上最仁慈的篡位者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赵匡胤,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赵匡胤篡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说实话当我看到赵匡胤被评为历史上最仁慈的篡位者之时,瞬间感觉大家好像不在同一个世界当中,是我们对赵匡胤存在某种误解吗?为何他会被评为历史上最仁慈的篡位者呢?其实并非赵匡胤最仁慈,而是他的谋朝篡位对于天下的百姓伤害最低,同时又对跟自己

  • 李善长和刘伯温都是朱元璋的谋臣 李善长到底强在什么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善长,刘伯温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善长和刘伯温,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李善长的职场情商比刘伯温要高很多,而且官场经验也非常丰富,而且李善长搞后勤那可是明末无人能比,朱元璋在前线打仗,而李善长稳坐大后方,源源不断支持粮草。所以李善长一直都是淮泗功臣集团的头头,李善长就坐稳了大明开国文臣之首的宝座。李善长

  • 刘伯温奉命斩尽天下龙脉 刘伯温为什么到了长白山就走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伯温,龙脉

    对刘伯温斩龙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368年,基本平定中原地区的朱元璋建立了一个崭新的王朝,也就是明朝。关于明朝,关于朱元璋,我们现代有许许多多的传说。比如说朱元璋长着“鞋拔子脸”,或者说朱元璋诱骗功臣喝酒然后将他们杀掉。《倚天屠龙记》当中更是把明太祖写成

  • 隋炀帝杀掉宇文娥英,真的是因为房事的一句话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隋炀帝,隋朝

    隋炀帝杨广听了方士一句话,为何却要杀了自己外甥女宇文娥英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都是知道,在我国漫长的封建历史王朝中,有着诸多王朝的轮番出现,其中隋朝也是可以说是较为有名的一个王朝,开朝皇帝杨坚,经过了一番励精图治,也是将隋朝带入了一番盛世景象,作为皇帝的杨坚也是有着一

  • 关羽在受伤之前华佗就被杀了 给关羽刮骨疗毒的人又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关羽,华佗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刮骨疗毒,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羽,你应该熟悉他。他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三国时期有名的人物,他不仅战斗力很强,而且很忠诚。他对刘备忠心耿耿,发誓要追随他。他是一位伟大的历史英雄。但是,我们的英雄也犯了错误。关二爷五十多岁时,还率兵攻打曹操。他杀了很多名将,到处都是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