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韦庄在唐末乱世有着怎样的经历?他留下了哪些诗作?

韦庄在唐末乱世有着怎样的经历?他留下了哪些诗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133 更新时间:2024/3/8 19:50:33

韦庄,字端己,晚唐时期的知名诗人,曾在五代时前蜀担任宰相,与温庭筠同为“花间婉约派“代表词人。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知道一下韦庄所作的故事吧。

韦庄出身于官宦世家,七世祖韦待价做过唐代的宰相,四世祖韦应物是著名的诗人。到韦庄时,家境已经衰落,他少年孤贫,但能致力学习,才华出众,聪明过人。

韦庄早年屡试不第,主要是因为晚唐社会动乱,战争频仍。《唐才子传》里说:“庄应举,正黄巢犯阙,兵火交作,遂著《秦妇吟》,有云‘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蹈尽又重回’。乱定,公卿多讶之,号为‘秦妇吟秀才’。”

广明元年(880年),四十五岁的韦庄在京城应举,正赶上黄巢的起义军攻入了长安。在战乱之中,他和家人失散了。战争空前残酷,老百姓遭受了巨大的苦难。滞留长安的韦庄便成为这场震撼神州大地的社会巨变的目击者。

中和二年(882年),他才离开长安到了洛阳,第二年春天,他写下了著名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

这首诗借一位逃难妇女之口描述了唐末黄巢起义时的社会乱象,反映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诗歌写成后,不仅得到了朝中公卿们的赞扬,而且在民间也广有流传。这首诗被人们制成幛子悬挂,韦庄则被称为“秦妇吟秀才”,和白居易曾被称为“长恨歌主”并称佳话,盛传一时。后人把这首诗和《木兰辞》《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三绝”。

最初,韦庄也以这首诗自傲,曾亲手书写其中的句子,挂在家中。但到了晚年,他不仅把写的诗句撤了下来,再也不提这首诗,写了《家戒》自禁此诗,并向各处收回抄本。直到临终前,他还嘱托家人不许挂《秦妇吟》幛子,后来他的弟弟韦蔼给他编定《浣花集》,也没有收录这首诗。所以后来这首诗就失传了,宋元明清历代都只知其名,不见其诗。直至近代,《秦妇吟》写本才复出于敦煌石窟,后来经过王国维和罗振玉的整理研究,我们才得以见到这首失传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名作。

韦庄为什么要自禁此诗,五代的孙光宪在《北梦琐言》中说:“蜀相韦庄应举时,遇黄巢犯阙,著《秦妇吟》一篇,内一联云:‘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尔后公卿亦多垂讶,庄乃讳之。时人号“秦妇吟秀才”。他日撰家戒,内不许垂《秦妇吟》障子,以此止谤,亦无及也。”他认为是因为诗里的句子引起了公卿贵族的愤怒,韦庄才禁传此诗的。近代学者陈寅恪提出了免祸说,他在《韦庄秦妇吟校笺》中说:“端己之诗,流行一世,本写故国乱离之惨状,适触新朝宫阃之隐情,所以讳莫如深,志希免祸。”他认为韦庄晚年投靠前蜀王建,害怕这首诗触怒蜀中新贵,所以自禁此诗。

写完此诗不久,韦庄就到江南去避乱,直到五十八岁才又回到长安。饱经离乱的诗人并没有忘记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再次参加科举,终于在乾宁元年(894年)五十九岁时进士及第,被授予校书郎之职。此后曾在两川宣瑜和协使李询门下任判官,奉使入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

天复元年(901年),韦庄入蜀担任王建的掌书记,从此终身仕蜀。天祐四年(907年),朱温谋朝篡位,唐代灭亡,韦庄劝王建称帝。王建做了前蜀皇帝后,任命他为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前蜀的开国制度大多出于韦庄之手,韦庄官终吏部侍郎兼平章事,七十五岁时死于成都。宋朝张唐英撰《蜀梼杌》曾高度评价他:“不恃权,不行私,惟至公是守,此宰相之任也。”

韦庄入蜀后颇有政绩,得到了蜀主王建的信任,他住进了杜甫住过的浣花溪,以杜甫自居。他早年虽然历经战乱漂泊,但在晚年,可以算是春风得意了。

但在内心的深处,那种漂泊无依、无家可归的感觉并没有改变。和许多晚唐士人一样,他是希望能向大唐王朝尽忠的,但朝廷已是日薄西山,穷途末路,再也没有一丝指望。他仕蜀,支持王建称帝,虽然光鲜亮丽,却无法摆脱违背名节的自责。所以,他的内心是矛盾的,是痛苦的。漂泊离乱的感觉,心灵无所依傍的空虚,伴随了他的一生,这在他的作品中有着深刻的体现。

唐末乱世,战乱纷起,韦庄曾长时间避乱江南,内心极为空虚惆怅。比如这首《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原本是三国时吴国的后苑城,从东晋开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是昔日的政治中枢和帝王的享乐地。但到了晚唐时期,这里早已荒凉不堪了。诗人凭吊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亡国的预感,不禁萦绕在心头。那烂漫的春光,丝丝垂柳,却是无情的,根本不懂诗人心中的忧伤。

韦庄作为“花间词派”的代表人物,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词作上,比如这一组《菩萨蛮》:

其一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其二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其三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其四

劝君今夜须沈醉,尊前莫话明代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其五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韦庄一生离乱,其实无论是江南还是西蜀,对他来说,都是一种逃避。根据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教授研究,这五首词中的“江南”,都是确指江南之地,并非指蜀地,这组词是他晚年寓居蜀地时回忆江南旧游之作。

温馨的香灯、流苏帐,凄冷的残月,美人含泪,“劝我早归家”。可是啊,家在哪里,又怎能归去!第一首对“红楼夜别”的回忆,其实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反省和追问。

“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画船,伴着雨声入眠,还有美丽的酒家姑娘。可是,江南再好也不是自己的家乡!“未老莫还乡”,或许,只有人在他乡,对家乡的感受才分外真切。

当时年少,春衫单薄;而今再入花丛,已是满头白发。时光啊,恁是无情!“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那段经历,是生命中最为美丽的一段,是衰老的词人对生命的感激和怀念。

人生苦短,主人情深义重,还是放怀痛饮吧,明天的事明天再说。“遇酒且呵呵”,这声“呵呵”,是及时行乐的笑声呢,还是无奈的叹息?

这个时节,遥想洛阳城里春光明媚,魏王堤上早已柳暗花明了;“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眼前蜀地春光也是十分美好。当年的那个“洛阳才子”,只能终老他乡了。此刻作者所忆之“君”又是谁呢?洛阳,江南,还是红楼美人,抑或是灭亡了的大唐王朝,恐怕他自己也很难说的清楚。倒是天边的那一抹“残晖”,真真切切,就在眼前。

标签: 韦庄唐朝

更多文章

  • 诸葛亮死后 蜀汉为什么还能坚持近三十年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蜀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诸葛亮和蜀汉,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诸葛亮死后,蜀汉还能坚持近三十年之久,蜀汉究竟是怎么做到的?背后有什么原因存在?任何一个朝廷,当牛掰的执政者去世后,国内必然不太稳定,国外其他势力也会蠢蠢欲动。对于蜀汉,刘备去世后,国内就有黄元叛乱以及南中地区造反,诸葛亮

  • 水浒传中鲁智深和杨志如果单挑,谁赢的可能性比较大?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鲁智深,宋朝

    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梁山泊上的一百零八位好汉是由天罡星三十六员和地煞星七十二员组成。这一百零八人性格各异,各有所长,结局不同,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人物群像。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水浒传》中花和尚鲁智深和青面兽杨志之间曾经有过一段精彩的打斗,最终结果是不分胜负。书中说两

  • 李世民晚年生活是什么样的 李世民死的很凄凉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李世民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了解读者都很感兴趣唐代李世民,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李世民到底是怎么死的?李世民最后几年真的很凄凉吗?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公元646年,唐代贞观二十年三月,李世民终于结束了他征讨高句丽的旅程,返回了长安。这次征讨高句丽,李世民虽然没能彻底灭掉高句丽,但是也沉重地

  • 三国时期的第一勇将是谁?关羽还是张飞还是吕布?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三国

    都说乱世出英雄,在三国时期是一个战乱的年代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谁是三国第一勇将?这个问题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答案,起码在罗贯中整合前朝平话而成《三国演义》之前,吕布并非三国第一勇将,至于被后世称为“三国完美之将”、一身是胆的赵云赵子龙,可能连前三都排不进去。如果在六七百年前乃至

  • 瓦岗寨众多兄弟为单雄信求情 李世民为什么还要执意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世民,单雄信

    还不了解:李世民杀单雄信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世民当初为什么要杀单雄信?李世民执意动手的原因是什么?李世民为何不考虑别人的求情?李世民执意要杀掉单雄信,实际上是一石三鸟!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李世民是个宽宏大量、胸怀广阔的明君,能容人、能隐忍,因此能够笼络天

  • 历史上董鄂妃与董小宛是同一个人?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董鄂妃,清朝

    才子佳人出自唐·李隐《潇湘录·呼延冀》,才子佳人的故事是大多数人羡慕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若是这才子还是高高在上的天子,佳人亦是名动一方的美人,那这则故事就是再有破绽也容易赢得人们的追捧。可故事毕竟是故事,现实则是现实。哪怕秦淮名妓董小宛入宫成为顺治帝宠妃的故

  • 三国时期关羽从不主动与吕布单挑,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关羽,三国

    武将单挑,这是电视剧或者演义中为了突出表现武将的勇武,而做的渲染。接下来听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在三国名将中,关羽和张飞的性格可以组合成一个谐音词:焦躁。其本意应该是关羽骄傲、张飞暴躁。暴躁的张飞连关羽都敢捅,要不是夏侯姑娘技高一筹,张飞在当年简直没人能收拾得了——连刘备说话,张飞

  • 仁孝徐皇后:朱棣的结发妻子,也是他一生唯一的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仁孝徐皇后,明朝

    朱棣与父亲朱元璋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为明朝初期的建设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身后也都有一个贤内助。朱元璋的结发妻子马皇后与朱棣的结发妻子徐皇后,都是贤妻良母的典范。世人皆知马皇后的贤良淑德,但了解朱棣的徐皇后的人却不多,她虽然有显赫的出身,可依旧安分守己,默默辅佐着君王。徐氏出身将门,她的父亲是

  • 诸葛亮在断气时为何口含七粒米 这里边有什么用意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蜀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诸葛亮口含米,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口含七粒米?诸葛亮这么做有什么作用?这个米有什么说法吗?《三国演义》之中罗贯中将诸葛亮塑造成了一个完美的智慧化身,鲁迅先生就说过:“与显刘备之长厚近似伪,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多智而近妖”可以说是一个十

  • 曹操一生最欣赏的3大武将,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曹操,三国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一大枭雄,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况且,作为一个军事家,他注重的应该是军事谋略,而不是在社会上宣传慈善思想。古人云:慈不掌兵,义不掌财。说的就是这个理。但是,就算是一生咤吒风云的曹操,也有他从内心佩服的人。在三国时期,曹操最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