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分别都是哪些人?评判的标准是什么

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分别都是哪些人?评判的标准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641 更新时间:2024/1/8 5:56:52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这句话来赞誉中国古代战国的四大名将最合适不过了,这四个人中其实大家比较了解的有廉颇,其他的三个人分别是白起、李牧、王翦。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所谓战国四大名将,源于南北朝时梁朝周兴嗣编撰的《千字文》,就这四人而言,白起与李牧遇强则强、遇弱更强,入榜战国四大名将实至名归,但廉颇与王翦就难以让人信服了,两人都精于固守而不懂出奇,通常是以兵力败敌,总体看来不够资格入榜战国四大名将。

01

《千字文》中的战国四大名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处于战国晚期,是秦国与关东六国双方战争中涌现出的名将。简而言之,我们可以将《千字文》评选标准总结为:一是战国晚期,二是与秦或与关东六国征战的常胜名将,所以没有与秦国交战的乐毅等,以及战国中前期的吴起、孙膑、田忌等,才没能入榜战国四大名将。

但这一评选标准在廉颇身上失效了。

根据史书记载,廉颇生于公元前327,死于公元前243,一生活了84岁,大约在公元245年先后投奔魏楚,因此廉颇一生主要活动于赵国。但纵观廉颇一生,与秦国的主要作战记录只有一次,就是我们熟知的长平之战序幕战。当时,廉颇筑垒固守,严束部众,坚壁不出,秦国使用反间计,赵王用赵括替换了廉颇,秦军同时秘密任命白起替换王龁,赵括纸上谈兵导致长平之战惨败。

笔者提出一个疑问,如果赵王不将廉颇撤换,廉颇能打败白起吗?历史无法假设,但长平之战前的阏与之战,或许能给出一些答案。

长平之战前七年,秦军派白起助手胡阳攻打赵国,胡阳兵分两路,一路围攻赵国阏与,一路围困武安(离邯郸百里),两路互相配合,且阏与地理形势狭长险峻,因而赵国陷入左右为难。赵惠文王问廉颇“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廉颇不愿领兵出战,最后赵惠文王问到赵奢(赵括之父),赵奢回答说“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于穴中,将勇者胜。”赵奢领兵一举大破十万秦军,主帅胡阳此战之后下落不明。

通过阏与之战,就说廉颇用兵不如赵奢,或许有些武断,但纵观廉颇对秦作战的亮点,的确泛善可陈。而且,廉颇对齐、魏、燕的作战,也未见廉颇用兵之妙。

从春秋至战国,齐国一直是强国,廉颇伐齐能够彰显其用兵吗?根据史书记载,廉颇第一次用兵是伐齐,“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但这一次伐齐并非廉颇单独行动,而是乐毅联合燕、赵、秦、韩、魏五国伐齐,廉颇胜仗是在乐毅打败齐国主力之后的第二年,有点胜之不武。田单火牛阵破燕,恢复齐国七十余城后,赵国趁火打劫,“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还是有点胜之不武。

至于魏国、燕国,在战国晚期已经沉沦,其中燕昭王时重要乐毅,让燕国昙花一现,但总体而言廉颇伐魏、伐燕取得胜利,说明廉颇无疑是名将,但却未必够资格入榜战国四大名将。

廉颇之所以名传后世,主要与“负荆请罪”、“将相和”、“尚能饭否”的典故广为流传有关,但纵观廉颇用兵,精于固守却不懂出奇,没有取得过什么惊人战绩,在战国时代用兵水平只能算中等。由于古文中廉颇与李牧合称“颇牧”,是名将的代表,所以千字文为了押韵,又因为提及李牧,于是就将“颇牧”中廉颇也捎带了进去,但实际上同时代的赵奢,至少在对秦战绩上要远远超过廉颇。

02

与廉颇不同的是,王翦对关东六国屡战屡胜,一举灭掉六国中的五国,按理说是实至名归的战国四大名将,但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廉颇与白起时代落幕之后,王翦与李牧开始同台争锋,但可惜的是,白起与廉颇擦肩而过,而王翦与李牧也未能真正决出胜负。

公元前229年,赵国由于连年战争,再加北部的代地地震,大面积饥荒,国力已相当衰弱,于是秦始皇趁机派当时秦国第一战将王翦伐赵。结果,王翦遇上了赵国的名将李牧,相持一年多的时间,发现自己不是李牧的对手,于是王翦求助秦始皇,让秦始皇在实施反间计,让其派奸细去赵国都城造谣,并花重金买通了逼走廉颇的赵王宠臣郭开,最终结果我们都知道,李牧惨遭杀害,王翦之后大败赵军,攻下赵国的都城邯郸,俘虏赵王迁

与白起不同,长平之战中秦国主帅先是王龁,由于廉颇筑垒固守,严束部众,坚壁不出,见难以速胜廉颇,秦国主动实施反间计,之后秘密派出白起替换王龁。而王翦伐赵战争中,是王翦主动要求实施反间计,无论是打不过李牧,还是担心战争拖的时间太长,都说明王翦不是单纯的军人。

战场上玩不过李牧,只能背地里玩阴谋诡计,王翦还配叫战国四大名将?

孙子兵法》云,“以正合,以奇胜”。与廉颇一样,王翦是出色的军事家,尤其擅长大兵团作战,但一样不懂出奇致胜,战略战术比较死板。

白起、李牧在敌我同等兵力下,往往都是取得大胜,而在敌众我寡时,一样能够以弱击强,取得最后的胜利。敌众我寡时,往往就需要出奇制胜,白起李牧以奇致胜的战例层出不穷。

但纵观廉颇、王翦却鲜有以弱击强的胜利,每一次都需要重兵出战,比如白起提七万大破楚国鄢郢之地,而王翦灭楚需要六十万。王翦尽管灭掉五国,但灭韩赵燕魏楚时,看似王翦用兵之功,实则秦国国力强盛,五国不仅远非秦国对手,而且士气低落,没有决死一战之心。

因此,如果以白起、李牧用兵水平衡量战国四大名将,那么廉颇、王翦显然不太够资格。

标签: 廉颇战国

更多文章

  • 王昭君为什么能得到那么多赞颂?她拥有敢于突破重围的人生态度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王昭君,西汉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指的是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玉环,四人在样貌方面并驾齐驱、难分高下,但其中歌颂王昭君事迹的诗作是最多的,王昭君为什么那么受欢迎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西施、貂蝉、杨贵妃三位,或多或少都带有点“误国、害人”的名声,这也是几千年来乱世中美人顶罪的恶

  • 蓝玉到底有多厉害 为什么说蓝玉活着,朱棣就不敢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蓝玉,朱棣

    对蓝玉和朱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蓝玉活着,朱棣就不敢造反,这种说法有道理吗?蓝玉到底有多厉害?他为什么能镇住朱棣?历史上的开国君主各有各的特点,朱元璋在建立了明代之后,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跟随他打天下的人全都杀了。因为他了解功高盖主,所以才会有之前,赵匡胤

  • 愿意将荆州借给刘备,孙权抱着什么样的心思?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权,三国

    荆州在三国时期并不是固定为一家所有,它就像是一块炙手可热的蛋糕,被群雄们不停的切分和争夺,称得上是三国中易手次数最多的一片领土。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攻打荆州。当时刘表病逝,刘表的次子刘琮在蔡瑁等人的拥立下成为新的荆

  • 清朝隆科多到底是谁 真实形象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隆科多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清代隆科多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清代隆科多究竟是什么样的?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正史和电视剧差距有多大?隆科多,佟佳氏,康熙皇帝生母——孝康章皇后的亲侄子、康熙皇帝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的亲弟弟、康熙朝重臣佟国维第三子;也就是

  • 探索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的一生,他到底有多强大?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王安石,北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是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他的一生是怎样的?有哪些成就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商鞅变法,事成车裂而死;王莽改制,招致国破家亡;张居正厉行新政,死后被抄家问责;光绪帝戊戌变法,“六君子”惨遭屠戮,当事人流亡海外。在几千年封建社会的

  • 新城长公主是什么身份?她的葬礼规模有多隆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新城长公主,唐朝

    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的一生中有过许多的子女,一共35人,子14,女21 属嫡出的7人,皆为长孙皇后一人所生(三子四女)。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1994年10月下旬至1995年6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历史博物馆和昭陵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对位于陕西礼泉县烟霞乡东坪

  • 杨丽华肩负家族联姻的重任 杨丽华为什么反对父亲杨坚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杨丽华,杨坚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杨丽华和杨坚,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杨丽华作为杨坚的女儿,杨丽华为什么反对杨坚称帝?杨丽华心里是怎么想的?因为她是杨坚的嫡长女,所以肩负起了家族联姻的重任。杨丽华嫁的人可不一般,那是北周皇太子宇文赟,也就是未来的皇帝。这么一来杨坚一家老小的小命算是保住了,可

  • 孙权会联合曹操攻打关羽,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权,三国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部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公元219年,取得了汉中之战胜利的刘备在成都自立为汉中王,在此之后,刘备分封有功之臣,当时身在荆州的关羽被封为前将军,假节钺。或许是受到刘备

  • 三国时期高顺是何实力?不受吕布与曹操待见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高顺,三国

    史载高顺为吕布麾下第一猛将,而且他也是吕老板手下最忠心的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如果评选中国历史上的精锐部队,高顺的“陷阵营”至少可以排进前五。王粲《英雄记》记载:(高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

  • 揭秘:汤和为什么不是明朝开国六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汤和,明朝

    汤和与朱元璋关系匪浅,那么汤和为何不是开国六王?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朱元璋能有后来的皇帝做,其实很大一部分是汤和的功劳,因为当时是汤和写信要朱元璋加入红巾军的,要不朱元璋没这么顺利的加入红巾军了。所以汤和和朱元璋的关系有多么的好,我们就不用多说了。虽然汤和不是开国六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