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公孙弘是个什么样的人?面慈心恶,大汉官场的老泥鳅

历史上的公孙弘是个什么样的人?面慈心恶,大汉官场的老泥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684 更新时间:2024/1/28 0:51:23

每当一提起公孙弘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春秋时期,诸子百家各领风骚,真可谓是一个人才济济、文化繁荣的时代。

然而始皇帝一统天下后施行了“焚书坑儒”的文化政策,使得繁盛一时的儒学遭到了空前的打击。待到刘邦建立汉朝之后,贯彻的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由此,儒学进入历史发展的低潮时期。

汉武帝登基后,为了对抗以窦太后为代表旧势力,开始推行儒家学说,尤其是后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确立,儒家的地位更可谓是如日中天。

这一时期,儒生最成功的典型当属淄川人公孙弘了,公孙弘花甲之年时,以布衣身份被征召为博士,后来历任内史、御史大夫,直至宰相,封爵平津侯。

武帝一生共用13位丞相,其中3名自杀,3名被杀,所谓是伴君如伴虎,更何况陪伴的是汉武帝这样的皇帝。汉武帝的丞相中结局最好、最令武帝满意的便是公孙弘了。

公孙弘此人之所以仕途腾达,官运亨通,靠的便是处事谨慎,他从不做出头鸟,更不和汉武帝抢镜头。总之,公孙弘时刻谨记,一定要保证正面镜头留给武帝,保证武帝的主角地位,处理问题的时候,他宁可犯错,也决不会去改变自己与武帝保持高度一致的立场。

其次,公孙弘善于做秀,他在个人生活上十分的简朴,以最为简单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高尚德操”。

他对待自己的后母,如同奉养亲生母亲一般,后母死后他服丧三年,堪称孝道典范。他在私人生活上,不仅廉洁自律,而且乐于助人,他经常拿自己的俸禄来接济亲朋好友,作为堂堂的一国丞相,居然既无积蓄又无私产。

能在风波险恶的官场上如此游刃有余,进退从容,公孙弘的能耐不可不谓极大,足以令人刮目相看。

公孙弘不仅在道德方面堪称典范,令大多人都为之钦佩,而且他善于打造个人形象,他说话幽默风趣,为人颇为亲和。

这在复杂的官场环境中,是调节气氛,改善关系的有效润滑剂。因而公孙弘极受武帝器重,不仅授予高位,而且将公孙弘视为学者从政的典型人物。

当看到公孙弘如此多的优点之后,许多人会认为他真的是一位道德高尚的一代贤相,然而透过公孙弘为自己精心打造的光鲜形象,从他一生的所作所为我们可以看出,公孙弘是那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可怕人物,在同僚之中,凡是与公孙弘有矛盾,大多吃过公孙弘的亏,有的甚至是因此丧命。

主父偃乃是朝廷重臣,由于他向汉武帝提出了“推恩令”之法,有效的削弱了诸侯王的实力,这让汉武帝这位一生都对权力无比痴迷的独裁皇帝无比的欢心。

有道是“同行是冤家”,主父偃得势之后,公孙弘的权力自然受到了限制,看到主父偃志得意满的样子,公孙弘暗地里恨得咬牙切,然而以公孙弘的城府,自然表现的是不动声色,他在耐心的等待,等待一个可以报复的机会。

主父偃由于在削弱诸侯王们势力之时,对齐王、燕王等诸侯下手过重,这令王公贵族们极力反对,再加上主父偃曾经收受诸侯贿赂,因此惹怒了武帝,于是下令将主父偃逮捕入狱。

这对于公孙弘而言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准备

“痛打落水狗”。在公孙弘的坚持下,武帝最终下令将主父偃处死并夷其九族。公孙弘的阴险和歹毒,由此可见一斑。

如果说公孙弘谋害主父偃,是政敌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那么公孙弘意欲假他人之手,谋害当世大儒董仲舒,则是不折不扣的小人行径。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用儒生,其中董仲舒的功不可没,董仲舒乃是汉代堪称一流的儒学大师,他尤其精通《春秋公羊传》,才华独步天下,年少之时便奋发学习,立志复兴儒学。即使后来旗帜鲜明的反对汉代正统思想的著名“非主流学者”王充,都对董仲舒的才学和为人敬仰有加。

相比之下,公孙弘虽然也是儒士出身,但他的才学实在不及董仲舒。公孙弘当然不能容忍有一个在某些方面远远要强于自己的人存在。

于是,公孙弘开始想方设法,与董仲舒作对。当时,武帝的胞兄胶西王,为人凶残暴虐,生性嗜杀,他的封国内无数太守一级的官员被其谋害。公孙弘向汉武帝举荐:“独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让董仲舒离开中央朝廷,去当胶西王的国相,企图借胶西王的屠刀,取董仲舒颈上的人头。

汉武帝不知就里,还以为是公孙弘为朝廷举贤,听信了公孙弘的建议,任命董仲舒为胶西王的国相。一代大儒董仲舒并非是只懂得读圣贤之书的腐儒,他看出了公孙弘的这招毒计,可是武帝的旨意根本无人敢违背,只好收拾好行装,前往胶西赴任。

所幸的是,胶西王知道董仲舒是当世大儒,多少做了点尊重人才的样子,并没有找董仲舒的什么麻烦。而董仲舒也懂得进退有度,处处谨慎行事,终于保住了性命,最后称病告退,躲过了公孙弘这一招借刀杀人的毒计。

从公孙弘对待董仲舒的行为看,公孙弘的确确是典型的“小人”。更加令人叫绝的是,此人十分善于伪装,明明是要置人于死地,却偏偏能装出一副诚心诚意,和蔼热情的样子,诱使你不经意中松懈警惕,以致深陷绝境。

标签: 公孙弘汉朝

更多文章

  • 21岁获至高荣誉的名将,霍去病为何会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霍去病,汉朝

    说到霍去病,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古代历史中,王朝更迭和民间起义频繁,能称得上是名将或者战神的也大有人在,如果非要评选出来谁第一、谁第二实在太难,但是要说到这里面最年轻的,可能就只有霍去病了。霍去病为西汉名将卫青的外甥,从小就跟随卫青出征,17岁时被

  • 关羽败走麦城时,身边为什么只剩十余骑?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关羽,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关羽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规划的攻魏战略,即“出秦川”与“出荆州”,两路夹攻魏国,“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作为镇守蜀国两大战略要地之一荆州的关羽,深得刘备信任,统帅兵马至少数万,然而在东吴偷袭荆州之后,关羽败走麦城之时,本来统帅

  • 同样是起义,为何李自成没能像刘邦和朱元璋一样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李自成,明末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XXX李自成起义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明末李自成的起义,只用了一年多的时候,就席卷了整个明朝江山。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成功来的快去的更快,最后的结局很悲剧很凄惨。为什么大家都是起义,他却没有像刘邦、朱元璋一样,笑到最后呢?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一点,他打天下的速度太

  • 汤金钊:嘉庆年间中进士,完美展现了宰相肚里能撑船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汤金钊,清朝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汤金钊的故事。汤金钊,字敦甫,浙江萧山(今属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出身商贾世家,家族人多以经商为业,唯有他喜欢读书。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二十二岁的汤金钊考中乡试第一,即“解元”,嘉庆四年(1799年)二十七岁考中进士。初为庶吉

  • 和珅政治生涯中的三大敌人分别是谁?历史上和珅和纪晓岚并没有什么交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和珅,清朝

    说到和珅,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和珅是满洲人,姓氏为钮祜禄氏,是清朝时期的一位位高权重的大臣同时也是一位大贪官。少年的和珅孤苦伶仃,而立之年的时候终于得到了乾隆皇帝的欣赏,从此平步青云,官运、财运都愈来愈顺,此后的二十余年他成为了当时名噪一时的风云人

  • 宋武帝刘裕能当上皇帝跟臧爱亲有什么关系?密不可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宋武帝,南北朝

    每当一提起刘裕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宋武帝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他和最心爱的女人臧爱亲关系非常密切,互相把对方作为精神支柱。在她去世后,再不肯册立皇后,将她的灵位请进太庙,让祖和先祖享受同等待遇,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刘裕小时家中一贫如洗,他爸爸刘翘和寒族官

  • 慈禧为什么不放被称为“晚清第一美人”的四格格出宫?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四格格,清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四格格。清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开始算起,一共存在了276年的时间,传了12位皇帝。但是除了这12位皇帝以外,还有一名女性掌权者,她成功架空了两代皇帝的权力,并亲手把清王朝一步步推向灭亡的深渊,想必很多人都已经有了答案,此

  • 曾国藩有12万的湘军 面对英法联军曾国藩为什么见死不救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曾国藩

    对曾国藩和英法联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大家都知道,我国近代历史也是一部血泪史、屈辱史,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直接激发了西方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英国侵略者在1840年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开了我们中国的国门,在我们国家获得大量的特权。但是随着他们野心的膨胀,开

  • 溥仪退位时手中有百万大军 溥仪为什么不反抗就退位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溥仪

    很多人都不了解溥仪退位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为中国持续了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退位的时候手上其实仍有百万军队。但却还是被袁世凯仅仅20万的新军逼宫,难道表明世凯的新军真的有那么骁勇善战吗?爱新觉罗·溥仪 (清朝末代皇帝)其实并不是的,说白了,溥仪那会虽然还有百万

  • 为什么说汪皇后被废是因祸得福?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汪皇后,明朝

    为什么说汪皇后被废是因祸得福,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朱祁镇和朱祁钰,原本是一对好兄弟。即使两人不是同一个母亲所生,但即位后的朱祁镇,仍然十分照顾弟弟,还将他封为郕王。不仅如此,朱祁镇还为弟弟挑选了一位贤德的女子为正妃,她就是汪氏。汪氏家族世代为金吾左卫指挥使,朱祁镇看中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