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唐帝国的后宫大姐大,长孙皇后是帝王之妻的代表!

大唐帝国的后宫大姐大,长孙皇后是帝王之妻的代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381 更新时间:2024/2/16 11:00:35

大唐帝国的后宫大姐大,长孙皇后是帝王之妻的代表!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1、若论“韬光养晦”,她属历史第一人。

唐朝长孙皇后出身名门,她的父亲长孙晟是隋朝的右骁将军,文韬武略,英勇善战。她的母亲也出身名门,是扬州刺史高敬德的女儿,酷爱读书,知书达理。长孙皇后从小富养,接受良好的教育。她与李世民的结合,堪称郎才女貌,天赐良缘。

然而,长孙皇后刚刚嫁到李家的时候,面临着极其复杂严峻的局面,对这个“富二代”大小姐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当时,李世民的母亲窦太后已经去世,整个后宫缺少一个掌握大权的“王熙凤”,老公公李渊身边的妃子们争宠结派,一时乱得一塌糊涂。

长孙皇后到来之后,可以说是夹缝之中,如果处理不好,不仅影响自己的声誉,而且影响整个家庭的和谐。

更重要的是,丈夫李世民处于政治斗争的中心,由于李世民协助公公李渊建立大唐王朝功高盖世,导致大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对他多有嫉妒,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同时,丈夫雄才大略,也怀揣治国安邦的远大抱负,以致双方在“看不见的战线”上处于你死我活的斗争状态。

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长孙皇后不急不躁,冷静观察,沉着应对。她审时度势,制定了自己的路线方针,低调做人,认真做事,善心待人。一方面,他尽心尽力地侍奉老公公李渊,给他留下非常好的印象,使他在丧妻之后,依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取得他对丈夫李世民的支持。在与嫂子和弟媳相处时,她宽以待人,主动承担家务,凡事以克制忍让为先,对她们是非尊重,既让她们感到她处事得体,又让她们找不出任何毛病和借口。

另一方面,长孙皇后在家里忍辱负重,一心照顾好丈夫的生活,暗暗帮助丈夫积蓄夺取政治斗争胜利的力量,让哥哥长孙无忌对丈夫的事业全力支持,当丈夫李世民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发火或急躁的时候,她劝勉其一定要长远考虑,学会忍耐,而当大哥和弟弟对丈夫施以毒手,试图谋杀他的时候,她又一反平时的低调,异常坚决地支持丈夫发动玄武门之变,从而取得了那场政治斗争的胜利。

当时机暂时不成熟的时候,在上的智者总是推崇韬光养晦。要论对这一战略的谙熟,长孙皇后大概是史上第一人吧!

2、若论“以史为镜”,丈夫李世民远不如她。

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才能卓著,曾在玄武门事变中立下大功,丈夫当上皇帝后,想提拔他为宰相,回家征求长孙皇后的意见。论说,哥哥升官,作为妹妹的理应高兴,并极力成全,但是作为知识女性的长孙皇后却感到了担忧。他对皇上说:“我一个妇道人家,平时从不过问朝政,既然你就这个问题征求我的意见,而且牵涉我的哥哥,我只能实话实说。”

她接着说:“我位居三宫之首,家里的富贵已经达到很高水平,实在是不想家里的人再占据显要位置。历史上外戚弄权误国的经验教训实在是太多了,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专权;汉昭帝时上官杰专权;汉宣帝时霍山专权,他们最后都因为谋反篡位、祸国殃民被杀。”意思是说:“皇上你为了我们家好,想提拔我的哥哥,但我不赞同。因为我们要以史为镜。”

太宗见她持反对意见,进一步解释说:“我提拔你哥哥,并不是因为你是我老婆,而是因为他有这个能力,我需要他。”见不能说服皇上,长孙皇后干脆掉转方向,改而去找自己的哥哥,阐明道理,让他主动放弃。结果,哥哥还真听了她的劝告。太宗曾总结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若论真的以史为镜,长孙皇后属于身体力行。

3、若论“女儿富养”,她更知道究竟该怎么做。

长乐公主是长孙皇后和丈夫最喜欢的掌上明珠。公主出嫁的时候,整个皇宫都为之忙碌,太宗发誓,要为女儿举办世界上最豪华的婚礼,同时,他还要为女儿准备丰厚的嫁妆。据说,长乐公主的嫁妆,比当年永嘉长公主的嫁妆多一倍还要多。永嘉长公主太宗的妹妹,也是长孙皇后的小姑子,当长孙皇后得知丈夫这一决定时,当即表示了反对。

太宗对她说:“女儿要富养,不能让她受难为。”长孙皇后却说:“女儿富养,但不一定要富嫁。因为,女儿出嫁,看似是我们的家事,实际上关系整个国家。如果我们如此浮华奢侈,不知道天下人怎么想?”对于长孙皇后的话,丈夫并没有真正听进去,他依然命人为公主准备丰厚的嫁妆。

这时候,长孙皇后想到了敢于直言的大臣魏征,他们在太宗面前演绎了一段“双簧”。一天,魏征对太宗说:“听说您要给长乐公主准备高于永嘉长公主一倍的嫁妆,不知道是何道理?难道是为了显示女儿和妹妹的不同吗?”一句话说得太宗哑口无言,但回到后宫之后,他依然对魏征的话耿耿于怀。

这时候,长孙皇后站出来替魏征说话:“魏征是一个大臣,公主出嫁的事儿本来与他没有关系,此番他敢于直言,可见这事儿事关重大,不听他的还能听说的呢?”结果,她和魏征的努力,让太宗改变了最初的想法。

4、若论“敢于谏言”,魏征有时不如她更有成效。

公元636年秋天,长孙皇后病了。眼看自己就要不久人世,长孙皇后想了很多。她想到了自己跟随丈夫李世民的一生,相夫教子,无愧人生,死而无憾。然而,他有一件事情依然放心不下,那就是朝中最忠实的大臣房玄龄,因为和太宗意见不合,被太宗贬官发配在外,让她念念不忘。

弥留之际,长孙皇后把丈夫叫到床前,说要给有话说。太宗告诉她:“你什么也不要说,什么也不要管,只管好好养病就成。我不能失去你。”可是,她说,有些事情我放心不下。她支撑着十分虚弱的身子,留下了最后的嘱托。她说:“在当朝所有大臣中,房玄龄是最忠诚的一个,忠心可鉴日月。他帮助您治国安邦,立下汗马功劳,然而,无论在任何场合,他从不炫耀自己的功德。这样的大臣,天下难找,几百年不出一个。如今他并没有犯多大错误,只是一时和您意见不合。我死之后,希望您能尽快让他回来,继续未竟的事业。”太宗听了,唏嘘再三,既为皇后“忧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所感动,又为自己处事不稳妥,让房玄龄长久在外感到惭愧,当即对她说:“这一些我都明白,你放心,我很快就会让他回来。”长孙皇后死后,太宗真的按照她的建议,把房玄龄重新招了回来。由此,长孙皇后的一个临终遗言,改变了一位宰相的命运。

5、若论“死而后已”,她属难得的一个。

长孙皇后临终前对太宗说:“我跟随您这么多年,无论是我,还是家人,荣华富贵已经达到了顶点。我娘家那些人,承蒙您的厚爱,在朝中为官,但他们的能力也基本上也都发挥出来了,没有可以再上升的空间,如果让他们掌握大权,势必对国家造成危险。我死之前,您能听从我的建议,没有封他们大官,我死之后,希望您千万不要对他们提拔重用。”其大公无私之心可鉴日月。

她还说:“我病到这个程度,再活下去对国家已经没什么好处了,皇上不必悲伤,一切要往前看。我死之后,千万不要花很多钱,一定要薄葬,最好埋到山上,也免得陪葬过多,让人盗墓。另外,不在身边的子女,不要通知他们,免得他们风尘仆仆,哭得死去活来。如果您能按我说的办,就是对我最好的纪念,最好的爱!”这种胸怀,哪个第一夫人能够做到?

这就是长孙皇后的临终遗言,很简单,但寓意很深刻。别人临死之际,多数惦念自己的家人能否继续升官发财,长孙皇后想到的却截然相反;别人的临终遗言,多数关系自己,长孙皇后想到的是被贬在外的大臣,以及家人的辛苦;别人留下的遗言,多数事关财产,长孙皇后作为一个“妇道人家”的遗言却事关天下,事关国家。其博大胸怀,由此可见一斑。

长孙皇后身为皇后,不仅以身作则,母仪天下,而且还利用空余时间,编辑、撰写、实践一部用于指导女性为人处世的书——《女则》。该书是历代优秀女子经典名言的大摘录,是女人行为规范的大评点,是古代知识女性的制胜宝典。长孙皇后去世之后,太宗将《女则》放在案头,见书如见其人,从中受到深深的教诲。后来,这部书成为高知家庭教育女儿的基本教材,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女人做出了积极贡献。死而后已,是历代高洁人士的最终追求,但真正做到的为数不多,长孙皇后大概是属于真正做到的一个吧!

标签: 唐朝长孙皇后

更多文章

  • 常遇春是什么人?是英雄还是屠夫?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常遇春,明朝

    对常遇春大明开国功臣,英雄还是屠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常遇春,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作为朱元璋手底下的一员大将,深受朱元璋器重,同时他的个人武力也是很强的,每逢战事必当身先士卒。因为

  • 雍正手下的三大宠臣中 为什么李卫比其他两位的结局好多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雍正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雍正宠臣李卫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康熙皇帝临终前,康熙皇帝选择了四阿哥胤禛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九个儿子,为何胤禛能够脱臼而出呢?这是因为胤禛为人低调,从不太过变现自我,再加上自己有了舅舅胤禛的帮助,便成功地继承了皇位。雍正皇帝登基后,对年羹尧、李卫和

  • 隆科多为什么会被终身囚禁 揭秘其中真正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雍正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雍正皇帝为何要圈禁了隆科多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雍正五年,雍正皇帝突然下令,将正在与沙俄使节谈判边界问题的隆科多,以结党营私、私藏玉牒的罪名,抓捕下狱。是年十月,隆科多被定罪四十一款,被圈禁于畅春园。雍正元年,隆科多与年羹尧一起被加封为太保,一起被赏赐双眼花

  • 朱桂一生荒唐,只有这个事情被朱棣直接否决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棣,明朝

    朱棣的这个弟弟一生荒唐,朱棣全部容忍,只有一事朱棣直接否决。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为了稳固皇位,曾把自己的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给他们最高的亲王爵位,以及各样的赏赐、乃至兵权。但朱允炆继位后,却对自己的叔叔,打起了削藩的念头。他用各种的名义,把自己叔叔的爵

  • 诚孝张皇后做了什么被称为女中尧舜?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诚孝张皇后,明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为什么明朝的诚孝张皇后,被后人称为“女中尧舜”?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明朝的诚孝张皇后之所能被称为“女中尧舜”,除了她尽力周旋,力保明仁宗朱高炽太子位并顺利继位之外,还辅助9岁幼子明英宗朱祁镇有惊无险接过皇权,在完全可以大权独揽时,拒绝朝臣“垂帘听政”的建议。1、力保朱

  • 史可法爱国,但也没有能力拯救大明朝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史可法,明朝

    史可法忠心爱国,但是却没有能力拯救明朝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在明朝末年这个十分动荡的年代,一边是多尔衮带领着他的清兵进入了山海关,一边是李自成带领他的军队攻破了北京。在这个天地都已经变色的历史浪头,四十三岁的史可法站了出来,在南京拥护朱由崧当皇帝。战乱的局势会

  • 赵国名将李牧是怎么对付匈奴的 他是如何设计诱敌深入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国,李牧

    李牧是如何打匈奴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牧,战国时赵国人,他是赵国的名将,也是著名的军事家,他与廉颇、王翦和白起共称战国四大名将。在群雄战乱的战国末期,李牧可谓是赵国的一根独木,苦苦支撑着在危境之中的赵国,甚至那时候有这么一句话:“李牧死,赵

  • 慈禧被逼到西安,为什么坐骑黄牛比她受欢迎?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慈禧,清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慈禧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慈禧晚期在位的时候,国家已经是破败不堪,甚至可以说是受尽人欺负了。直到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没有办法,这个时候就只是想要逃命。于是她收拾了很多的金银财宝,拖家带口地往西安跑,留下李鸿章一个人去应付这个烂摊子。但是慈禧逃亡

  • 杨士奇:明朝首任内阁大员,从小穷苦逃命,发达全靠人品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杨士奇,明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明朝首任内阁大员,一代重臣杨士奇,从小穷苦逃命,发达全靠人品。中国封建王朝几十年,仅仅出现四十余次盛世,大明王朝出现了两次,分别是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说到仁宣之治,有一个人不得不说,没有他,明仁宗不可能即位,他就是明朝首任内阁大员杨士奇。元至正二十五年,杨士奇

  • 解缙明代两朝宠臣、大才子,为什么最后却沦落到雪堆里活活冻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解缙,明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明代两朝宠臣、大才子解缙为何最后被埋在雪堆里活活冻死?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自己没多少文化,为了附庸风雅,比较喜欢一个叫解缙的文化人。这个解缙自小聪明绝顶,博览群书,二十岁的时候就中了进士,书法与诗文都很有建树,他对文化最大的成就就是在明第三位皇帝朱棣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