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乾隆为啥不杀巨贪和珅?这原因你绝对想不到!

乾隆为啥不杀巨贪和珅?这原因你绝对想不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726 更新时间:2024/3/2 4:51:52

和珅乾隆皇帝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一直是被后人津津乐道、争论不休的话题。为什么人们对这个话题这么感兴趣呢?因为和珅实在称得上是历史上最大的贪官!

他贪污了多少钱呢?据嘉庆朝的《查办和珅案》及晚清薛福成的《庸庵全集》记载,初略估值总计约11亿两白银。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当时清朝政府每年的国库收入才7千万两白银。也就是说,和珅贪污的钱相当于清廷15年的财政收入!

这个庞大可怕的数字,乾隆皇帝究竟知不知道呢?他肯定是知道的。他知道,为什么还不惩办和珅呢?

网络配图

这就是谜团了!所以说,人们之所以猜测乾隆与和珅的关系问题,最大的起因就在于乾隆知道身边有这么一个巨贪,却一直由着他,让他作威作福20多年,至死都没有查办惩处。要知道,在中国古代皇帝中,乾隆还算是一个英武明君呢!

乾隆与和珅究竟什么关系?他为什么不杀和珅?

比较正式的说法,一是和珅的能力突出。

和珅懂得多国语言,乾隆与外国使节打的很多交道,来往的公,都是通过和珅来翻译的。放眼整个朝堂,乾隆找不到任何一个可以替代和珅的人。

二是和珅很会给乾隆搞钱。

在和珅担任内务府总管之前,内务府常常亏空,入不敷出。但是和珅担当此职后,内务府不仅不空,还略有盈余。

因为和珅不仅善于从各省的封疆大吏、盐政织造、富商大贾那里搞来钱,敬献给乾隆,还首倡在朝廷中实施议罪银,所有缴获的钱全部归内务府,从而给乾隆,乃至整个皇室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可供皇家花天酒地、挥金如土。

无论从哪个角度 他都没有要杀和珅的理由

三是和珅做事非常合乾隆的心意。

和珅不但从小就学习模仿乾隆写字做诗的风格,培养和乾隆几乎完全一样的兴趣爱好,而且对乾隆需要什么,完全清楚明白。有个记载说,乾隆哪怕轻轻咳一声,和珅立刻就会把痰盂给他递到嘴边。

总之,乾隆尽管知道和珅是巨贪,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他都没有要杀和珅的理由。

不过还有人“独辟蹊径”讨论这个问题。

《清朝野史大观》还有《清宫秘史》这些书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乾隆当太子的时候,有一次进宫,看见父皇有个美丽的妃子马佳正在梳头,一时心动,便从后面用两手捂住马佳的眼睛。马佳受惊,又不知就里,便提起梳子反手打那捂眼之人,结果打伤了乾隆的眉头。

网络配图

乾隆的母后看见乾隆眉头受伤,追问怎么回事,许是乾隆也觉得自己做得不对,想向母后忏悔,便说了此事。谁知道母后非但不责罚乾隆,反而认定是马佳勾引自己儿子,立刻传下懿旨,把马佳赐死。

当乾隆知道这件事后,追悔莫及,跑到马佳的寝宫,咬破自己中指,在马佳尸体的颈部点了一下,祈祷说:“都是我害了你!如果你的芳魂有灵,咱们二十年后再相见吧!”

和珅长得非常的英俊

后来和珅入宫侍驾,因为和珅长得非常的英俊,而且模样也和马佳一模一样,乾隆便查看他的脖子,果然那里有个朱砂痣,而且算一算时间,正好是二十年。于是乾隆便认定和珅真是马佳投胎转世,从此对他宠爱有加,任其为所欲为。

还有一种说法来自外国人的记载,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马戛尔尼回去后,他的副使乔治·斯当东写了《英使谒见纪实》一文,里面含蓄地提到和珅“相貌不凡……是皇帝唯一宠信的人”。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但意思已经很明确,就是说和珅是乾隆的男宠。

后来法国作家阿兰·佩雷菲写了一本《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一书,则直接根据马戛尔尼的访华,及《清宫秘史》的记载写道:

“最后,乾隆60岁时爱上了和珅,在乾隆看来,他就是马佳再生,并把他当成了嬖幸。

他违背了天朝的规矩,把没有为公众建立过任何功勋的情人提拔到首要的位置上来。两年以后就要去世的母后这次对这事情未加干涉,因为这不是女眷们的事,而是男人间的事……”

也就是说,乾隆之所以宠信和珅,是因为他们两人是同性恋。

上面的几种说法,究竟对不对呢?

网络配图

肯定都是有道理的。但是,我想说的是,无论是“还债观”、“男宠观”,还是“能人观”,其实都是在为乾隆辩解,都是想说乾隆“情有可原”。尤其是“还债观”,简直给乾隆的糊涂作为,做了一个凄艳美丽的注解,甚至让我们还为他感天动地!

当然,在家天下的封建社会,以上的辩解也是有道理的。

乾隆容忍他 也不过就是给和珅的“赏赐”

因为“普天之下,莫非土”,既然全天下都是皇帝的,全天下的财富都归皇家所有,那么,和珅的所谓贪污,其实不过是把皇家的钱,拿一部分来,放入自己的腰包而已。乾隆容忍他,也不过就是给和珅的“赏赐”。后来嘉庆扳倒和珅,查抄他的家,也不过是皇家要把赏出去的钱拿回来而已,并没有特别的惩治意义。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来探讨乾隆为什么不惩治和珅,一点意义都没有。

如果我们要有所借鉴,我们必须知道,国家是公器,而不是某个人的。国家公职人员是管理公器的人,也就是保管员。国家的财富是全天下人民的,如果保管员利用自己有钥匙的便利,打开大门,把财富放入自己口袋里,这就是贪污!

标签: 和珅

更多文章

  • 揭秘:三国荀彧真实的身份 其实是个算命大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荀彧

    三国里有很多顶尖的谋士,他们有的能料敌先机,有的知人长短,有的长于判断,但说到这位,可以用“算命大师”来形容。他不仅足智多谋,甚至能测人生死,他就是荀彧。荀彧有王佐之才,也就是相国之才,他身为曹操帐下五大谋士之一,高瞻远瞩,所提建议多为战略型。例如建议曹操“定河、济,天下之要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

  • 韩信因何背水一战“封神”?是因为他看清了人性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韩信

    在刘邦版“建国大业”中,“三杰”萧何、张良和韩信的作用居功至伟,萧何主抓后勤保障,张良负责出谋划策,韩信则专职统兵作战。说到韩信,的确是历史上不世出的军事天才,在战场上可谓用兵如神、算无遗策,其中攻灭赵国一役尤其能体现出其高超的技战术水平。网络配图 赵国原为战国七雄之一,最终亡于秦王嬴政,秦末汉初短

  • 三国秘闻:曹操不能统一天下的原因具体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操

    曹操二十余岁时于征讨黄巾军起家,以为国家讨贼立功为本愿,从此纵横马上近四十年,几乎无一岁不出征,可惜终究未能一统江山。若论原因,最直接是看军事,击败袁绍后,曹操至少有两次统一天下的机会──赤壁以及汉中之役。其中赤壁之战前夕是他最接近统一的时刻。当时北方初定,荆州投降。被他视为心腹之患的刘备一路逃亡,

  • 曹操将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汉献帝 他意在何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操

    曹操乃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枭雄,曾高调放话说:“宁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表现出了极端自私自利的人生态度。但纵观曹操的一生,不管是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中,还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生活中,曹操大多数时间还是表现得极为豁达大度的,好像正应了那句“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古语。当然,最能表现曹操襟怀大度的

  • 揭秘古代诗人风流事:李白放浪形骸玩双飞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白

    中国的盛唐两宋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很发达,而青楼妓院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也达到了一个相当鼎盛的水平。这样就使上至王公大臣,下至文人士子纵情声色,寻欢作乐。尤其是那些出了名的诗人们更加风流潇洒地走进秦楼楚馆,拜倒在石榴裙下,沉醉于温柔之乡。而一些在官场不得志的诗人,便想在情场上寻找到心灵的慰藉。出了

  • 项羽不肯过江东真的只是自愧江东父老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项羽

    老话讲,羽之神勇,千古无二。自古以来,项羽一直是古代和近代人都比较惋惜的一位盖世英雄。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但是却被白手起家、草莽英雄刘邦打败。网络配图 李清照曾经有句诗很有名: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那么问题来了,当时明明可以东山再起的项羽为何不肯度过乌江,从新再来呢?是因为虞姬的死,还是

  • 五虎上将个个英勇无敌 为何后代尽是无能之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五虎上将

    刘备之所以能强大起来,除了有诸葛亮的运筹帷幄,当然还离不开冲锋在第一线的武将。没有他们的战场杀敌、攻略城池,也实现不了诸葛亮的大计。其中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赵云,这五人最为厉害,堪称刘备麾下的五虎大将。战场杀敌英勇无畏,以一敌百,很少有人是对手。他们的英雄事迹,过去上千年至今被人所乐道。可令人失

  • 崇祯若能听懂皇后这句话 就不至于上吊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崇祯

    如果崇祯皇帝不自杀,吴三桂就不可能,投降大清,那么引清军入关就是不可能的。即使清军入关,当时占据北京的是李自成农民军,两者必然有恶战。而坐镇南京的崇祯完全可以组织兵力北进,合击清军,如果这样的话,清军入主中原不可能发生。大明很可能获得再生,崇祯皇帝也将成为汉光武帝一样的中兴之主而名留青史。网络配图皇

  • 关羽为何如此不待见诸葛亮?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关羽

    在三国时代,诸葛孔明的神机妙算,运筹帷幄那是出了名的,因此蜀汉内部,文武官员对诸葛亮基本上是唯命是从,从不敢违抗。但是,唯独关羽,对诸葛亮始终不待见,对诸葛亮的命令总是阳奉阴违,最后失荆州也是因为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八字方针”。网络配图那么,关羽为何如此不待见诸葛亮?背后的真相是什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 北宋大将狄青为何要戴面具作战 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狄青

    狄青是宋仁宗年间,一位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生于1008年,死于1057年,享年五十岁。跟北宋的那些军二代不同,狄青是从底层一步一步的爬上来的。网络配图早年间,狄青仅仅只是军中的一名骑兵,西夏李元昊起兵,狄青便随军出征。当时的北宋军队碰到西夏军,那是逢战必败。狄青凭借自己的勇猛,在军中担任起了前锋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