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喝烂酒睡寡妇的刘邦 是如何成为一方霸主?

喝烂酒睡寡妇的刘邦 是如何成为一方霸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019 更新时间:2024/3/2 4:56:56

汉高祖刘邦早年是个泼皮无赖,这个世所公认,有案可稽。“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貰酒,醉卧”,喝烂酒,睡寡妇,私生子,打架斗殴,惹是生非。刘太公拿这个浪荡的儿子也没一点办法,只能作恨铁不成钢之叹。同乡的卢绾与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俩人的父亲交情深厚,到了读书识字的年龄,一块上学,很是要好。正因为这一层,卢绾的学业也跟着荒废掉了。“有吏事辟匿,卢绾常随出入上下。”刘邦一逃学犯事被公安追逃躲藏,卢绾随之也不见了人影。

网络配图

刘邦的厌学淘气,本朝的《史记》和后代的《汉书》均白纸黑字记载,完全不当做是丢脸面的事。刘邦为何不爱学习呢?对此,日后登基做了天子的刘邦,有个冠冕堂皇的解释。在《手敕太子文》里,刘邦这样对他的儿子刘盈讲:“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爹我年少时遭逢乱世,正赶上秦王朝焚书坑儒,学习好、知识多成了一件对自己不利的事儿,所以我才特别高兴不必用功去读书学习。读书不仅无用,且会带来杀身之祸。

刘邦生于公元前256年,始皇嬴政生于公元前259年,后者比前者只大三岁。秦始皇继承王位在公元前247年,十三岁,这时的刘邦十岁;公元前238年始皇亲政,二十岁,刘邦十七岁;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始皇三十九岁,刘邦三十六岁。照此一看,刘邦所说的“乱世”,应当指的是秦兼并六国的战争,是长达十年的合纵连横战事影响了他的学习。但我们都知道,在这一时期,许多人正是加紧求学以求诸侯君王赏识而光宗耀祖,更不用提孔夫子早就有言:吾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官至秦丞相的李斯,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何谈读书无用?

“当秦禁学”就更离谱了。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的说法是“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汉景帝时的经学家孔安国讲:“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结合《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等,史家一致认为,秦的“焚书”,发生在始皇已经统一中国的公元前213年,“坑儒”则再后推一年,公元前212年。

而这时的刘邦已经年届不惑,四十二三岁了。也就是说,即使秦的暴政确实对文化和文化人大加残害,那也距青春年少该求知问学的刘邦,八竿子打不着了,他荒废的求学大好时光,早就成为二十多年前的过去时。何来因“秦禁学”而我才不爱学?我们再不妨以与刘邦同龄的汉丞相萧何为例,来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网络配图

萧何生于公元前257年,仅长刘邦一岁,与刘邦同是沛县丰邑老乡,生活在完全相同的社会政治环境下。史载,萧何勤奋好学,精通法令文书,早早就做了秦朝的公务员;由于其学问扎实,办事细心,曾经被秦中央派到泗水的考察组看中,提拔到郡里任职,后来又推荐他到首都咸阳的中央朝廷去做官,只不过因为萧何坚辞才作罢。假如真是像刘邦所说的“乱世”、“秦禁学”、“读书无益”,同龄的萧何知识从何而来?公职从何而来?

显然,尊为天子又为人父的刘邦,撒了个大谎。在儿子面前,他羞于提及自己年少轻狂不务正业的斑斑劣迹,为汉刘江山长远计,他又期望儿子好好读圣贤书,但生怕儿子问及他的学生时代,于是只好拿“乱世”、“禁学”作遮羞布,拿“读书无益”来为自己当年的痞子作风寻个借口。可惜的是把时间先后忽略了,所以闹了个大笑话。

其实,当一个人有了足够的资本后——政治的或经济的,大多不仅不会以年少时的顽劣为耻,反而会以之为荣的。刘邦虽然在儿子面前撒谎,但夺取天下的他,骨子里压根就没把自己当年的不爱学习当做糗事。

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大汉新的首都长安,辉煌壮丽的未央宫正式落成,高祖刘邦大宴诸侯群臣,酒宴就摆在未央宫前殿。乐声一起,刘邦首先端起玉制酒杯,向他的老父亲太上皇刘太公祝寿,顺便问道:“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老爷子,当年你总说骂我是个无赖不学无术不务正业,老表扬我二哥刘仲,你说说,我现在所置的产业与二哥的比,哪个大哪个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臣子们都知道这是高祖在跟父亲开玩笑呢。

网络配图

以事业论,刘邦当然是巨大的成功者,但单就读书求学说,好学与厌学,主因在其性子上的贪玩好动,不爱学习是肯定的,客观环境是次要的因素。孟轲若不学,其母搬十次家恐怕也没用!

其实小编认为刘邦不爱学习与他日后取得这样的成绩是有直接关系的。如果当初他努力读书,那在我们面前的只是一介书生,何来征战沙场的大英雄。所以不爱读书也未必是坏事,只是你看问题的角度如何而已。

标签: 刘邦

更多文章

  • 口蜜腹剑的说法是怎么来的?竟来自宰相李林甫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林甫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李林甫这个人是唐代非常奸恶的人,虽然是他是唐朝的宰相,但为人非常奸诈,一生都在摆弄权术,所以最后的死都是因为权术而死,对待皇帝非常的甜蜜,对待其他人就像一把剑,可以说是口蜜腹剑,而这个成语就是出自李林甫这个人的故事而来。网络配图李林甫为相开元二十四年,李林甫在和张九龄的政治斗争中胜

  • 打了败仗就摔孩子扔老婆:刘备真是敦厚君子?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备

    “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曹尔”。曹操雄才大略,自然是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刘备从一个织席卖履之徒,崛起田陌之间,终成帝业,也算得上人杰。刘备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以及以往的历史资料,民间传说中都是一个正统的很正面的正人君子的形象,特别是桃园结义,被大力渲染,广为传诵,成为后世忠臣义士的千古楷模。然而

  • 诸葛亮5次北伐 诸葛亮为什么要一直坚持北伐?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

    蜀汉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最终以诸葛亮病死军中而宣告失败。那为何诸葛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三国蜀后主刘惮即位后,诸葛亮蜀国主政,屡次兴兵北伐,但劳而无功,心力交瘁,最终身陨征途,常使人慨叹不己!其时,蜀地, 国小力弱,易守难攻。为何以诸葛经天纬地之大才,竟不顾现实,以短击长,不自量力,坚持北伐?后世

  • 明成祖朱棣为了这个女人 竟对后宫做出这种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棣

    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虽然说朝政时期不是很长,但是也能算是是历朝皇帝以来比较德高望重的一位。朱棣是相当聪慧的,就是在起兵造反,争夺皇位的时候,他都是极力思考,避开了多重风险才得到了属于他的天下,可是最终却牺牲在了战场上。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朱棣都是表现得非常出色的,然而据说,他曾经因为

  • 史上倒插门的皇帝:娶60岁老姑娘开创一个王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倒插门又称入赘,男方一般被称为上门女婿,古代婚娶一般是男娶女,而这种方式是女娶男。一般情况下,没有男子愿意倒插门,一是生活在女方屋檐下,没有男子自尊;二是生出的孩子要随母姓。古往今来,倒插门的男子也不少,但中国历史上,却仅有一位倒插门的皇帝,他就是金始祖完颜函普。网络配图其实,函普是粟末靺鞨人,原本

  • 商鞅变法使秦国变强为什么商鞅还被车裂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商鞅

    商鞅是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和政治家。商鞅是卫国人,又称卫鞅和公孙鞅,后来因为秦孝公封商地,改名为商鞅。商鞅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受魏国李悝变法的影响,商鞅也想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抱负。早年间,商鞅从卫国来到了魏国,在宰相公叔痤门下当管家。公叔痤对商鞅很是重视,一心想把他推荐给魏惠王,后来因为自己病重,没

  • 世上真的有天谴一说?嘉庆帝竟然真被雷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嘉庆

    嘉庆帝虽说没有什么才能,但他自小苦读,精通四书五经,继位之后,也算勤政,虽说无功但是也无过。他爹乾隆给他留下了那么一大个烂摊子,朝政的繁杂,官员的腐败,仅凭一人之力总难力挽狂澜。晚年的嘉庆,过的十分忧郁。网络配图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六十一岁的嘉庆帝率领着大队人马第十六次来到承德避暑山庄消暑散

  • 导致猛将张飞丧命的关键原因:与部下关系不好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张飞

    能用大嗓门吓死人的张飞为何防不住俩小人,揭让张飞丧命的性格弱点,在三国演义和民间传说中,张飞绝对是个粗人,不光长得难看,而且还能用自己的大嗓门吓死人。而三国志里总结了张飞一生的致命弱点:“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正是这个弱点最终葬送了张飞的性命。三国志里说张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飞爱敬君子而不

  • 打败吕布斩华雄 孙坚人生中最关键的逆袭之战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吕布

    却说长沙太守孙坚,前与荆州刺史王睿共击反民,睿因坚武官,言颇轻视。及各地举兵讨卓,睿与坚起兵呼应。王睿素与武陵太守曹寅不睦,杨言要先杀寅,后杀卓。曹寅惧,伪造朝廷案行使者公文致孙坚,数说王睿罪状,令坚收睿,行刑后报闻。孙坚承旨,勒兵袭睿。睿闻兵至,登楼观问:“意欲何为?”坚前部答称:“兵久战劳苦,欲

  • 秦始皇殚精竭虑寻找的长生不老药 最后竟是它?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对长生不老的渴求可谓空前。在其晚年时期,更是带领大部队远渡重洋,寻求长生不老药。然而令人震惊的是,据传最终下面的人为其找到的长生不老药,竟是今天我们常吃到的奇异果——猕猴桃!网络配图秦始皇完成了他一统天下和建造长城的伟业,便开始憧憬不老不死的神话。于是徐福在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