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崇祯皇帝是怎么葬送掉大明朝的?一个性格缺陷

崇祯皇帝是怎么葬送掉大明朝的?一个性格缺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2705 更新时间:2024/1/17 5:37:13

说到崇祯,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1644年春天,京城里一片兵荒马乱,因为,李自成率军攻进了紫禁城。之后,崇祯亲自敲钟,但却没有一个大臣来上朝,使得绝望的他带着一个随从爬上了北边的万岁山,在一棵歪脖子树上了结了自己的性命。伴随着崇祯皇帝的逝世,统治了中国两百多年的朱氏王朝就此结束了。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一切都要从十七年前说起。

十七年前,崇祯帝朱由检只是一个藩王。当朝天子是他的哥哥朱由校,也就是天皇帝,父亲是死于“红丸案”的明光宗。光宗由于从小不受父亲待见,活得十分窝囊,当了皇帝后,每天都兢兢业业,生怕哪天见了先祖爷。所以,光宗对儿子的教导也不是很上心,且天启皇帝有个特殊爱好,那就是做木活。

如果,不是那年被群臣拥立为皇帝,他一定是个好木匠。但可惜的是,天意弄人,他稀里糊涂的就成了一朝天子。而且,在当了天子之后,他依然醉心于木匠手艺,把朝政大事交给了宦官魏忠贤,后宫的事交给了自己的奶妈客氏

每天清晨,天启皇帝早早起床,但不是为了上朝,而是为了做木工,乒乒乓乓的声音有时会持续到后半夜。由于,天启皇帝把国家大事都交给了魏忠贤,从而使得魏忠贤不仅把国家搞得是乌烟瘴气,连贪腐之事在当时都是司空见惯了。

过了几年,天启病了,由于一直痴迷于木匠活,他连后宫都不怎么去,所以,也没有子嗣。于是,天启皇帝就把唯一的弟弟朱由检召来。

在死之前,信誓旦旦地说朱由检一定能做个千古名君。于是,相当于半路出家的朱由检从一个藩王变成了皇帝,那时的他16岁。刚进宫的那几天,崇祯过得是提心吊胆,每天剑不离身,吃东西只吃自己从王府带的干粮。在当上皇帝后,他对魏忠贤依然礼遇有加,魏忠贤送来的美丽女子,他照收不误。

但私底下,他却想着怎么除掉这个奸佞。

之后,魏忠贤见小皇帝对自己还算信任,以为自己能像以前一样,借着皇帝的信任作威作福。出人意料的是,崇祯虽然表面上不动声色,可是计划却早就准备好了。后来,有一个大臣上奏魏忠贤贪污枉法,使得崇祯趁此机会勒令魏忠贤辞职。最终,在魏忠贤回家的路上,崇祯皇帝命其自杀。

由此可见,小小年纪能有这样的城府,实在令人钦佩。

从这件事来看,崇祯确实有当贤君的底子。

之后,大臣们对崇祯皇帝是极尽全力的阿谀奉承,而崇祯还是太年轻,被底下的人夸两句就真的以为自己是圣主,在行事方面有些刚愎自用。此外,崇祯还有一个非常坏的毛病,喜欢给自己的错找借口,所以,一些倒霉的大臣就成了他的替罪羊。长此以往,便没有大臣敢真心提意见了。

1644年,李自成称帝,建立大顺,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攻打北京城。之后,北京城一片风声鹤唳,75公里的城墙根本挡不住农民军。当时,有人提出迁都南京,因为,南京是朱元璋设立的帝都,官员设置、皇宫院落都是现成的。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北方不仅有农民军,还有清军,所以,迁都南京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这个建议一提出却遭到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甚至,有人提出要杀了这个提建议的人以稳住人心。之后,崇祯皇帝没法子,想着组建军队没钱。而那些大臣一个个却富得流油,崇祯就想着让他们捐点钱当军饷,但大臣们却都在哭穷。

后来,李自成破城,在那些大臣家里搜出几十万两白银的人大有人在。

于是,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办法——调吴三桂的军队入关勤王。

之前,朱棣迁都北京就是为“天子守国门”,北京城外是山海关,而吴三桂如果入关,清军就会长驱直入。于是,崇祯召集大臣商议,希望有人能提出调军入关的建议,自己也好骑驴下坡。

然而,那些大臣都知道崇祯的脾气,现在提出这个建议是好的,但事后,崇祯一定会找个替罪羊来承担失了山海关的责任。还有捐钱,如果现在捐钱给皇帝,不就说明自己是个贪官吗?等皇帝逃过此劫,一定会来个大清算。至于迁都,“天子守国门”,老祖宗留下的遗训,谁敢不从?而崇祯在迁都之后,必然会找个人为自己“有违祖训”的行为来背锅。

所以,大敌当前,没有人敢给他提建议,都是能混就混,天下不姓朱,换一个主子也行。最后,李自成打进了北京,崇祯无奈,杀了妻子女儿后,和太监王承恩登上那座孤山,自缢而亡。这也算是践行了大明王朝“天子守国门”诺言,虽说是气节可嘉,但也是被逼无奈。也可以说是崇祯皇帝的一个性格缺陷,最终,导致大明王朝提前亡国了。

其实,崇祯是一个勤政的皇帝,据史书记载,他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可以说,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而且,史志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

可见,明朝走向灭亡,崇祯也很无奈。

标签: 崇祯明朝

更多文章

  • 三国名将陆抗有哪些故事?陆抗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陆抗

    陆抗的故事是怎样的?陆抗是怎么死的?如何评价陆抗?中国历史故事网这就为你介绍:陆抗生平简介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吴国丞相陆逊次子。陆抗袭父爵为江陵侯,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五千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

  • 吕雉和马皇后都是平民出身 两人为什么会是两个极端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吕雉,马皇后

    对吕雉跟马皇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其实,历史上的开国皇帝有很多,但是,其中最出名的却是刘邦和朱元璋。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贫寒的出身,还包括他们的糟糠之妻。无论是刘邦的妻子吕后,还是朱元璋的妻子马后,这两人在中国历史上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可是,这两人虽同为糟糠之

  • 一言挽救147万人的生命,揭秘耶律楚材的传奇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耶律楚材,蒙古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耶律楚材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历史上有两个人曾力谏过成吉思汗,要敬天爱民,止杀积善。其中一个是大名鼎鼎的长春真人丘处机,另一个则是他的辅臣耶律楚材。这两位高人,分别以他们道家的修德和儒家的仁爱,化解着蒙古皇帝和他麾下大军的暴戾。在窝阔台

  • 陈德:曾帮朱元璋挡过九箭的开国名将,依旧没能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陈德,明朝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陈德的故事。正所谓“功高莫过于救驾”。自古以来,救得皇帝的性命,一直是天下第一功。明太祖朱元璋戎马一生,多次遇险。而1363年的鄱阳湖之战,是朱元璋一生中最凶险的一战。此战中,陈友谅聚集了60万军队,用巨型战船结阵。陈友谅的战船有多

  • 集宠爱于一身的衡山公主,为何过得并不幸福?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衡山公主

    唐太宗最爱的嫡女,先后许配给三个人,死后以皇后之礼入葬,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因为皇帝要靠长子来继承皇位,特别是嫡长子,身份要比庶子高贵得多。虽然对待儿子是这样,但皇帝对于女儿,大多还是更喜欢最小的。就好比朱元璋最小的女儿宝庆公主,为了这

  • 敦肃皇贵妃的谥号是什么?清朝首位与皇后同葬帝陵的皇贵妃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敦肃皇贵妃,清朝

    大家好,说起敦肃皇贵妃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清朝之前,与皇帝合葬的只能是皇后,雍正继位后,却将怡亲王胤祥的生母敬敏皇贵妃迁葬到康熙景陵地宫,由此开创了皇贵妃附葬帝陵的先例,今天笔者要讲的是清朝第一位与皇后同日葬入帝陵的皇贵妃,她有一个独特的称呼:敦肃皇贵妃。敦肃皇贵妃年氏来自于汉军镶白旗,父

  • 连将军见了都要恭恭敬敬,“铁帽子王”到底是什么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僧格林沁

    《武状元苏乞儿》是周星驰于1992年所拍摄的一部喜剧电影,讲述的是广州将军之子为得美人青睐进京报考武状元,随后被陷害体会世间冷暖,最后习得旷世武学拯救了皇帝并抱得美人归的故事。在电影的前半部分,苏灿进入青楼欲寻美人,不料和“铁帽子王”掀起冲突,当苏灿之父广州将军来此,听到对方乃是僧格林沁,便吓得直冒

  • 三国将领张任是怎么死的?历史上是如何评价张任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张任

    张任的故事是怎样的?张任是怎么死的?如何评价张任?中国历史故事网这就为你介绍:张任生平简介张任(?-213年),益州蜀郡(治今四川省成都市)人,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的属下,官至益州从事。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在刘备进攻刘璋的战争中,张任率军迎战刘备,战败被杀。张任的故事张任是益州蜀郡人,出生于贫

  • 恭顺皇贵妃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十四岁入宫,不到三十便守寡!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恭顺皇贵妃,清朝

    你们知道恭顺皇贵妃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看过《金枝欲孽》这部电视剧的人估计对里边的嫔妃都不陌生。是的,这部剧主要说的就是清朝嘉庆皇帝的后宫史。其中最为出彩的大概就是如妃了,今天我们一起看看如妃,也就是后被加封为恭顺皇贵妃的一生。恭顺皇贵妃,钮钴禄氏,主事善庆之女,乾隆五

  • 他是五代至北宋初年的名将,张永德为何在哪朝都能受到礼遇?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永德,北宋

    你们知道张永德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张永德(928-1000),字抱一,五代并州阳曲人。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知沧州, 家世饶财,娶郭威的第四女为妻,早年随郭威起兵,屡建战功。郭威称帝,封女儿为寿安公主,张永德封驸马都尉。周世宗时,征北汉、南唐,擢殿前都点检。高平之战中,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