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胤祥是什么人?他跟雍正的关系怎么样

胤祥是什么人?他跟雍正的关系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991 更新时间:2023/12/31 9:43:15

胤祥与雍正的关系怎么样?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雍正朝真正掌握实权又忠心办实事的少数几个臣子中,胤祥是最突出的一位。尤其在康熙晚年的“夺嫡之争”中,其他成年皇子无一人站队胤禛,只有胤祥坚定支持胤禛,这也就奠定了胤祥在雍正朝平步青云的基础。

胤祥的一生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时间段:康熙四十七年第一次废太子之前,共二十三年;从“一废太子”到康熙去世,共十四年;雍正上位到胤祥去世的最后八年。

在前二十三年,胤祥在康熙面前比较得宠;中间的那十四年,是其低谷落魄时期;雍正朝的八年,是胤祥的高光时刻。他一生的命运与轨迹,呈现出“U”字形,即中间低,两头高。其中间的低谷与后期的高光,都与胤禛有莫大的关联。

胤祥14岁那年,生母去世,对他的性格会产生很大影响,也让他更加珍惜父爱,“圣祖过,寻履迹伏地嗅之,其孺慕诚切如此。”让康熙也为之动容。康熙将胤祥交给德妃抚养,也就是胤禛的母亲,这在无形之中也拉进了他们兄弟两的关系。史书上有记载:“康熙三十七年,从上谒陵。自是有巡幸,辄从。”

也就是说,从康熙三十七年,胤祥随着康熙去盛京祭拜先祖陵寝后,直到康熙四十七年废太子的十年间,康熙不管去哪儿,就会带着胤祥一同前往。这足已说明康熙对胤祥是与众不同的,相比之下,康熙四十五年去避暑山庄,四十六年游江南,四十七年巡塞外,连续三次都没有带胤禛。

康熙四十三年前后,皇八子胤禩的老师何焯在写给家人的信中,也提到胤祥被康熙所器重,前景光明。不到二十岁的胤祥受到康熙赏识,连朝廷的汉族文人都明白。但在康熙第一次废太子时,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当时,几乎所有的成年皇子都牵连进“废太子事件”,康熙给了胤祥一句批语:“胤祥乃大不勤学忠孝之人。”这相当于在堵死了胤祥在康熙朝的仕途。多年之后,雍正曾提及此事:“怡亲王前因二阿哥之事无辜牵连,一时得罪皇考,随即鉴宥。”

胤祥到底做过什么而无辜牵连,甚至得罪康熙?

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大阿哥因魇镇胤礽,谋求太子之位而被囚禁。此事是三阿哥向康熙揭发的,但没见三阿哥揭发胤祥。有历史研究学者考据,雍正所说的受到“二阿哥之事”牵连,应是受到大阿哥牵涉。很有可能是大阿哥供出,魇镇的神棍是十三阿哥向其引荐,这才有了得罪康熙,因而被囚禁。在那件事里面,胤禛也是参与者,但胤祥为了兄弟情义,而故意知情不报,对康熙隐瞒,这才会出现康熙痛骂其“不大忠孝”。

不管是什么具体的原因被囚禁,胤祥为胤禛背了“黑锅”。这口“黑锅”,一背就是十几年。胤祥为何心甘情愿的背“黑锅”呢?

兄弟两情深义重,胤祥不忍心拉胤禛下水。胤祥曾写过一首诗,表达兄弟之情:“霁色来西爽,云端见远峰。翠含新雨重,青爱晚烟浓。逸兴登山屐,清音隔寺钟——《西山》”

西山是京城许多寺庙所在地。这首诗直接点出了他年轻时与四阿哥同游寺庙、同登山屐的场景。

即使在胤祥落难时,兄弟两依旧保持密切关系。胤禛过生日时,胤祥还会亲自为其写诗,留下的作品有《恭祝兄雍亲王寿》、《奉和兄雍亲王山居偶成元韵》等等。

直至康熙临终,整整十四年,胤祥都是委曲求全,也未曾得到任何封赏。雍正上位,立刻重用被囚禁的胤祥,任命他为中理事务大臣,封为怡亲王,由此开了胤祥的黄金八年。

当时,户部亏空,雍正成立了会考府,命胤祥全权负责,同时管理户部。经过胤祥的苦心经营,国库也逐渐充盈。

雍正发号施令时,胤祥是经常用作传旨的亲王。能够传达旨意的人,在朝堂的地位都非比寻常,是参与高级政务的表现,说明皇帝对其信任远超他人。雍正不仅让胤祥传旨,而且特别通知一些大臣,有些事如果不方便直接跟皇帝说,可以先禀报胤祥,再由胤祥报告皇帝。也就是说,雍正让胤祥充当他的代言人,与臣子沟通。这种行为换作其他人就成了朋党或弄权,但胤祥就是公忠体国。

在用人方面,雍正也采纳胤祥的许多建议,比如李卫能成为栋梁,离不开胤祥的举荐。还有胤礼,雍正本来罚他去守皇陵,多亏胤祥在雍正面前的极力举荐,说他“居心端方,乃忠君亲上深明大义之人”,才成为雍正的得力助手。

在公事之外,胤祥还帮雍正做过许多私事。比如,雍正喜欢鼻烟壶和高级瓷器,而且对品质要求很高,这些东西都是胤祥亲自督办;雍正炼丹以及选帝王陵墓的任务,都是胤祥参与完成。

胤祥在公事和私事上都为雍正尽心尽力,雍正对其赏赐也不少。雍正三年,雍正对其从优议叙,还给其亲王双俸。胤祥病重后,胤禛又是派御医又是亲自探望。史书记载:“怡亲王后来患病乞假。八年五月初三日逝于昌运宫。上亲四问其疾。两临其丧。葬水东村,设守冢官兵。创庙京师,诏天下立王祠岁祀。”

皇后、年妃病重时,雍正也不过如此,可见雍正对胤祥是真关心。胤祥去世后,雍正为表彰贤王,让其配享太庙,命其第七子弘晓继承亲王爵,此外,还加封胤祥第四子弘皎为郡王。

乾隆时,为了纪念十三叔公忠体国,乾隆特地允许怡亲王爵位世代相传。由此,也成就了胤祥的铁帽子。

虽然胤祥生前力保四爷江山,享尽荣华富贵,但到了下一代就来了一个波折。1739年,皇家内部发生一桩行刺乾隆的案件,主谋是弘皙,参与者就有胤祥的长子弘昌和四子弘皎。

总的来说,胤祥的后代大多都成了闲散宗室,并没有没沾到他多少光芒,有好几代亲王都命运多舛,比如怡亲王载垣,就被慈禧给端了。怡亲王这顶铁帽,到了清末已经基本失去份量。

秋媚说:胤祥与雍正的兄弟情,皇室少有;作为君臣,胤祥至忠至诚,雍正充分信任,这才是君臣知遇的榜样。

标签: 胤祥清朝

更多文章

  • 顺治帝最青睐的儿子是谁?他为什么会被打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顺治帝,清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福全。众所周知,清朝的奠基者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此人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政权,后来迁都沈阳。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去世,葬于沈阳清福陵。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其子皇

  • 一心匡扶汉室的刘备,为何汉献帝没死自己却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刘备

    熟读《三国演义》的小伙伴,心中总有这样一个疑问,刘备是真心实意兴复汉室,还是想借汉室之名,行割据之实呢?当时曹丕令汉献帝禅位,并贬黜他为山阳公,此时刘备明知道汉献帝还没死,却对群臣谎称道:“曹丕杀害了汉献帝,并且在洛阳称帝。”蜀汉大臣顿时六神无主,自己苦苦追寻了一辈子的汉朝就这样土崩瓦解,这时刘备又

  • 诸葛亮是怎么说服孙权结盟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诸葛亮,三国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诸葛亮的文章。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刘备两家势力结为同盟,共同在长江赤壁一带迎战曹操大军。最终孙刘联军重创曹操主力,获得此战的全面胜利,这便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的过程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都非常熟悉,这主要还是得益于《三国演义》对这

  • 曹植的七步成诗是什么内容?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植,三国

    曹植的七步成诗是什么内容?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相信大家非常熟悉,尤其是最后两句: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同母的兄弟,用燃萁泣豆来比喻兄弟相残的行为。曹植被曹丕逼迫做七步诗的故事历史上到底有没有真实

  • 曹家:北宋最为显赫的武将世家,世代为将满门都是忠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家,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北宋曹家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提起北宋的武将家族,大多数人第一个想起来的是杨家将,但是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家族,世代为将,一门忠烈,为守护赵宋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这就是曹家。第一代:北宋第一良将曹彬北宋开国名将曹彬,也就是《清平乐》中曹皇后的祖父。曹彬

  • 27岁进宫的豫妃是为何却能得到乾隆的恩宠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朝,豫妃

    古代皇帝选妃大多是以选秀进行的,符合要求的女子参加选秀,没有被皇帝看上的女子便可回家自行婚配。 而选秀的要求也是极高的,一般参加选秀的女子年纪大多在十三四岁,且相貌端正。乾隆后宫中有一个女子就比较特殊了,她进宫时已经27岁了,而且也不是通过选秀才得以入宫的,是被族人做为礼物送入皇宫的,这个人便是豫妃

  • 满都海有多厉害?她为什么要背着丈夫上战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满都海,元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满都海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自从明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的七月,明朝大将徐达率军攻占了元大都之后,元顺帝便带着妻儿老小狼狈的逃回了蒙古老家——元上都,从此偏安塞北,史称北元。之后,北元与明朝两家,在北方地区开始了长达二十年之久的拉锯战。直到天

  • 田义是什么样的人?他死后为什么连康熙皇帝都亲自为他御批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田义,明朝

    说到田义,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在古代,太监是专门服务于皇帝及其家人的一个群体。由于整天和皇帝生活在一起,他们有了很多接触权力的机会。像赵高、高力士、童贯、魏忠贤等人,都是权倾朝野的太监。不过,即使他们生前无限风光,死后还是难以获得世人的认可。留存至

  • 秦惠文王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不需要解释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惠文王,战国

    大家好,说起秦惠文王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公元前311年),一称秦惠王,嬴姓,赵氏,名驷,秦孝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秦惠文王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诛杀卫鞅。公元前325年改“公”称“王”,并改元为更元元年,成为秦国第一王。秦惠文王当政

  • 崇祯皇帝是怎么葬送掉大明朝的?一个性格缺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崇祯,明朝

    说到崇祯,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1644年春天,京城里一片兵荒马乱,因为,李自成率军攻进了紫禁城。之后,崇祯亲自敲钟,但却没有一个大臣来上朝,使得绝望的他带着一个随从爬上了北边的万岁山,在一棵歪脖子树上了结了自己的性命。伴随着崇祯皇帝的逝世,统治了中国两百多年的朱氏王朝就此结束了。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