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雍正能夺嫡成功,是因为八阿哥做了这几件蠢事

雍正能夺嫡成功,是因为八阿哥做了这几件蠢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125 更新时间:2024/4/5 9:50:02

雍正朝之中,八阿哥胤禩,贤名远播,朝野称颂,被叫作“八贤王”。

而且在诸皇子中,他的拥护者是最多的,九阿哥、十阿哥,以及十四阿哥一直都是站在他的阵营之中,单论势力的话,老八胤禩的阵营是最强的,可是他最后一败再败,到底是为什么呢?

胤禩这个人,看起来很聪明,做事也有手段,有心计,可是他这些都是小聪明,不是大智慧,所以才会落到最后的结局。

首先,剧中康熙就曾经对他做出过评价。老八处处学我,但处处学不象。这是说老八以贤王的一面示人,让人觉得他宽容,温和。胤禩确实瞒过了绝大多数人,但是他却没有想到,这一点,已经让他在皇位争夺的起跑线上落后很多了。

胤禩想要博得贤名,收买人心,就不愿意去干得罪人的差事,却不去想这事情对大清江山的用处。所以在皇帝的印象里,老八胤禩是苦活脏活一概不接,只接光鲜体面的活,得罪人的差事一概不干,只干锦上添花的事情。康熙自然知道,胤禩如此做法为的就是收买人心。

好吧,老八你只顾着替自己收买人心,你这么卖力的收买人心,目的何在?而你做事从来不以大清江山的大局出发,把大清江山交到你手里还会有好吗?

康熙一直很清楚,所谓的康熙盛世,是潜藏着很多危机的。他自己待人失于过宽,而继位者就需要纠正这点。四阿哥胤禛,表现出来的就是一切以大清江山为重,做事处处为大局着想,不怕得罪人,被人称作“冷面王”。两相比较,康熙的内心就已经非常倾于“坚刚不可夺其志”的四阿哥胤禛了。

本来印象分就已经落后了,在几件关键的事情上,胤禩又迭出昏招。

刑部顶罪案被揭发,要查此案必会牵扯到太子。老四胤禛,主动染病置身事外。而胤禩呢,从一开始就主动请缨,要办这个案子。这时的他可以说是利令智昏,只看到了这是一个扳倒太子的好机会,却没去揣摩康熙的心思。

康熙虽然对太子不满,但还没有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为了国家的稳定,康熙心中还是想给太子机会的,并不想轻易废掉太子。可是胤禩为了扳倒太子,对肖国兴使诈诱供。

肖国兴被老八使诈,稀里胡涂的全都招了。写了状子画了押,胤禩自是十分得意,意气风发,去给康熙送了供状,顺带着还表现了一下自己做事谨慎,当时赢得了康熙的夸奖。

这件事直接导致了后来太子的被废。从这上面说,老八成功的暗算了太子,赢了这一局。可是老八真的赢了吗?恰恰相反,这件事,他成功的扳倒了太子,也成功的把自己继承皇位的可能完全抹杀。可以说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败笔,以后的失败,都源于此事。

胤禩很聪明,廖廖几句话,就骗得肖国兴全部招供。可是他又很蠢,他既没有能力杀了肖国兴灭口,又不能把他控制在自己身边。那诱供的事情怎么能瞒住人呢。后来康熙知道此事后,愤怒之极,连声说“其心可诛”。这时的康熙已经认清了胤禩为夺皇位,不惜对亲兄弟落井下石,无所不用其极的狰狞面目,所谓的宽容,仁慈全是装出来的。可以说,此时的胤禩,在康熙心中已经完全被排除在继承人的名单之外了。

可是胤禩一点没有发觉,等到康熙下诏令诸大臣推举新太子的时侯,他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立马上蹿下跳,到处造势。

康熙此时已经完全不会考虑立老八为太子了,可是老八这一活动,能量还挺大,满朝武异口同声推举老八。呦荷,这还了得,简直是尾大不掉了。

本来康熙还不想把老八怎么样,可他这一主动跳出来,展示肌肉,反而更加引起了康熙的忌惮。这个时候康熙不能无动于衷了,不能再任由他这样发展势力了,必须得敲打敲打了。于是站错队的佟国维成了出气筒,同时也表明了皇帝的态度,他压根就没考虑让老八继位。而老四胤禛推举废太子,不落井下石,反而使康熙认为他是真正仁厚之人。

此时的老八已经意识到自己不可能再按正常程序坐上皇位了,如果还不肯放弃,那就只有等康熙死后,把继位者拉下马,再取而代之。毕竟太子胤礽昏庸无为,即使即位,也不是他的对手。此时他最应该做的就是收敛锋芒,好好经营自己的势力。可是他却不甘心,继续给太子使绊子,他就没有考虑到,把太子废掉,换个更厉害的主,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太子二次被废之后,康熙不再提推举太子之事,此时他心里已经有了倾向,不再推举新太子,一个原因就是为了保护继承人,一个是想再考察考察。

于是在推举大将军王的时候,老四胤禛不计个人得失,从大局出发,推举老十四的做法,使康熙大加赞赏,获得了这场角逐的完胜。而胤禩的结局也已经注定了。

老八对皇位太过热衷,以致于看不清形势就胡乱下手,做事太急切,最后反而替别人作了嫁衣裳,看似聪明,实则蠢不可及。

标签: 雍正

更多文章

  • 无论是电视剧《云中歌》里还是历史上的霍成君都是可怜的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霍成君

    霍成君是好是坏无论是电视剧《大汉情缘之云中歌》里面的霍成君,还是历史上的霍成君都是可怜的人罢了。不幸生在了帝王将侯之家,更不幸的是嫁入宫中成为皇上的女人,她成为了家族政治的牺牲品,一生都得不到自由与爱情。霍成君是好是坏已不重要,至少可以知道她也是身不由已。历史上的霍成君并不是坏人,她也没有祸害许平君

  • 大清第一敛财高手,有三个子孙都是亿万富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鸿章

    在我们的印象里,大清敛财高手首推乾隆时期和坤和大人,其实不然,晚清时期,腐败滋生还有这么一位默默无闻的敛财高手。其手段比和坤有无过之而不及,此人便是李鸿章是也,现今李鸿章子孙大多都是亿万富豪。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李鸿章死后遗产分配问题。遗产记录显示家里金银细软就有2000万白银之多,田地共有30多处,每

  • 珍妃死因揭秘:自投于井中还是被慈禧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珍妃,光绪,慈禧

    光绪二十六年(1900)七月,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仓皇出逃前夕,珍妃死于宁寿宫外的玻璃井中,但珍妃是否坠井而死,一直众说纷纭。珍妃,姓他拉氏,满洲镶红旗人,才色并茂,颇通文史,光绪十四年(1888)进宫,后晋封为珍妃。光绪帝与珍妃感情甚好,但慈禧与珍妃一直有嫌隙,后因珍妃支持光绪戊戌变法,受到慈禧

  • 史上最残酷的王位争夺战,28个兄妹全杀光,在位4年即亡国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朝,秦始皇,秦二世

    秦始皇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国古代封建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然而,如此一个大业,却在秦二世的时候,王朝灭亡,整个秦王朝才只历经十四年。嬴政自称为“始皇”,是想着自己的基业可以世世代代传下去,可没想到,在第二世的时候,王朝就没了。而这位秦二世就是胡亥,也是秦始皇的第十八个孩子。原本,胡亥是没有资

  • 亡国之君的经典遗言,总有一句是你听说过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亡国之君,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朝代更迭不断,权力也时刻交替,但是,自古以来权力的游戏容不得失败,要么赢取一辈子荣光,要么赔上身家性命,成王!败寇!细数中国历代开国和亡国之君的命运也不失一件乐事,看看历朝历代的亡国之君到底在最后有何人生感悟,能说出什么话,当然,此盘点也仅供茶余饭后谈资也。错谬之处,还

  • 他是西汉最牛大臣,不畏权贵,身居九卿,连汉武帝都怕他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武帝,公孙弘,

    汉武帝一生在政治的各个领域都有所建树,在他当政时诏狱严酷,晚年穷兵黩武,最后因为巫蛊之祸,还是太子,造成冤狱无数。可以说在汉武帝时期,做官能善终的寥寥无几。但是西汉这个大臣,他当着汉武帝的面批评西汉法律,轻视儒生,反对进攻匈奴,主张和亲。汉武帝竟然没有加罪于他,反而敬畏,给他九卿的官职待遇。每当他面

  • 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英名盖世乾隆和弟媳不得不说的事儿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乾隆,清朝

    福康安,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乾隆年间名将、大臣。大学士傅恒第三子,孝贤纯皇后之侄。清朝的福康安,在正统史书上的记载并不多,没有什么显赫的名气。但因为金庸老先生非常“偏爱”这人,在他的畅销的武侠小说里多次提到,因而当今读者知道他的实在是太多太多。大家一定还有印象,《书剑恩仇录》和《飞狐外传》、《雪山飞狐

  • 刘禅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后主,为何他的形象是庸碌无为的懦弱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禅

    刘禅是怎样的人世人受《三国演义》的影响,看待三国时期的人物都多有偏颇。刘禅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后主,在演义之中,他的形象是庸碌无为的懦弱君主,一生毫无建树,亡国后还在洛阳安逸渡日,对于蜀国毫不怀念。他一直作为历史的反面教材,口口相传于世人之间。然而刘禅真的如此无用吗?他17岁登基为帝,在帝位42年,是三

  • 朱元璋为何痛恨日本?看日本当时干的奇葩事儿你就明了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朱元璋,日本

    核心提示:堂堂中华之主,却受到夷狄小国如此奚落。“帝得表愠甚,终鉴蒙古之辙,不加兵也。”朱元璋忍下了这口恶气,不过“怒日本特甚”,从此对日本派来的朝贡一概拒绝接受,宁愿与日本老死不相往来。朱元璋在“日本国”旁特意添加了小字注释:“虽朝,实诈,暗通奸臣胡惟庸谋为不轨,故绝之。”如果给坐在龙椅上的明太祖

  • 乾隆皇帝为何六下江南?找妹子只是顺带,这些才是正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乾隆

    乾隆是清代高宗年号,前后一共六十年,起止时间为公元1736年至1796年。在这期间的重要事件有大兴文字冤狱、《四库全书》的编撰等。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年寿最高的皇帝。一七九九年乾隆皇帝在睡梦中离开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