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权作为一方霸主 他为什么会接受曹魏的封号呢

孙权作为一方霸主 他为什么会接受曹魏的封号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724 更新时间:2024/1/19 4:51:55

还不知道:孙权为什么接受曹操的封号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孙权于公元219年向魏王曹操臣服,公元222年就和魏帝曹丕破盟开战,真正“屈身忍辱于曹魏”的时间不过三年,却“空手套白狼”般让自己从一个汉朝的讨虏将军、会稽太守,变成了“吴王、大将军、赐九锡、都督荆扬交三州军事”,名正言顺地做为君主统领荆、扬、交三州,也为公元229年正式称帝,奠定了坚实基础。

江东孙氏奠基,始于孙策以武力征服江东六郡,大肆诛戮名士,江东群豪奋起抗争,孙策轻而无备,因此丧生。

而孙策之弟孙权年仅十八,初领江东,张昭受孙策托孤为“仲父”,实际执政。此时的孙权,只是类似一个孙氏家族推出来协调各方的牌位,离名副其实的江东之主相差甚远。即使孙氏家族内部,对他也颇多不服。

当时江东各郡到处反叛,孙权的从兄孙暠,从驻地吴郡乌程,整军欲取会稽,被虞翻劝退;庐江太守李术率部曲数万北迎曹操,直到官渡袁曹对峙,才被孙权趁势讨平。几年后丹阳太守、孙权三弟孙翊又被部将刺杀。而同为孙氏家族的豫章太守孙贲、庐陵太守孙辅等人,直到赤壁之战前,都一直和曹操控制的汉朝中枢,暗通款曲。

因此,直到赤壁大战一场大胜,孙权才以此兵威真正整合了孙氏家族,张昭也因主张降曹站错立场,就此退居二线。从此在江东,孙权才真正说一不二。

然而论合法政治地位,整整十九年时间,孙权仅仅是个讨虏将军、会稽太守,不但远不及控制汉廷中枢的丞相曹操,声望和官位亦难比汉室宗亲代表、合法官爵是“左将军豫州牧”和“宜城亭侯”的刘备。

在赤壁之战后,孙权和曹操决裂,自封“车骑将军、徐州牧”,这个官位形式上还是由刘备上表的,因此,孙权以此号令江东,同样是名不正言不顺。

所以,孙权联合刘备进行的十年抗曹战争,与其说是为了从贫瘠的江东去如何一统天下,这种不切实际的雄(好)心(高)壮(骛)志(远),倒不如说更多原因是为了以战促和,逼迫曹操代表的大汉帝国中枢,就此认可他自己割据江南的既成事实。

当刘备取汉中夺上庸,关羽水淹七军围困樊城,夏侯渊于禁两大军团覆灭,曹仁军团也岌岌可危,情势窘迫下,曹操终于放弃了在有生之年武力统一全国的雄心,同意承认孙权为割据江南的诸侯(荆州牧),许封高官(骠骑将军)显爵(南昌侯),

魏王:曹操

而此时刘备已自称汉中王,势力达到鼎盛,在孙刘联盟中即将居于主导地位,却连个“大将军、大司马”之类的空头职务也吝惜赠与孙权。

汉中王:刘备

因此,孙权便迫不及待对曹操上表称臣,与之缔结盟约,白衣渡江袭取荆州,斩杀关羽,更将关羽军的野战兵马数万,留守军团数万,于禁部俘虏三万几乎一网打尽,极大增强了自己势力的人力兵源。

等曹操死后,孙权又以大汉帝国境内第一强藩之尊,支持新任魏王曹丕代汉称帝,从而得到了“吴王、大将军、赐九锡、都督荆扬交三州军事”的丰厚报酬,在新生的大魏王朝位极人臣。

曹丕称帝

因此,“大魏吴王”对孙权从来不是一种耻辱,反而是一大成就业绩。从一个无名瓜农的子孙,刚即位时的一个杂号将军,到此时真正建立了吴国,整个历史进程,前后花了快20年时间的个人奋斗时间,当然离不开曹操、曹丕、刘备、关羽等各方贵人的成就。

只是孙权这种在曹丕和刘备两大势力之间走钢丝的策略,同时也危如累卵,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在猇亭之战,吴国历时年余苦战,好容易一场大胜,化解了蜀汉以倾国之师东进的危局。没几个月后,便和曹丕矛盾尖锐化,魏国三路大军浩荡南征。

孙权和曹丕的决裂,一方面自然是孙权斩关羽,破刘备,自以为羽翼丰满,对“皇二代”曹丕也绝没有如曹操一般的敬畏,

更关键因素当然是曹丕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孙权表面称臣,收点大象、荔枝之类的贡品;

魏国皇帝曹丕,皇后郭氏

而是一定要求孙权的继承人孙登人为质,意图之后借魏朝中枢名义和政治手段来整合江南,一如曹操从前挟天子令诸侯,逐渐压服各路地方豪强,将司洛、三辅、豫州、淮南等地收入囊中一般。

此等苛求关系到东吴政权的生死存亡,孙权当然绝不可能接受。

朱桓朱然等东吴名将经过数月苦战,将三路魏军尽数击退后,孙权派遣使者拜谒病重的刘备,和元气大伤的蜀汉重新通好。

刘备就算心中再如何痛恨,作为一个成熟政治家,为着本政权的长远利益,也不得不强咽苦果。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执政,蜀吴重新结盟以抗曹魏,也就是时势之必然了。

标签: 三国孙权

更多文章

  • 兰陵王战功赫赫,为什么最后被赐毒酒?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高长恭,北齐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高长恭的故事。高长恭是齐文襄帝高澄的第三子,因为曾经受封为兰陵郡王,所以很多人都称他为“兰陵王”。高长恭身为北齐皇室成员,17岁便被封为通直散骑侍郎,18岁获封封乐城县开国公,食邑八百户。21岁

  • 揭秘:晏婴的“二桃杀三士”是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晏婴,春秋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晏婴的故事。“二桃杀三士”是中国古代一则历史故事,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后演变成成语,表示用计谋杀人。春秋时代齐景公帐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战功赫赫,却因此恃功而骄,齐景公

  • 如果崇祯没有杀害袁崇焕的话 他能够抵挡得住清军入关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袁崇焕

    袁崇焕能挡住清军入关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清军疾驰至山海关,吴三桂开关迎入。在吴三桂与清兵两军合力下,李自成寡不敌众,只好撤退,于是山海关大门敞开,清军大批进关驰入中原。同年十月清朝定都北京,

  • 负荆请罪后蔺相如和廉颇重归于好 两人最终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蔺相如,廉颇

    还不知道:蔺相如和廉颇的结局是什么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将相和》是收录在语文教材里的一篇经典文章,如若问起读过这篇文章的孩童,他们一定是知道蔺相如和廉颇的。不过,他们知道的是“负荆请罪”的典故,是贤相和良将重归于好,使得赵国强大的历史岁月。可是,你知道在

  • 韩信打仗如此的厉害 他到底有什么招数和套路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韩信,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韩信打仗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秦汉时期的韩信,被后世人称为“兵仙”,单是这一个称呼,就可以感受到人们对于韩信的推崇。可是这样的推崇绝不是虚话,因为韩信能够拿的出非常好的战绩给人看,人们又怎么会吝啬赞美之词?不过,兵家致胜绝不是只靠硬拼,韩信当然也不例外,那么

  • 万历皇帝和张居正曾经是师徒关系 为什么两个的关系最后会形同陌路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万历,张居正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万历皇帝和张居正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张居正是明朝著名政治家、改革家,他曾以内阁首辅身份,辅佐万历皇帝进行“万历新政”。但万历皇帝长大后,却对张居正产生了恨意,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在朱翊钧小时候时,张居正便是他的老师,可以说两人一起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 朱元璋有几个干娘?最后结局分别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明朝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朱元璋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至元五年,朱元璋十二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朱五四带领全家迁到了太平乡孤庄村,也就是现在的安徽省凤阳县府城镇二十郢社区二十郢,孤庄村比较偏僻,人烟也稀少,朱元璋在这里认了两个干娘。朱元璋的第一个干娘为赵母。赵母是孤庄村赵积善的妻子,她有

  • 为什么武则天死前要为褚遂良平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褚遂良,唐朝

    褚遂良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神龙元年,武则天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弥留之际,她下了道遗诏,里边有这样一句话,特别引人注目:“其王、萧二族及褚遂良、韩瑗等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这相当于给当初因反对自己而遭受迫害的褚遂良等人平反,要知道,当初褚遂良是武则

  • 杨广已经是太子了,为什么还要弑兄杀父?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杨广,隋朝

    杨广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次子,小时候的杨广长相俊美,很受父亲杨坚喜爱,杨坚建立隋朝之后,立刻就封了13岁的杨广为晋王。但当时无论杨广多么的受皇帝杨坚的宠爱,太子的宝座却始终被他的大哥杨勇所占据着。杨广因为在统一战争中功劳在杨勇之上,又自

  • 明朝危难徐光启献出两计策挽救大明,可惜有一条没被实施!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徐光启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明朝最后的斗争,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明朝末年的内外交困,随着明军在万历四十七年的萨尔浒之战中的惨败暴露无遗。虽然损兵5万对于拥有亿兆人口的大明王朝来说还不至于伤筋动骨,但后续事态的发展,却让明朝在东北的经略彻底崩盘。萨尔浒之战3个月后,努尔哈赤—这个昔日曾匍匐在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