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恒为什么要设下灵堂逼自己的亲舅舅轵侯薄昭自杀?

刘恒为什么要设下灵堂逼自己的亲舅舅轵侯薄昭自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531 更新时间:2024/1/8 23:02:03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恒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西汉时期著名的大汉奸——中行说是如何在匈奴实行改革的中我讲述了大汉奸中行说在匈奴实施改革的故事,那么同一时期的大汉帝国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仁慈的汉文帝刘恒,在饿死亲弟淮南王刘长之后,为何又逼死了自己的亲舅舅轵侯薄昭

轵侯薄昭是汉文帝刘恒的亲舅舅,吕太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吕雉驾崩,太尉周勃和丞相陈平等人平灭诸吕叛乱后,因为,刘恒没有什么势力,比较容易掌控,所以,决定拥立他做皇帝,但是,此时,身在代地的刘恒一直犹豫不决,不敢前往长安。

于是,薄昭便亲自进京求见周勃,打探消息,在周勃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之后,薄昭返回代地,对刘恒说:“没问题,别怀疑了。”因此,刘恒才安心前往长安做皇帝,其实,在刚刚发生政变之后,薄昭入京打探是冒着极大的风险的,有很大的可能一去不还。

刘恒登基之后,封薄昭为轵侯,命他前往代地迎接自己的母亲薄太后入京。等到汉文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76年)丞相周勃罢相,返回封地之后,一直担心自己会被杀,所以,每逢有官员前来拜访,都会全副武装,因此,被人诬告妻谋反。

周勃被抓之后,面对廷尉的审判,十分惶恐,一时间不知道该怎样申辩。面对狱吏的侮辱,虐待,周勃并没有表现出:士可杀不可辱。的英雄气概,反而是拿出大量的金银财宝贿赂狱吏,于是,狱吏便在木简上写下了:“请公主作证。“因为,周勃的大儿子周胜之娶了刘恒的女儿。

此后,周勃还重金贿赂了薄昭,薄昭将此事报知了薄太后,才最终保下周勃的性命。因为,薄昭是汉文帝刘恒唯一的舅舅,所以,刘恒任命其为车骑将军,这让多年以来籍籍无名的薄昭,不由得膨胀了,整个人变得飘飘然。

其实,人很容易迷失在吹捧奉承之中,薄昭也不例外。他在掌权之后,变得奢靡无度,骄纵不法,甚至仗着刘恒的宠信,在朝中安插亲信,干涉朝政,如此一来也引起了刘恒的不满,但是,因为母亲的缘故,和薄昭之前的从龙之功,所以,刘恒对薄昭的行为是极度纵容的,这样,也加速了薄昭的灭亡。

矛盾积压久了,必然会爆发的,汉文帝前元十年(公元前170年)冬,薄昭的侄儿薄贵在薄昭的封地太原,为非作歹,欺压百姓而引发了叛乱,刚刚推行新政的刘恒,派出年轻的大臣钟毓前往太原代天子巡抚,平息叛乱。

对于,车骑将军薄昭很是担心自己的之子薄贵,所以,在钟毓返京之日,众臣奉诏在接官亭迎候的时候,薄昭也前来为钟毓接风,大臣们讨好的表示,皇舅爷以车骑将军的尊贵身份,前来为一个新吏接风,这是尊重贤才的举动呀。

薄昭为钟毓敬酒,钟毓也将奏折交给了薄昭过目,奏折上写道:

太原并非刁民作乱,皆因薄府作恶多端,释放无辜,惩恶扬善,处斩薄贵,解民倒悬。

薄昭看后勃然大怒,命校尉将钟毓绑回府中处置,车骑将军府中,钟毓坦然地向薄昭说明了自己的太原一行,阐述了那里的官吏依仗皇亲权势,兼并土地,假传圣旨加重赋税徭役,薄贵本人欺男霸女,鱼肉百姓,滥用私刑,胡作非为,为了汉室江山,必须严加惩治,以安民心。

但是,气头上的薄昭怎么可能听得进去,他大骂钟毓:”滥言谏君,欺骗皇上,是斗胆犯上欺压皇亲。“钟毓则是据理力争,不断反驳,如此一来薄昭恼羞成怒,令钟毓为他的侄儿薄贵披麻戴孝,钟毓不肯。

薄昭又令钟毓上书认罪,收回陈条,退良田,还徭役,并拿出御赐的宝刀加以威胁。钟毓则是警告薄昭道:”如若以宝刀之威阻止新政,将军的盖世之功将要毁于一旦,我汉室江山也有付诸东流的风险。“

二人之间一时间争辩不休,薄昭渐渐理屈词穷,盛怒之下竟用刀将钟毓刺死,此时,刘恒正在金殿上等待钟毓,忽然有人来报说钟毓被薄昭抓走了,刘恒赶忙命令丞相张苍传旨,命薄昭带钟毓一同上殿。就在张苍正要出殿的时候,钟毓的老婆前来殿前伸冤。

刘恒听说钟毓被杀,立即提笔拟旨欲处斩薄昭,此时,朝中大臣分为两派,一派极力劝阻刘恒,另一派的丞相张苍和周兴则认为,不处置薄昭,必然失信于民。刘恒一时间进退两难,只能先权威钟夫人不要伤悲,并赐下重金厚葬钟毓,并承诺办完丧事一定处置薄昭。

刘恒派张苍与周兴携带御酒前去薄府设宴劝薄昭自杀,薄昭并没有遵从,反而是大骂刘恒,攻击新政,薄昭的管家将此事报知的薄太后,薄太后来到薄府,宣布赦免薄昭,将这件事揽了下来,随后,前往昭阳宫训斥刘恒。

薄太后历数薄昭为平息吕氏篡权阴谋,扶保汉室立下的汗马功劳。与此同时,保薄昭的大臣也联名上书请求赦免;只有周兴捧冠冒死请求处置薄昭。钟夫人得知薄太后赦免了薄昭,绝望之中写下遗书自杀了。

丞相张苍身着孝服,怀抱钟氏遗孤,进殿面君,刘恒看了钟夫人的遗书,不由得痛心疾首,知道此事无法压下了,决心处斩薄昭,刘恒先是收回了宝刀,然后,在宫中设下灵堂,宣薄昭进宫,为其大摆”活人祭“。刘恒在薄昭面前,既讲述了他的功劳,又严厉地指出了他触犯刑法,必须服刑。

但是,薄昭依旧不愿意自杀,刘恒也不想被上杀舅的罪名,所以,就又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每天都派出几个大臣,穿丧服前去薄昭府门前哭丧,长此以往薄昭终于忍受不了选择自杀谢罪了。

其实,汉文帝刘恒这个人,有一个毛病,就是纵容亲族,无论是淮南王刘长还是车骑将军薄昭,起初,都并非贪赃枉法之人,但是,就是因为,文帝的纵容,不加以制止的作为,才最终导致他们在罪恶的深渊当中越走越远,最终,无法回头。

标签: 刘恒汉朝

更多文章

  • 年羹尧死后被抄家,七个字气坏了雍正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年羹尧

    年羹尧死后被抄家,七个字气坏了雍正!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年羹尧活的时候嚣张跋扈,死的时候也是不一般,这史上还没有人是被定了96条罪去赴死的吧,其中能构成死罪的就有30多条。更不一般的是,这么多罪名居然不是当众斩首,也不是什么残酷极刑,而是被赐自尽,这就有点匪夷所思了,不过仔细

  • 此人不但是雍正的恩人,还是大清的恩人!他因何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清朝,年羹尧

    此人不但是雍正的恩人,还是大清的恩人!他因何而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雍正二年十月,皇宫里面的 赏赐如同流水一般,全部朝“翊坤宫”流去,而后宫的嫔妃们前去贺喜,究竟是谁有这么大的面子?原来才知道这里面居住的是皇帝非常宠爱的年贵妃。其实她当时还有另外一种身份,就是年羹尧的亲妹。当天雍正

  • 揭秘:隋末猛将单雄信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单雄信,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单雄信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作为《隋唐英雄》系列戏曲、小说、影视剧中的重要角色,本身就是史实人物的单雄信是一位在民间耳熟能详的瓦岗寨猛将,在中国古代民间也受到纪念,北宋雍熙年间,宋太宗就下诏祭祀单雄信墓。雍熙四年,诏以亲耕籍田,遣官奏告外,又祭九龙、黄沟、扁

  • 项羽分封十八个诸侯又给他们利益 为什么楚汉争霸时无一人相助呢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楚汉争霸,项羽

    还不知道:楚汉战争为什么诸侯无人相助项羽呢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结束了秦的严苛统治之后,项羽分封了十八个诸侯,把既得利益分配给了各路诸侯,但是在他和刘邦的楚汉战争时,为什么没有人出来帮助他呢?公元前209(秦二世元年)九月,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天下呼啦啦刮

  • 康熙曾两次打败了噶尔丹,为什么还是没能统一西北地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康熙,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康熙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清朝时期,康熙皇帝在位的时候,曾经两次都噶尔丹打败,但是就算这样也没有统一西北地区,其实在明朝快要灭亡的时候,蒙古就已经分成了三个部分,分别是漠南,漠北和漠西,因为当时国内有农民发起起义,外面还有金国虎视眈眈.可以说那时候的明抄已经

  • 他是武则天的男宠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靠才华吃饭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武则天,男宠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武则天的男宠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中庸》有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天地万物的变化自有其道理,只有顺天而动才能成就自我,如果逆天而行只能自取灭亡。每个人都有长处,有些脸蛋漂亮,有些才华出众,能够兼顾固然完美,但千万不可为了完美而硬

  • 比昭君还早70年的和亲公主:解忧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解忧公主,西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解忧公主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有些弱女子为国家和平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比如说昭君出塞就是很好的证明。做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以公主身份赐给呼韩邪单于为妻,她嫁到匈奴后,传播中原文化,维护匈汉关系做出了积极贡献,被世人所称

  • 李煜和宋徽宗有什么相像的地方?为什么说他们都不适合做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宋徽宗

    李煜和宋徽宗有什么相像的地方?为什么说他们都不适合做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很多人都喜欢把李煜和宋徽宗放在一起比较,他们二位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甚至有人会把他们当成同一人。李煜和宋徽宗都是亡国皇帝,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太多能拿出手的政绩,但在艺术上的造诣,李煜和宋徽宗都是首屈一指的人物

  • 皇帝常说君无戏言是真的吗 明神宗:我是皇帝我说了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明朝,明神宗

    还不知道:君无戏言是真的吗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了增加收入,明神宗朱翊钧派太监去各地收取矿税。万历三十年(1602年)二月,朱翊钧忽然患病,感觉命不久矣,于是急召大学士、首辅沈一贯来到启祥宫后殿的西暖阁。朱翊钧语重心长地对沈一贯说:“朕现在病得很重,估计

  • 孔子为什么叫孔仲尼?背后有啥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孔子,春秋战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孔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我们现代来说,长幼排序一般都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这么排的。要给古人看,这就是“俗”、“没文化”。那么在古代是如何排的呢?其实在古代,长幼的排序非常有讲究。一般来说,依次为伯,仲,叔,季。而“伯仲叔季”这四个字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