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他是武则天的男宠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靠才华吃饭

他是武则天的男宠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靠才华吃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308 更新时间:2024/1/31 7:02:09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武则天的男宠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中庸》有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天地万物的变化自有其道理,只有顺天而动才能成就自我,如果逆天而行只能自取灭亡。每个人都有长处,有些脸蛋漂亮,有些才华出众,能够兼顾固然完美,但千万不可为了完美而硬要兼顾,不然会很惨,比如今天的主人公薛怀义

薛怀义剧照

薛怀义原名冯小宝,本在洛阳坊间混迹市井,靠做点小买卖为生。虽然身份卑微,但他却着俊美的外表与强健的体魄,并且能说会道,是个高大威猛的美男子。

千金公主府的一名侍女慧眼识人,看上了冯小宝,整日私会。引起了千金公主的注意。原来,主仆二人有共同的爱好。侍女无奈,只能让给主子。

千金公主是高祖李渊的女儿,辈分很高,武则天以太后的身份应该叫姑妈。但武则天实行恐怖统治,对宗室大加屠戮。千金公主为了保命竟然不顾脸面,卑躬屈膝,认武则天为干妈!为了献媚,干女儿忍痛割爱,将小宝转送给干妈。小宝时来运转,糊里糊涂从公主的床爬上了太后的床。

武则天剧照

有了小宝,年过花甲的武则天焕发了第二春,感觉心情畅快,生命妙不可言。但以太后身份公然将小宝留在身边于礼法不容,于是,武则天让小宝在洛阳白马寺出家为僧,并认女婿薛绍为叔,改名薛怀义,以提高他的门第。

从冯小宝变成薛怀义,他鸟枪换大炮,山鸡变凤凰。召集一帮小混混剃度为僧,整日跟着他横行霸道,看到不顺眼的就一顿暴打,洛阳百姓唯恐避之不及。一些趋炎附势的官员尊称他为“薛师”,就连武则天的亲侄子武承嗣武三思见到他都得点头哈腰,牵马执鞭。

薛怀义有些忘乎所以,一次,他在宫门口碰到宰相苏良嗣,二人的队伍互不相让,薛怀义便想上前收拾苏良嗣,但唐朝宰相身份高贵,连亲王见了都得避让行礼,怎么会惧怕一个太后男宠。苏良嗣命随从将薛怀义抓起来扇了十几个耳光,小和尚们看到对方人多势众,不敢肆意妄为。

武则天剧照

薛怀义受了天大的委屈,向太后告状,武则天看着他红肿的脸颊安抚他说:“小宝记住啊,南门是宰相百官走的路,以后走北门吧,不要招惹那些宰相们!”

经过此事,薛怀义内心受到巨大的刺激。靠脸吃饭会被人瞧不起,他想当大官,想靠才华,想干几件轰轰烈烈的大事情。同时,他也走上了一条自取灭亡的道路。

不过,薛怀义还真干了三件大事情:

其一,编《大云经疏》。薛怀义在白马寺出家,武则天便任命他为白马寺主持,负责重修白马寺,并授意薛怀义与法明和尚为《大云经》注疏。为武则天以女性成为皇帝提供了有力依据,他们参考大云经中的故事,将武则天塑造成在中国百姓中流传甚广的弥勒佛降生,将掌管大唐天下。

明堂复原图

其二,修明堂。明堂是君权神授的象征,是皇帝顺天应命,至高无上的标志,非常神圣。

明堂的修建可以充分展示武则天君权的合法性,是她通往女皇道路上重要的一步。所以,让薛怀义为督工,负责明堂的修建。武则天的明堂叫做万象神宫,有九十米高,比故宫太和殿高出两倍。修成之后,为了表彰薛怀义,武则天封他为左威卫大将军,梁国公。

其三,北伐突厥。永昌元年(689)以后,突厥经常犯边,武则天命薛怀义为帅北伐突厥。第一次,他薛怀义运气很好,并未遇到突厥主力,只收拾了几个毛贼,便在单于台刻石记功而回;第二次,还为出征突厥便主动撤退。

薛怀义豪情满怀,认为自己神威无敌,使敌军不战自退。从此,尾巴翘到了天上,忘记了自己男宠的本职工作,对武则天爱答不理,整日忙起了自己的事业,彻底忘记了他的一切是谁给的。

薛怀义剧照

直到有一天,薛怀义发现了武则天移情别恋,一个年轻的御医沈南璆彻底替代了他的位置。武则天身边见风使舵的人很多,薛怀义得罪过的人也很多,看到薛师失宠,便告他谋反。

十年之久的宠爱一朝失去,薛怀义感觉自己一下子从天堂跌落到地狱,顿时醒悟了过来。他千方百计讨武则天的欢心,想重获荣宠,但武则天始终无动于衷,失落感使薛怀义恼羞成怒,一把火将武周帝国的象征万象神宫烧成了灰烬!

这样的大逆不道之举武则天当然不能原谅,在这样下去天知道这个野和尚还会干出什么疯狂的举动!武则天起了杀心,令侄子武攸宁设下埋伏,将薛怀义乱棍打死。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非要靠才华!薛怀义没有认清自己的位置,掂量自己的分量,酿成了人生悲剧。如果给他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他会怎么样呢?是当好武则天风光无限的男宠;还是回到千金公主的府上;抑或是混迹于洛阳街头,做自己的小买卖。

浅见拙识,以就正于方家。

武则天剧照

参考文献:《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

标签: 武则天男宠

更多文章

  • 比昭君还早70年的和亲公主:解忧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解忧公主,西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解忧公主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有些弱女子为国家和平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比如说昭君出塞就是很好的证明。做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以公主身份赐给呼韩邪单于为妻,她嫁到匈奴后,传播中原文化,维护匈汉关系做出了积极贡献,被世人所称

  • 李煜和宋徽宗有什么相像的地方?为什么说他们都不适合做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宋徽宗

    李煜和宋徽宗有什么相像的地方?为什么说他们都不适合做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很多人都喜欢把李煜和宋徽宗放在一起比较,他们二位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甚至有人会把他们当成同一人。李煜和宋徽宗都是亡国皇帝,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太多能拿出手的政绩,但在艺术上的造诣,李煜和宋徽宗都是首屈一指的人物

  • 皇帝常说君无戏言是真的吗 明神宗:我是皇帝我说了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明朝,明神宗

    还不知道:君无戏言是真的吗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了增加收入,明神宗朱翊钧派太监去各地收取矿税。万历三十年(1602年)二月,朱翊钧忽然患病,感觉命不久矣,于是急召大学士、首辅沈一贯来到启祥宫后殿的西暖阁。朱翊钧语重心长地对沈一贯说:“朕现在病得很重,估计

  • 孔子为什么叫孔仲尼?背后有啥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孔子,春秋战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孔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我们现代来说,长幼排序一般都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这么排的。要给古人看,这就是“俗”、“没文化”。那么在古代是如何排的呢?其实在古代,长幼的排序非常有讲究。一般来说,依次为伯,仲,叔,季。而“伯仲叔季”这四个字出自《

  • 徐达曾两次放跑元顺帝,朱元璋为什么不管?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咱们先了解一下元顺帝,他不像徐达、常遇春那样出名。徐达、常遇春是明初名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开国元勋,大家很熟悉。元顺帝是元朝最后一位皇帝,和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同属一类型的人。元顺帝继位之初,重用丞相脱脱

  • 楚成王临死时为何还有心情吃熊掌?“熊掌”有哪些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春秋战国,楚成王

    楚成王临死时为何还有心情吃熊掌?“熊掌”有哪些意思?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楚成王是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在位47年。不过楚成王并非通过正常手段继位,而是弑兄夺位,和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差不多。而楚成王晚年也遭到了报应,而且更加夸张,他是被自己的儿子商臣给活活逼死。当时商臣率兵将楚成王包围,

  • 唐朝元勋李勣:算计李世民,决定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勣,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勣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事实上,在进入唐朝以前,李勣曾有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徐懋功。事实上,清朝人把他写进了《兴唐传》,就成了“徐茂公”。历史上,李勣是传奇,从名字到经历都是!很少有人比李勣有更多的名字:徐世勣、李世勣、李勣、徐茂公……很少有人比李勣转换更多

  • 曹操:公认最奸的人,却是三国最真实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曹操

    曹操:公认最奸的人,却是三国最真实的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误解,是开拓者的宿命;坚守,却是灵魂的真。公元220年的春天,洛阳城中弥漫着哀伤的气息。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在病榻之上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后事。在弥留之际,他没有表现出视死如归的豪迈,也没有表现出等闲视之的豁达,他只是缓缓地安排

  • 他本来是大明的未来之星,为何四十年后臭名昭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严嵩

    他本来是大明的未来之星,为何四十年后臭名昭著?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弘治十八年,江西一位青年才俊金榜题名,以二甲第二名的优异成绩顺利考选了庶吉士,随后官授翰林学士,俨然大明未来之星。踏入仕途的青年才俊原本一心想要做个好官青史留名,谁知一番官场沉浮后,昔日的少年郎却迅速黑化,成为《明史》上臭名昭

  • 乙弗皇后15年生12个孩子,最后结局死得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乙弗皇后,西魏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乙弗皇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中国南北朝时期,北魏分裂后,分为西魏和东魏,西魏领有北魏洛阳以西的土地,又在长安建都,在地理位置上是位于东魏的西面,所以称呼西魏。西魏开国皇帝是魏文帝元宝炬,丞相宇文泰杀死孝武帝后,身为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被宇文泰拥立为帝,但军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