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心目中最中意的接班人是谁?蒋琬、费祎和姜维谁最合适?

诸葛亮心目中最中意的接班人是谁?蒋琬、费祎和姜维谁最合适?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4411 更新时间:2024/1/22 23:40:29

诸葛亮心目中最中意的接班人是谁?蒋琬、费祎和姜维谁最合适?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谁才是诸葛亮真正的,最好的继承人?诸葛亮北伐之后,虽然看起来是姜维一直在接替他的北伐工作,但这并不代表姜维就是诸葛亮最合适的最好的接班人。除了姜维之外,还有蒋琬、费祎二人,他们对于蜀汉来说也一样是很重要的。那么在这三个人当中,究竟谁才是最合适的,最好的接班人呢?

公元234年之前的蒋琬

蒋琬的名字在《三国演义》中出现了24次,与诸葛亮的1747次完全不成比例,与姜维的302次也相差12.5倍之多。《三国演义》成书于汉人大起义的元末明初,当时饱受异族压迫的人们普遍崇尚英武不凡的强人。蒋琬由于不对罗贯中先生的胃口,本该属于他的戏份被砍得砍、挪的挪,以至于这位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在人们的心中混到了几乎没有存在感的地步。其实蒋琬之德当与司马朗诸葛瑾并驾齐驱,是汉末三国为数不多的忠厚长者。

蒋琬(?—246年),字公琰。荆州零陵湘乡(今湖南省湘乡县)人。二十岁左右就因为颜值爆表、才华出众而走红。

赤壁之战后的公元209年,刘备攻占了荆州的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蒋琬前去求职,通过面试进入了左将军刘备的幕府,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基层公务员——州书佐。

公元211年,刘备入川,蒋琬随军。

公元214年,益州牧刘璋向刘备投降。蒋琬终于从非领导职务提拔为领导职务——广都县县长(今成都市双流县)。根据秦汉官制,人口超过一万户的大县领导称县令,不足一万户的小县领导称县长。

汉末三国,有名士头衔儿的人物只要肯出来工作,一般保底价就是个县令。蒋琬年少成名,又苦巴巴地熬了五年资历,居然还混得这么挫。自暴自弃之下,他开始借酒浇愁。果然因为上班时间酗酒被视察工作的刘备抓了现行。与《三国演义》给人们的印象相反,正史中其实是“曹操常哭,刘备常怒”,这一次刘备当然要大发脾气,准备对蒋琬严加惩处。按说这事儿就该以“广都县长工作时间饮酒被严肃处理”而告终。然而,奇迹出现了,诸葛亮劝刘备说:“蒋琬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啊,可不是治理方圆百里小县城的人物,他一心扑在人民的安居乐业上,不做表面功夫,还请领导对他刷新认识”。刘备既需要维护程序正义,又要给诸葛亮面子,于是对蒋琬不打不骂、也没贴上永不叙用的标签,只把他免职了事。很快,诸葛亮就安排蒋琬起复并升任县令。

蒋琬上班时间喝酒的往事在《三国演义》中被挪到了庞统的身上,使得蒋琬的形象更加单薄。这事儿要是真发生在相貌奇丑的庞统身上,也还说得过去,蒋琬是出了名的颜值爆表又是一代才子,居然这么不招刘备待见,着实令人纳闷儿。

公元219年,刘备称汉中王,蒋琬调入中央出任尚书郎(后备干部)。

公元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开府治事,选拔自己的属官,提拔蒋琬出任东曹掾(诸葛亮办公室人事处处长),没多久又要提拔他,蒋琬感到不好意思,坚决辞让。诸葛亮更坚决,非要提拔他担任参军。《出师表》中“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这里的“参军”指的便是蒋琬。

公元227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留长史(相府秘书长)张裔与蒋琬留下来主持丞相府的日常工作。

公元230年,张裔去世,蒋琬不仅接替了长史的职务,还加封为抚军将军。

诸葛亮五次北伐,都有蒋琬在后方默默地提供后勤保障的身影。诸葛亮常公开说:“蒋琬啊,又忠诚又有节操,是个能和我一起辅佐皇上的人啊”。还秘密地上书刘禅说:”我要是不在了,国家大事可以托付给蒋琬”。

显然,蒋琬是诸葛武侯精心保护的心腹、一手提拔的嫡系。而刘备对蒋琬……实在是很薄。诸葛亮去世以后,作为接班人的蒋琬能否得到刘禅的信任?能否得到同事、下属的认可?他会不会成为第二个马谡呢?

公元234年之前的费祎(音通一)

费祎(?-253年),字文伟,荆州江夏郡鄳县(今河南罗山县)人。年幼丧父,依靠堂叔费伯仁度日。费伯仁与益州牧刘璋是姑表兄弟,刘璋派人接他,费伯仁就带着费祎一起去蜀地求学,本想着背靠大树好乘凉,没想到刚到益州,刘璋这个益州牧就被刘备顶替了。指望不上关系的费祎只好自己努力,凭借学问与掌中中郎将(内务总管)董和之子董允齐名,混成了铁哥们儿。

有一次,费祎和董允一起参加一位高干子弟的葬礼。董允求老爸派一辆车,而董老先生只派了一辆寒酸的小车给他们。到了办丧事的地方,诸葛亮等领导同志都在,停车场上停的车辆都很气派,董允感到丢人现眼,而费祎完全没有当回事儿。董和从司机那里打听了以后说:”儿子啊,我一直想知道你和费祎两人谁的境界比较高,今天我算是弄明白了。”按说比较穷困的费祎更容易感到不自在才是,毕竟他家连辆破车都没有,通过这事儿能看出费祎的心理素质确实相当过硬。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立刘禅为太子,费祎和董允一起出任太子的属官。

公元223年,刘禅继位,费祎和董允又一起出任黄门侍郎(皇帝侍从)。

《出师表》中说“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那位因为车不好而感到丢人现眼的官二代董允后来也成了蜀汉的重要人物。他子承父业并更上一次楼,掌管禁军、监督皇帝。董允任内,刘禅的嫔妃规模被严格控制在十二人以内,刘禅宠信的宦官黄皓也被压制得老老实实。人们将董允与诸葛亮、蒋琬、费祎并称为“蜀汉四相”。

顺便提一下郭攸之,虽然诸葛亮对他评价很高,排名还在费祎、董允之前,但他除了很有学问,担任刘禅的家庭教师以外,在政治、军事上都没有什么主见,某些不厚道的人干脆说他是领导班子里面凑数的。

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还朝,文武百官数十里相迎。这些官员中的大部分都比费祎年龄大、职位高,诸葛亮却唯独让费祎上他的车,与他谈笑风生。从此众人无不对费祎刮目相看。很快,费祎被任命为昭信校尉,出使东吴。

孙权设宴招待,先告诉群臣:“一会儿费祎来了,你们就埋头吃喝,不用搭理他。”等到费祎上殿,孙权放下筷子表示欢迎欢迎,大臣们遵照命令头也不抬只顾着甩腮帮子。费祎也是真不客气,他一边吃大饼一边嘲弄道:“天上飞来一只凤凰,麒麟都放下了食物,那些驴啊、骡子啊却就知道吃。”

孙权毕生挚友诸葛瑾之子、诸葛亮之侄、东吴口才帝诸葛恪当即回击道:“我们呢,种了梧桐树,是为了有凤来翔。现在来了只家雀儿,也好意思说是来翔?我们干嘛不用弹弓射它,让它哪儿来哪儿去!”费祎一听,放下大饼,要纸笔作了一篇以麦子为主题的赋(由大饼想到麦子,主要是想转换一下话题),诸葛恪又针锋相对要作一篇关于磨盘(磨麦子)的赋,写完两人感到情投意合,不禁互相吹捧起来。

其实费祎的口才并不在诸葛恪之下,他显然是顾忌诸葛恪既是孙权的宠臣又是诸葛亮侄子的身份而故意让着他。由于费祎言辞得当,既不给蜀国丢脸又善于恭维孙权和诸葛恪,孙权表示非常欣赏,夸他能当大官儿,又送他宝刀又舍不得他走。费祎回国后,升任侍中。

公元227年,诸葛亮任命费祎为相府参军,常派他出使吴国。对蒋琬,诸葛亮重点培养他的行政水平,对费祎则是重点培养他的外交才能。

公元230年,费祎出任中护军,不久又转任司马。当时诸葛亮的首席行政助理杨仪和首席军事助理魏延水火不容,一见面就吵,有时魏延甚至动刀子比划。和此二人关系都很好的只有费祎一人,费祎就每次开会都坐在他们中间,把他们隔开、劝架、开导。

费祎是一个很会做人的人,对领导,他既是刘禅的班底又是诸葛亮培养的干部,对同事,无论是蒋琬、董允还是魏延、杨仪他都能吃得开。对外,孙权瞅他顺眼,诸葛恪和他情投意合。

费祎的这种特质将在后诸葛时代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公元234年之前的姜维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凉州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甘谷)人。

姜维的父亲姜冏是魏国的一个小官,为了掩护领导而战死。因此姜维被魏国授予了中郎这样一个小小的官职。工作中,他负责参谋天水郡的军事,生活上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思想上,喜欢研读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

公元228年,姜维和几个同事跟随天水郡太守出差检查工作,赶上蜀汉大军突然来袭。由于对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毫无防备,几个郡县望风而降。太守觉得姜维这些人也靠不住,连夜逃走到了上邽郡。姜维这几个人追到上邽,城门已经关闭不让他们进去。折返回冀县,冀县也不给开门。什么都没做就被魏国抛弃了的姜维等人只好去投奔诸葛亮。恰逢马谡失街亭,诸葛亮带着一千多户人口及姜维等人回蜀地。由于姜维出身于天水大姓、熟悉凉州地理、又有文化又懂军事,据说还有羌族血统,与魏蜀两国都竭力争取的羌族势力有天然的联系,最重要的是他研读儒家经典,向往蜀国所代表的汉室正统。估计诸葛亮跟他谈了一通革命理想,姜维当即就热血沸腾燃烧起来,表示为了大汉的江山社稷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公元229年,诸葛亮任命27岁的姜维作仓曹掾(诸葛亮办公室军粮处处长)、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刚来就封侯,这待遇堪比曹操对关羽啊!),不久又升任中监军、征西将军(实职)。

当失散的母亲来信要他回家时,姜维回信说:“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不能为了一亩地而放弃一百顷地,不能为了回家而放弃远大的志向)”这件事经常被用来指责姜维不孝,但在世人普遍只知有家不知有国的三国时代,姜维的选择,可以说是卓尔不群、极为难得。

诸葛亮在给蒋琬的信中夸奖姜维工作认真勤勉、考虑事情精细周密,当年的头号种子选手马良都比不上他,是凉州一等一的人才,应该先让他统领五六千士兵练练手。由于他忠于汉室、有胆有识、晓畅军事、我要把毕生的兵法都传授于他。

到诸葛亮去世时,姜维跳槽到蜀国还不到六年。作为降将他本就没有什么根基,跟随诸葛亮的时间又太短,没来得及建立什么功勋。尽管深得武侯欣赏和信任,但显然不具备做接班人的资格。诸葛亮将兵法传授与姜维,是希望姜维作为蒋琬、费祎的军事助手,弥补此二人在军事上的短板。而在写给蒋琬的信中把姜维海夸一通,应该是希望由蒋琬来保护他、培养他、重用他。所以在诸葛亮病重期间,刘禅派人询问接班人的问题时,诸葛亮说我不在了蒋琬可以接班,蒋琬之后费祎可以接班,对于费祎之后谁接班的问题,诸葛亮沉默不语。因为这时由他亲自提名姜维是不合适的。

标签: 三国诸葛亮蒋琬费祎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正的刘墉,敢抢皇帝“龙印”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墉,清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刘墉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众所周知,清末时期中国遭受到非常严重的西方列强冲击,然而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根本无法应对,最终留下了一段黑暗屈辱的历史。当然并不能因为这段历史就断定清朝的统治者无能,毕竟在清朝延续的二百七十六年间,也曾出现过盛世,其中乾隆

  • 舒尔哈齐:满清的大功臣,地位仅次皇帝,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舒尔哈齐,清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舒尔哈齐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提起清朝建立,就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努尔哈赤,正是有了这代人的努力,才造就了之后的清朝。努尔哈赤之所以能成功,主要还是依靠家族的力量,因此明朝与努尔哈赤一族有很深的纠葛。公元1583年阿台选择归降明朝,为此努尔哈赤

  • 高长恭:北齐最厉害的武将,年仅32岁惨遭杀害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高长恭,北齐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高长恭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北齐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割据朝代,由东魏权臣高欢奠定国基,由高欢的次子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因疆域覆盖中原富庶地区,且高欢治国有方,所以北齐建立之初国力就相当强大。北齐国力之所以强大,跟北齐有很多厉害的武将也有关系。

  • 陆贽到底有多清廉?穷得连皇帝都看不下去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陆贽,唐朝

    唐朝第一清官,穷得连皇帝都看不下去了,皇帝:多少贪点?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唐朝在历史上无疑是强大的,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的领土到达了西域。也就是现如今的中东地区。不过后来随着唐朝的节度使出现,导致了唐朝走了下坡路,安史之乱发生后,唐朝更是走向了灭亡。在历史上,唐朝出现了两

  • 张飞家族为什么在蜀汉灭亡之后没事?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飞,三国

    还不知道蜀汉覆灭后,关羽被灭门,为何张飞家族却没事?也不看他妻子是谁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老话说“想要获得多大的成就,首先就需要承受多大的风险”,在秦朝末年的时候,萧何等人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而推辞不当起义军的首领,遵奉刘邦为大哥,因为创业当皇帝这个事情的风险

  • 张嫣为什么会被封为花神 这个花神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朝,张嫣

    还不知道:张嫣为什么会被封为花神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对于张嫣,不知道大家对她了解多少?她出生在西汉初年,是汉惠帝的皇后,但是她的一生相当的悲惨,当然,他悲惨的一生,全部都来源自于她的外祖母。张嫣的母亲是当时的鲁元公主,这样算下来,他的外祖父也就是汉朝开国

  • 汉景帝仁厚爱民,为什么最后会要求上万人为他陪葬?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景帝,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汉景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倘若说起汉景帝的话,世人都会称赞不已,此人是汉文帝刘恒嫡长子,孝文皇后窦氏(即窦太后)所生,也是西汉时期的第六位皇帝。汉景帝十分朴素,仁厚爱民。除了平定七国之乱以外,从来没有大规模用过兵,和匈奴的战争始终控制在一定的规模内,依然对匈

  • 刘恒铲除吕雉党羽为何会留下张嫣 留下张嫣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恒,张嫣

    还不知道:刘恒铲除吕雉党羽为何会留下张嫣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张嫣是汉惠帝刘盈的皇后,汉文帝刘恒的嫂子,她还有一个身份是吕稚的外孙女,其实说起来张嫣也算是一个可怜的女人,她在诸吕之乱后,刘姓宗室和功臣对吕稚党羽进行铲除,而张嫣没被杀死,是有几种原因。张嫣的

  • 洪秀全为何拒绝从天京突围的建议 难道说他另外有打算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太平天国,洪秀全

    洪秀全为何拒绝从天京突围的建议,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1853年3月,洪秀全率领太平军占领南京城,改名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并在城中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天王府。清军为了围困天京,分别设立了江南大营、江北大营,不过他们先后被太平军攻破。然而到了18

  • 刘恒为什么要设下灵堂逼自己的亲舅舅轵侯薄昭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恒,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恒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西汉时期著名的大汉奸——中行说是如何在匈奴实行改革的中我讲述了大汉奸中行说在匈奴实施改革的故事,那么同一时期的大汉帝国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仁慈的汉文帝刘恒,在饿死亲弟淮南王刘长之后,为何又逼死了自己的亲舅舅轵侯薄昭。轵侯薄昭是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