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章怀太子李贤究竟是怎么死的?自杀还是他杀?

唐朝章怀太子李贤究竟是怎么死的?自杀还是他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556 更新时间:2023/12/11 1:57:40

章怀太子李贤(655年1月—684年3月),字明允,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

上元二年(675年)四月二十五日,太子李弘猝死。六月初五,20岁的李贤被册命为皇太子。

仪凤四年(679年)五月,因李贤颇好音乐、女色,与家奴赵道生等狎昵,破格赏赐他们,司议郎、郑州人韦承庆曾上书规劝。五月初三,正谏大夫明崇俨被人刺杀。明崇俨会看相、厌胜等巫术,常私下说“太子李贤不能够继承帝位,英王李哲的相貌像唐太宗”。由于这些话不利于太子,故而武则天便怀疑是李贤杀死了明崇俨。唐高宗命令薛元超裴炎等一起审问李贤,在东宫马坊搜查出黑甲胄数百件,成为李贤谋反物证;赵道生也供认李贤指使他杀死明崇俨。八月二十二日,李贤被废为庶人,送长安幽禁。永淳二年(683年),李贤被流放巴州(治所在今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文明元年二月廿七日(684年3月28日),李贤终于巴州之公馆,春秋三十一。垂拱元年(685年)四月廿二日,武则天册命追封李贤为雍王。

关于李贤之死,《旧唐书》的说法是,“(武则天)令左金吾将军丘神绩往巴州检校贤宅,以备外虞。神绩遂闭于别室,逼令自杀”,《新唐书》亦同。

其实,所谓的李贤谋反案即便是受人诬陷,也是唐高宗一手处理的。武则天何尝不怜爱自己的儿子。把李贤之死的直接死因,推到武则天身上是没有道理的。

李贤之死的密码就藏在“奉敕徙于巴州安置”的时间中。

按照《旧唐书·高宗本纪》《新唐书》《资治通鉴》的说法,开耀元年(681年)十一月癸卯,“迁徙庶人贤到巴州”;而按照《旧唐书·列传第三十六·章怀太子传》《大唐故雍王、赠章怀太子墓志铭并序》的说法,是永淳二年李贤“奉敕徙于巴州安置”。应该说,墓志铭的记载“永淳二年”可信,但缺少月份。而《旧唐书·高宗本纪》虽然年份错了,而“十一月癸卯”并没有错。这样结合起来就得到了李贤“奉敕徙于巴州安置”的具体时间:永淳二年十一月癸卯(即十四)。这一年十一月,唐高宗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他要安排后事了。不言而喻,把李贤“徙于巴州安置”是必须办的。原因是高宗殡天前得为太子李显登基扫清障碍,解除威胁。谁是威胁?不言而喻,就是有一定人望的软禁在长安的前太子李贤。但是,手心手背都是肉,虎毒不食子,高宗怎忍心杀死自己的亲儿子李贤!怎么办?内中情由蕴含着一个临终老人对儿子们深深的爱。高宗万般无奈,选择了把李贤流放巴州。之后,高宗的诏命被迅速传到长安,李贤接诏后即做动身准备,再拖家带口地穿越崎岖难行的秦岭到达巴州,这个过程再快也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此时,我们把李贤去世的时间“文明元年二月廿七日”与高宗发诏命的时间“永淳二年十一月十四日”一对照,中间只有三个月一十三天。这表明李贤到巴中顶多也就十天八天就死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是李贤身体本就孱弱,二是不堪羞辱和鞍马劳顿,三是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悲痛不已,四是对前途失望。几种因素一叠加,李贤就一命呜呼了。

二十多年过去,唐中宗、唐睿宗登基后先后两次为李贤加封,再葬乾陵。《大唐故雍王墓志铭并序》《大唐故章怀太子并妃清河房氏墓志铭》两块碑文,一说“薨于巴州之别馆”,一说“终于巴州之公馆”,都没有提到“他杀”。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李贤到巴州后连家都没有弄好,就自己死在了公馆里,确实没有谁杀他。也有学者认为,李贤是自杀,这个当然也有可能,但出于健康的原因(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结合)死亡的可能性更大。

当年,曹操没有选择曹植做接班人。按照《三国志》作者陈寿对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的评价,联系到李贤,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父母对你够爱护了,但你是稀泥巴不上墙,所以谁也救不了你。

《旧唐书·章怀太子传》:“文明元年,则天临朝,令左金吾将军丘神绩往巴州检校贤宅,以备外虞。神绩遂闭于别室,逼令自杀,年三十二。”这段话给出的信息是,武则天并没有交代或者暗示丘神绩,要他害死李贤,而逼李贤自杀纯属丘神绩自作主张。如果说武则天明示或者暗示丘神绩逼死李贤,通常的做法是杀人灭口,不等丘神绩回到洛阳就没命了,但他却安然无恙回到了洛阳,因此这个问题不存在。其实说丘神绩自作主张逼杀李贤也是有问题的。丘神绩哪来的胆子,敢逼天皇、天后的儿子自杀?再说,天授二年(691年),丘神绩因谋反被诛。到了中宗、睿宗把李贤遗骨迁回乾陵安葬时,如果真是丘神绩造的孽,墓志铭完全可以点出丘神绩的名字,但是没有。所以这一条也不存在。真实的情况应该是,丘神绩从洛阳出发前,很可能就知道李贤已经死了,是代表朝廷去处理李贤的后事。

李贤没有抓住历史垂青的机遇,任性而为,被人抓住把柄诬陷,失去了太子之位。到了流放巴州,彻底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心垮了,性命也枯萎了。这个应当是李贤之死的基本脉络。

标签: 李贤,唐朝

更多文章

  • 李世民曾开过的一个超级音乐会,阵容超豪华,远超想象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世民

    盛大的宴会,高官显贵、地方刺史、蛮夷酋长,济济一堂,觥筹交错。突然间,鼓声雄浑,一支军队风一般冲来,铠甲鲜明,刀枪雪亮。眨眼间,摆开了战斗阵势,拼力格斗冲击。鼓声也激越起来,伴随着武器击打在一起的声音,整齐有力,节奏强劲。接着,“秦王破阵!”“秦王破阵!”高亢的呼喊声一阵高过一阵,各种强力的声音混合

  • 他曾经杀死了三位唐朝帝王,最后却被自己的儿子篡位刺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五代十国

    唐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称帝,建国号梁,改年号为开平,史称“后梁”。这个因镇压黄巢义军有功,被唐僖宗赐名“全忠”的人最终彻底终结了延续两百余年的唐王朝。在登基即位之前,朱温为了扫清自己称帝路上的阻碍,先是于天祐元年(904年),用武力把唐昭宗逼迁洛阳,不久将

  • 中古古代有哪些皇帝是靠装傻坐上皇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皇帝,勾践

    历史上,皇位是很多人至高无上的追求,但这个位置却也绝对高危,难以坐稳。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帝王就在这个位置上经受着痛苦的考验,他们需要用隐忍来掩盖自己锋芒,直到时机成熟才发动致命一击。【越王勾践】越王勾践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隐忍君王,在军事上输给吴国之后,越王勾践不得已向夫差投降。于是,他开启了自己

  • 唐朝真的厚待开国功臣吗?历史真相竟然是!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

    很多人说唐朝对开国功臣如何如何的好,如何如何的厚道,但想问一句这真的是历史事实吗?先要澄清一点,无论李世民的在唐朝建国的过程中功劳有多大,唐朝的开国皇帝都是李渊,李渊在晋阳起兵和唐朝建立的过程中都起了无可争辩的主导作用,所以唐朝对功臣如何首先要从李渊算起。而历史事实就是李渊并没有善待功臣,天下尚未平

  • 3000将士被遗忘在关口,苦守一年,最后回去的时候只剩下13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耿恭将军

    在深入西域腹地的区域,曾经发生过很多汉家男儿的故事,这些汉家男儿都是中国最勇敢的勇士,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戍守祖国边境,不让强敌来辱。而在阿斯塔纳墓群,埋葬的古人大都是汉人,他们的身份有贵族、有平民,有将军、有士兵,这里原本是高昌国的位置,可却留下了大量汉人的尸骨,这是为什么呢?高昌国的原住民原本是车

  • 乾隆对嫂子一见钟情,但是一生最爱的却是她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乾隆

    明朝末年,民不聊生,内有农民起义运动,外有满清势力虎视眈眈。后来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清朝趁虚得了天下。雍正皇帝死后,传皇位给四皇子弘历,是为乾隆皇帝。由于前几代的皇帝打下基础,留给乾隆皇帝的可以说是个清平世界。这天乾隆皇帝闲来无事,宴请王公大臣,君臣同乐。在宴会上,乾隆忽然发现有一个好像月里嫦娥那样漂

  • 这位清朝王爷战无不胜,却被南明一名将一刀斩落马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雍正

    清朝入关时期,有一位功名显赫的亲王一不小心在和南明第一名将李定国的战斗中,被一刀斩于马下,成为了当时清军阵亡将领中官爵级别最高的一位悲催人物。这位亲王名叫爱新觉罗·尼堪,他的父亲曾经是努尔哈赤最喜欢的一个儿子,也差点成为他的接班人。这位身份显赫的亲王在入关后,一路杀敌一路晋升,并后成为清朝理政三王之

  • 唐朝中期的第一名将,凭借一人之力收复4000里山河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唐肃宗

    一个伟大的民族可以诞生出伟大的英雄,而英雄们的气质与精神又融入到了民族的血脉中,塑造出了民族的性格。中国历史上气势最为恢宏的强汉与盛唐造就出了中国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敢为天下先的家国情怀。在唐朝,就有这么一位凭借一己之力造就出旷世奇功,收复了四千余里山河的英雄,虽然他的名字鲜为人知,但他所建立的功业

  • 董鄂妃去世之后,为什么顺治却跑到崇祯坟墓前哭诉?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顺治

    在董鄂妃去世后,为何顺治皇帝跑到前朝崇祯皇帝的坟前哭诉?做为皇帝,高高在上,常得到下面人的羡慕,忌妒,下面人会想,都当了皇帝了,什么样的女人又得不到呢?但那只是一般人单纯的想法,太片面了,没有多想其中的厉害,身为皇帝的顺治,本是性情中人,多情种,处在那位置,高处不胜寒。前辈摄政王多尔衮老早征战沙场,

  • 他是中国五千年来活得最完美的人范蠡,什么梦想都做到了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范蠡

    中国5000年的历史长河浩瀚多彩,涌现过很多成功的政治家、商人,然而只有一个人的人生最完美、最成功。他先从政后从商,而且轻松驾驭。自己家财万贯,拯救百姓于水火,抱得美人归,还能实现国富民强,一统江山。前半生从政,他辅佐一个濒临灭亡的国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在政治生涯走到顶峰时又适时隐退;后半生从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