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说商鞅的死是咎由自取?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说商鞅的死是咎由自取?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714 更新时间:2024/2/14 8:29:15

你们知道为什么说商鞅的死是咎由自取,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

说起商鞅,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秦国的强大,由他一手缔造,但他却一直在“自掘坟墓”;他创造了令山东诸国都闻之色变的“虎狼之军”,但他也死于兵败,被五马分尸;他制定了战国时最完备的秦律,培养无数兢兢业业的秦吏,但他却没有为自己留条后路,败在自己的法律上。为大秦奉献了一切的商鞅,又为何会被秦惠文王赶尽杀绝呢?

一、生于忧患,幸无昏君

秦国自西陲发迹,与当时周天子无力镇压的犬戎拼得你死我活,甚至死掉了好几任国君,才有了一块安身立命之地。纵观秦国历代国君表,不难发现:秦国只有夭折早逝的国君,几乎没有祸国败政的国君,为何?就是因为秦人一直处于战祸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亡国,因此生于忧患的道理,秦人从出生开始便知道了。

秦国的国君大都贤明,不仅审时夺度,会制定和转变国家大策,同时也发掘人才。在大秦漫长的五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中,国君善用人才,尤其是重用那些虽来自异国,但有真才学识的人,甚至许以高位,不看出身,比如流亡他国的由余、百里奚,都受到秦穆公的重要,在由余的帮助下,攻晋受挫的秦穆公正确调整方向,向西“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而在“五羖大夫”百里奚的辅佐下,秦穆公对内“重施于民”,使得秦人安居乐业,外则“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秦穆公得以位列“春秋五霸”之一。

二、百年盛衰,献公不屈

秦穆公时,秦国强盛一时,尽管老对手已成日薄西山之势,然而自秦康公起,共公、桓公、景公、哀公都折煞于晋国,此时的晋国竟然重新恢复活力,眼看百年基业难以维持,秦景公就算再有不甘,也只得与晋国重修“秦晋之好”,但秦因此也被晋遏制,“向东不能出崤函,争南不能及巴蜀”,好歹这时的晋国有“六卿”乱政,秦国就这样苟延残喘着,踉踉跄跄的走完了春秋之路,静静等待下一次崛起。

秦国的变强之路,除了秦孝公和商鞅之外,其实还有两个人起到了间接的作用,一个是当时的魏相李悝,一个则是孝公的父亲秦献公。“三家分晋”后,秦国的压力看似一下子变小了许多,但魏国却在魏文侯与李悝的带领下迅速成为战国初期的超级强国,不仅经常打压韩、赵,还吞并了属于秦国的河西之地。魏国的崛起与秦国的衰弱是相对的,面对魏国咄咄逼人的姿态,秦国只能一退再退,但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了。

秦国的困顿低落与魏国的蓬勃发展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大地刺激在魏国流亡的公子连,也就是后来的秦献公。而为了能重新带领秦国走向昌盛,公子连一方面用自己“储君”的身份,与魏国高层周旋,得到他们的支持,另一方面则是研究魏国的李悝变法,静等回国的机会。可能是老天怜悯秦国,就在公子连暗自蓄力时,秦国传来消息:秦惠公亡,即位的秦出公只有两岁,国政由其母把持,秦人苦不堪言。而此时的魏国的国君已经是魏武侯了,为了建立一个“亲魏”政府,魏武侯决定护送公子连回国夺政。

此时的公子连虽然急切想要回到秦国,但他明白,秦魏已是死敌,若答应魏武侯的护送,不仅自己无法对魏复仇,秦国也将再无出头之地,公子连不愿做有损于秦国利益的事,于是谢绝了魏国的护送,回到秦国后夺取了国君之位,并决心使秦国变强。经过一系列变法,秦国逐渐强大,尤其是秦献公十九年(前366)秦军解除韩、魏对东周王畿的威胁,得到周天子的赞赏,秦国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秦人仿佛看到往昔的荣耀。而随后对魏战争中,秦军多次取胜,秦国昔日的辉煌,终于要重现了。

三、国士助秦,与之分土

尽管秦国在秦献公的带领下终于改变了国家贫弱的现象,但河西之地却一直没有夺回,秦献公抱憾而终,其子秦献公即位。秦献公与他的父亲一样,都是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而这时的秦国还不够强,百年基业,差点亡于秦简公等之手,“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为了重拾秦国霸业,逐鹿中原,秦献公发布了著名的《求贤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这一纸简短的文书,却代表了秦孝公的决心,也吸引了商鞅在内的“逐利”之人。

秦国用人素来不拘一格,唯才是用,因此当商鞅向秦孝公讲述“霸道”之路时,得到秦孝公规格最高的待遇。而秦国的强大离不开商鞅,在佐政期间,商鞅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成为秦国的指导思想,同时,商鞅抱着法家“明法”的态度和精神来推行政治改革,让百姓知晓法律,也就是说解释法律已经不再是贵族的特权了,甚至是当时还是太子的嬴驷犯法,也与庶民同罪,老师公子虔被割鼻子替罪。而商鞅的变法,简单来说就是否定了贵族的权利,压制商贾的发展,鼓励秦人耕种和作战,其中军功爵制则是打破爵位世袭的局面,让普通人都能凭借上阵杀敌成为贵族,这也使得秦军的战斗力直线上升,成为各国闻风丧胆的“虎狼之军”。

在商鞅的帮助下,秦国上下“以私下斗殴为耻,以为国家立下战功为荣”,屡败宿敌魏国的军队,秦孝公也得周显王册封,“孝公十九年,天子致伯。”秦孝公也兑现自己的承诺,在收复部分河西之地后,将于、商十五邑封给商鞅,这也是“商鞅”名字的由来。

四、孝公既没,商鞅难活

商鞅的死,其实从他入秦时便已经定下,为何?人说“狡兔三窟”,但商鞅自始至终都没有为自己留下一条退路,因为他明白改革之路是艰难的,他除了能够得到秦孝公的支持外,无人再能帮助他,当秦孝公一死,就无人再能保障他的安全。其二,对于秦惠文王而言,杀商鞅百利而无一害,因为商君之法已深入秦人之心,河西之战打出了秦人的气势,也提升了商鞅在秦人心中的地位,而嬴驷是谁?一个犯了错的太子,怎能和收复失地,结束大秦耻辱的商君相比呢?

因此当嬴驷即位,秦人“只知商君而不知惠文王”,秦惠文王也是极为聪明有才的人,他杀商鞅是为了巩固自己地位,但他却没有废除商鞅变法,就可以看出:商君之法可以留,但商鞅必死无疑;其三,商鞅变法牵动了贵族的利益,以甘龙、杜挚为首的旧贵族势力不爽他很久了,在秦孝公一死便污蔑商鞅谋反,而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商鞅的割鼻之刑使得他怀恨在心,但他看到了商鞅之法下日益强大的秦国,在双重矛盾之下他选择避世隐退,等到公子嬴驷即位后,又站出来推崇商鞅的变法。但即便如此,其他旧贵族势力早已与商鞅水火不容,因此为了向这些人妥协,秦惠文王也不得不杀了商鞅。

商鞅之死,怪不得别人,而在于他自己“咎由自取”,商鞅之死是必然,因为他一死,既可以平息旧贵族的怒火,还使得秦惠文王成功报了当年之仇,同时还避免了他功高震主,甚至取代嬴姓秦王的下场。当然秦惠文王不是傻子,相反他还是一个十分有见识才干的国君,在处死商鞅后,他继续推行商鞅变法,还顺手将甘龙等旧势力一锅端了,为大秦变法扫清障碍。

标签: 商鞅战国

更多文章

  • 雍正为什么要把康熙的妃子陈氏留在身边?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雍正,清朝

    大家好,说起妃子陈氏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康熙帝一生对历史做出伟大贡献,可谓是千古一帝。康熙的家族庞大,后宫里更是热闹,大概有五六十个大大小小的妃子。有的妃子是被挑选进宫的,有的是在机缘巧合之下被康熙看中的,除了满族的妃子们之外,汉族的妃子们也不少。妃子们在宫里的地位有高有低,这也和进宫的时间

  • 忽必烈建立了强大的蒙古政权 蒙古人为什么还恨忽必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蒙古,忽必烈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蒙古和忽必烈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帝国,尊汗号为“成吉思汗”。之后几十年时间里,大蒙古国屡次对外侵略扩张。成吉思汗在位的时候,他先后攻灭了西辽、西夏、花剌子模、金朝等国。他去世之后,新可汗又进行了2次大规模西征。至1259年蒙哥汗(

  • 出身平凡的钮祜禄氏,是如何成为皇帝的宠妃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钮祜禄氏

    她14岁纳入后宫,24岁生下大清天子,成最后被葬入皇陵的女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这一年的年初,正是万物复苏之际,大地又焕发了活了,连紫禁城也热闹了起来,众多佳丽齐聚皇宫,原来刚继位不久的道光正在为自己选纳妃嫔而举行选秀,当时的道光已经是年逾四旬的中年人了,但膝下却只有

  • 杨琪是什么人?她跟杨玉环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杨琪,唐朝

    杨琪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说到美的标准,在每一个人的眼中都不会是统一的,而且也会随着时间的发展变化。今天,小编就要说说历史上那些审美和肯定。当然,要说的则是一个美人杨琪。这个杨琪,是当时一个富贵的京城人家女儿。她从小非常得到父母喜爱,因此也得到了很多教育和

  • 水浒传中战神分别是哪些人?第一鲜有人知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寅,宋朝

    水浒传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水浒传历来为人所熟知,无论是武松打虎,还是鲁智深倒拔垂杨柳,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无论是潘金莲谋杀武大郎,还是宋江怒杀阎婆惜,好事之人总対此津津乐道。当然人们议论最多的还是,在水浒传中,到底谁才是第一高手,毕竟全书差不多都是

  • 揭秘明朝师生,内阁首辅李东阳与学生李梦阳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东阳,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东阳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弘治六年(1493年)春闱,大学士李东阳担任朝廷会试的主考官,好友杨一清对他说:“前年四月,我去陕西提督学校视察,发现有个举子与你是本家,而且你们的名字仅差一字,他叫李梦阳。”李东阳诙谐地说:“我生于太阳东升之时,所以父亲给

  • 魏惠王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让魏国这么由盛转衰?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魏惠王,战国

    每当一提起魏惠王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回看魏惠王的一生,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他从三十岁即位后就是天下的霸主,是天下众诸侯头上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任何想要挑战魏国霸权的人都会被打得狼狈不堪,可是在魏惠王五十九岁的那一年之后,一切都变了,马陵一战最精锐的魏武卒全军覆没

  • 乾隆皇帝后宫嫔妃为什么只有5人合葬裕陵?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乾隆,清朝

    乾隆皇帝后宫嫔妃为什么只有5人合葬裕陵,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最真实的历史人物,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民间一般称其为乾隆皇帝,乾隆是位风流天子,再加上他一生高福又高寿,所以嫔妃众多,其中有封号的就有43位,但是在乾隆去世后,并不是所有的后妃都能够陪葬

  • 栾廷玉的实力怎么样?他为什么会打不过武松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栾廷玉,宋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栾廷玉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梁山上的108好汉,他们的武功强弱,基本上大家心里都有数,法术中公孙胜最强,武功卢俊义最强,除此之外,梁山上的林冲、呼延灼、关胜、花荣、鲁智深等都算一流高手,而李逵、王英等人,充其量就是二流高手,遇到高手容易吃瘪,还有

  • 秦始皇陵遭遇的最致命的毁坏是谁造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朝,项羽

    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 丞相李斯为陵墓的设计者,少府令章邯监工,共征集了72万人力,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于80万,几乎相当于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数的8倍。 陵园工程修造了39年,一直至秦始皇临死之际尚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