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魏惠王将一手好牌打的稀烂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上真实的魏惠王将一手好牌打的稀烂是如何做到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655 更新时间:2024/1/14 22:20:44

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年),周朝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魏惠王魏罃即位时,正是魏国的鼎盛时期,有着魏文侯开创的百年基业,和魏武侯南征北战打下的声望,可以说正是魏惠王大展身手,一图天下的宏伟壮志。然而可惜的是,魏国没有进一步统领三晋,横扫天下,反而在兴起的秦、齐等国夹击中不断惨败,领地被一次又一次蚕食鲸吞。在魏惠王的带领下,魏国国力不断走下坡路,“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而到了他死后,魏国已经无力阻挡大秦的东出之势了。明明是一手好牌,为什么被魏惠王打得稀烂?

一、国虽强盛,好战必亡

魏国开国国君魏文侯,“文师子夏,友田子方,礼段干木”,重用李悝变法,武有吴起数败秦国,他还亲自拜当时的大儒子夏为师,子夏做了所谓的“帝王师”,亲自坐镇西河,不仅对秦国、楚国、赵国这些边地诸侯国的怀化作用十分显著,还使魏国俨然成为中原各国中的文化宗主国,更加吸引了天下名士,成为了他们理想的效力国家。然而在魏武侯的手下,魏国虽然武力强盛,但明显已经不复战国“小霸”了,因为用人不当,任人唯贵,导致魏武侯时期魏国人才大量流失,这也给魏惠王开了个不好的头。

最为危险的是,魏武侯、魏惠王时期的大量用兵,魏武侯虽然在作战指挥上与其父魏武侯不相上下,甚至在南征北战中打赢不少漂亮仗,但他很显然小看了三晋中赵国的野心,在不断摩擦中矛盾升级,曾经牢不可破的三晋同盟瓦解,魏国一下子成为众矢之的。而到了魏惠王时期,虽然有名将庞涓,但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后,魏国不仅损失了庞涓,可以说军事实力彻底衰落,曾经名动天下的魏武卒已损耗殆尽,以至于魏惠王感叹“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此外魏国还因为几次军事行动交恶韩赵,处于四战之地的魏国的结局可想而知。

二、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造成魏国在后来一败涂地的最大原因便是人才的流失,而这些人在日后为他国高官时,都不小地“坑”了祖国一把。首当其冲的便是著名军事家吴起了,吴起是魏文侯在位时最为倚重的将军,他曾是魏国攻占秦西河之地的最大功臣,也是魏武卒的灵魂人物,魏武侯在位后也任用吴起进行变法。但魏武侯御人无道,猜忌逼走了吴起,而在之后也遭到了报应,“及吴起相悼王,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周安王二十一年(前381),变强的楚军与赵国联军大败魏军。

而魏惠王时期放跑的人才就更多了,孙膑两度击败庞涓,尤其是马陵之战后,魏国实力严重受到削弱,从头号强国沦为二流强国,而魏国称霸中原百余年的局面一去不复返。魏惠王第二个放跑的便是家喻户晓的商鞅,直接给魏国树立了一个无法超越的强敌,在商鞅的带领下,秦国逐渐强大,并一次次挑战邻居魏国,终于在秦孝公二十一年(前341),“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被迫割让河西部分土地求和。而魏惠王还错过了日后仅凭两瓣薄唇就能搅动天下的张仪,张仪也是对付魏国最狠的,在魏国为相也不过是想要“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施展强秦而弱诸侯的连横策略,魏国在人才的不断流失中越来越弱,与强秦形成鲜明对比。

三、朝秦暮楚,树敌甚多

魏文侯之后,魏文侯和魏惠王的对外政策都不太行,甚至把魏王推向了风口浪尖。在赵魏韩三晋乱战中,魏国的霸权不断受到曾经的盟友挑战,这也给了秦、齐发展的机会,尤其是在流亡三十年的秦献公回到秦国后,用从魏国那里学来的变法知识进行改革后,对魏国发起挑战,分别在秦献公十九年(前366)秦军在洛阴打败韩、魏军队;秦献公二十一年(前364),与魏战于石门,大败魏军。而齐国也不满魏国的压制,以以大国的身份,拉拢、胁制周围的一些中小国家,结成与魏国作对的集团,对魏国的霸业发起竞争。

西方的秦国日益强大,魏惠王不得不采取防守政策,为了避免腹背受敌,魏惠王还积极寻找同盟,调整同秦国的关系,拉拢赵、韩再次组成三晋同盟。通过逢泽之会,魏惠王明面上延续了霸权,但这不过是商鞅认为此时的秦国不敌魏国,用“尊王”的方法来麻痹魏惠王。很显然魏惠王特别喜欢这种“面子工程”,居然前后进行了四次“称王群聊”,逢泽之会,得罪了韩国齐国;徐州相王,算是扯下周天子最后的“颜面”,也是一次对各路诸侯的冲击,“徐州一会,实当时诸侯称王之初步,战国惊人一大事”,同时引起了秦、楚等传统大国的敌意;秦、魏、韩三国相王,魏惠王和韩宣王被迫给秦惠文王驾车牵马;五国相王,魏国再次引来秦、齐两国的敌视。

在之后的合纵连横之争中,“犀首”公孙衍想要联合三晋与燕、中山国来抵御大国的进攻,但面对第一个来挑战的楚国就败了,魏惠王因此改用张仪的连横政策,即“以魏合于秦、韩而攻齐、楚”。然而魏惠王和张仪各自心怀鬼胎,魏惠王用张仪为相不过是想要利用秦国的力量对抗齐、楚的压力,而张仪则是“相魏以为秦,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是要魏国投靠秦国,魏惠王肯定不想屈于秦王之下,在齐、楚、燕、赵、韩五国支持下,逐张仪,复用公孙衍,这种忽纵忽横的态度,被列国耻笑。

魏惠王把魏国事业再次推向顶峰,但不过是空中楼阁,看上去光鲜亮丽,而没有强大的硬实力做支撑,最终会被粉碎。在秦国的步步紧逼下,魏惠王想的不是如何提升自己的实力,反而是处处想要空手套白狼,甚至卑躬屈膝,只为得到齐、楚等国的“声援”,很显然,他自认为做得很好的美梦被秦惠文王、张仪、樗里疾等人无情打破,在魏武卒凋零、人才不复繁盛的魏国、列强光喊口号不行动下,魏惠王只得以土贿秦,亲自为后辈套上窒息的绳索。

标签: 魏惠王战国

更多文章

  • 皇太极的真实死因是什么?他死后对朝廷有何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皇太极,清朝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生于1592年,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我们看《清史稿》中清朝历代帝王之死,都死得比较蹊跷:清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是不是袁崇焕用大炮轰毙?清世宗宪皇帝胤禛是不是死后无头?这些谜题至今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就连清太宗文皇帝皇太极

  • 袁绍当初实力比曹操还要强 袁绍是怎么输给曹操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袁绍,曹操

    还不了解:袁绍和曹操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袁绍手里握着一手好牌,袁绍最后却输给了曹操,袁绍是怎么败的?袁绍家族四世三公,是东汉末年的顶级门阀世家,和杨修家族是一样的。四世三公意味着什么呢?就是门生故吏遍天下,社会关系网非常庞大。那时候的门生故吏和现在的门生

  • 张飞为什么会被刘备“闲置”在阆中7年?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张飞,三国

    刘备把镇守汉中的重任交给了魏延,而把张飞安置在了阆中。刘备把一员猛将“闲置”在阆中,而张飞一去此地就是七年直到生命的结束,张飞在此又做了什么事至今被当地人纪念呢?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闲置”阆中张飞既然被刘备安排在阆中,那么阆中是否也有非常的重要性呢?阆中地处四川大盆地的边

  • 晋妃的一生有多不幸?出身尊贵,却一生都在守寡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晋妃,清朝

    乾隆六十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此时乾隆帝已经86岁。按理说这样的高龄不应该再纳秀女入宫,但根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帝在担任太上皇的三年时间中,依旧纳了两名妃子——晋妃和寿贵人。下面就来说说晋妃富察氏的故事,她的一生,仿佛是整个封建社会迫害可怜人的缩影。清朝秀女入宫时的年龄大约在13至17

  • 袁术作为东汉末年割据群雄之一 袁术生平究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袁术,东汉

    袁术,字公路,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省商水县)人。东汉末年军阀,司空袁逢嫡次子,冀州牧袁绍异母弟。袁术出身东汉四世三公名门之家,家族为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是司空袁逢之嫡次子。传说中,袁绍母亲在生下袁绍的时候,神仙曾经托梦给其母,说此子有一段天命在身。袁术的的庶兄袁绍是过继于其伯父袁成的养子,因此史书普

  • 康熙皇帝生前两度废立太子 他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康熙,太子

    还不了解:康熙废太子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太子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康熙皇帝为什么要两次废太子?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当了36年太子终被废,掀起历史上最惊心的储位之争,至今悬念未解康熙皇帝是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虽然有瑕疵,但不能否认他为历史做出的贡献。康熙

  • 郑春华作为康熙的妃子 太子胤礽真的和郑春华有染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康熙,胤礽

    对太子与康熙妃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太子与康熙妃子有染是不是真的?如果是几乎人人皆知,康熙为什么不了解?郑春华是康熙的妃子,太子与郑春华有染,这事可不一般,但是为何他俩的事情很多人都了解,但是唯独康熙不了解呢?首先这个提问略显夸张了一些,几乎"人人皆知",

  • 她捡漏当上了太子妃,死后还被追封为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古代,唐朝

    她捡漏当上了太子妃,死后还被追封为皇后,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话说在唐高宗年间,有位名为裴居道的将军(时任左金吾将军,后来在唐睿宗时期当了宰相),他生有一女名为裴婉莹,史书上对于这位女子的描述少之又少,似乎并未对其容貌有过多的描述,小编推测此女应该只是普通女孩长相,并非倾国倾

  • 三国时期的曹魏诸将为何会害怕赵云张飞?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云,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时期蜀汉有五虎上将,曹魏有五子良将,东吴有江表十二虎臣,武庙七十二将中至少有十二位可以算后汉三国人物,这还不包括属于枭雄级别的将帅孙坚、孙策、吕布。在一般人看来,既然可以号称名将,那就应该是天不怕地不怕

  • 司马昭到底输在什么地方 司马懿为什么不把大权交给司马昭而是司马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司马师,司马昭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司马师和司马昭,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司马师和司马昭相比,司马懿为什么不把大权交给司马昭?司马昭很差吗?司马懿将大权交给司马师并不是因为他是长子,而是因为他和自己很像,同时其能力比司马昭更强,这让司马懿觉得将守卫家族重任必须交予司马师,无可奈何的是司马师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