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信被杀的时候 张良为什么会在一旁袖手旁观

韩信被杀的时候 张良为什么会在一旁袖手旁观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471 更新时间:2024/2/16 0:06:21

张良韩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张良足智多谋,多次为刘邦出谋划策,韩信被杀的时候,张良为什么会袖手旁观?

对于西汉帝国而言,张良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不仅被称为开国功臣,还与孔子杜甫等人并称为中国古代圣人。与其他因文学而在列的人不同,张良的称号是谋圣。

汉高祖刘邦能够如此顺利的成就霸业,也正是得益于其手下的三员大将:谋圣张良、宰相萧何、兵仙韩信。张良在汉代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刘邦更是形容他为“筹策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在多数人心中,谋士无非就是出谋划策、审视夺度之辈,有些时候仅凭凑巧便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并无真才实学。然而张良并不是泛泛之辈,他为刘邦提供了许多缜密的计划,多次力挽狂澜。

张良一生献计无数,为何在刘邦对韩信起了杀心时选择隔岸观火、冷眼旁观呢?韩信死后,许多开国功臣纷纷叛出汉朝,害怕自己成为下一个韩信。

一时之间,汉朝陷入无边的混乱之中,刘邦的余生也都在平定战乱中度过。这一局面张良难道没有预想到吗?张良到底为何选择不为韩信进言呢?

一、韩信的死因

韩信攻打齐国非常顺利,很快征服了齐国的兵马。这个时候,韩信遣人给刘邦送了一封自己的书信,内容是齐国人非常奸诈,即便已经收服齐国,但为了减少变故、稳定局面,希望汉王能允许自己暂时代理齐王。

此时的刘邦,正处于被项羽团团包围的情况,所以当他看着看到这封书信时非常生气。但由于需要仰仗韩信的武力,刘邦只能暂时答应他的条件。

韩信看到汉王的认可时是非常开心的,但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已经在汉王心中埋下了炸弹。另外,虽然说韩信是一名武将,无需太在意言辞表达,但也不能口无遮拦、随意发言。

韩信在战场上所向披靡、英勇奋战,各种兵法了然于胸的样子,让无数后辈尊敬崇拜。韩信不仅帮助刘邦征讨了多个国家,更是绝无二心。即便他大破齐国时谋士劝他自立门户的言论让他有所动摇。

可是最后还是坚定了一颗忠于刘邦的心。在刘邦允许他以齐王自居时,他更是喜出望外,毫无犯上作乱之心,还对曾经的谋士说要报答刘邦的知遇之恩,不能忘恩负义。

可是韩信却不记得功高震主的道理,即便自己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却无法消除刘邦的猜忌之心。在楚汉战争后,韩信的兵权就被刘邦用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夺走了。

后来,又用各种理由夺走了韩信手上仅存的权利,还将韩信软禁了起来。惋惜韩信此时还在反思自己的错处,并没有意识到刘邦想要铲除自己的心。韩信最终被关在用布遮上的笼子里,被宫女刺死了。

二、韩信谋反是事实,张良无法相救

1、张良的立场

张良从始至终都是刘邦的谋士,他在刘邦征服各处领地时就为刘邦出谋划策了。韩信是在刘邦建业以后才加入的,而且是作为武士为刘邦拓展疆土、征讨国家。

所以张良与韩信的接触算不上多,两人又没有太多可以交涉的机会,自然关系平平。而且,刘邦对诛杀韩信势在必得,早已经准备了万全之策,而这万全之策的献策人正是自己的好朋友萧何,张良又怎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救萍水相逢的韩信呢?

2、张良无法阻止

即便张良因为这泛泛之交出手阻止,也改变不了韩信必死的局面。刘邦称帝以后对身旁臣子的猜忌之心愈加严重。历史上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流传久远。

由此可见,君主的猜疑之心不可避免,此时已经功高盖主的韩信,就成了刘邦的“眼中钉、肉中刺”,刘邦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况且韩信头脑简单,经常听人教唆,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当初刘邦受困于项羽、九死一生之时,曾向韩信寻求支援,可是韩信却得寸进尺,向刘邦索要“齐王”的身份,这无疑是趁火打劫。

虽然韩信最后得到了王的称号,也成功救出了刘邦,但此事让刘邦十分愤怒,早就在心里埋下了怀疑的种子。这件不光彩的事情是韩信自己做的,所以张良也无法劝谏刘邦宽恕韩信。

3、刘邦对韩信的忌惮

韩信的军事领兵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能顺利攻占多处城池,又能成功击败霸王项羽,就恰恰证明了他的能力。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刘邦又怎么会让他演变为不可控制的局面呢?

一旦刘邦去世,他的后人能否利用好韩信这把刀,韩信又是否甘心只做一把刀呢?为了避免韩信威胁到大汉江山,刘邦只能尽早除去这个心头大患。而张良是汉朝的开国大臣,自然也会明白韩信对于江山的威胁,所以他不会出手。

三、张良为了明哲保身

刘邦称帝后迁都长安,张良跟随刘邦迁移后便不问政事,整日闭门练功。张良对外宣称自己身体羸弱,不堪重负,其实这些都是他的推托之词。他深知“兔死狗烹”的道理,所以选择退隐山林,不再插手政事。

刘邦称帝后铲除了许多异姓诸侯,张良很少为其出谋划策。他深知君主对开国功臣的忌惮和憎恶,即便一起攻打天下时亲如手足,却也抵不过皇帝的猜忌之心。刘邦诛杀功臣时,张良全部选择袖手旁观,还在刘邦的多次试探中隐藏自己的才能,最终明哲保身、功成身退。而韩信不懂和刘邦周旋,还数次惹怒刘邦,最终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

参考文献:《史记》

标签: 汉朝韩信

更多文章

  • 韩万是什么人?在曲沃代翼的过程中他扮演着什么角色?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韩万,春秋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列卿瓜分的事件。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了魏赵韩三国。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 诸葛亮死后刘禅查了家产 刘禅得知后为什么会大怒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葛亮,刘禅

    对诸葛亮家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死后,刘禅就下令清查家产,刘禅得知后为什么会大怒?刘禅到底查出了多少家产?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成了刘禅的相父!公元223年,一意孤行出征东吴的刘备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临死前他把诸葛亮和刘禅都叫到跟前,将刘禅和蜀汉的未来都

  • 曹操和司马懿有什么相同之处 两人谁的城府更深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司马懿,曹操

    很多人都不知道司马懿和曹操,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赏识。司马懿和曹操相比,两人之前有很多相同之处,两人谁更胜一筹?魏武帝曹操我们先来分析相同点:一、都有一统天下的大志这两人都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司马懿相对来说,内敛一点,曹操更加幽默。司马懿直到高平陵之变后,才扬眉吐气。曹操是直言不讳,想在有

  • 揭秘:关羽失荆州真的有个人原因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关羽,三国

    关羽作为一个镇守一方的大将,他的态度很关键。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横向比较东吴的周瑜和鲁肃,他们的态度就对东吴的外交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关羽个人的政治地位上升,他话语的象征意义就越重,甚至可以一定程度上代表国家。辱骂吴使者,擅自取相关的粮草未经吴国交流,孙权方是没有

  • 刘备归西之后,诸葛亮为什么总是屡战屡败?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诸葛亮,三国

    刘备三顾茅庐想必大家都知道,诸葛亮的名气也是十分大的。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比如说诸葛亮在那最后一战真的是足智多谋啊,司马懿是真的佩服。而我们现在从小学开始老师就开始给我讲诸葛亮的事情,把诸葛亮说的是特别的厉害,特别的有智慧,难道诸葛亮有那么神奇吗?答案就是,当然有啦,当时有

  • 如果刘备想确保荆州不丢夷陵不败,他需要怎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三国

    历史上,众多仁人志士均将“诚信”作为安身立命之根本,而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刘备,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诸葛亮在隆中给刘备戴了一顶高帽子:“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刘备是帝室之胄,这是真的,思贤如渴也是真的,刘备缺兵少将

  • 晁错为何会被腰斩?他真的是君主身边的小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晁错,汉朝

    清君侧出自《公羊传·定公十三年》,是指指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奸臣。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公元前154年,以吴楚为首的七国发动叛乱,企图推翻汉朝的统治,其中晁错就是这场混乱的“始作俑者”,我们就来聊一聊这段历史的来龙去脉。建言献策,受到重用汉文帝年间,国家缺少精通《尚书》的人才。

  • 孙权如果把活的关羽送到曹操手里 曹操又是怎么处理关羽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孙权,关羽

    对孙权和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孙权当初如果把活着的关羽送给曹操的话,曹操心里又是怎么想的?曹操最后的选择是什么?这是个相当有趣的话题,孙曹刘三方都被这个大胆的假想吓一跳。人的智慧决定了人类有个共同的弱点:选择性障碍!面对活着的关羽,曹操有更多的选择面,刘

  • 有其父必有其子 曹丕继位后将后妈全部都霸占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丕,三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了解读者都很感兴趣曹丕,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曹操死后,曹丕接手曹操的位置,曹丕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后妈的?曹丕全部占为己有了吗?曹操喜好女色是出了名的,二而且他还喜欢找有夫之妇,有的时候攻占下一座城池,如果对方将领的老婆非常的漂亮,曹操便有可能会想方设法的据为己有

  • 胡奋:从小兵到镇军大将军,揭秘其生平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胡奋,西晋

    他是曹魏车骑将军、阴密侯胡遵之子,也曾北伐公孙渊,西抗诸葛亮,从司马懿身边的一个小兵,到后来成了西晋镇军大将军,此人便是胡奋!他的一生有多传奇?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昨天咱们说了晋武帝司马炎的宠妃胡芳,她出身武将世家,为人直率大方,入宫后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今天文章的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