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晁错为何会被腰斩?他真的是君主身边的小人吗?

晁错为何会被腰斩?他真的是君主身边的小人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621 更新时间:2024/1/23 18:49:45

清君侧出自《公羊传·定公十三年》,是指指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奸臣。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公元前154年,以吴楚为首的七国发动叛乱,企图推翻汉朝的统治,其中晁错就是这场混乱的“始作俑者”,我们就来聊一聊这段历史的来龙去脉。

建言献策,受到重用

汉文帝年间,国家缺少精通《尚书》的人才。齐国有个伏生,精通尚书,但年龄太大,太常就派晁错去跟其学习,晁错学成归来,拜为太子舍人。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晁错就是个有心之人,他将习得的东西融会贯通,并结合汉朝本身上疏治国之策。

由于晁错博文强辩,受到太子刘赏识,被称为太子身边的智囊。晁错上书文帝提出统兵作战重要的三个要素,其一要有地利,其二士兵要听从指挥,其三武器要精良,这才能事半功倍。

史料记载:

“陛下幸募民相徒以实塞下,使屯戍之事益省,输将之费益寡,甚大惠也。”

对于边境的防备问题,晁错建议迁移百姓到边塞,平常种田,战时拿起武器作战,既减少了军队调动,提高了效率,还能节省粮食,汉文帝接受了晁错的建议。晁错提出了很多很多建设性意见,但要他命就是那条削藩建议。

建议削藩,引火烧身

晁错本就在太子府任职,深受汉景帝刘启信任,汉景帝即位后,晁错被任命为内史,很多国家律令都是有晁错来定。

史料记载:

“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

晁错在文帝时期,就提出过削藩的建议,文帝一心求稳,并没有被采纳。削藩对国对民都有好处,否则历代帝王也不会花大力气去削藩,但削藩需要严密的计划,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

明建文元年,建文帝朱允炆听从齐泰、黄子澄建议,着手开始削藩。由于做法太过急躁,操作生硬,直接导致朱棣起兵造反,于是四年战争开启,无数生灵涂炭。直到明朝,削藩也是件复杂且风险极大的事项,如若处理不好,很容易惹火烧身。

晁错提议削藩的目的是好的,国家强干弱枝才能政令畅通,而如果诸侯王权力太大,就很容易发生叛乱,只有削去诸侯的封地和权力,才能保证政权的稳定。

刘邦杀掉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其实也是变相的削藩,只不过他的目的是剪除异姓王,让本家子弟去做藩王。权力会改变一个人,跟亲疏远近没有关系,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全是皇族子弟搞出来的。在景帝时期,同姓诸侯王的权势日隆,藩王军政一把抓,加之晁错的一把火,让藩王们生出了不臣之心。

晁错上书的或许都是至理名言,但由于其太过特立独行,也得罪了不少人。晁错的内史府在太上庙中,门在东边出行不方便,晁错就命人在南院墙凿了个门。丞相知道后,将此事汇报给了景帝,说晁错擅自凿开庙门,论罪该杀。

这等小事,难道就要治晁错的罪?晁错安然无恙,并升任其为御史大夫。由此可见,晁错基本上不结党,还得罪了很多人,这就是晁错之后被杀的原因之一。

晁错上疏削藩,被诸侯王获悉,吴楚等七国,打着杀晁错的名号发起叛乱。景帝虽说也是明君,但他没有经历过什么战争,是个守成之君,见七国来势汹汹,心里也慌了。

于是,晁错就成了众矢之的,不仅公卿大臣指责他,就连晁错的父亲都从老家赶来,对晁错道:

“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晁错的父亲将事情看得很通透,但晁错却是身陷其中不可自拔,晁错的父亲服毒自尽,而晁错仍坚持己见。削藩对国家有利,但对晁错十分不利,晁错不仅不结党,还有很多仇人,这些仇人抓住晁错削藩的把柄,想要坑死晁错。

晁错含冤受辱,腰斩于市

史料记载:

“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適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此时,七国大军已经枪上膛,刀出鞘,朝廷上下一片哗然。朝中大臣袁盎,外戚窦婴跟晁错不和。借此机会袁昂上奏皇帝道:

“正是由于晁错建议削藩,削掉诸侯的封地,才逼反了七国,如今之计只能杀掉晁错,平息了诸侯的怒气,兵戈之祸便可以避免。”

虽说景帝很信任晁错,但事已至此,他不能为了个晁错,搭上整个江山,于是景帝就同意了爰盎的建议。事实上,汉景帝也多少有些病急乱投医,晁错建议削藩,只是在履行臣子的责任,具体拍板的是皇帝自己。

当然了,皇帝自然不能认错,但景帝没有看出诸侯造反的真正原因,晁错只是个借口,就算没有晁错,吴王刘濞等人造反也只是时间问题。

倒霉的晁错就这么成了刀下鬼,晁错的父亲预知了一切,不仅是晁错被腰斩,其家中老小也同时被杀。晁错被杀之后,七国联军并没有停下脚步,这回景帝刘启郁闷了,原来他杀错了人。诸侯王造反,为了是夺取汉朝江山,而并非为了什么削藩,那只不过是个借口罢了。

晁错的死,很大程度上有皇帝有关,汉景帝太过急躁,并没有仔细分析事情原委,就糊里糊涂杀了晁错。其次,晁错做事太过刚硬,不考虑后果,而且他几乎没有后援,自己冲了敌人的火力交叉点。如果有某位高官拉晁错一把,再给景帝分析下形势,或许晁错就不会死。

要想成就大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保护自己,朝堂之上尔虞我诈,明枪暗箭,一个不留神就可能身败名裂。晁错的削藩建议,给汉武帝的“推恩令”埋下了伏笔,但这代价未免也太大了。

假如晁错能减缓削藩的步伐,留心自身的处境,并和皇帝约定,那么晁错或许能免于一死。

标签: 晁错汉朝

更多文章

  • 孙权如果把活的关羽送到曹操手里 曹操又是怎么处理关羽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孙权,关羽

    对孙权和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孙权当初如果把活着的关羽送给曹操的话,曹操心里又是怎么想的?曹操最后的选择是什么?这是个相当有趣的话题,孙曹刘三方都被这个大胆的假想吓一跳。人的智慧决定了人类有个共同的弱点:选择性障碍!面对活着的关羽,曹操有更多的选择面,刘

  • 有其父必有其子 曹丕继位后将后妈全部都霸占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丕,三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了解读者都很感兴趣曹丕,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曹操死后,曹丕接手曹操的位置,曹丕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后妈的?曹丕全部占为己有了吗?曹操喜好女色是出了名的,二而且他还喜欢找有夫之妇,有的时候攻占下一座城池,如果对方将领的老婆非常的漂亮,曹操便有可能会想方设法的据为己有

  • 胡奋:从小兵到镇军大将军,揭秘其生平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胡奋,西晋

    他是曹魏车骑将军、阴密侯胡遵之子,也曾北伐公孙渊,西抗诸葛亮,从司马懿身边的一个小兵,到后来成了西晋镇军大将军,此人便是胡奋!他的一生有多传奇?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昨天咱们说了晋武帝司马炎的宠妃胡芳,她出身武将世家,为人直率大方,入宫后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今天文章的主人公

  • 卫青战功赫赫,姐姐是皇后,卫家为何逃不过被灭的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卫青,汉朝

    卫青是大将军,姐姐卫子夫是皇后,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大部分都被卫家所占,个个忠心耿耿,最后汉武帝为何将他们家族全部杀害?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卫青一生戎马战场,为大汉立下汗马功劳。姐姐是汉武帝宠爱的皇后,自己又娶了皇帝的姐姐,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皇亲国戚,家族地位在朝中已经达

  • 夷陵之战结束后 曹丕为什么进攻东吴而不是蜀汉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曹丕,东吴

    还不了解:曹丕和东吴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夷陵之战刘备大败之后,曹丕为什么不进攻蜀汉?曹丕选择东吴的原因是什么?说起吴蜀翻脸,闹得双方大战一场,最终的结局便是刘备惨败,夷陵之战后,魏国并没有顺势进攻蜀汉,反而选择进攻大胜的吴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刘备率军伐

  • 栾布是什么人?他被判烹刑后又被升官是怎么会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栾布,秦朝

    刘邦,这位中国历史上首位平民出生的皇帝,不仅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汉王朝,也拉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朱元璋:“惟汉高祖皇帝除嬴平项,宽仁大度,威加海内,年开四百。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毛泽东:“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学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

  • 长孙皇后作为李世民的原配 长孙皇后为什么不阻止李世民霸占弟媳杨氏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世民,长孙皇后

    还不了解: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世民在霸占自己的弟媳杨氏的时候,长孙皇后是怎么想的?长孙皇后为什么不阻止李世民?在大家的心目中,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完美的男人,因为他的文治武功达到了中华帝王的顶峰,而且他对于感情的坚持,也是让很多人都羡慕长

  • 从俘虏成一国皇后,李唐妹有多幸运呢?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孝穆纪皇后,明朝

    今天说的这位女子,她虽不幸被敌人掳走,却意外获得了皇帝一次的垂青,还生下了一位千古仁君。这位传奇女子就是李唐妹。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明宪宗成化年间,明军曾出兵大举进攻广西一带的土著,而收养李唐妹的亲戚被朝廷打败,李唐妹作为其养女也被朝廷俘虏,李唐妹由一个无忧无虑的土官子女,

  • 汉献帝刘协为何能得以善终?背后是什么样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献帝,汉朝

    历史从来就不缺亡国之君,但在这其中,汉献帝可能是最不像亡国之君的一位。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东汉末年,朝纲腐败、朝局动荡,宦官与后戚轮流把持朝政,业已成为把持朝政的两大毒瘤,把东汉搞得乌烟瘴气。朝堂之上群臣拉帮结伙明争暗斗,各地武将拥兵自重称霸一方,彼此之间连年征

  • 武则天成为皇后,为何没有提拔自己的兄长呢?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则天,唐朝

    武则天在成为皇后之后,非但没有提拔自己的兄长,反而痛下杀手,将四个哥哥害死,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唐朝永徽六年(655年)十一月,武则天被册封为皇后。刚开始的时候,她的几位兄长也得到了提拔,并且在朝中担任职务,武元庆为宗正少卿,武元爽为少府少监,武惟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