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燕太子丹是什么结局?匹夫之勇注定不能救国

历史上燕太子丹是什么结局?匹夫之勇注定不能救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295 更新时间:2023/12/19 15:33:36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燕太子丹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距今3000多年前,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后商朝灭亡,周武王姬发建立周朝,大封功臣,其中,周武王的弟弟周姬奭被封于燕地,是为燕召公。约600多年后,燕昭王任用乐毅秦开等为将,燕国合纵攻齐,盛极一时。然而,战国末年,秦国傲视群雄,燕国不能自保,最终被秦国所灭,国祚822年。作为燕国最后一位太子,燕太子丹堪称一代悲剧。

燕太子丹,姬姓燕氏,因此称燕丹,因导演了一场家喻户晓的“荆轲刺秦王”而闻名于后世。最近播出的《大秦赋》中,燕太子丹也有出场,虽然大体上符合事实,但也有杜撰的部分。例如,燕太子丹和嬴政反目,并非因为“甘罗”,历史上,太子丹到秦国的时候,嬴政早已亲政。

燕太子丹,出生于燕国蓟城,也就是现在的北京房山,纯正的北京人,在北京有车有房,又是燕国太子,可以说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然而,很不幸,因为当时燕国太过弱小,燕丹从小就被派到赵国为质,在赵国常常受到欺辱。碰巧的是,他在邯郸认识了另一位难兄难弟,此人名叫嬴政,他是秦昭襄王嬴稷的曾孙,从小被父亲“遗弃”在赵国,也饱受赵国人欺负,于是,燕丹和嬴政就抱团取暖,相互照应,成为好友。

后来,嬴政被接回咸阳,燕丹回到了燕国,秦国在秦昭襄王去世后,在4年间又连丧两王,年仅13岁的嬴政继位,成为秦国君主。嬴政在吕不韦的辅佐下,逐渐成长,成为一代雄主,公元前232年(秦王政十五年),嬴政在咸阳见到了18年未见的燕太子丹,但这次见面很不愉快。原来,当年秦国继续东扩,燕王喜迫于压力,派太子丹到秦国为质。18年未见,嬴政已经不是那个落魄的公子,他已经是高高在上的王,而燕丹还是燕丹,质子的身份没有改变,只是,从赵国换到了秦国。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

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於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也就是说,见到昔日的好友燕丹后,嬴政并没有和他相拥叙旧,而是对他很“不善”,燕太子丹感觉很屈辱,最后设法逃回了燕国。

也许燕太子丹见到嬴政后,还想和嬴政像往昔一样相处,但此时双方身份不同,嬴政没有给他朋友般的尊重,而燕太子丹自尊心太强,因此对嬴政不满,找机会要报复嬴政。

五年后(秦王政二十年),秦国名将王翦的大军来到燕国边境,燕国危矣。这时,太子丹请教他的老师鞠武如何才能报复嬴政,鞠武告诉他:“如今秦国兵强马壮,六国皆不能与之抗衡,你何必主动去触碰秦王的逆鳞呢?”

燕太子丹不服,又去找燕国勇士田光,希望田光能够帮他杀掉嬴政,然而,田光却说自己老了,他给燕太子丹推荐了另一位“勇士”,此人名叫荆轲。田光怕荆轲不协助燕太子丹,当着荆轲的面,田光自杀了,荆轲被田光之死激励,发誓一定会帮太子丹完成任务。

于是,接下来,燕太子丹就成了战国末年的“大导演”,他以荆轲为男一号,导演了一场震惊六国的“刺秦王”。

当年,在易水之滨,男一号荆轲和男二号秦舞阳身穿白衣,向燕太子丹等人辞行,他们背负着艰巨的任务,在高渐离所奏的“背景音乐”下离开燕国,带着燕国的低头和樊於期的人头,来到咸阳,觐见咸阳城那个高高在上的王。

接下来,图穷匕见,荆轲失手,被嬴政所杀,秦舞阳也死在殿外,嬴政发天子之怒,命王翦、王贲父子血洗燕国。

燕太子丹知道,易水一别,荆轲不会返回燕国,因为荆轲就是一名“死士”,只是,他没想到,荆轲没有按照他的“剧本”来演,最终这部剧扑街,功败垂成。

刺杀失败,燕太子的悲剧才刚刚开始,秦王派王翦渡过易水,攻打燕国,太子丹带领燕国将士抵挡秦军,然而,弱小的燕国怎能挡住秦国的虎狼之师呢?秦军很快占领了燕国国都,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到辽宁,秦军继续追赶。燕王喜认为,秦军之所以会如此,都是因为太子丹的缘故,于是,燕王喜杀掉了亲儿子太子丹,将太子丹的人头献给嬴政,作为保命的筹码。只是,燕王喜的这个决定太过愚蠢,秦王没有撤兵。燕太子丹,被亲生父亲取走头颅,也没有改变灭国的命运。

笔者认为:燕太子丹的行为虽然悲壮,但却不值得可怜。原因有三:

首先,燕太子丹最初报复嬴政,是为了个人私怨,这说明他的格局并不大。

其次,在燕国危机时刻,太子丹没有采纳鞠武的建议,毅然选择自己的刺杀计划,可谓一意孤行。即使他能杀掉嬴政,秦国必然再拥立一位新君上位,当时秦国兵强马壮,新君为了拉拢群臣,必然要为嬴政报仇,燕国灭国的命运还是不能改变。所以说,所谓的荆轲刺秦王,不过是匹夫之勇,改变不了灭国的命运。

最后,刺杀失败后,秦始皇发兵灭燕,燕王喜竟然天真地认为“杀子”能救自己,他岂不知,嬴政志在六国凝一,焉能放过灭燕的机会。所以,如果说燕太子丹是匹夫之勇的话,那么他爹燕王喜就更蠢不可及了,真乃有其父就有其子!

但是,若果无外交,即使燕太子丹不刺杀秦王,结局又能如何呢?

标签: 燕太子战国

更多文章

  • 刘禅投降后,他的下场如何?是怎样度过余生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禅,三国

    大家好,说起刘禅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公元223年,刘备病逝白帝城,太子刘禅继承皇位。他在当皇帝后,在“相父”诸葛亮的辅佐下,励精图治,使蜀汉从夷陵之战的惨败中恢复过来。不久,诸葛亮开始北伐,多次大胜,不幸病逝五丈原。随后,后主刘禅从失去相父的悲痛中走出来,化悲痛为力量,任用蒋琬、费祎等诸葛亮

  • 水浒中扈三娘为什么会怨恨林冲?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扈三娘,宋朝

    水浒中扈三娘为什么会怨恨林冲?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这个问题真是很奇怪,为什么总要把林冲和扈三娘联系到一起,这不是乱点鸳鸯谱吗?他们俩说白了应该是仇人,至少扈三娘对林冲是充满怨恨的。为什么呢?因为扈三娘就是被林冲活捉到梁山的。正因为林冲把扈三娘活捉到梁山才开启了扈三娘充满悲

  • 乾隆和雍正相比 谁才是更优秀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乾隆,雍正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皇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乾隆皇帝是被网上黑得最严重的一位皇帝。可能是受到各种文学作品影响,在网上乾隆从身世到成就都受到了网络历史学家的质疑。有人说乾隆根本不是雍正的亲生儿子,而是大臣胡元龙的儿子,胡夫人在临盆时孩子被调包,陈阁老的公子就这样

  • 三国时期最出色的军事家是谁?曹操还是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操,汉朝

    每当一提起曹操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三国时期,天下战乱不断,在这乱世之中,涌现出了很多征战骁勇的将领,比如有仅带领少数精锐骑兵就能大破燕山军的吕布,有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就此解了白马之围的关羽,有长坂坡前一声怒吼,喝退五千曹军的张飞,也有汉水之战中大摆空营计的赵

  • 历史上燕王喜,从野心勃勃到胆怯懦弱,他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燕王喜,战国

    还不知道历史上燕王喜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226年,燕太子丹亲自导演的“荆轲刺秦王”以失败告终,秦王嬴政发天子之怒,派名将王翦攻打燕国。燕王喜兵败逃往辽宁,由于秦兵紧追不舍,燕王喜杀死了自己的亲儿子太子丹,并且拿着太子丹的人头向秦国求和。结果无济于事

  • 曹操一生中最危急的时刻是什么时候?他差一点就寄人篱下了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操,曹魏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曹操,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朝天子刘协的名义征讨四方,消灭袁术、袁绍、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从而成为东汉末年实力最强大的诸侯。与此相对应的是,刘备作为曹操的对手,曾长期颠沛流离,比如刘备曾先后投靠公孙瓒、

  • 唐顺宗当了26年太子,为何登基半年就让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顺宗,唐朝

    唐德宗在上位之初栽了一个大跟头后,就开始了长达20年的韬光养晦,并且在此过程中,不断扩大宦官的权力,更挖空心思的横征暴敛。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面对唐德宗的所作所为,朝野难免会出现各种反对力量,而太子李诵就是这些力量的代表人物。当太子流露出类似的倾向后,他的智囊就提醒道:“

  • 正史中的明珠和索额图结局如何 他们又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珠,索额图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珠和索额图,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清朝的电视剧,康熙王朝更是所有清朝电视剧中最为优秀的一部。在这部电视剧中,到后期时,纳兰明珠和索尔图的结局非常不好,两人互相争斗了一辈子,但是最终全部锒铛入狱。那么历史上真实的索额图和明珠的结局如何呢?首先电视剧中的索

  • 南梁女诗人刘令娴,关于她的历史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令娴,南北朝

    每当一提起南梁女诗人刘令娴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历史,往往就会得出有差异,甚至大相径庭的结论。典型例子就是对南梁女诗人刘令娴的评价上。这位才华横溢的女子在历史上的评价可谓是众说纷纭,有人说她不知廉耻,也有人说她至情

  • 如果刘虞登基称帝,他会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虞,汉朝

    大家好,说起刘虞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公元191年,冀州刺史韩馥与勃海太守袁绍以及山东诸位将商议,称当时皇帝年幼,且眼下还被董卓控制,汉室就此摇摇欲坠,大厦将倾,为了避免汉室衰弱,他们想拥立汉室宗亲的刘虞为新皇帝。刘虞本是幽州牧,在幽州颇得人心,加上他又是汉光武帝刘秀之子东海恭王刘强之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