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建文帝上位后做了很愚蠢的事,到底是什么事?

建文帝上位后做了很愚蠢的事,到底是什么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1391 更新时间:2024/1/7 0:45:46

你们知道朱棣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

公元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年仅21岁的朱允炆继位,改年号为建文,史称“建文帝”。建文帝是朱元璋孙子,也就是说朱元璋去世后,绕开了自己的儿子,直接让孙子来接班。

这样的权力继承让大明帝国前途一时间变得不是很明朗,因为朱元璋的儿子们还在,尤其是实力雄厚的燕王朱棣,他对皇位早已觊觎。实际上,本来皇位还未轮到建文帝朱允炆。建文帝的父亲也就是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才是最先选的接班人。

奈何朱标福分太低,他还没有等到朱元璋归天,自己就先走了一步。对于朱标的死,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朱元璋十分伤心,于是就选了朱标的儿子也就是朱允炆为接班人。虽然秦、晋、燕王都在,但如果选了燕王,秦王和晋王会怎么想呢?

所以,朱元璋接受了学士刘三吾的建议,立皇孙朱允炆为皇太孙。“立燕王,置秦、晋王于何地?且皇长孙四海归心,皇上无忧矣”

因此,这样做的目的还有一个,就是打消其他诸王的念头。

朱元璋为了让他的孙子朱允炆顺利接班,还做了两个安排,一个是自己的丧失从简。

“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为什么要这么做,目的很简单,就是尽快结束自己的丧事,让朱允炆就能赶快登基,以免夜长梦多。

第二个安排是“诸王临国,毋得至京。王国所在文武吏士,听朝廷节制。”

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自己去世后,诸王们不要来给自己奔丧,留在自己国内即可。同时,每个封国的官员都要归朝廷安排。这样做的目的其实也很明确,就是为了防止他的儿子们,趁进京奔丧之际,企图谋取皇位。

通过这一系列的安排,我们发现朱元璋对于孙儿朱允炆,可谓是费尽心血。但结果呢?朱允炆还是没能保住爷爷留给他的资产,被叔叔燕王朱棣夺去了。朱允炆即位没多久,燕王朱棣就发动“靖难之役”,用了四年时间,成功将皇位从侄儿手中夺走。

那么,燕王朱棣为何这么快就动手了呢?朱允炆自己一手造成的,他的三个愚蠢动作,加速了燕王的叛乱,也加速了自己垮台。

第一个动作就是拿周王开刀。

“八月,周王橚有罪,废为庶人,徙云南。”

朱允炆五月即位,八月就开始削藩政策,而且第一个目标就是周王朱橚。为什么首先拿周王开刀呢?主要原因是周王跟燕王朱棣的特殊关系,两个人是一个妈生的。朱橚是朱棣的同母弟。

首先拿周王朱橚开刀,目的就是怕他将来给朱棣助力。燕王朱棣本来就是实力强大,如果他再与周王朱橚合力反叛,那是朱允炆最不想面对的局面。

建文帝的考虑没错,但他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打草惊蛇了,而且很明确的告诉朱棣,我的最终目标就是你。这不等于直接去挑衅朱棣吗?

接着建文帝又做了一件蠢事,那就是监视朱棣。

第二个错误动作,监视朱棣。

“冬十一月,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察燕阴事。”处置完周王以后,朱允炆立马派人去北平监视朱棣。

当然,监视也没错,错就是错在建文帝朱允炆用人不明。他用了一个张信的人,张信朱允炆派去的人,其中一个叫张信。张信和张昺、谢贵,都是朱棣派去监视燕王朱棣的人。唯一不同的是,张信这个人政治立场不坚定,很快就是叛变了,还直接说,他就是建文帝派去抓朱棣。

结果朱棣听说后,十分生气,决定起兵。

当然,朱棣之所以敢大胆起兵,最主要的是建文帝干得第三件蠢事,那就是放了朱棣的儿子。

第三个错误动作,放了朱棣的儿子。

朱棣的儿子本来在南京。“太祖之崩也,诸王世子及郡王皆在京师,遗命三年丧毕遣还,燕世子及朱高煦、高燧预焉”,当时朱元璋驾崩,留有遗诏不准藩王进京奔丧,于是朱棣让自己的三个儿子,代替自己去奔丧,三子就这样一直留在京师。

就算燕王朱棣在怎么绝情,他的儿子还是有所顾虑的,所以他起兵前选择让自己的儿子从南京回来,“时燕王忧惧,以三子皆在京师,称病笃,乞三子归”。

当建文帝知道朱棣要求放他三个儿子回去的时候,一时间拿不定主意。他的谋士齐泰主张将朱高炽三人扣下来,留作人质,以此来挟制住燕王。

不过这个建议遭到了黄子澄的拒绝,他不这么认为:“如果真的将朱高炽三兄弟给扣留了,反而授予燕王把柄,他就以此为借口,真的发难,我们就失去了舆论的优势,倒不如放他们回去”

可笑的是,建文帝采取了黄子澄的建议,“遣燕王世子高炽及其弟高煦、高燧还北平。”

结果朱棣再无后顾之忧,于是“秋七月癸酉,燕王棣举兵反,杀布政使张昺、都司谢贵。”

公元1399年,建文元年六月,朱棣正式起兵,以诛齐泰、黄子澄为名,革除建文年号,仍称洪武三十二年。打出的旗号是“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从此开始了一场历时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靖难之役”。最终结局是朱允炆丢了自己的江山,不知所踪,朱棣称帝。

其实,建文帝的下场完成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他的三个昏招加速了自己的崩溃和朱棣谋反。

标签: 朱棣明朝

更多文章

  • 刘邦生前留有后路给戚夫人 戚夫人最后为什么还是难逃吕后毒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邦,戚夫人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邦和戚夫人,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都说身处帝王家的女子总是活在勾心斗角之中,这句话说的一点儿也没错。虽说在真正的历史上,后宫所发生的事情并不像影视作品中写的那样充满了戏剧性,但暗潮涌动等形容词还是很恰当的。尤其是当与帝家的政治和情感牵扯到一起的时候,就算是后宫也免不

  • 慈禧每天起床要做的两件事,你绝对想不到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慈禧,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慈禧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慈禧如果放在现在,你会认为她是一个勤劳的女人,因为每天寅初时分,就是凌晨三点,她就会准点起床,我相信大部分人此时还在睡梦中。而慈禧也注重自己的身体和保养的,所以慈禧起床的前两件事,会让所以人对她大跌眼眶的,那她到底是要做

  • 三国最强辩论家,孔融最后为何被抄斩?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孔融,东汉

    孔融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一、聪明机智讲到孔融,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孔融让梨,连三字经都采用这个故事,而除了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孔融还有一个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故事。世说新语:这两个故事都说明,孔融是个聪明机智、辩才无碍的人,这么一个聪明的人在东汉末应该混得不错啊,

  • 从歌女到当朝皇后,刘娥的能力有多高?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娥,宋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刘娥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如果论出身,刘娥比武则天可低贱多了。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是唐朝的开国功臣,而刘娥出身不久父母双亡,成为了无依无靠的孤女,在母亲的娘家中寄养长大。后来刘娥出落得十分美丽,为了生计,她成为一名歌女,以卖唱为生。成年后,刘娥被迫嫁给了一

  • 一个毫不起眼的皇子当上皇帝,最后却沉迷女色36岁就早逝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朱载垕,明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朱载垕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一个毫不起眼的皇子,被天上掉馅饼的皇位砸中,居然励精图治,有声有色地料理政务,干的还不错,但结局却成了:因沉迷女色,36岁与世长辞。这就是明朝第十二任皇帝朱载垕(hòu)。明朝皇帝那么多,小时候最不受皇帝老爹待见的,恐怕就要数

  • 嘉庆那么努力为什么挽救不了清朝 乾隆留下了什么样的隐患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乾隆,清朝,嘉庆

    很多人都不了解乾隆留下的隐患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嘉庆帝嘉庆在清代历史上算不上是一个有为之君,他的治国理政能力是无法与乾隆相比的。不幸的是,在大清最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人物力挽狂澜的时候,偏偏出了这样一个平庸的守成之君。不过,责任也不能全推给嘉庆,至少在他亲政以后,有下面三个问

  • 八福晋只是一介女子 雍正登基后为什么对她挫骨扬灰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胤禩,福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胤禩跟福晋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康熙可以说是清朝非常有名气的一位皇帝,他在位的时候清朝向着更好的发展,不过在他晚年的时候,经常还是出现了很多的动荡,尤其是九子夺帝,要知道康熙的这一声孩子可真的是非常的多,光是二个就有20多位,而且这些孩子都非常的健康,所以在

  • 诸葛亮六出祁山是真的吗 历史上有没有这件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祁山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六出祁山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发生在“三出祁山”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诸葛亮、魏延、司马懿和张郃。故事梗概如下:诸葛亮设伏击败张郃后,司马懿连忙调整部署,命全军返回营寨,闭门坚守。魏延奉诸葛亮之命在曹军寨前搦战,

  • 工作前韩信合理提要求王翦要求过分,为何王翦能善终韩信却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朝,王翦,韩信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名将王翦和韩信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翦和韩信都是古今名将,都是战斗力很强,而且很有智谋的人物。王翦帮助秦王收复六国,韩信帮助刘邦建立汉朝。这两个人,都有一件有趣的事情,都是在君王给他们布置任务之前,他们向君王提要求。但是,因为这件事,两人最终出现截然相反的

  • 多尔衮是因为爱情放弃皇位的吗 实际情况却是被迫放弃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多尔衮,皇位

    很多人都不了解多尔衮皇位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1643年,崇德八年,也是明崇祯十六年,这一年的八月初九日,皇太极晚上突然猝死于盛京后宫,享年52岁。由于皇太极死的非常突然,未指定继承人,所以此时清朝面临着建国以来最大的危机,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分裂危险。当时清朝的制度非常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