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早期的日本西式帆船是三浦按针造的吗?三浦按针推动了日本的什么发展

早期的日本西式帆船是三浦按针造的吗?三浦按针推动了日本的什么发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943 更新时间:2024/1/19 11:59:00

日本虽然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在历史上却并不以航海见长。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过于封闭,四个偌大的岛屿及周边小岛一起,形成了一个近乎半封闭的内循环世界。少量的外部影响输入,基本都局限于东亚大陆朝鲜半岛。

尽管少量的日本人也通过并不高明的航海技术,偶尔去外面的世界进行探索和贸易。但这些零星的行动,毕竟不能撼动地缘格局所造成的整体氛围。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的造船技术被欧亚大陆上甩开了一大截。

1543年 火绳枪的传入也是西方人第一次抵达日本

这个2000年不变的格局,终于在大航海时代出现了松动。1543年,搭载有葡萄牙商贩的中国帆船,抵达了日本西南的边陲--种子岛。这个事件在过去仅仅因火绳枪第一次传入日本而受到关注。但他同样是西方人首次抵达传说中叫日本的国度。

此后,越来越多的西方人便通过南洋的基地,经过大陆沿海去日本贸易。他们不仅带去了火绳枪和日本需要的生丝、香料等货物,也将在日本开采不久的大量白银输入东亚各地。这些举动不仅影响了日本本土的战争形态,也改变了海对岸大明朝的财政窘况。

日本浮世绘上的葡萄牙商人

不过对于当时的日本而言,革新造船技艺并不是什么紧迫的事情。以至于从战国乱世的水战到16世纪末对朝鲜远征,日本水师都在使用落后于对手的船舶。哪怕是造出了超大号,也不能掩饰自己的造船水平差。

16世纪的日本安宅船

在日军登陆朝鲜的前4年,一场著名的海战在英吉利海峡爆发。皇家海军司令霍华德与大海盗德雷克联手,击退了企图入侵英国的西班牙无敌舰队。一个名叫威廉.亚当的年轻水手,也参加了这场永载史册的战役。他在英西战争结束后,加入了急需熟练海员的荷兰东印度公司。随后参加了几次不成功的探索远征。最后跟随一支拥有5艘商船的舰队,通过麦哲伦海峡与太平洋,来到亚洲。

1600年,船队在经历了不少挫折和磨难后,仅剩下1艘船和9名船员抵达日本。然而在依旧被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垄断的日本,威廉.亚当和他的同伴们都被污蔑成海盗。他们的破船和货物都被没收,连船上的火炮都被征用。

威廉.亚当去往远东的船队

在被羁押在大阪期间,威廉.亚当第一次见到了即将一统日本的的德川家康。通过葡萄牙翻译的传话,家康对这些新来者做了初步了解。亚当丰富的航海经验与地理知识,也让家康留下了深刻影响。这位后来的一段佳话留下了伏笔。

1604年,家康命令滞留在日本的亚当牵头,为日本建造他们历史上的第一艘西式帆船。亚当就以自己来日本时乘坐的利夫德号为模板,设计监工了这艘120吨的盖伦帆船。这种船也是当时欧洲流行的航海船型,对于造船业欠佳的日本来说,可谓是非巨大的跨越。

西方著作中的插图 威廉.亚当受到德川家康接见

新船造好后,被德川交给了滞留日本的西班牙水手使用,并以西班牙习俗命名为圣布埃纳图拉号。这艘船也成为了日本第一艘横渡太平洋的帆船。西班牙驾驶她抵达了墨西哥的新西班牙总督区,并捎带了2名德川家康派去的使节。

至于滞留在日本的英国人,很快在第二年被获准离开回国。至于亚当本人,则被要求继续留在日本为新的德川幕府服务。他不仅为幕府提供国际外交方面的建议,还亲自参与其中。正是通过他,幕府在1608年与菲律宾的西班牙当局建立联系。

詹姆斯一世写给德川幕府的国书

当然,亚当也不忘通过荷兰人与远东的英国商人取得联系。由于英格兰和荷兰在当时依然是有合作关系的盟友,亚当也通过这层关系,成为了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在日本的使节和商贸代表。英王詹姆斯一世通过他与德川幕府互通书信,德川幕府也通过他英王赠送了传统的武士铠甲。

德川幕府赠送给英王詹姆斯一世的武士铠甲

1613年,威廉.亚当获准离开日本回国。但他并没有动身返回,反而以更为自由的身份成为了幕府在东南亚的贸易先锋。由于日本不再建造西洋帆船,亚当便使用经过西方造船技术改造的中国式帆船。他的船队先后抵达暹罗王国和明朝沿海,为幕府进行官办贸易。

亚当从日本航行到东南亚所用的改良式帆船

更为有趣的是,幕府出于对他贡献的认可,赐他武士身份。亚当自此还获得了一个日本名字三浦按针。他也是唯一一个被幕府赐予如此身份的西方人。1620年,56岁的他在日本病逝,并长眠于远东的岛屿国家。

当代日本游戏中的 威廉.亚当

亚当在日本的经历,无疑是日本参与大航海黄金时代的缩影。随着他的病故,英国人在日本的小型贸易站也很快被放弃。德川幕府则进入了比过去更为封闭的相对锁国阶段。在先后驱逐了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与英国人后,仅仅允许荷兰和大陆商人在长崎进行有限贸易。这个状态被一直维持到美国海军的黑船降临为止。

竖立在日本的威廉.亚当雕像

威廉.亚当在日本的墓地

可以说,日本人并非不清楚西式帆船的性能,也不是不了解对外贸易的好处。然而固有的东方式政治传统,限制了他对外部世界的需求。当德川幕府了解到一些欧洲的列国纷争与宗教冲突后,对本国大量与外界接触的后果,做了最坏估计。人亡政息的古代政治弊病,也在德川家康与威廉.亚当死后,表现的尤为明显。

标签: 三浦按针日本

更多文章

  • 鹤姬:伊予国大山祇神社大宫司大祝安用的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鹤姬,日本

    鹤姫(つるひめ、大永6年(1526年)? - 天文12年(1543年?)),生卒年不详、战国时代的人物、伊予国大山祇神社(爱媛县大三岛)的大宫司大祝安用的女儿。原来的大祝氏、为伊予河野氏的一门。战国时代、周防大内氏在中国地方和九州地方的势力扩大、而在濑户内的大祝氏势力也跟着扩大。大祝氏历代担任神职的

  • 夏完淳生平都做过什么事情 明末诗人夏完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清朝,洪承畴

    夏完淳(1631年10月4日—1647年10月16日),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民族英雄,明末(南明)诗人,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祖籍浙江会稽。为夏允彝之子,师从陈子龙。夏完淳自幼聪明,有神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随父抗清。其父殉难后,他和陈子龙继续

  • 此人杀杨广,抢杨广女人,只为了当几天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宇文化及

    隋文帝建立的隋朝,很短暂,但是隋文帝在建立隋朝的时候并不顺利,反而是充满艰辛,当时隋文帝杨坚跟独孤皇后两个人,都是文韬武略之人,他们早就可以建立一番伟业,但是他们不想做反臣。他们一直辅佐当时的宇文家族,宇文邕在世时就很是担心杨坚会让天下改名换姓,曾一度旁敲侧击过杨坚,独孤皇后更是答应不会杀害宇文家族

  • 李秀成为什么看到草的颜色有变化 就下令将热汤往下灌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李秀成,曾国藩

    清朝是中国风末代皇朝,她经历的不仅仅是从雄伟到衰败,更多的是昌盛与繁荣。在清朝昌盛之迹,百姓丰衣足食、国泰安康,周围的小国也要像清朝皇帝进献宝物示好。清朝不仅有有慈禧太后和末代皇帝傅作义,还有英明神武、治国有方的康熙乾隆雍正等多位皇帝,这也是清朝这么悠久的原因。当然,有英明的皇帝还不够,还要有得力的

  • 嘉靖三大家之一 明朝中期散文家归有光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明武宗,科举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太仓州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宣化里人。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嘉靖十九年(1540年),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嘉靖三十三年(15

  • 隋唐时期的著名将领罗士信到底是什么样的 是否跟影视作品的那样描述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罗士信,张须陀,隋炀帝,李世民

    可能提到罗士信,我们脑海中的印象就是那个傻乎乎拿着大铁枪的人物,最终在战场上死去。可是真实的罗士信真的如此嘛?当然不是,罗士信作为名将张须陀的部将曾经跟随他南征北战,并且还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他确实不傻。演义之中对于他憨厚的描写,只是为了剧情需要才故意为之。在旧唐书中,有过罗士信的传记,对于罗士信的

  • 赞吉王朝第二代统治者努尔丁·马哈茂德简介 努哈丁的绰号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美索不达米亚,赞吉

    努尔丁·马哈茂德(Nur al—Din Mahmud,1118~1174) 赞吉王朝第二代统治者,军事家。克·努尔丁·阿布·阿卡辛·马哈茂德·伊本·伊马德丁·赞吉(al-Malik al-Adil Nur ad-Din Abu al-QasimMahmud Ibn Imad ad-Din Zangi

  • 四大贝勒都是谁 四大贝勒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代善,褚英,皇太极,清朝,努尔哈赤,萨尔浒战役

    天命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喇登基为汗时,就设了四个贝勒,即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努尔哈赤死时,皇太极继承大汗位置。但与其他三位亲王一同主持朝政,被称为四大贝勒时期。他们称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各置官属”。在四人中,皇太极排在最后,这并不表示他的地位低。天

  • 袁宗第好不容易突破重围到了川里 为什么又重新杀了回去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自成,明朝,周山

    将台下集合一片片的战士,闯王脸色严峻,走下将台,先把双喜从队伍中唤出,狠狠地踢他一脚,喝令跪下,随即又喝令谷可成和他手下的几名亲随校尉一齐跪下。他对双喜和谷可成等一千受责罚的将校看了一眼,然后望着全体参加操练的将士说:“自古长胜之师,全靠节制号令。节制号令不严,如何能临敌取胜?平时练兵,不但要练好武

  • 明朝末年大臣陈奇瑜简介 陈奇瑜生平都经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明朝,崇祯,李自成,陈奇瑜

    陈奇瑜(?-1645年),字玉铉,保德州(今山西保德县)人。明朝末年大臣。万历年间,中进士,授洛阳知县。崇祯五年(1632年),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镇压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甚力,名噪关陕。七年,擢为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军务,进驰均州,调集诸将围击各路起义军。李自成农民军被迫退入兴安(今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