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燕国的一代明君:姬平在位时有何成就?

燕国的一代明君:姬平在位时有何成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870 更新时间:2024/1/21 12:42:13

姬平是战国后期燕国国君,他是姬哙的儿子,前311年至前279年在位,约与赵武灵王、齐闵王同时。姬平初为燕太子,姬哙让位时将其废掉。

子之上台后姬平协助将军市被反叛,兵败后,与太傅郭隗一同逃往无终山避难。后来齐军攻入燕都,志在灭燕,引起了燕国民众的反对,姬平被国人自山中寻出,奉以为君,是为燕昭王,郭隗被任为相国。

姬平上台不久,齐兵在燕民的一致反对下班师撤归,姬平乃回归燕都。复国后他志在复仇,卑身厚币,筑“黄金台”招徕天下贤士。

经过近三十年准备后,他乘齐国政治危机之时,派大将乐毅率军攻破齐国,占领七十余城,国势达到极盛。姬平晚年迷信长生不老之术,他长期服用方炼的神丹,引起内热发病,在乐意部署进攻齐国最后两城时死去。

求贤若渴

姬平继位于国破时的危难之际,经过约三十年的努力,几灭强齐,国势达到极盛,他是燕国历史上最为开明和政绩最大的君王。姬平的父亲姬哙死于齐国之难,燕国蒙受了重大的损失,姬平对此耿耿于怀,他一复国就想着招纳贤士复国。

郭隗对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派他的亲信持千金去求购千里马,这个亲信半路上见到许多人固着一匹死马叹息,经打听知道这匹死马生前日行千里,不可多得,于是亲信以五百金买下了这匹马骨,回去后对主人解释说:“我以五百金买下千里马的尸骨,这一奇事必定会迅速传扬开来,人们自然会争相将名马送来。

果然不到一年,这个人得到了三匹千里马。

郭隗希望姬平能在他身上作出一个重贤的姿态,以便吸引贤才。姬平觉得郭隗的话很有道理,于是为郭隗筑起宫室,以弟子的身份执礼听教,亲自为郭隗供奉饮食,极其恭敬。又在易水旁筑起高台,起名“招贤台”。

于是,姬平好士的名声传遍远近,赵、齐、魏等国的人才纷纷前来,这些人中有剧辛、驺行、乐毅等,燕国一时人才甚众,姬平均对他们以厚礼相待。

另外,姬平在执政期间还悼死伺孤,恤民养兵,与士卒同甘苦,他深自韬晦,积极做伐齐的战略准备,以便待时而动。

不久前齐国人侵,燕国之民团结一心,驱走入侵之敌,这表明了燕民较强的爱国意识,在积弱衰微的境况下,要想强盛国家,只有打起爱国复仇的旗帜,才能有效地团结国民,振作人心,最终实现强国的目的。

同时,燕国僻居北地,与中原交流往来较少,文化上的落后使他们本国未能造就出超群的人才,人才短缺一直是燕国的重大不足,它现在成了强盛国家的严重制约因素。

姬平以招人才为实施政治目标的根本手段,可以说是抓住了振兴国家的关键。

为了招纳贤士,姬平采纳了郭隗的建议,他从礼待眼前的贤才着手,造成尊贤的名声,借此吸引远方的贤才。

眼前的贤也许不具安邦治国的能力,但君主给其以应有的尊重,实际上就表明了自己重贤的姿态和心理,四方之オ自会乐而归附。

在复国后的极端困难条件下,姬平筑下“黄金台”,不惜以重金延揽贤,既表明了他求才若渴的急迫心情,又显示了他极高的政治识见。

姬平上台后的一切措施几乎都服从于他复仇破齐的目标,他长期服用方土的神丹,以求长生不老,其中也包含着强烈的复仇目的。

爱才之君

在姬平招致的人才中,乐毅深通兵法,长于争战,是一名优秀的军事人才,姬平对他加以重用。齐王田地恣行狂暴、四处树怨,不久又通走了相国田文,国内政局动荡,姬平召来封乐毅为上将军,尽起国中精锐,并联络数国人马一同攻伐齐国。

在这次重大的军事行动中,姬平利用了一些极有利的条件:一是燕国经过二十八年的休养准备国力强盛、士卒精锐,境况已远非昔比;二是齐国政局不稳,有机可乘。

在双方力量的对比发生有利于燕的形势下,姬平适时作出了伐齐的战略决策,他将军事行动的最高指挥权交给乐毅,让其统领全国军队并督五国之兵,表现了他对乐毅的高度信任。

攻破齐都临淄后,姬平亲至齐地大犒三军,封乐毅于昌国,号昌国君,他返国前将乐毅独留于齐,令其收取齐国所余之城。

燕大夫骑劫与太子乐资关系密切,他觊觎兵权,对乐资说乐毅要自立为君。乐资将此言告诉了姬平,姬平不仅不信,反而大怒,他打了乐资几十鞭子,以示惩罚,并遣使持节至临淄,欲拜乐毅为齐王,只因乐数本人坚辞而作罢。

乐毅攻破齐国,报了燕国几十年的深仇,姬平对他有由衷的感激,在听到乐毅要自立为齐王的言传后,姬平既不是盲目相信也不是一概否认,他认为乐毅立为齐王,正与其功劳相当,遂准备真封乐毅为齐王,这是对乐毅之功的高度肯定。

他鞭打了自己相信并转达谗言的儿子,既是对流言的制止,也是对自己相信之心的公开表白,从而有效地保护了人才,维护了乐毅的指挥权威。

姬平在关键时刻保护人才,激励人才,使乐毅非常感激,他拒受王号,励志灭齐,以死自,决心报答姬平的知遇之恩。

从策略方法上来讲,姬平当时封乐毅为齐王是极高明的考虑,因为乐毅当时军权在握,又深具才能,他真要自立为王,姬平无论如何是控制和制止不了的,即便能采取手段加以制止,通乐毅交出兵权,那也会严重影响对齐战争,使几十年的复仇之志功亏一篑。

姬平闻言后真封乐毅为齐王,无论乐毅是否有称王之心,这都是对他的高度奖赏。

姬平是强盛燕国的明君,他执政三十余年,始终以破齐复仇为目标,延揽人才,励精图治,使国家达到了强盛。他重用人才善于驾驭人才,关键时刻保护人才,为后世留下了治国用人的宝贵经验。他的不幸早逝使燕国遭受了极其重大的损失。

标签: 古代姬平

更多文章

  • 鄱阳湖之战中,名将郭兴担任着什么样的角色?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郭兴,明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鄱阳湖之战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明朝初年,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诞生,此书对赤壁之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描述的非常详细, “赤壁之战”的篇幅,占了整本《三国演义》的八分之一。罗贯中生在元朝末年,他为何能把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写得如此详细呢?除了他借鉴了大量的史料

  • 刘备临死前想杀诸葛亮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备,诸葛亮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备和诸葛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备,为了给关羽和张飞报仇,悍然发动了夷陵之战,率领七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东吴进发。没想到,陆逊是个厉害的角色,一个了不起的军事家和谋略家,他火烧八百里连营,将刘备大军几乎全部烧死。刘备悲痛欲绝,带着残兵败将逃到了白帝城,在永安

  • 楼缓本是赵国大臣,他是在什么情况是投入秦国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楼缓,赵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来说说楼缓的故事。楼缓是战国时期赵国大臣,曾侍奉赵武灵王。不过楼缓后来选择投靠秦国,并且多次损害赵国,将赵王显得一无是处。楼缓在赵国是胡服骑射坚定的支持者,而且他还主张要同秦国、楚国联合,等楼缓入秦后他成为秦国丞相,负责联盟一事。《

  • 徐达为什么能在朱元璋麾下的武将中排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徐达,明朝

    明朝洪武三年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徐达获封魏国公,在六位公爵中位列第二,仅次于韩国公李善长,食禄五千石,在所有功臣中最多。洪武十八年二月,徐达病逝,享年五十四岁,“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明史·徐达列传》)。朱元璋追封徐达为中山王,赐葬钟山之阴,“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明史·徐达

  • 狄仁杰作为当朝宰相,为何只是个三品内史?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狄仁杰,唐朝

    随着《神探狄仁杰》这部优秀剧作的播出,狄仁杰成为了在当代也混得风生水起的古代宰相。在剧中,狄仁杰的官位被多次提及。然而他作为一朝宰相,居然只是三品内史,让人震惊。但如果对唐代官制稍作了解,我们就能明白其中的原因。《通典·秩品五》记载:"大唐官品:开元二十五年制定。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

  • 历史上谢世济和田文镜是何关系?他们有何恩怨?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谢世济,清朝

    历史上谢世济和田文镜是何关系?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清朝雍正四年,雍正帝收到了一本奏折。这本奏折是监察御史谢世济亲笔所写,弹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谢世济列举了田文镜“袒护官员、草菅人命、蒙蔽君主”等十大罪状。雍正看完奏折后,直接拍案而起,命人火速将谢世济抓来,严加审

  • 冯保曾权倾一时,为什么会失势败亡?他为何会成为皇权的牺牲品?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冯保,明朝

    对冯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冯保,深州(今河北省深县)人。明代嘉庆、隆庆时期,太监冯保是司礼监秉笔太监,至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神宗即位,冯保凭借李太后势力夺得司礼监掌印职位并“又矫遗诏令与阁臣同受顾命”。从此,冯保内侍李太后,外与张居正联盟,兼总内外

  • 如何评价唐中宗李显的一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显,唐朝

    从史料不难看出,武则天的儿女结局都不好,其中以唐中宗李显最为明显。李显的一生可以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概括,那么他到底有多窝囊呢?最后又是怎么死的?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李显的人生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是极其幸福的。那时太子是他的大哥李弘,这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太子,唐高宗李治对

  • 历史上最厉害的权臣 先后杀了三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宇文护,北周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权臣杀皇帝,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敢拉皇帝下马就得舍得一身剐,拉皇帝下马都是凌迟的大罪,更何况说是杀皇帝, 敢杀皇帝已经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更别说杀的皇帝不止一个人。宇文护(513年~572年),鲜卑族,中国南北朝时期北周权臣,一名萨保。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

  • 掷骰子挑选状元郎的辽道宗耶律洪基,使辽朝走向衰弱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耶律洪基,辽朝

    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从第一个皇帝至最后一个皇帝,共经历2132年,共计490余位帝王,然而用掷骰子代替殿试确定状元郎的皇帝,只有辽道宗耶律洪基一个人。他执政时间较长,虽然在位46年但他却不关心国家大事,主要精力放在打猎、钓鱼、游玩上。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