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在古代,靠一张嘴能胜过千军万马的说客都是哪些人?

在古代,靠一张嘴能胜过千军万马的说客都是哪些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117 更新时间:2023/12/30 8:18:38

从古至今都有靠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游走于各个国家中的人,古时称之为“说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说客,在古代是一个非常特殊职业,他们一般不是向帝王推销自己的学识才华,获得其他人不敢相信的荣华富贵,就是劝说位高权重者接受某种“损人利己”的主张。这种只靠两瓣薄唇却能获利不菲的职业,自然吸引着无数想“不劳而获”的人。但想当一个好的说客可是非常难的,不仅需要巧舌如簧、舌头功夫要好,还需要掌握天下大势,奔走列国,向那些君王们陈说厉害,诱之以利,才能达成自己不为人知的意图。春秋战国时期,秩序崩坏,交战频繁,说客们或心怀天下,意图铸剑为犁,或熙攘为利,博个一官半职,在他们之中都有哪些名动天下的顶级说客呢?

一、孔门十哲,利口巧辞

子贡名为端木赐,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与子路一文一武,犹如孔子的左右手,还被列为孔门十哲之一。子贡善经商,是孔门中的首富,孔子周游列国,全靠子贡接济,他还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被后世尊奉为“财神爷”。甚至在司马迁所做《史记》中对子贡多有褒奖,“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但让子贡能名列孔门十哲的并不是因为他经商有道,而是其在“言语”方面的优异表现,甚至连孔子都有时候自叹不如。子贡善长言辞,雄辩滔滔,在众多师兄弟中,他与夫子的问答是最多的,使得孔子器重他仅仅次于颜回,在一次游玩问志时,子贡就表示想要“得素衣缟冠,使于两国之间,不持尺寸之兵,升斗之粮,使两国相亲如兄弟。”鲁哀公时,“周礼尽在鲁矣”的鲁国日渐衰微,吴国想要逐鹿中原,无理向鲁国征百牢,子贡据理力争,说的吴国人哑口无言;在鲁哀公十二年(前483),吴国召开会盟,“吴子使大宰嚭请寻盟。公不欲,使子贡”,其中吴国将卫侯扣留,还是子贡说服吴国太宰,将卫侯释放。

子贡数次凭借其两瓣薄唇周旋列国之间,让弱鲁尚存,但他的成名之说还在于游说了齐国的田常。那时候齐国虽强,但只是外强中干,齐国国政由大臣把持,其中一人便是田常。为了笼络国人,转移国内晏、鲍、高、国四大家族的注意力,于是田常打算攻打鲁国,他倒是想得挺美:胜了必定大增自己在国内的威望,败了损失的也不是自己的军队。孔子知道后很担忧,对弟子们说:“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

子路、子张、子石等弟子请行,为夫子分忧,孔子都没有答应,而子贡的请行却得到了孔子的准许,因为孔子知道,只有子贡的口才才能保存鲁国。子贡到齐,果然说服田常,使之放弃伐鲁而攻吴。之后子贡又先后来到了吴、越、晋国,说服吴国救鲁伐齐,劝说晋国小心战胜齐国后的吴国,说动越国军队随吴伐齐。后来吴国大败齐军,反手被晋国打败,而越王则趁吴军在北方大败,从背后捅了吴国一刀,不仅一雪前耻,还得以北上争霸。“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二、熙攘为利,蝇营为名

“天下熙攘皆为利往,庙堂蝇营皆为名来”,相比心存保鲁的子贡,张仪要“无耻”不少。秦惠文君十年(前328),在解决完内忧后,秦君嬴驷求贤若渴,而张仪的到来让外交薄弱的秦国终于补上了最后一块钢板。在经过商鞅改革后的秦国已经不再是山东诸国鄙夷的“蛮夷”,而是绝无胜算可能的“虎狼”,在公孙衍的鼓吹下,赵、魏、韩、楚、燕逐渐亲近,组成连横,这让嬴驷感到惊恐,于是他命公子华和张仪围攻魏国,夺取魏城蒲阳,而张仪则劝说嬴驷将蒲阳返还给魏国,还派公子繇到魏国去作人质,张仪又乘机劝说魏王与秦国交好,于是魏王把上郡十五县和少梁献给了秦国,嬴驷大喜,任命张仪为相。

张仪虽然是逐利之人,但对秦惠文王可谓是忠心耿耿,张仪被秦罢相后,来到魏国为相,但他不断挑起魏国与秦国的争端,目的在于让魏与秦开战,魏已不复霸业,被秦国数次打败,只得用土地来换取短暂的和平。除了对老家魏国痛下狠手,张仪胆大到连楚王都敢欺骗,为了断绝齐楚盟约,张仪骗楚怀王说:“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的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此北弱齐而西益秦也”,楚怀王很满意,不仅高高兴兴把张仪送回秦国,还坚决和齐国断绝关系,哪成想回到秦国后,张仪翻脸不认人,只说自己有六里封地献给楚王。

楚怀王那个气啊,不仅没得到土地,还和齐国交恶,于是楚怀王发兵攻秦,反被秦、齐联军打败,损失丹阳、汉中之地,楚怀王咽不下这口气,又发兵攻打秦国,“发兵而袭秦,至蓝田,大战,楚大败,于是楚割两城以与秦平”。为了弱六国连横而强秦,张仪先后出使六国,游说六国君王背离合纵而与秦国结盟亲善,但可惜的是,在张仪完成游说,还没回到秦国,秦惠文王就去世了,继位的秦武王不喜张仪,六国国君又背弃连横转为合纵,若不是秦惠文王早一步去世,秦武王不能重用张仪,很可能秦国会因为张仪的游说而早一步统一天下吧。

三、宝刀未老,说退秦师

春秋时期的郑国因为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当年晋文公流亡到郑国时,郑文公没有以礼相待,他认为“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二是在晋楚争霸时,郑国在城濮之战中出兵帮助楚国,但没想到楚国被晋国打败,中原诸侯无不朝宗晋国。尽管郑国及时“认怂”,“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还是没能感化晋文公和他的三军,鲁僖公三十年(前630),“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正在郑伯无可奈何时,大夫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了一个无名小卒:烛之武。烛之武虽然只是郑国一个小小的养马官,且年事已高,但为了家乡的生死存亡,烛之武只身面见秦穆公,这份勇气着实难能可贵。烛之武知道秦穆公伐郑不过为“利”,既可以延续秦晋之好,还能得到一块不小的土地,那么说服秦穆公撤军,也要考虑“利”字。烛之武虽孤身入秦,但他却像一个手握千军万马的将军,不仅没有丝毫的恐惧,反而用“五论”说服了秦穆公。

首先烛之武非常大方承认了郑国已经沦为一个惧怕秦、晋的弱国,“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但你秦国灭亡郑国不会有任何好处,因为靠近郑国的是晋国而不是秦国,“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既然如此,为什么秦国不让郑国苟活下来,这样还能给秦国牟取福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接着烛之武说起一件秦晋之间的糗事,“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让秦穆公对晋国生疑;何况晋国是大国,晋文公又是有雄才大略的明君,“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秦穆公被说服了,不仅没有遵守和晋国的约定,还派遣军队保卫郑国,晋文公见状也不再攻打郑国,虽为乡里小人,但烛之武凭借其满腔热血与利口巧辞,最终使得弱郑存活,担得起“英雄”二字。

要想成为一个顶级说客可不容易,需要的不仅是雄辩的口才,还有对天下局势的掌握,子贡看似利口巧辞,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实际上是借助这些君王的野心,最终使势相破;张仪名为“逐利之徒”,但他把各路诸侯的尔虞我诈看得清清楚楚,这天下需要的是一强,纵使各国联合想要攻秦,在他看来不过是过家家而已,而他则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烛之武不过一养马小吏,但他有着敢于只身入虎狼的勇气,明白秦、晋攻郑的意图——土地,他利用秦穆公不愿“阙秦以利晋”的心态,使这次气势汹汹的围攻不攻自破,此三人真大丈夫也!

标签: 子贡春秋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曹操已经位极人臣了,他为何还会将女儿嫁给汉献帝?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历史从来不会一样但却会惊人的相似,我们后世的人们从历史中汲取了众多的经验教训,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不再犯相同的错误。这也是人们为什么常说“读史可以明智”的原因之一,例如我们可以从古代封建社会中贵族的婚嫁制度就会发现,他们常常会将自己的女儿费尽心力“送给皇帝”。听到这肯定会有很多好奇的朋友会问到,这

  • 楚文王要称霸中原,娘舅借道支持!三个大臣看到亡国危机可惜邓祁侯不听!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春秋战国,楚文王,战史风云

    从小受到老爹精心教导的楚文王一上台,就将消灭申国、打通前往中原的要道提上了重要日程。可楚国和申国之间隔着邓国,想要灭掉申国就要经过邓国,不过邓祁侯是楚文王的母舅,因此想要借道并不困难。楚文王登基不久,便带领精锐部队开赴邓国。邓祁侯听说外甥要前往中原发展事业,觉得给自己添了光彩,因此在外甥经过国都那天

  • 黄帝有几个妻子?她们都有什么贡献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黄帝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祖先,黄帝的家庭生活比正常人要热闹些,因为他有四个妻子。老大叫嫘祖,也是一个伟大的女性发明家,她发明了养蚕抽丝,用蚕丝制成轻柔的绸缎。可以说,中国纺织品至今仍然在世界享有盛名,就是得益于嫘祖的创造。嫘祖除了养蚕,还喜欢休闲旅游,她南游时,死于衡山的道路上,因

  • 17岁少女进宫嫁给53岁乾隆,却被冷落8年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乾隆,清朝,野史秘闻

    清朝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朝代,我们对其的了解程度也相对比较高,而在清朝的历史中也经历了不同的皇帝更替,不过要说到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那就得属爱新觉罗弘历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乾隆皇帝,他是清朝第6位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在众多皇帝当中,他算是一个比较英明的皇帝,在乾隆帝时期,

  • 明初开国谋臣朱升简介: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袁绍如此一个“绣花枕头”,为何能连续拿下青幽并冀四州?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袁绍,绣花枕头,文史百科

    在汉末群雄混战初期,出身“四世三公”的袁绍曾经显赫一时,甚至一度被各路英雄公推为讨伐董卓的盟主。但官渡之战中,他率领10万精锐,竟然被曹操万余大军一战而灭,彻底暴露出外强中干的“草包”本质。那么,如此一个“绣花枕头”,为何能够在黄河以北连续打败各路对手,拿下青幽并冀四州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

  • 甘宁为何带八百人就吓住了关羽率领的三万军队?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甘宁,战史风云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关羽之名,可以说家喻户晓,在刘备麾下担任头号大将,人人敬畏的万人敌猛将,其一生智勇兼备,傲视三国群雄。然而却又一个人非常看不起关羽,还放出狠话,只要关羽听到我声音,就不敢动了,如果赶来袭击,就要活捉关羽,结果还真灵验了,死后在民间一度被封为神。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东吴猛将甘宁。孙权

  • 苏麻喇姑为何在清宫有极高的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苏麻喇姑为何在清宫有极高的地位?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苏麻喇姑,一个一年擦一次澡、完后还要将擦澡水喝掉的女子。她一生不吃药、不结婚,活到了九十多岁。她仅是一位宫女,但在宫中却有崇高的地位,孝庄与她情同姐妹,康熙帝称呼她额娘,抚养过皇子,死后享嫔级葬礼。天命十年(1625年),13岁的布木

  • 西门庆为什么敢“泡”潘金莲?不怕武松报复?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西门庆,宋朝,野史秘闻

    这个原因很简单——西门大官人还真的没怎么把武松放在眼里,别看武松是个都头,但在他眼里还真不算回事,他唯一忌惮的也不过是武松的武力而已,但是只要走正常司法途径,他也不在乎。且让我们分别看看西门庆和武松,在阳谷县分别是什么地位。西门庆——讼师+财主西门庆的身份是什么呢?原文中介绍得非常清楚,他本来只是个

  • 鹰娑川之战程咬金为什么会失败?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程咬金,唐朝,风云人物

    唐朝贞观二十三年,被北方民族尊为“天可汗”的唐太宗李世民病死。消息传到漠北草原,原本归顺唐朝的阿史那贺鲁叛唐自立,“取咄陆可汗故地,建牙于千泉,自号沙钵罗可汗,遂统咄陆、弩失毕十姓”。直到永徽六年,唐高宗李治才决定兴兵讨伐,彻底征服阿史那贺鲁!可是问题来了,到底该派谁统领大军呢?原本唐太宗留给李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