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左宗棠科举屡屡失意 因陶澍赏识而得重用

左宗棠科举屡屡失意 因陶澍赏识而得重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656 更新时间:2024/1/25 4:05:28

1832年,20岁的左宗棠参加本省乡试,与哥哥同榜中举,这是他在科举道路上获得的唯一功名。

左宗棠年轻时自号“今亮”,即当代诸葛亮,自许“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23岁结婚时,左宗棠就在新房自写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气壮山河的宣言,是对自己的勉励,也是他一生的写照。执教渌江书院,实则是他的权宜之计。

网络配图

此时的左宗棠年轻气盛,自命不凡,极想由此一举登上仕途。但他先后数次到北京参加会试,均遭失败,于是绝意弃词章,将精力集中到经世致用方面。因为外患日深,加之受不少士大夫的影响,他悉心钻研地学,尤其是西北、西域的史地著作,加深了他对社稷安危的关切和西北边防重要性的认识,形成了比较远大的政治眼光。

而此期间,渌江书院山长任上的他,与朝廷重臣陶澍的相识相交,由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因联相知,结为忘年之交

1836年9月,醴陵知县得知两江总督陶澍由江西检阅军伍后赴湖南安化省亲,将要路过醴陵,特意准备了馆舍。左宗棠应知县之邀写了副对联,以示欢迎和敬仰。

陶澍一到馆舍,立刻被这副对联所吸引: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上联描述的是,道光皇帝去年底召见陶澍,询问陶澍的家庭状况和成长历程,并特赐御笔“印心石屋”匾额。下联借晋代陶渊明的曾祖父掌督八州军事的典故,引出陶澍远祖的光荣历史,并展现出家乡父老对陶澍荣归故里的祈盼。此联对仗工整,寥寥26个字将陶澍及祖先历史、荣耀全部囊括,颂扬与敬仰之情融于其中。

陶澍对此联大为赏识,并要求一见写联人。

网络配图

知县不敢怠慢,立即请来了左宗棠。陶澍觉得左宗棠虽是位年轻的教书先生,但举止轩昂、谈吐不凡,视为奇才。左宗棠对陶澍能诗善对的才情、盐政海漕的政绩早有耳闻,难得地对陶澍由衷敬佩。自清朝以来,湖南人才稀少,以陶澍为首的湘系经世派开始在政坛崭露头角,并得到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的一致肯定。两人一谈,才知家乡距离不远,谈古论今,越谈越是投机,不知不觉地谈至深夜。

陶澍特意在醴陵多逗留了一天,以便和左宗棠深入长谈,并勉励他多研究些经世致用的文章,最后还叮嘱他下次赴京考试归时可到南京再聚。这一年陶澍57岁,左宗棠24岁。

要知道,身为两江总督的陶澍(1779—1839)是清代道光年间的封疆大吏,而左宗棠当时只是一个多次会试落第的举人。

抚孤八年,鲲鹏展翅万里

1838年(道光十八年),左宗棠北京会试第三次落第。

据悉,历经数次会试失败的左宗棠如约专程到两江总督府拜见陶澍。陶澍安排左宗棠在馆舍住下后,就没和他见面了。两个月过去了,左宗棠有点憋不住了,认为陶澍即使是公务繁忙,总不至于两个月也没时间会晤吧,是不是因为再次落第,总督大人开始瞧不起自己了……左思右想,不是滋味。

第二天大早,左宗棠便去总督府告辞。陶澍刚好起床,才穿好一只袜子,听报说左宗棠要走,连另一只袜子都没来得及穿就追了出去。原来陶澍是有意试探左宗棠的耐心,想全面地了解、磨炼他。陶澍一直追到辕门,边说边挽着左宗棠回到厅堂,让他坐上位。左不肯,陶澍认真地说:“贤弟当坐此位,他日名位必将在我之上。”

网络配图

左宗棠对这突如其来的“器重”不知所措,但见陶澍说得如此真诚,感动得差点掉下眼泪。

陶澍挽着左宗棠的手,安慰他说:“这次会试落第,不要灰心,多学些经世致用的学问,将来对国家将大有用处,国家很需要有真才实学、能办实事的人才啊。”陶澍说到这里深深地叹了口气,“我人老了,有一事相托,不知左贤弟可答应?”

左宗棠忙打躬道:“大人相托,岂有不应命之理!”

原来陶澍虽有多房妻室,子女不少,但只有晚年所生的儿子陶桄一子存活,现年7岁,视如掌上明珠,其余皆为闺女。陶澍对左宗棠真切地说:“如我有不测,就把陶桄这孩子交托给你培养,如何?”左宗棠欣然应允。陶澍进一步说:“贤弟的大小姐小陶桄一岁,我们就结为亲家,等他们成人了,由你操办,我拜托了。”陶澍边说边深深地作了个揖,左宗棠赶忙起身回礼。

一个落魄的穷举人,就这样做了两江总督府的四品幕僚。陶澍甚至以一代名人之尊,提出要与左家结秦晋之好,将年仅7岁的唯一儿子陶桄,许配给左宗棠为婿,表明他对左宗棠才学与人品的器重。左宗棠正是在这里开始接触军国大事,开始了解夷人的船坚炮利与世界大势。他将自己的命运与朝廷的命运连在一起了。

1839年6月2日,陶澍病逝在两江总督任上。左宗棠没有辜负陶澍托孤之情,于次年赶赴安化小淹陶澍的府第,竭尽全力地教了未来女婿陶桄8年的书。陶桄16岁时,又携他到长沙深造成才。在小淹的8年里,左宗棠加深了对陶澍的了解,并在陶公馆里读了许多书籍,为日后的才华展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网络配图

湖南为何在中国近代政治、军事方面人才辈出,原因很多。陶左之交是近代湖南人才交往的一个缩影,其中虽有些结亲联盟的封建色彩。但是,更有我们至今可借鉴的重视真才实学、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可取之处。

左宗棠的历史存在,深邃地透视出民族之魂。左宗堂精神、左宗棠人格,典型又真切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精神的精髓。可以说,左宗棠以他全部的生命之火塑造了传统文人的精神典范。

更多文章

  • 揭秘慈禧太后爱美食 竟然最爱花瓣火锅?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慈禧

    爱美是每个女人的天性,慈禧太后深谙此道,当年她就是依靠自己的美貌获得了咸丰皇帝的喜爱,走上了权力的巅峰,当他大权在握的时候,就更加的注重保养了,于是收集各种方法使自己的容颜不老,青春永驻。网络配图对于慈禧来说,花乃是一神物,可以让人容颜依旧,不仅洗澡会用花瓣来泡,甚至吃火锅也要把花来涮,这是怎么一回

  • 李鸿章的辛酸故事:“背黑锅”冠军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李鸿章的辛酸故事

    以前在历史课本中,说李鸿章是卖国贼,毕竟那时候南京条约是由他来签订的。说什么,是他把国家的土地分割给别人这样也就算了,还要陪别人银子想想都觉得弱国的无奈实在是令人愤恨啊。然而,转念一想,历史真当如此,事实是什么?毕竟也有人在讨论说李鸿章是近代中国史背黑锅最多的人,为什么这么说,一起来看看。李鸿章行政

  • 揭秘:齐桓公为什么鼓励生育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齐桓公

    越王勾践·首推“生三胞胎”可享受“免费奶妈”政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古代中国实行的是鼓励国民生育的“计生”政策。战国初期中国总人口仅1000余万,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全国人口翻了一倍,达2000万人左右。当时东周王室衰微,诸侯国争霸,战争连连,死亡巨大,可人口不减反增,就是当时各诸侯国实行鼓励多生的“

  • 殷正茂贪得人尽皆知为何高拱还让他挂帅出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殷正茂

    明朝殷正茂,字养实,号石汀,安徽人,明朝的官员。1547年,殷正茂中进士,与张居正一同登榜,被授行人。殷正茂具有突出的军事才干,征集官兵十四万人,镇压黄朝猛之乱。因为突出的功绩,殷正茂晋升为兵部右侍郎,之后又召为户部尚书。三年之后,选择归乡,很久之后,又担任了刑部尚书。1592年,殷正茂去世。关于明

  • 明朝高拱不为人知的事:派人行刺皇上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高拱

    高拱曾派人行刺皇上这件事是张居正等人攻击高拱的一大证据。虽然那时高拱已经被张居正赶下了首辅的位置,但是为了不让高拱有复出的希望,张居正等人牢牢地用这件事压制住高拱。那么高拱曾派人行刺皇上这件事是真的吗?高拱是明朝一个一个传奇的人物,从小天纵奇才,连中两元,成为当时少有的才子。他一步一步从翰林编修做起

  • 史上最搞笑的将军是谁?竟然刺字明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呼延赞

    呼延赞连连向宋太宗送请战书,要求上前线,率军攻打契丹,并发誓不与契丹同生。宋太宗见他年纪一大把了,还天天念叨着打打杀杀,便召见了他,命他当场演示演示。呼延赞见皇帝给机会,高兴得不得了,立刻披挂上马,左手持铁鞭,右手持长矛,一阵风似地旋绕庭中,眨眼间就舞了三四个来回。接着,他又唤来四个儿子必兴、必改、

  • 命可以给钱不能给的曹魏大将——曹操堂弟曹洪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洪

    据说古代打了败仗受伤,最害怕的是伤到了腿,因为伤了腿就不能跑,逃走保命的机会渺茫。同理,将军没有了马,就如同伤了腿一样,其危险程度会极大增加,如果这个时候有人能给你一匹马,这无异于将自己的半条命给了你。曹操手下大将曹洪,就曾经演绎过这样的故事。网络配图那是在诸侯起兵讨伐董卓的时候,袁绍等人害怕董卓兵

  • 唐睿宗李旦的儿子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隆基

    睿宗李旦作为唐朝的的第五位皇帝,有两次登上皇位。第一次是因为母后武则天想要做皇帝,而李旦的哥哥李显不好控制。因此武则天废黜了中宗李显,让年仅二十二岁的李旦登基做了皇帝。李旦登基的时候,年龄刚好和自己的父皇高宗李治登基时的年纪一样。虽然年仅二十二岁,但是李旦在政治上已经非常的成熟了。即使是贵为皇帝,但

  • 二十世纪中国首富伍秉鉴的财产都去哪儿了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首富伍秉鉴

    伍秉鉴——二十世纪时期的中国首富,在清朝这个动荡的朝代里,作为首富,不知道他又有着怎样传奇的一生呢?清朝后期的时候朝廷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但是并不是完全的封锁了所有的对外通商,当时有设立“十三行”用以对外通商。正因为这样的时代背景反而成全了伍秉鉴。 祖籍是福建的伍家在康熙年间就举家迁徙,定居在

  • 正史轶闻:项羽并非“弃军而逃”的懦夫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项羽

    导读:说到项羽,很多人都知道,项羽并非“弃军而逃”的懦夫,项羽是一名大英雄。但是,《中国军事通史》就指出“(项羽)丢下楚军残部,仅率800骑兵,连夜突围而逃……其余汉军围歼楚军残部”。这实际上说明项羽是弃军而逃,只是未作进一步分析。下面,我们就进一步分析一下,项羽是真的弃军而逃了吗?网络配图项羽是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