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太平公主作为政治强人 最后为什么斗不过李隆基

太平公主作为政治强人 最后为什么斗不过李隆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29 更新时间:2024/1/7 16:56:18

太平公主李隆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姑侄二人的斗法,从景云元年(710)睿宗李旦登基后不久即便开始,到先天二年(712)先天政变,李隆基赐死太平公主为止,长达三年之久。

李隆基剧照

期间,两大高手你来我往,有凌厉锋锐的明枪,也有阴毒狠辣的暗箭,堪称最为残酷的夺权斗争。

太平公主很像她的母亲,是个政治强人。武则天一朝就崭露头角,参与了许多朝政。在神龙政变与唐隆政变中,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她的影响力直线上升,依附于她的王公贵族不计其数。最为嚣张时,史称:“宰相七人,五出其门;文武之臣,太半附之。”

反观李隆基,从小与父亲李旦被幽禁于宫中。解除幽禁后,整日飞鹰走马,游猎玩耍,标准的快乐王爷。因为他非嫡非长,基本接触不到核心政治,也只能整日游乐。但李隆基却有一颗狂野不安的心,他敏锐发现韦后的野心,并积极笼络人才,与姑姑太平公主联合发动了政变,将韦氏一网打尽。

虽然李隆基很有能力,但与姑姑这个叱咤风云的老姜一比,只能算是一根初出茅庐的嫩葱。然而,太平这个谋略过人,有武曌之风的老姜,为何斗不过嫩葱李隆基呢?

李隆基虽然初出茅庐,心腹不多,党羽不广,但他却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身边始终围绕着一批正直的封建士大夫,他们渴望大唐走向复兴,渴望社稷安定天下太平,并将满腔期望寄托在了李隆基身上,这其中甚至包括睿宗李旦。所以,李隆基与太平的斗法,实则代表着改革弊政与因循守旧之间的斗争。

首先,李旦的统治很不稳固,他寸功未立,靠儿子与妹妹拥立上位,所以没什么权威,凡事都不敢自专,要与妹妹与儿子商议。而妹妹与儿子水火不容,各有立场,使李旦受尽了夹板气。

李旦只能游走于两大势力之间,一会倚重妹妹打压儿子,一会扶持儿子打压妹妹,靠两强之间相互制约来维持自己的统治。

睿宗李旦剧照

但李旦有自己的底线,那就是太子地位不能动摇。因为他深切地感受到,国家不能再折腾下去。中宗一朝,各种弊政爆发,后宫干政,卖官鬻爵,朝中小人当道,拉帮结派,朝政混乱到了极点。

李隆基成为太子后,建议父亲提拔姚崇、宋璟等官员,革除弊政,彻底摒弃了花钱走后门的“斜封官”,一时之间赏罚尽公,朝纲振奋。从李隆基在唐隆政变中的果断表现,与立为太子后的种种作为来看,李旦相信他能成为大唐中兴之主。

所以,在斗法的关键时刻,他总能站在儿子一边,甚至让出皇位。体现了李旦作为一名合格政治家的责任感,在这一点上,他比那个不着调的三哥李显要强得多。

其次,李隆基从政日短,没有几个心腹,与姚崇、宋璟、张说等宰相并没有什么深交,而这几个正直的大臣却自觉地与李隆基站在了一起。

太平公主利用李隆基不是嫡长子,立为太子不合理这一理由,散布谣言,想促使李旦改立太子。为了达到目的,太平趁宰相们下班回家时,在路上将他们拦住,想以势压人,逼迫他们向皇帝进谏,改立太子。

敢面折武则天,一向以耿直著称的宋璟当即反驳:“东宫有大功于天下,真宗庙社稷之主,公主奈何忽悠此议?”断然拒绝了太平的理由。确实,李隆基的所作所为无一不是为了大唐社稷,即便不是嫡长子,这些正直的大臣也予以力挺。

接着,姚崇、宋璟联名上书李旦,要求:其一,将太平公主安置到东都;其二、将嫡长子李成器、豳王李守礼外放为刺史;其三,李隆基的两个弟弟为太子左右率,听命于太子。这些要求都是巩固太子地位的良策。

太平公主剧照

张说虽是太子的老师,但也只当了几个月,与李隆基的交情也不算深。太平公主鼓动术士向李旦进言,说“五日之内,将有急兵入宫!”目的指向太子想夺权造反,张说进言道:“此必谗言,欲动摇太子!建议陛下让太子监国,君臣分定,则谗言自破。”

张说这一手十分高明,太子监国,君臣分定,既体现了李旦与太子之间的父子信任;又让李隆基扩大的权力,提高了地位。监国,就相当于已是君王,太平公主如果再不安分,就是大逆不道。

在这些正直大臣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李隆基为核心的一股势力,一股坚持革除弊政,中兴大唐的正义势力。太平公主即便权势滔天,即便谋略过人,也终究难敌。

文:熊鱼自笑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新唐书》、《旧唐书》。

标签: 太平公主李隆基

更多文章

  • 冯盎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冯盎,隋朝

    冯盎是石龙太守冯仆之子,少有谋略,英勇善战,隋唐时期大臣。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冯家的光辉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晋十六国时期。十六国里面的那个北燕,就有人家一半的股份。之所以说一半股份,是因为北燕的历史比较复杂。西晋灭亡之后,以鲜卑族慕容氏为首的游牧部落,建立了燕国。《天龙八部

  • 赤壁之战结束后黄盖下落不明 黄盖到底去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黄盖,赤壁之战

    还不知道:黄盖下场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对于这句话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为了能顺利完成火烧曹营的计划,黄盖和周瑜经过商议,最后决定诈降曹操。《三国演义》中,这个计划是周瑜想的,实际上却是出

  • 萧铣是什么来历?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萧铣,隋朝

    萧铣是梁宣帝曾孙,隋末唐初割据群雄之一。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隋末几大枭雄当中,萧铣应该算是运气最差的一个。相比其他同时代的几个枭雄,萧铣的起兵经历,最为坎坷,同时背负的问题也最多。最关键的是,萧铣在人生几个最关键的时间节点,运气都出奇的差!如果说,隋末的几大枭雄当

  • 汉献帝怎么死的?历史上曹操父子与汉献帝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汉献帝,汉献帝怎么死的,汉献帝刘协

    历史上汉献帝是怎么死的?220年10月,汉献帝告祭祖庙,使张音奏玺绶诏册,禅位于曹丕。曹丕在繁阳亭登上受禅坛,接受玉玺,即皇帝位。随即进入许都,改建康元年为黄初元年,国号为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废献帝为山阳公,曹皇后为山阳公夫人,勒令搬出宫去,但仍然可以用汉天子礼乐,算是另眼看待。汉献帝

  • 杨再兴的儿子简介 杨再兴儿子杨继周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杨再兴,儿子,简介

    杨继周,小说《说岳全传》人物,南宋猛将杨再兴之子。生得脸白身长,眉浓唇厚,两耳垂肩,鼻高准阔。身穿一领团花绣白袍,头戴一顶烂银盔,坐下白龙马,手提双铁戟,有万夫不当之勇。杨继周,父亲是杨再兴杨再兴乃南宋抗金名将,初为流寇,后成为岳家军的骨干,为岳飞破伪齐立下大功,大破金兀术于郾城下,史称“郾城大捷”

  • 高宠的妻子是谁?精忠岳飞中高宠老婆高杨氏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高宠,妻子,简介

    黄晓明、林心如、主演的古装电视剧《精忠岳飞》正在热播中,刘诗诗在剧中饰演的高杨氏的南宋著名抗金将领高宠的妻子。剧中的高杨氏外表柔弱内心强大,因病失明的不幸遭遇使得她对丈夫心怀内疚,郁郁寡欢。高杨氏是高宠的妻子,金人南侵,高杨氏遭遇家族巨变,全家被金人所杀,她和高宠逃到南方。高杨氏,因病致盲,在与丈夫

  • 张仓简介 秦汉时期著名的会计专家张仓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仓,汉朝,汉朝著名会计专家

    张苍前256年—前152年,西汉时期河南原阳县人。精通天文历算,官至丞相。张苍做过秦朝主管文书的御史。他为人仗义言,得罪秦王,秦王对他又恼又怒,准备把他问罪,有人向张苍通风报信,他才躲过一劫。后来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率领反秦起义军经过那里时,张苍便乘机加入起义军。在随军攻打南阳时,张苍因不按计划行事而违

  • 孙权死后哪个儿子继位当皇帝了?孙权儿子盘点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孙权,三国

    导读:孙权,男,是三国时期三分天下的英雄人物,他是吴国的君主。孙权此人,可是不简单。陈寿如此评价道: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

  • 曹丕为何在曹操死后抢他的小妾?曹操父子之争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操,曹丕,甄宓

    导读: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写成的《彰德府志》上就明确标着,魏武帝陵在灵芝村,而在其南,紧邻着甄后的朝阳陵。甄后,曹丕之妻甄文昭原为袁绍二儿子袁熙之妻,曹操打败袁绍进入邺城后,曹丕捷足先登,入袁府,见其美貌绝伦,遂纳之为妻,后甄氏失宠,被曹丕赐死,葬于邺城。曹操之墓为何与其儿媳墓连在一起呢?原来

  • 房玄龄简介 唐代初年名相太宗重要助手房玄龄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房玄龄,唐代,宰相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唐代齐州(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北[1])人,房彦谦之子。唐朝初年名相。房玄龄,(579年~648年),别名房乔,字玄龄(一说名玄龄,字乔松),汉族,齐州临淄人(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北人),是中国唐朝时的开国宰相。其父房彦谦,大业(605至616)时为泾阳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