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乾隆退位之后手中还大权在握 乾隆为什么还要退位

乾隆退位之后手中还大权在握 乾隆为什么还要退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2231 更新时间:2024/1/27 4:25:40

还不知道:乾隆的太上皇生活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乾隆皇帝在把皇位禅让给儿子嘉庆以后,却一直牢牢地掌控着朝政。他还把藩属国的所有使臣集中起来,对他们说:“朕虽然归政于皇帝,大事还是我办。”

乾隆为什么给藩属国的使臣们说这个话呢?因为本国是不用说的,大家都看得出来,知道是他掌控朝政。外国人可能不了解,他需要给他们交代一下。由此可见,乾隆是想让全世界都知道天下还是他的天下,权力还在他的手里。

而且,乾隆这个话还是说给嘉庆听的。“大事还是我办”,那什么是大事呢?这个并没有标准,因此需要嘉庆自己去领悟。嘉庆要想把这个傀儡皇帝当好,要想自己能够把皇帝当到他爹乾隆皇帝去世后,只能事无巨细都向乾隆汇报了。

那么,既然乾隆想要把权力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里,他不把皇位让出来就是了。干嘛又要让出来,又不放权力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第一,乾隆把话说过头了,收不了场。

乾隆皇帝在25岁登上皇位后,曾下了一道圣旨,说他自己在位的时间不会超过他爷爷康熙

乾隆当时说这个话,是有原因的。其一,表示他尊奉康熙。尊奉康熙,其实是巩固自己的地位,表明他爹雍正和他弘历都得位很正。这种做法,古时候的皇帝都经常使用。其二,表示他不会在位太长的时间,免得造成康熙晚年“太子造反”这样的悲剧。其三,也是最重要一点,乾隆当皇帝的时候已经25岁,康熙在位61年,他不超过康熙,因此在位应该是60年。那么到了60年后,他也85岁了。在他们家族的历史上,还很少有活到85岁的。也就是说,估计到不了85岁,乾隆就挂了。所以说那么一句没用的面子话,也无所谓。

哪知道他竟然那么能活,都85岁了,还活得好好的。这样,就不好收场了,不让出皇位,也不可能了。

(康熙剧照)

推荐阅读:同样是篡位得来的皇位,为什么司马炎厚待曹氏,刘裕却对司马氏赶尽杀绝

第二,乾隆皇帝想当完美皇帝,行舜之道。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是大清帝国最辉煌的一段时期。虽然这一段时期,主要得力于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积蓄。同时也依赖于当时气候转暖,遇到了一段风调雨顺的岁月。也就是说,虽然并不主要是乾隆的功劳。但乾隆不这么认为,他恰恰认为是他的功劳。他的功绩超过历史上的所有皇帝,堪称“千古一帝”。

乾隆自己号称“十全老人”。“老人”一词,在现在或许是个贬义词,但在古代不同。古代是“老人”政治,是“老人”说了算。而且还“十全十美”,可见,乾隆皇帝对自己是相当自得的。

不过,乾隆皇帝虽然自得,却还有一项“伟大功绩”没有完成。因为古代对皇帝的最高评价是“行尧舜之道”。什么是“行尧舜之道”呢?就是禅让。乾隆皇帝还没有干过禅让这件事。所以,把皇位禅让给嘉庆,他就补了这一块短板,要称为“十全老人”,就更加理直气壮了。

第三,乾隆皇帝累了,他想休息一会儿。

明清两朝,是中国历史上皇权高度集中的朝代。皇权高度集中,因此不会受到影响,但皇帝又会累得够呛。皇帝要不想累,就得重用一些大臣,或者一些身边的人。

有人说,你这不是废话吗?既然要重用一些人,为什么不设立宰相来帮皇帝分担事情呢?错了。设立宰相帮皇帝分担事情,宰相的权力就会变大。重用一些人,这些人名不正,言也不顺,所以关键时刻还得靠皇帝。

乾隆虽然早年很勤政,但他确实太累了,也没兴奋感了,所以晚年的时候,才会重用和珅等人。但就算这样,乾隆依然很累。要想不太累,又要保住他“完美皇帝”的名声,他唯一的办法,就是“假禅让”。也就是说,“禅让”了,但权力不变。

标签: 乾隆清朝

更多文章

  • 揭秘:清朝第一位出身辛者库的妃子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良妃,清朝

    你真的了解良妃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清朝康熙前中期被封为妃的女人有五个,分别是惠妃、宜妃、德妃、荣妃和良妃。其中,良妃便是清朝第一位出身辛者库而被晋封为妃的女人。良妃卫氏生年不详,父亲阿布鼐是内务府管领,内务府管领乃正五品文职,是内务府中的一名中级官员,主要为皇室提供后勤服

  • 乾隆心中的“长春花”!后宫佳丽三千乾隆只爱她!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朝,乾隆,富察皇后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乾隆心中的最爱!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自古以来,人们就相信一句话:最是无情帝王家,为了江山,为了自己的龙椅,就没有各位皇帝做不出来的事。特别是清朝时期的乾隆,那更是“花心大萝卜”一枚,一生沾花捻草的事实在太多了。可是,喜欢与爱不是一回事,这个道理在乾隆表现的尤为突出:

  • 投奔刘邦后韩信经历了什么?韩信究竟为何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朝,韩信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韩信究竟为何被杀?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作为“汉初三杰”之一,韩信在西汉的建立过程中可谓战功赫赫,因而一直以来关于他被杀总是令人不胜唏嘘,而杀韩信则同样成为了刘邦屠戮功臣的典型罪证。那么,韩信到底因何而死呢?其实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自有其必然性,我认为不

  • 曹操手下谋士众多 为何会如此偏爱此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操,郭嘉

    还不知道:曹操偏爱郭嘉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到郭嘉很多网友都知道,其实有人说他比诸葛亮是还要厉害的,还有就是他如果不死的话,那诸葛亮是不敢出山的,所以这个事情看来也还是很有话说的,其实从曹操这边来看的话,曹操这边也是谋士众多的,但是他也还是非常的偏爱郭嘉

  • 他是三国演义中被忽略掉的蜀汉将领 他在当时的地位不输于赵云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陈到

    很多人都不了解蜀汉将领陈到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陈到是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刘备账下的白毦兵统领。但奇怪的是,陈到并没有在《三国演义》中出现过,陈到当时的地位不输赵云,以忠勇著称,立有诸多战功,为什么这样一位将领就直接被演义给忽略掉了呢?是在令人很难理解。陈到是在刘备担任豫州刺史

  • 张居正掌权10年,严嵩却掌权21年,他们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张居正,明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张居正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明代有两位宰相格外的显眼,他们就是内阁首辅张居正和严嵩,他们以法外之权统领大明王朝,但一个成为历史罪人,另一个成为流芳千古的名将。可能很多人觉得严嵩根本比不上张居正,但其实在权力游戏之中,严嵩似乎比张居正更强

  • 李世民慧眼识人却错过了他,李世民死后他威震亚洲!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刘仁轨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仁轨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能安天下者,唯在用人”,这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句名言。李世民在历代皇帝中,向来以慧眼识人、精于用人之道而著称,他的手下也几乎把隋末唐初第一流的文武人才一网打尽,济济一堂,这也成为唐朝在隋末乱世之所以能最后胜出的关键原因

  • 乾隆举办“千叟宴”,之后为何多位老寿星接连去世?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乾隆,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乾隆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清朝有两位皇帝先后被称为“千古一帝”,康熙被子孙们尊称为圣祖,作为康熙孙子的乾隆则是自称为十全老人,他们创造了所谓的“康乾盛世”,也成就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功勋。康熙与乾隆两人也颇以此自矜,于是就考虑着如何增大自己的排面。不过此时的清朝

  • 揭秘:嘉庆皇帝最后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嘉庆皇帝,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嘉庆皇帝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嘉庆皇帝的一生相当悲催,福都让父亲乾隆皇帝享了,却扔给自己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烂摊子,乾隆执政六十年,在这六十年的时间里乾隆为了自己所谓的十大武功,耗尽了大清的财力,穷兵黩武,导致民怨沸腾,面子工程将大清王朝迅速拖入了衰败的边缘,

  • “得蜀即得楚”是谁提出来的?如何评价司马错?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春秋战国,司马错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得蜀即得楚”是谁提出来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得蜀即得楚,早年司马错以纵横家的身份,曾经与张仪进行过一系列针锋相对的争论,而这一论证结果,便是司马错此生最大的成就。得到蜀地就能够打下楚国吗?其实不仅如此,要我说,得蜀即得天下才对。就冲这么一个思想观念,司马错必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