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炀帝历史上被妖魔化 建设开拓之功被人忽视

隋炀帝历史上被妖魔化 建设开拓之功被人忽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628 更新时间:2024/1/22 17:57:07

日前,江苏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在一场讲座中,介绍了隋炀帝墓发掘和研究的最新成果。自2013年扬州曹庄隋炀帝墓被发现以来,考古人员共完成勘探面积109000平方米。隋炀帝墓里埋藏着什么奇珍异宝?价值几何?如何评价隋炀帝其人?带着疑惑,记者采访了束家平。

残存砖墓发现惊人

2013年3月,考古人员在扬州市西湖镇司徒村曹庄一带发现两座残存的隋末唐初砖室墓,墓葬规模不大,他们以为很快就能结束工作。然而,墓中出土的一套十三环金玉蹀躞带,令考古人员大为震惊。因为史书记载,南北朝至隋代,天子革带附十三环。随后出土的刻有“随(隋)故炀帝墓誌”的墓志和两颗男性牙齿证实,墓葬主人是隋炀帝。

隋炀帝墓是方形砖室墓,墓室旁另有一船形砖室墓,里面沉睡着隋炀帝的妻子萧皇后。两座墓葬都是由主墓室、东西耳室、甬道、墓道五部分组成。其中,隋炀帝墓的主墓室仅有3.92米长、3.84米宽,远远达不到帝王墓的规格。联想到他生前三征高句丽、开通大运河的好大喜功,隋炀帝死后的居所很是寒酸。束家平说,这种“寒酸感”与隋炀帝死因和多次迁移有关。公元618年,隋炀帝被宇文化及缢死后草草下葬,历经多次迁移,最后葬于曹庄。公元648年萧皇后病死与之合葬。

截至目前,隋炀帝墓和萧后墓一共清理出墓志、玉器、铜器、陶器、漆器等珍贵文物400余件(套),其中萧皇后冠饰尤为引人注目——大小铜钗12件、额托1个、博鬓2个、花朵若干以及其他残片,饰件有水滴形、荷花形等多种造型。研究表明,萧皇后冠饰的制作工艺包括锤揲、掐丝、镶嵌、珠化、鎏金、抛光等,工艺繁复,精美绝伦。

考古价值填补空白

萧皇后冠饰交由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进行实验室考古后,近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铜钗断裂处露出疑似棉花的填充物,经显微观察及红外光谱分析即是棉花。”束家平介绍,“SEM图像清晰显示,铜钗中棉的显微特征与现代棉一致,这在考古学上有重大意义。目前出土的唐代棉花极为罕见,萧后铜钗内棉花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空白。”

“出土的陪葬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对推动隋代历史的研究大有裨益。”束家平说。隋炀帝墓里出土的最重要陪葬品当属十三环金玉蹀躞带。它不仅是目前国内出土的唯一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环蹀躞带,也是古代带具系统最高等级的实物。而萧皇后墓里出土的16件成套编钟、20件编磬,则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出土的隋唐时期编钟编磬实物。

在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束家平给记者展示了隋炀帝墓出土的4件鎏金铜铺首,兽面直径达26厘米。在以往的考古中,以建筑构件作为陪葬的并不多,历代皇帝更是少见,隋炀帝墓为何以建筑构件作为陪葬呢?束家平推测,隋炀帝在江都宫被逼缢死后草草下葬。后来,隋炀帝的旧部迁葬隋炀帝时,也拿不出像样的陪葬品,无奈之下,很可能把江都宫宫门上的门环拆下来,嵌于棺、椁或墓内木门上,权且作为隋炀帝的陪葬品。束家平说:“此前在唐代大明宫遗址出土过类似的鎏金铜铺首,由此可以想象当时江都宫的规模之浩大。”

是非功过后人评说

千百年来,对于隋炀帝杨广的评价,一直存在极大争议。而在束家平看来,杨广的三个谥号是对其帝王生涯极好的概括。

唐高祖李渊赐杨广谥号“炀”,《周书·谥法》中记载:“去礼远众曰炀,好内远礼曰炀,好内怠政曰炀,肆行劳神曰炀。”杨广弑君父、杀兄弟、逼姐妹,犯下不伦之罪。据唐史学者胡如雷估算:在隋炀帝即位后的八年内,他一共兴修了22项大的公共工程,平均每年征用400万人次的劳动力,这样大兴土木,滥用民力,最终导致百姓起义,天下大乱。

自封“大夏王”的窦建德谥杨广为闵帝,“闵”字同“悯”和“愍”,有怜恤、哀伤之意。杨广第三次下扬州时,见天下大乱,无法挽回,命修治丹阳宫(今南京)。然而从驾的都是关中卫士,他们怀念家乡,积怨颇深。终于,宇文化及发动兵变,逼缢隋炀帝。萧皇后和宫人仓促中用床板做了一副棺材,偷偷将其葬在江都宫的流珠堂下。其后,杨广数次迁葬,一代帝王结局却如此悲惨。

皇泰主杨侗谥杨广为“明帝”,“明”指照临四方。杨广极富政治抱负,雄图大略,《资治通鉴》评价:“隋氏之盛,极于此矣。”他掘长堑、置关防、开驰道、筑长城、置粮仓,“三驾辽左”,开凿并沟通大运河……一项项工程背后是他锐意改革的大手笔和大气魄,也可说是利在千秋。

关于对隋炀帝的评价,扬州市双博馆名誉馆长、研究员顾风说,之所以在人们的固化印象中,隋炀帝是个反面教材,是因为隋以后的朝代出于政治需要,放大了隋炀帝所犯的错误,又因为一些艺术作品的介入,将他丑化、妖魔化。长期以来,隋炀帝的建设和开拓之功被人忽视。扬州曹庄隋炀帝墓的发现给人们重新认识隋炀帝提供了契机。

标签: 隋炀帝萧皇后考古

更多文章

  • 董氏是一介贫妇因缘巧合成为国母最后被儿媳毒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东汉,董氏,刘苌,刘宏

    董氏,河间(今属河北)人,东汉末年解渎亭侯刘苌的妻子,汉灵帝刘宏的生母。本来,董氏只是个普通贵妇,是没有机会进入权力中心的。不过永康元年,当时的汉桓帝驾崩,膝下无子,皇后窦妙被与大将军窦武为了控制大权,选了作为远房宗室,且还是儿童的刘宏为帝,这就是后来的汉灵帝。汉灵帝虽然继位,但为了控制他,窦太后对

  • 祝枝山擅长自我炒作:写诗炒政绩 写草书斥礼教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祝枝山,江南四大才子,草书,

    古代没有报纸、电台、电视台,不能在报纸上留字、在电台上留声、电视上留相,要流芳百世困难重重,炒作起来比现代人不知要艰难多少倍,但中国人自有炒作的办法。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齐名,并被誉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的祝枝山,于明正德十年(1515年)授任兴宁知县。在兴宁任职6年期间,他勤政爱民,清正廉洁,卓有政

  • 文人也需社会“富养” :欧阳修在洛阳生活奢华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欧阳修,文人,北宋,

    人们常说:“女孩要富养。”其实文人也需要整个社会的“富养”。北宋就是一个“富养”文人的社会,文人不但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尊重,在物质资源上也得到了优先的保障。因此,北宋的文坛群星璀璨。其中有那么几位“全能型”的人物,严肃起来可以为整个民族修撰史书,担当国家的政治决策;休闲下来可以去写流行歌词,琢磨一下

  • 揭秘:北汉皇帝刘继恩引来杀身之祸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汉,刘继恩,真相

    北汉少主刘继恩为北汉睿宗的养子,后继帝位,在位仅两个月便被人杀死。刘继恩继位前,因郭无为没有助其在刘承钧面前多讲好话,刘继恩犹是嫉恨郭无为,又因郭无为大权在握,影响朝政,因而刘继恩登基后,逐步将郭无为的权力架空。同年9月,刘继恩设宴大会群臣,宴罢,刘继恩在勤政阁中休息,供奉官侯霸荣领数十人将其刺杀,

  • 吴国灭亡后西施有何下落?西施生死之谜大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吴国,西施

    看似弱小的“越甲三千”之所以能吞掉相对强大的吴国,“美女间谍”西施功不可没!就在勾践卧薪尝胆、整日寻思报仇雪耻之时,文种和范蠡不失时机地向他献上一条美人计,事实证明,这是一条屡试不爽、能四两拨千斤的千古妙计。勾践派善相之人计然在国中到处寻访美女,计然在苎萝山下访得绝世美女西施、郑旦,然后命人教她们妆

  • 汉明帝为何要求取佛经?汉明帝自己相信佛教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明帝,汉朝,佛教

    汉光武帝到了六十三岁,害病死去。太子刘庄即位,就是汉明帝。有一次,汉明帝做了个梦,梦里看见有个金人,头顶上有一道白光,绕着殿飞行,忽然 升到天空,往西去了。第二天,他把这个梦告诉大臣们,许多大臣说不出那个头顶发光的金人是谁。有个博士傅毅说:“天竺有神名叫佛。陛下梦见的金人准是天竺的佛。”傅毅所说的天

  • 汉光武帝刘秀早年有哪些经历?刘秀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光武帝,刘秀,汉朝

    刘秀属西汉皇族,文史典籍有翔实记载。《东观汉记·帝纪一》说:“世祖光武皇帝,高祖九世孙,承文景之统。”《后汉书·光武帝纪》说:“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刘秀既然是汉高祖、文帝、景帝之后,又是怎么与枣阳渊源至深呢?《后汉书》作了解释,“……元帝初元四年,徙封南阳之白水乡

  • 王莽是怎样建立新王朝的?王莽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莽,汉朝

    王莽(前45年—23年10月6日),字巨君,受汉朝的刘氏禅让,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即新始祖,公元8年-公元23年在位。历史学家一般都认为是王莽篡汉立新朝,同时也有史学家认为他是一个有远见而无私的社会改革者,胡适指他是1900年前的社会主义皇帝。王莽是魏郡元城人(河北大名县东),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

  • 秦穆公是什么样的君主?他为何会任用百里奚为相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百里奚,秦穆公,羊皮,秦国

    中国古历史悠久长远,朝代也很多,秦朝是中国古历史的发展初期,接续战国时期。秦朝的皇帝,细细数来居然有40个之多,虽然有的在位时间很短,仅仅1年不到,但放眼来看,秦朝统治时间居然有将近700年的历史,可说是古代统治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秦朝的皇帝大多是碌碌无为的,仅有几位皇帝给秦国带来了政治上的新格局,

  • 岳飞生平事迹介绍:岳飞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岳飞,宋朝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南宋军事家、战略家,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民族英雄,他精通韬略,并长于诗词、书法,其高尚品格和爱国主义精神为历代的人民群众所敬仰、爱戴,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不畏艰难困苦,自强不息的精忠报国情怀。岳飞的义举,已经化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可贵精神。这种精神集中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