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柴荣当初想要杀掉赵匡胤 他是怎么打消柴荣的顾虑的

柴荣当初想要杀掉赵匡胤 他是怎么打消柴荣的顾虑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670 更新时间:2024/2/20 13:50:41

很多人都不了解柴荣赵匡胤,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去世,留下了一个七岁的幼帝柴宗训,而后周也将走进前面三个王朝逃不脱的困境,大将赵匡胤效仿当年的太祖郭威黄袍加身,摇身一变成了大宋皇帝。

赵匡胤

柴荣的继位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当年继承的皇位的人选,除了他还有另外两个人,那就是郭威的外甥李重进和女婿张永德,按照亲疏关系来看,这三人与郭威的关系差不多,柴荣虽然是郭威儿子,但只是养子而已。

柴荣继位,李重进和张永德虽然心有不服可也只能咽下这口气,但两人之间却互相看不惯,勾心斗角的纠纷时有发生 ,而两人的矛盾

实际上跟后周的军制也有关系。

后周军制同前朝的后汉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增设了殿前司,与侍卫亲军司分掌全国兵权,郭威本身就是在侍卫亲军司将领的支持下夺取政权的,为了防止别人故伎重演,同时也是为了制衡势力强大的侍卫亲军司,他增设了殿前司。

郭威去世前,任命李重进统帅侍卫司,而让张永德为殿前司都指挥使。两个司的实力不一样,李重进的权力要略大于张永德,可是在高平之战中,李重进的侍卫司一触即溃

,幸亏张永德的殿前司拼死奋战,才让后周军反败为胜。

战后,柴荣整顿了侍卫司,削减了一部分老弱残兵,让李重进的兵力有所下降,而张永德的兵力得到了增强,可是,虽然兵力增加了,但张永德的地位却没有得到提高,相反,李重进却反而升了官,这让张永德心中老大不服气。

张永德多次向柴荣进谗言,说“重进有奸谋”,这让两人的矛盾越发激化,柴荣为了安抚张永德,于是设了殿前都点检一职,让张永德与李重进平起平坐,却没想到这个官职最终终结了后周。张永德升迁后原来的职位则是由在高平之战中表现显著的赵匡胤接任。

尽管张永德和李重进为了权力勾心斗角,可二人还是维护后周统治的,因此赵匡胤想要成功上位,必须除掉这两人,至少要将他们从至关重要的位子上赶走,经过权衡,赵匡胤首先对准了张永德。

显德六年柴荣北伐,在无意之中得到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点检做天子”的字样,这时的殿前都点检正是张永德

,柴荣想到张永德身为驸马手握重兵,如果自己一命归天,张永德对皇位的威胁可就太大了。

于是柴荣以明升暗降的方式封张永德为“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解除了张永德的兵权,而取而代之的,就是赵匡胤。

接着,就轮到李重进了,当初郭威临死之前曾要求李重进对柴荣进行跪拜“以定君臣之分”,就是怕李重进对皇位存有非分之想,李重进虽然答应,但是心中却略有不服。

在柴荣死后,李重进依然处在中央掌控兵权,如果赵匡胤要发动兵变,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李重进的几万侍卫亲军,因此赵匡胤一定要将李重进调离中央。

这次他让弟弟赵光义的老婆符氏进宫,因为柴荣的老婆符皇后和她是亲姐妹,符氏对符太后极力游说,符太后也不太放心李重进这位手握兵权的亲戚,于是以小皇帝的名义将李重进贬到了扬州当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就这样离开了权力中心。

到了这个时候,殿前司的四位实权人物分别是: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副都点检慕容延钊,都指挥使石守信,都虞侯王审琦,石守信与王审琦都是赵匡胤的把兄弟,慕容延钊也与赵匡胤关系不错,因此整个殿前司已经完全掌握在了赵匡胤手中。

而侍卫亲军司的五个实权派里,李重进已经被调离中央,其他三个都是赵匡胤的人,只有一个韩通对后周忠心耿耿,但可惜孤掌难鸣。

朝中不是没有人意识到此时的局势,当初柴荣还在位的时候有一位文官杨徽就认为赵匡胤太有人望,不应该让他掌管禁军,但柴荣并未放在心上。

据说柴荣在位时曾经固执地认为方面大耳之人有人君之像,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因此网罗一帮亲信将方面大耳之人杀得一干二净,巧的是赵匡胤也是相貌堂堂,方面大耳

,也被柴荣给盯上了。

有一天,柴荣和赵匡胤一起喝酒,柴荣假装喝醉,对赵匡胤说“爱卿方面大耳,一派帝王气象,说不定他日会位居九五之尊呢?”赵匡胤一听吓得满身冷汗,他故作镇定的说道“臣不仅方面大耳,就连心肝也很肥厚,皇上需要,只管操刀来取”

看柴荣不说话,赵匡胤接着说道“臣方面大耳乃是父母所赐,皇上身登大宝,却是天命所归,臣不能违抗父母之命因而生成这个样子,就像皇上不能违抗天命而拒绝皇位”

柴荣哈哈大笑,遂对赵匡胤解除了怀疑。

赵匡胤在这次事件之后更加谨慎,待人处事更为谦恭,就这样,赵匡胤用自己的智慧和奸诈赢得了柴荣的信任,于是在柴荣死后,手握大军的赵匡胤便顺利地发动了陈桥兵变,登上了皇帝宝座。

标签: 柴荣赵匡胤

更多文章

  • 柴荣不死赵匡胤敢反吗 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柴荣,赵匡胤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柴荣和赵匡胤,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周世宗柴荣,号称五代第一帝,一方面是是因为他在乱世之中,凭借义父郭威留下来的势力将后周弄得风生水起,另外一方面,是因为他在位期间的为政举措,确实深得人心。而且柴荣对朝政的掌控能力也是十分强悍的,柴荣在位期间,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

  •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的一生,都经历过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佟佳氏,清朝

    每当一提起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在古代的时候,女人地位都是非常低下的,他们很少能够掌握自己的幸福,都是成为一些利用品,或者是牺牲品。有很多的女性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其实一辈子都非常的不幸福。今天要说的这个女性,她13岁就嫁人,14岁就生下了千古一帝

  • 道光帝有什么能人之处,会让乾隆和嘉庆都认为皇位继承者非他不可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道光帝,清朝

    乾隆和嘉庆,为什么都认为皇位继承者非道光不可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康熙在最后的半年人生中,弘历成为了康熙最看重的人,带在身边耐心培养,等到雍正继位之后,弘历也被雍正默定为心中的太子,之后弘历也继承皇位,成为了乾隆皇帝(弘历),乾隆之后为嘉庆,而在嘉庆(琰)登

  • 宋武帝刘裕的托孤大臣分别是谁?一场极其儿戏的托孤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武帝刘裕,南北朝

    说到宋武帝刘裕,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公元422年年初,在整肃朝政,改革弊政,稳定政局,解决了强藩问题,彻底稳固了后方之后,宋武帝刘裕再度将北伐之事提上议程。同年三月,宋武帝刘裕在调集兵力,规划作战计划之时,突然病倒,而后经御医抢救后,病情逐渐得以控制。刘裕病愈后,再度重新制定北伐作战计划,准备一举收复

  • 汉武帝让年纪最小的儿子继位,背后有何深意?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武帝,汉朝

    天意弄人,皇位原本最不应该落在刘弗陵身上,可命运却偏偏选择了他,至于汉武帝为什么选择年纪最小的儿子做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汉武帝继位的时候年仅十六岁,可是继位十余年无一子,这让汉武帝十分不舒服,当朝太尉田蚡对淮南王刘安说:“皇帝没有太子,大王您是诸侯王里最有贤德的一位,

  • 李陵至死不回汉朝,揭秘背后真正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陵,汉朝

    王勃《滕王阁序》所说: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陵就是一个悲剧,点背的人生简直就是开挂,对汉朝、汉武帝已经死心,有何好回去的,回去了又能做什么,那下面我们就说一说李陵为什么回汉朝?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李家的悲剧李陵的祖先是秦朝名将,灭燕功臣李信;他的爷爷是汉

  • 法正到底是什么人 诸葛亮为什么不敢惹他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法正,诸葛亮

    对蜀汉法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之亲密,用刘备自己的话形容实乃“犹鱼之有水也”。可以这么说,刘备得诸葛亮,这才能鱼化为龙,“三分天下得其一”。诸葛亮对于刘备,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假如没有诸葛亮的深谋远虑、运筹帷幄,实力弱小的刘备夹在曹操和

  • 在古代科举取士时期,状元之中出现过哪些第一流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古代,科举

    中国古代长达一千多年的科举取士时期,考中状元可谓当时社会上最高的荣耀之一,多少名垂千古的大人物,都曾经为自己的科举名次不佳而抱憾。不过,吊诡的是,这些考中状元的文曲星们,却少见名垂千古的大人物,事实上在南宋文天祥考中状元之前,古代的史家经常纳闷,为什么状元之中没有出现过第一流人物?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

  • 刘邦杀彭越和韩信,逼反英布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邦,汉朝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为何要杀彭越和韩信,逼反英布?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自从秦始皇第一次统一中国开始,统一就成了历史的主潮流,分封与割据已经被时代抛弃。汉朝建立后,实行的是郡国制,除了朝廷所管辖的各地郡县外,还有直接效忠于天子、握有万乘之权的各个诸侯王。韩信被封为楚王,彭越被

  • 西汉护国大将军:周亚夫最后为何没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周亚夫,西汉

    西汉曾经有个这样的大将军周亚夫,这个人也不是什么贪图名利之徒,一直以来都是很正直的,他是西汉开国功臣,并且他的武功也是非常的高,他这个人狂傲不羁,虽然没有做过什么出个的事情,但是很多搞笑的事情却发生在他的身上,成为一个将军之后,他的性情有所收敛,不像从前一样目中无人,但是还是没有改掉原来不羁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