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为什么要放390名死囚回家?约定秋后自觉回来受死的结果怎么样

李世民为什么要放390名死囚回家?约定秋后自觉回来受死的结果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697 更新时间:2023/12/17 16:40:10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约定秋后自觉回来受死,猜猜结果如何呢,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现如今提到唐太宗李世民,很多人对他的关注点基本上都在他是如何获得皇位,之后又是如何开创盛世大唐的“贞观之治”上面,亦或者就是八卦一下他与年轻时期的武则天之间的事情。其实作为我国古代著名帝王,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在历史上皆是罕有的,对内他率部平定了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对外开疆拓土,消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等强敌,为李唐王朝的建立与强盛立下了赫赫战功。

纵观贞观一朝,名臣大将林立,唐太宗李世民也是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可以说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治理下,国家河清海晏,社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全国被判死刑的囚犯也少之又少。已至在贞观六年(公元632年),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约定秋后自觉回来受死,以彰显其为一代盛世贤君英主!

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在刚刚诞生九年的李唐王朝首都长安城玄武门附近,发生了一场兄弟相残的惨剧,整个事件所牵连的人命高达数百人,甚至动摇了唐朝在河北地区的统治。这场政变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经此一搏,李世民一举杀死了两大政敌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取得新任皇太子之位,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对于唐太宗李世民而言,如果没有发生玄武门之变,就没有他当皇帝这一回事,更谈不上后来的贞观之治了。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李世民登基后一手开创了享誉后世的贞观之治,然而李世民的皇位却是得来不正,所以在当时有很多人对唐太宗都不服气(比如说魏征),甚至扬言他绝对不会是一个好皇帝。而为了向世人证明自己是一位好皇帝,李世民执政期间经常以亡隋为戒,嘱咐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其在位期间举贤任能,励精图治,薄赋尚俭,为政谨慎,很快令隋末动荡之局得以稳定下来,奠定了唐朝一百多年的繁荣的基础,被各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成一代明君圣主。

可以说经过李世民多年的努力,唐朝的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而且在倡导节俭这方面还经常以身作则。为了整顿吏治李世民还沿用了隋文帝制定的死刑复奏制度,凡判处死刑的案件,须经“三奏”才能处决死刑。在这样的严明法制下,犯法的人很少,被判死刑的就更少了。到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天下一派祥和,百姓安居乐业,唐太宗在审查复核案件时,看到30多个死囚案卷非常感慨,于是他便亲自前往长安死囚监狱视察一番。

在视察的过程中,唐太宗李世民询问了这些死囚们的感受是什么,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感到后悔。当听到他们的回答后,李世民心生怜悯,于是下旨将这里390名死囚放回家过年,并约定次年秋后自觉回来受死。对此事《新唐书·刑法志》也曾记载道:“(贞观)六年,亲录囚徒,闵死罪者三百九十人,纵之还家,期以明年秋即刑。”于是,当时这390名死囚都被释放回家了,与家人团聚过年,并且这个过程没有设置监督。

对于唐太宗李世民纵囚一事,当即就有大臣表示强烈反对,他们认为死囚都是重犯凶徒,一旦放归,就好像是放虎归山,到时候想要再将他们抓捕归案那就难了!可最后的结果却不是他们猜想的那样,次年奇迹真的出现了,被释放回家的390个死囚都从全国各地返回京师长安,没有出现一个逃跑或者躲藏的。唐太宗大为感动,于是将死囚全部赦免,这就是后称为“死亡之约”的历史事件。一时间此事被传为美谈,也因为此事大诗人白居易还写下了一首诗咏颂大唐盛世,其中就有一句:“怨女三千出后宫,死囚四百来归狱”,说的就是此事。

可以说“李世民纵囚”是千百年来烩炙人口的故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里也记载了这一事件,“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贞观七年,去岁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的确,李世民此举,曾被不少史学家视为奇迹,宣扬他一夜之间把罪大恶极的“小人”变成知礼守法的“君子”。这种神奇的教化之功,无疑也成为了“贞观之治”的一种点缀,以此来证明李世民宽广博爱的胸襟,以及作为盛世明君的文治武功。

我们知道,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这样做,根本原因是巩固统治地位。但唐太宗施政仁德,爱民如子,也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历史上少有的明君,李世民刚刚称帝时,就有大臣劝其要“以威刑肃天下”,意思是通过刑法来提高自己的威信。但最终仁爱的唐太宗还是选择了魏征进谏的“仁政治天下”,执政后废除了诸多酷刑,对待死囚的复核尤其重视,必须要审核三次才可以,由此可见唐太宗对死刑的慎重态度。

最后我们要说,对于唐太宗李世民得位不正之言,其实从古至今,大部分历史学家对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持理解、同情甚至是赞赏的态度。当代作家柏杨先生就称赞:“中国人应该庆幸李世民先生夺嫡成功,李世民为中国带来名垂千古的‘贞观之治’,成为治世的典范。”的确,对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以来就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学界对他的雄才伟略和他对中国历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都给予积极的肯定。而历史学家李敖先生更是盛赞:“唐太宗是历史上最有‘奇情’气质的英雄人物,柔情侠骨,一应俱全。除在政治性的‘俗情’以外,他还有许多‘奇情’,使江山多彩,为人类增辉。”

标签: 李世民唐朝

更多文章

  • 被废黜的开国皇后郭圣通,为何却没被打入冷宫?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郭圣通,东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郭圣通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建立了多个大一统的王朝。不管是什么手段得到的天下,开国皇帝都是天之骄子,凭借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走到了金字塔尖。他们的妻子,被称为开国皇后,也是被万众瞩目的。一般来说,开国皇后都是非常贤惠的,能够辅佐丈夫

  • 汉武帝在晚年时期为什么攻打匈奴?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汉武帝,汉朝

    汉武帝晚年为何不再出兵攻打匈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我们知道,汉武帝刘彻可谓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他在位期间颁布的一些政令更是为汉王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对内,汉武帝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等来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在经济上通过铢五铢钱、官府垄断盐、铁、

  • 汉景帝腰斩晁错的目的是什么?杀晁错能阻止七国之乱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汉朝,晁错

    汉景帝腰斩晁错的目的是什么?杀晁错能阻止七国之乱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没错,汉景帝就算杀了建议削藩的晁错,吴王刘濞等七国的叛乱,也不会停下脚步。这一点,汉景帝在杀晁错之前,他就已经知道是这个结果了,可他依然还是杀了晁错,而且用“腰斩”这样一种残酷的刑法来杀晁错。那么汉景帝为

  • 胡宗宪抗倭的功劳比戚继光大 为什么名声却远远不及戚继光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胡宗宪,戚继光

    还不知道:胡宗宪的名气为什么远远不及戚继光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大家都知道,戚继光是一代抗倭名将。而另一个抗倭名将胡宗宪,抗倭的功劳比戚继光大,名气却远不如戚继光,甚至很少有人提到他。原因在哪里呢?胡宗宪剧照先来看看两人抗倭的成绩。胡宗宪和戚继光都是安徽人

  • 皇帝让大臣娶自己的姐姐,大臣不愿意拒绝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弘,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宋弘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相信许多人都听说过甚至使用过糟糠之妻这个成语,它跟结发之妻的意思有些相似,但又有点不同,但无疑都是对妻子的赞美。但若论起这个成语的出处,相信知道的人便很少了,今天我们便来讲诉一下成语背后的故事。糟糠之妻出处是《后汉书》,

  • 战国时期第一名师!四大弟子影响了中华两千年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战国,鬼谷子

    战国时期第一名师!四大弟子影响了中华两千年历史!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1 鬼谷门人如今,解读《鬼谷子》的书籍铺天盖地,摆满各地书店和地摊,鬼谷子其人却依旧神秘。名师出高徒,高徒也会成就名师。鬼谷子之所以成为战国“网红”名师,甚至发展成一个两千年大IP,与他学生们把天下闹了个天翻地覆不

  • 历史上的唐高宗到底是什么样的 他真的是一个懦弱无能的皇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唐高宗

    还不知道:历史上的唐高宗到底是什么样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朝在历史上无疑是非常强大的,后世有强汉盛唐之说,这就形容了唐朝的强大。早在唐太宗时期,唐朝就走向了巅峰,出现了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在唐太宗之后,唐朝没有陷入下坡路,在这之后,唐朝一直保持着强大

  • 萧淑妃被做成人彘真的很可怜吗 事实证明真的一点也不可怜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萧淑妃,武则天

    萧淑妃被做成人彘真的很可怜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唐高宗迎武则天入宫之前,萧淑妃是高宗极为宠爱的妃子。萧淑妃有张狂的资本。因为她有良好的家世,漂亮的容貌,聪慧的头脑。凭着这些,她得宠多年,因为王皇后无子,而萧淑妃为高宗生下了两个女儿和一个聪明

  • 嘉庆在位期间所有事情都是亲力亲为的 为何还是没有能挽回清朝呢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嘉庆,清朝

    还不知道:嘉庆为何没有能挽回清朝呢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我们都知道在清朝时期有三代皇帝可以说是明君了,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其中的一位明君,嘉庆皇帝,在嘉庆皇帝在位期间,没有什么战乱,也没有干过劳民伤财的大工程,可以说嘉庆皇帝对所有事情都是亲力亲为,上朝更是兢

  • 春秋时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季札,春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季札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我们都知道,从吴王寿梦的元年开始,就有吴王出使之说——“朝周、适楚、观诸侯礼乐”。鲁成公时,吴王曾与中原诸侯会于钟离,此时他对周公“礼乐”十分感兴趣,便有感而发,说明自己仰慕中原的“礼乐”之道。这仅仅是表象而已,吴王寿梦更加向往的,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