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春秋时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春秋时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969 更新时间:2023/12/14 23:34:35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季札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我们都知道,从吴王寿梦的元年开始,就有吴王出使之说——“朝周、适楚、观诸侯礼乐”。鲁成公时,吴王曾与中原诸侯会于钟离,此时他对周公“礼乐”十分感兴趣,便有感而发,说明自己仰慕中原的“礼乐”之道。

这仅仅是表象而已,吴王寿梦更加向往的,其实是中原诸侯国的强盛。季札身为吴王寿梦的儿子,必然明白父亲的心思,因此对“礼乐”勤加学习,并立下了振兴吴国的志向。

吴王寿梦特别看重季札,认为他能够将吴国推向时代发展的潮流之中,而非只是安于“蛮夷之地”被称为“蛮夷之邦”。对于季札来说,他学习的良机,就在晋国申公巫臣入吴时。

申公巫臣不仅带来了晋国先进的军事理念和军事物资方面的协助,而且在晋、吴两国频繁来往之下,先进的文化理念也势必会被带入到吴国之内,最终使吴国本身相对低下的文化水准,有了质的飞跃。

申公巫臣还把自己的儿子狐庸留在吴国作“行人”,季札也能就中原之事,多向其请教。从“申公巫臣入吴”到“季札出使”,总共历经了四十年,这四十年正好是季札成长的黄金时期。可以说,季札身为吴王的后代,他从申公巫臣入吴开始,就对中原文化产生了兴趣。他从小就耳濡目染,所学的知识最终成就了季札出使列国的功劳。

《左传》云:“吴子欲因楚丧而伐之……使延州来季子聘于上国,遂聘于晋,以观诸侯。”

这是第二次季札出使的记载。与之前第一次出使列国,相隔将近三十年。此时是吴王僚执政的时期,吴、楚两国之间战争,关乎吴国的兴衰。吴王僚看重季札,让他二次出使,欲再次收拢诸侯之心。

此时也是楚昭王元年,正值楚国丧期。吴王僚便在发动攻楚之战前,派季札出使中原各国,观察诸侯的动静,或许季札要再走一回之前的路线。

季札第一次出使的路线为:从吴国出发,先到鲁国都城曲阜,再到临淄;由临淄至郑都——今新郑,然后北行到卫都帝丘——今濮阳,再由帝丘经戚邑至晋。季札去程和回程,都以徐国作为交通要道。

这是在吴国主动外交的策略之下,季札为吴国和中原交流所打通的道路。在狐庸之时,吴国只能联络到晋国和鲁国。但是,季札的全新路线增加了很多能够与吴国沟通和交流的国家,再加上季札的文化修养很高,所以他曾经为吴国赢得了不错的名声。季札之前的出使行动,是相当有功劳的,因此他被封在州来,故他也被称为“延州来季子”。

吴王僚派季札再次出使,也足见他对季札是非常信任的。

诸侯会盟

季札在吴国国内、国外都是明星,但是他对君位的谦让,也令公子光蠢蠢欲动,最终吴王僚被公子光暗杀。公子光趁着季札离开吴国,兵、将也在外的时机,派专诸刺杀吴王僚之后,便即位为吴王阖闾。

季札回国后见事已至此,并没有责备公子光,而是让公子光顺利即位。季札不与之争,也不欲争。实际上,对于季札来说,此刻最好饿选择,其实也是居于幕后、安于平淡。如若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吴王阖闾连吴王僚都可杀害,又何惧一叔父?

季札一直到晚年,都能凭借其信誉解救吴国的危机。不仅如此,他还能凭一己之力救援同盟。

《左传》云:“冬,楚子期伐陈。吴延州来季子救陈……民乃退。”

此时,季札已经九十多岁高龄了,他仍然还要领兵出征,亦可见此时吴国国势之弱,吴国最后还要借季札卖老命才能辞退楚人,解救同盟陈国。《上博简》中有一篇残缺的告劳之辞,追述了吴国的尊王功绩,其中就包括“吴走陈”,这也证明季札“救陈”的行为,是正义之举。

晋楚争霸

我们都知道,吴国初期的外交活动主要是被邀请会盟。也就是说,在季札出使之前,吴国都是“被动外交”。自申公巫臣入吴以后,晋国的拉拢打破了吴、楚联盟,吴王寿梦也乐见其成。吴国自讨伐郯国一战成名之后,备受中原诸侯的关注。季札为了使吴国战力和文化与时俱进,改变了之前“被动外交”的局面,主动出使到徐、鲁、齐、郑、卫、晋,并成功获得了中原诸侯的敬重。

以至于吴、楚相争时,楚国孤军奋战,没有任何诸侯伸出援手。即使秦国出兵,也只是有感于申包胥的求情,而非主动出兵,由此可见季札的主动出使之功。

吴国有季札奠定的外交基础,和吴王阖闾等人的努力开拓,最终在“柏举之战”中成功攻入楚国郢都,也有了之后吴王夫差即位,在“黄池之盟”中成为盟主。可惜的是,因吴王夫差的个人作为惹得诸侯不悦,在越国假意讨好和鲁国不诚心依附的情况下,最终变成了——看似众星拱月,实际上众叛亲离的局面。

标签: 季札春秋

更多文章

  • 邯郸之战白起为何不愿出战?客观分析战况反被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国,白起

    邯郸之战白起为何不愿出战?客观分析战况反被赐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事实已经证明,白起的理由并没有说服秦昭襄王,反而引起了他的反感,下面简单分析一下原因:一、白起为什么不愿意出征?第二次围攻邯郸,秦昭襄王先是拜王陵为将,战事不顺后,又换上了王龁,结果再次吃瘪,不得已的情况下,秦王决定

  • 《隆中对》的战略为何没能成功?诸葛亮的计策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诸葛亮

    《隆中对》的战略为何没能成功?诸葛亮的计策是什么?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隆中对》是诸葛亮复兴秦汉经典帝国体制的指导性构想。他预想控制荆州与益州,再从南襄盆地和关中夹击中原。这个计划看似天马行空,其实融合了秦灭六国和汉并天下的历史经验,可以算是对前人军事地理实践的一次集中总结。

  • 慈禧一番话为什么李鸿章就知道大清要亡呢 慈禧到底说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慈禧,李鸿章

    还不知道:慈禧一番话为什么李鸿章知道大清要亡呢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李鸿章于1895年三月被慈禧太后任命为大清全权代表乘船前往日本马关,就双方停战议和一事展开谈判。3月19日,以他为首的中方代表成功抵达日本马关的春帆楼。俗话说:“两国交

  • 初唐四杰个个都是人才,为何结局都不好?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618年,唐朝开国。一年后,619年,骆宾王出生。又十余年后,卢照邻出生。又十多年后,650年左右,王勃和杨炯同年出生。此四人,是初唐诗坛最亮的四颗星。但他们的命运,却比没有星光的夜,还要黯淡。闻一多说,“初唐四杰”

  • 慈禧一天要花多少钱?奢侈程度让人咋舌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慈禧,清朝

    慈禧这位老太太作为晚清最有权势的女人,她在权利上的地位仅次于武则天,她在位的这几十年中,国力不断衰弱,饱受列强欺辱,或多或少她都要负上一些责任。要说起她为什么要负一些责任,是因为她在个人生活上极度穷奢极欲,不断挪用国库,她自己的生活是好过了,但她把普通老百姓逼得几无活路。慈禧的挥霍无度,让本来就风雨

  • 岳飞的手下为什么背叛他?哪些人背叛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岳飞

    岳飞的手下为什么背叛他?哪些人背叛了他?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岳飞手下有四大将军,这四大将军都背叛了岳飞。为什么背叛岳飞呢?原因很简单,跟着岳飞没前途。同样的问题什么叫前途呢?答案是钱财和官职。事件回顾第1位背叛岳飞的人,他叫王俊。简单来讲,他是一个有能耐有本事有野心,希望能够

  • 石达开32岁英勇就义,三个儿子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石达开,清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石达开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石达开是最令人唏嘘的将领。石达开,16岁跟随洪秀全,19岁成为统帅,20岁成为翼王,22岁逼的清朝名将江忠源跳水自杀,23岁打的曾国藩溃不成军,几次投河自尽,后被下属救起。然而,人总有失误的时候。天京事变之后,石达开主动离开权

  • 康熙临终时,为什么要隆科多陪葬?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康熙,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康熙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这名被康熙点名要陪葬的男子就是:隆科多。隆科多不仅是大清的重臣,还是康熙皇帝的孝懿仁皇后之弟。这层关系可谓是在大清王朝中,必然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康熙晚年之时,诸位皇子之间明争暗斗,康熙皇帝并没有下令让哪位皇子继位。这皇位之位也是扑朔

  • 历史上死因最奇葩的三位皇帝,有一位搬鼎砸死自己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嬴荡,战国

    第一位:搬鼎砸死自己的嬴荡看过《芈月传》的朋友就对他很熟悉了。他是周惠文王嬴驷和皇后生的儿子。从小就是个熊孩子,长得身强体壮。平时也没什么爱好,就喜欢和人比力气。要在现在绝对是个优秀的举重运动员,说不定还能为国争光呢。都知道秦国人尚武,那在嬴荡身上体现得是淋漓尽致,不然怎么叫周武王呢。他不仅自己喜欢

  • 揭秘诸葛亮空城计的阴谋 其实两个人都是赢家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葛亮,空城计

    诸葛亮唱空城计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三国时期诸葛亮算是谋略于机智的化身,跟他差不多的还有周瑜、司马懿等等。周瑜因为气量小,最后被诸葛亮活活气死,唯有司马懿最后“战胜”了诸葛亮,把诸葛亮给活活耗死。话说这样一个人,怎么就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呢?别急,听小编给您慢慢解析。三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