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生性直爽率真的章惇为什么被列入奸臣传?

生性直爽率真的章惇为什么被列入奸臣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602 更新时间:2024/1/7 23:41:28

章惇生在被称为中国史上最为羸弱的朝廷——两宋时代。章惇生性直爽率真,说话锐利而又直戳事理要害。章惇行事雷厉风行,并且说话精辟入里,时常被人认为是尖酸刻薄,在朝中也是常受排挤。本是宋朝名相的他,到后来竟然被列入奸臣之列,宋时的乌烟瘴气可见一斑。

如果只看宋史的记录,我们会看到章惇是一个急功急利,不顾百姓安危,造成宋朝民不聊生的一个大奸臣形象。但是倘若细细掰开来一看,就会看到这里牵扯到宋朝史上影响深远的政治改革,那么这就是政治派别之见了。

章惇之所以不被大多数人,尤其是那些皇亲贵族和身居高位的大臣们待见,是因为章惇支持王安石的变法,后期更是他自己成了变法的主持人。这些贵人们之所以讨厌他,是因为他所主张的变法让了他们的“利益”给了那些如草芥般的黎民。这是自私的既得利益者无法忍受的,故而是极力地贬低王安石和章惇。

更要命的是章惇性子刚烈,只要是有人犯了错,即便他是曾经提拔过自己的王安石的弟弟也不行。所以王安石也和闹翻了,这也让那些讨厌他的人,给他扣了个忘恩负义的帽子。后来哲宗驾崩,在册立新君之际,章惇反对过轻佻的宋徽宗。所以新君上任后,和着那些大臣们一起排挤贬低章惇。甚至连章惇不给自己儿子走私路加官进爵这样无私的行为,都成了他的一宗罪。所以说,宋朝官方对章惇的污蔑是到了何种地步,被他们列入奸臣列表里,也是在所难免了。

章惇为什么被列入奸臣传

章惇,字子厚,公元1035年建州蒲城生人.青年时期的章惇博学多闻,擅长文辞,他的一手书法也是刚劲有力,世人评价其虽然不如唐人写的工巧,不过气势早已远迈。章惇为人性子豪爽耿直,眼里可谓是容不得沙子,是北宋年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是这么一个有名的而又有性格的人,为何人称为奸臣呢?

章惇的功过是非,就是和他那不羁的性格,和他所坚持的变法,反对宋徽宗登基,批评宣仁后息息相关。章惇所坚持的新政就是从王安石所变之法继承过来的,但是他也吸取了元祐年间的政策,所以实行起来成效很大。然而新法还是损害了保守派,也就是那些高层官员甚至是以皇帝为首的皇族们的既得利益,这些利益集团最后联合起来对付章惇,不断打压他。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宋哲宗驾崩,由于没有子嗣,所以向太后决定立端王赵佶为帝,但是遭到了为相的章惇的额极力反对。章惇认为端王为人轻佻不检点,不能登基为帝。按照宗法制度,应当是简王继位。章惇还在垂帘听政的向太后前严厉声讨,言语之中丝毫没有给高高在上的太后面子。

章惇最后没能成功,北宋的皇位最后还是被端王赵佶继承,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上位的宋徽宗想到章惇曾经这么反对自己,身为皇帝如何会放过章惇。刚好这也给了那些看不惯章惇的奸臣们机会,于是纷纷上书弹劾章惇。最后章惇被贬出京,时常辗转各地,最后病逝他乡,葬在湖州长兴。

能够罢免章惇宰相一职的宋徽宗等人,自然在其身后添油加醋,最后竟然把他变成了一个奸臣,冤枉数百年。但是后人的眼镜是雪亮的,即位后的宋徽宗是怎样的昏君,他和他的那些大臣们把北宋带到灭国的地步是有目共睹的,任他们怎样诋毁章惇也是无用的。

章惇是一个怎样的人

章惇生于公元1035年的蒲城,字子厚,是北宋的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改革家,同时他的书法也多为后人所传颂。章惇为人耿直,刚正不阿,并且狂傲不羁,对于权贵从不屈从赴会,甚至是直言相向。在章惇的眼里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没有丝毫辩解的余地。

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章惇进士及第,但是在发榜之际看见侄子章衡名在自己的前面高中状元。心高气傲的章惇耻于在其下,所以公然不接受皇命,丢下官位回家去了。嘉祐四年,章惇才再一次参加考试,名列第五名。虽然章惇在科举考试上能力不是拔尖的,但是这足以证明他高傲的性子。

章惇积极进取,不甘于安享现状,对于朝廷的弊端是无情的揭露。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章惇成为时任宰相的王安石的左右手,坚定不移地推行变法。因为王安石等人主张的变法直接损害了以司马光、皇亲贵族为首的保守派的利益,所以变法总是受阻。在王安石罢相之后,章惇就成了主持变法的主力。

就是因为章惇主持变法,损害保守派的利益,在加上他为人的直性子,说话不恭,导致奸臣当道的朝廷处处刁难他。但是这不能抹去章惇的政治才能,他为相期间所主持的新法修正了朝廷的诸多弊端,百姓从中得取了诸多利益。而且章惇还积极开拓疆土,使得西夏臣服于北宋,吐蕃全部归顺朝廷。所以章惇对于北宋是功不可没的,怎奈被小人污蔑成奸臣,不过时间最终证明了章惇的历史功绩。

更多文章

  • 揭秘亿万富豪为何出巨资赞助编草鞋的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备

    在刘关张桃园结义之后,开始积极筹备起兵。刘关张三人不是自己光着身子去参军,而是带了一只五百人的队伍。虽然五百人有点寒碜,不过总算是自己的第一支队伍,属于一路义军嘛。不过这五百人怎么来的呢?张飞在结义之前,就曾经标榜自己家里颇有资财,而刘备家只是做些小本生意,关羽又属于拉板车的,大出血的事情自然由张飞

  • 刘备为何宁愿去卖草鞋也不直接去投军当兵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备

    《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里有这样一段记载: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

  • 太傻?项羽在鸿门宴上为什么不直接刺杀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项羽

    鸿门宴上,成为了项羽和刘邦关键的一次会谈。其实在鸿门宴中,项羽有很多次机会可以杀死刘邦,但是项羽却没有动手,结果最后自己却被刘邦逼到乌江自刎。在当时,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呢?“鸿门宴”依然是一个暗含惊心动魄、暗藏刀光剑影的名词,同时,“鸿门宴”也是一个充满了精神分裂气息的名词,它包含了一种鲜明的张力,

  • 魏延能力不俗诸葛亮为何始终就不喜欢他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魏延

    魏延一开始虽然是跟随这刘表,但是他后来是自愿追随刘备的,并不是像有的将领一样投降而来,他靠着军功的积累一步步走到刘备的身边成为他的得力干将,在魏延镇守汉中之前他在刘备身边的地位就已经很高了。他在镇守汉中的过程中,表现的几乎完美,守备的才能实在是难能可贵,而几次独立出征也都是大获全胜,这些方面都能看出

  • 揭秘姜子牙的真实历史 身世背景令人心惊!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姜子牙

    说起姜子牙,姜太公,必然想起《封神榜》,姜太公斩将封神。留下“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的伟大神话。对于姜子牙的了解,相信百分之九十的中国人都是通过《封神榜》或者《封神演义》的描述,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奠定大周朝800年的江山。神话和演义中的姜子牙是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的徒弟,这是多么显赫的出身?三清的嫡

  • 康熙是被毒死的吗?读书曾累到咳血竟是真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康熙

    清代皇家教育到康熙“平定三藩”后才确立正规制度,据《养吉斋丛录》记载:“我朝家法,皇子、皇孙六岁,即就外傅读书。”意思是皇子虚岁满6岁便开始读书,早5点到下午3点,共10小时。一年只能休息5天,即元旦、端午、中秋、皇帝生日、自己生日,此外连除夕都不能放假。虽然是凌晨5点开始上课,但皇子需凌晨4点到书

  • 谜团:为什么40万人竟都挖不动武则天的墓?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武则天

    如果问世界上那个皇帝的陵墓最难挖,那么毫无疑问是武则天的“万年寿域”——乾陵。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机枪、大炮轰过,1200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盗乾陵者就有17人之多,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出动人数40万之多,乾陵所在的梁山几乎被挖走了一半。然而时至今日,乾陵依然不抛弃、不放弃,

  • 揭秘南明的弘光帝朱由崧亲生母亲到底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弘光帝朱由崧

    福王朱由崧是万历皇帝的孙子,明光宗的侄子,崇祯皇帝的堂弟。在崇祯皇帝殉国之后,明朝的遗老遗少希望在皇室的血脉中找到一位适合做皇帝的人,在南京重新建立政权,福王朱由崧于是成为了第一顺位继承人。然而东林党人却持相反意见,希望立万历皇帝的侄子潞王朱常淓。福王朱由崧向军队求援,成功成为了南明的弘光帝。福王朱

  • 明太祖朱元璋管的宽?规定了百姓如何穿衣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

    在《剑桥中国史》中关于朱元璋的治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形容词:小国寡民。这个来源于老子的统治思想得到了朱元璋的极大喜爱。他崇尚一种民众老死不相往来的治国境界。他认为这样社会就会安定,国家就会富强。但这种境界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为此,他从小处着手,处处树立规范。网络配图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

  • 吴用为什么叫智多星?吴用与宋江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吴用

    施耐庵所写的《水浒传》被称为四大名著之一,这是一本长篇的章回体小说。《水浒传》主要描写的是里面的一百零八将,他们各有各的特点。其中,位列梁山泊好汉第三位的是被称为智多星的吴用。那么,吴用为什么叫智多星呢?网络配图根据《水浒传》中的说法,吴用被称为智多星主要是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吴用出生于书香门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