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杀妾之后宋江是如何逃掉牢狱之灾的?

杀妾之后宋江是如何逃掉牢狱之灾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182 更新时间:2024/1/20 14:24:19

宋江杀了阎婆惜后,知县虽一心想救宋江,但禁不起阎婆和张文远反复申告,只得下令捉拿宋江。按照原著描述,为抓捕宋江归案,县令先后派出了三拔人。

第一拔人去了宋江在县里的住处,自然是人去房空。于是衙役们只拿得几家邻人来回话,结论自然是:“凶身宋江在逃,不知去向。”对于这样的结果,张文远肯定不会满意,所以又向知县禀道:“犯人宋江逃去,他父亲宋太公并兄弟宋清,见在宋家村居住,可以勾追到官,责限比捕,跟寻宋江到官理问。”知县本不肯行移,只要朦胧做在唐牛儿身上,日后自慢慢地出他。怎当这张文远立主文案,唆使阎婆上厅,只管来告。

知县情知阻当不住,只得押纸公文,派出了第二拔人员。结果宋太公也是自有说法:“老汉祖代务农,守此田园过活。不孝之子宋江,自小忤逆,不肯本分生理,要去做吏。百般说他不从。因此老汉数年前,本县官长处,告了他忤逆,出了他籍,不在老汉户内人数。他自在县里住居,老汉自和孩儿宋清在此荒村,守些田亩过活。他与老汉水米无交,并无干涉。老汉也怕他做出事来,连累不便,因此在前官手里告了执凭文帖,在此存照。老汉取来,教上下看。”也就是说宋太公与宋江早已脱离了父子关系,自然是无法捉拿。

网络配图

按说这个理由已非常充分,可人家张文远也是在体制内混饭吃的,自然是知根知底,更主要的是他更知道知县最怕什么。于是指导阎婆去厅上披头散发来告道:“宋江以是宋清隐藏在家,不令出官。相公如何不与老身做主,去拿宋江?”知县喝道:“他父亲已自三年前告了他忤逆在官,出了他籍,见有执凭公文存照,如何拿得他父亲兄弟来比捕?”阎婆告道:“相公,谁不知道他叫做孝义黑三郎”这执凭是个假的。只是相公做主则个。”知县道:“胡说”前官手里押的印信公文,如何是假的?”阎婆在厅下叫屈叫苦,哽哽咽咽地假哭,告相公道:“人命大如天。若不肯与老身做主时,只得去州里告状。只是我女儿死得甚苦!”那张三又上厅来替他禀道:“相公不与他行移拿人时,这阎婆上司去告状,倒是利害。言下之意,不要逼我“上访”。

无奈之下知县只得押了一纸公文,差朱仝雷横二都头,为了理顺阎婆情绪,并且当厅发落:“你等可带多人,去宋家村宋大户庄上,搜捉犯人宋江来。这次的结果是朱、雷二都头点起土兵四十余人,迳奔宋家庄上来。朱仝先是让雷横入庄搜查,没有搜到,朱仝便让雷横带人把门,自己自进庄里,把朴刀倚在壁边,把门来拴了。走入佛堂内,去把供床拖在一边,揭起那片地板来。板底下有条索头。将索子头只一拽,铜铃一声响,宋江从地窨子里钻将出来。

原来朱仝宋江关系比较铁,某日两人一起喝酒,也不知宋江是不是喝得有点高,便把家中的这点小秘密给说了出来:我家佛座底下有个地窨子,上面放着三世佛。佛堂内有片地板盖着,上面设着供床。你有些紧急之事,可来那里躲避。所以这次让朱仝一找一个准。

网络配图

从衙役们三次抓捕宋江,特别是后两次的抓捕过程来看。宋江这个押师当的简直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这哪里是在当公务员,完全就是大宋版的’潜伏者”。

宋江肯定没有先知先觉的本领,自然也不能预先知道自己会因杀人在逃。那么又为何要提前做出这么多的防范呢?关于这个问题,书中明确给出了答案。

原著这样描述:

且说宋江他是个庄农之家,如何有这地窨子?原来故宋时为官容易,做吏最难。为甚的为官容易?皆因只是那时朝廷奸臣当道,谗佞专权,非亲不用,非财不取。为甚做吏最难?那时做押司的,但犯罪责,轻则刺配远恶军州,重则抄紥家产,结果了残生性命。以此预先安排下这般去处躲身。又恐连累父母,教爹娘告了忤逆,出了籍册,各户另居,官给执凭公文存照,不相来往。却做家私在兀里,宋时多有这般算的。

这段关于大宋朝政治生态的描述,本是小说家言,不可全信,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在宋代为吏的不易。现实中宋朝的小吏也确实难干,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从而导致政治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最终小吏们也成为了受害者。

一方面是当时的官吏制度,容易造成胥吏专权。古代实行的是“一衙两制”,亦即官员属编制,提供的俸禄供养;而吏不进入编制,不由聘用,不由薪金供养。正因为这样,朝廷无法考察、管理和考核这部分人。吏归衙门的主官任用,胥吏只对任用他们的主官负责。而各级衙门用的主官,多为通过科举走上仕途的人。他们熟悉《四书》、《五经》,有的诗文做得很好,但这些跟处理政务、公务毕竟相去甚远,那是另一门学问和技能。官员们没有在吏的岗位历练过,缺乏这方面的训练和经验。这样,就造成官员们“跛足”的现象:他们熟悉的知识难用上,需要用的学问他们又缺乏,不得不“委权胥吏”。利益大风险自然就大,这种现象从宋江犯事前后所作所为中也能发现一些端倪。

网络配图

另一方面是当时的反fu制度,顶层设计有缺陷。没有统治者不想反fu,但是想法不能代表行动。宋朝采取的一项重要反fu措施就是连带之策。宋代官员有试用期,试用官员转正要有若干名正式官员保举,按规定,官员不得保举曾犯有贪wu罪的官员转正。宋朝允许在职官员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者可提前转正或越级提拔,但曾犯有贪wu罪者不许参加科举考试。又规定,凡重要职务和接触钱财的职务,一律不许让曾凡贪wu罪者担任。宋朝官员通常定期定级,但曾犯贪wu罪的官员升迁则举步维艰。同时一个官员犯贪wu罪,其上司、曾举荐过他的官员都要受到惩罚。这种制度的缺陷在于,重处与连带并用,官员之间相互牵连,更容易形成官官相护的局面。

对此宋江自然是看得明明白白,所以早早的为自己准备好了退路。不过终究是人算不及天算,没想到阴差阳错,最后宋江却是因为杀人在逃用上了这些后路。

标签: 宋江

更多文章

  • 这个太监因善梳头被慈禧看中 死后光绪痛哭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莲英

    据说李莲英因为有一手绝妙的梳头技术,才得以被慈禧看中,后来有人对这种说法进行了驳斥。李莲英是否精于梳头我们不知道,但是另一名叫寇连材的太监的确因梳头梳的好,被慈禧看中。窦连材本来是一个普通人,但是在他二十三岁那一年,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净了身到清廷中当了一名太监。二十三岁才加入太监这个行业,已经算晚了

  • 多尔衮下葬两月陵墓就被挖 功臣也成了乱臣贼子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多尔衮

    崇祯没死之前已经天下大乱,崇祯皇帝死后天下乱的更惨烈,这个时候不但有清军在北虎视眈眈,还有南明小朝廷与李自成在窝里斗。李自成铁了心要灭亡明朝且取而代之,据说清军一开始却没有逐鹿中原的打算。清军原来打算在中原捞一笔大的,捞完就走,如果不是多尔衮的阻拦,历史可能就改写了。多尔衮对清朝权贵建议,趁着中原大

  • 中国最长寿皇帝,熬死九个儿子,孙子老年才上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赵佗

    在中国古代,皇帝都是一代传给一代,一般来说都是由嫡长子继承皇位。然而,中国古代皇帝这个职业,虽然很风光,但有一点皇帝们也无能为力,那就是平均寿命其实很短,皇帝们的平均寿命仅在40岁左右。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有的皇帝在位长一点,已经被定为未来皇帝的太子,却会选择风险去造反的原因,怕等不到那一天啊。下面和中

  • 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孙子都差点熬不住了,不是康熙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南越武帝,秦朝

    在中国古代,皇帝都是一代传给一代,一般来说都是由嫡长子继承皇位。然而,中国古代皇帝这个职业,虽然很风光,但有一点皇帝们也无能为力,那就是平均寿命其实很短,皇帝们的平均寿命仅在40岁左右。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有的皇帝在位长一点,已经被定为未来皇帝的太子,却会选择风险去造反的原因,怕等不到那一天啊。说到在位

  • 细数大清皇帝们下葬那些事,奢华排场大,却难逃被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雍正,康熙

    大清作为女真族的后裔,在许多风俗上都有独特的讲究。然而占领江山后,由于要统治汉人,于是许多讲究又与汉族相融合,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与众不同的清代文化现象。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大清皇帝们的丧葬制度,和下葬那些事。清初的时候,皇帝们下葬的许多制度还保持着女真族的风格,即火葬还要有人陪葬。从努尔哈赤到顺治都

  • 历史上元始天尊诞辰是什么时候?他都有哪些爱徒?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诞辰盘古开天辟地,身化世界万物,而其三道清气汇集为三位道教最高神,也就是三清神明:太上老君、元始天尊以及通天教主,元始天尊在封神榜中可谓实力高强,让人瞩目敬畏。从古至今,信奉元始天尊的信徒数量庞大。对于敬爱的神明,人们都想要以各种的方式来庆祝奉祀他的降临,例如西方神灵耶稣诞生的日子,基督教徒

  • 清朝秘密最多的皇帝雍正是怎么死的?身体健康却突然暴毙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雍正

    雍正皇帝是大清秘密最多的皇帝,一是他的继位之谜,二是他的死亡之谜,这里只讨论他的死亡之谜。那么雍正皇帝到底是怎么死的呢?雍正皇帝之死,与他的继位一样都是大清朝最大的谜案。据史料记载,雍正十三年阴历八月二十三日清晨,雍正帝突然暴亡死于圆明园中。因为雍正帝死亡的时候只有58岁,在今天还是那个年代,这个年

  • 孟昶是昏君吗?为什么后世人对于孟昶的评价至今褒贬不一?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孟昶

    孟昶到底是不是个昏君在中国历史中,一般的亡国之君都会被冠以“昏君”而得以被后人知晓。其中孟昶也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的末代帝王,可以说是孟昶见证了后蜀的兴衰存亡,前期的孟昶是励精图治的,能够重用朝中的各个贤臣,并且让后蜀一度地成为了五代十国中的富强国家,但是在孟昶统治的后期中,孟昶变得松懈了,最后

  • 中国历史上的禽兽王朝,皇帝个个都是变态,北齐帝王无一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北齐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在这短短的169年的时间里,中国被划分出了多个国家,而北齐则是这些国

  • 仅当一年皇后的她却为大清生下唯一的嫡长子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满洲,康熙,嘉庆,雍正,乾隆

    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继承制都比较推崇立长立嫡,大清虽然是满洲人,但入主中原后也被我国的文化所折服,很多礼仪习俗都会按照汉文化来。对于汉文化的立长立嫡制度,大清朝的君王也是很向往的,特别是对汉文化研究比较深的康熙,当初孝诚仁皇后生下嫡子胤礽便去世,康熙便将这个嫡子立为太子,只可惜胤礽自幼没有母亲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