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历史上的禽兽王朝,皇帝个个都是变态,北齐帝王无一善终

中国历史上的禽兽王朝,皇帝个个都是变态,北齐帝王无一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854 更新时间:2024/1/28 14:01:51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在这短短的169年的时间里,中国被划分出了多个国家,而北齐则是这些国家中较为强大和主流的一个国家。虽然只有短短28年的历史,但是却产生了无数有趣的故事。山东大学历史专业的讲师代国玺,请他为我们谈谈北齐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作为兰陵王高长恭的祖国,北齐从建国到被北周所灭,总共只有短短的28年时间,但是在这28年的时间里,北齐却换了6任皇帝。“其实作为历史学者来说,北齐是一个很有趣的国家,虽然这个国家不断地在更换皇帝,但是它的军事实力却有目共睹。”代国玺告诉小编说,这与北齐皇族的鲜卑族血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鲜卑族属于游牧民族,马背上的民族,他们大多骁勇善战,所以尽管北齐的延续时间不长,但由于它军事实力很强,一直让最终吞并它的北周很头疼。”

而据史料记载,北齐从建立到灭亡期间,其六任皇帝都死得不大正常,不是因为暴病横死,就是被杀,而且几乎没有一任皇帝活过35岁的,“这6任皇帝,都没活到35岁。活的最长的是武成帝高湛,也不过32岁而已。这也就造成了北齐的政令经常变化,不够稳定。”代国玺表示,这样的情况其实在南北朝并不少见,毕竟那是一个分裂战乱的年代,社会的动荡时常会引发出各种问题,宫廷政变也在所难免。

“北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着的‘禽兽王朝’,北齐的几任皇帝,大多属于荒淫暴虐,比如说叔嫂通奸,子奸父妻,虐杀无辜的事情时有发生。尤其是北齐最为重要的两位皇帝:文宣帝高洋和武成帝高湛,最为残暴淫乱。”而对于这种现象,学者们大多认为,这与北齐皇族为鲜卑族有关,“因为在鲜卑族文化里,并没有汉文化中的伦理五常这些概念,因此他们做出这些事儿来并不会受到过多的约束或者道德批判。”此外,代国玺还对小编表示:“当然,也有一些学者提出过一种新的看法,即高氏皇族可能有一些家族遗传病史,使得他们的一些行为比较‘疯魔’。”

兰陵最初为鲁国次室邑?说起北齐,我们不得不说兰陵王,而说起兰陵王,我们又不得不说到他的封地,徐州兰陵郡。事实上,史料中关于兰陵的行政区划记载也较为复杂,最初,兰陵本为鲁国的次室邑,地处于如今的临沂市苍山县兰陵镇周围区域,在夏、商和西周时期一度是鄫国的领土,鲁国派军队、奴隶南下,占据兰陵建立次室邑。

一直到了公元前319至前312年之间,史书中才真正有了“兰陵”二字的记载,而故老相传,兰陵这一名字是由屈原所起的。而到了秦统一六国,设立郡县制之后,兰陵属东海郡,设有兰陵县(今兰陵镇)、襄贲县(今长城镇)和鄫县(今向城镇),是东海郡县治所最密集的区域。而在南北朝时期,兰陵一度被北魏、东魏、北齐、北周等政权管辖,分属兰陵郡的兰陵县。其郡治也迁至氶地(即现在的枣庄市峄城区),而高长恭则被封为徐州兰陵王。“其实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两个兰陵,一个是北兰陵,也就是高长恭的封地,还有一个南兰陵,在今天的常州武进,因此兰陵也曾是常州的古称之一。”代国玺表示。

兰陵王身世低贱?无论是在《北齐书》还是《北史》这些正史记载中,对于兰陵王的身世记载,始终有些语焉不详。一个显见的例子,是在《北史》关于文襄皇帝高澄(在高洋即位后,追封哥哥高澄为文襄帝)六子的记载:“文敬元皇后生河间王孝琬,宋氏生河南王孝瑜,王氏生广宁王孝珩,兰陵王长恭不得母氏姓,陈氏生安德王延宗,燕氏生渔阳王绍信。”

在高澄的六个儿子中,五个人都有自己母亲的姓氏,偏偏兰陵王高长恭却“不得母氏姓”,这到底是为什么?更让人觉得奇怪的是,在史书中,对于高长恭的弟弟,安德王高延宗的母亲还有另一个记载,即“陈氏,广阳王妓也”。正因为如此,不少人认为,或许高长恭的母亲是一个身份极其低贱的人,甚至连妓女都不如,因此才没能记载于史书中。

对此,代国玺则有自己的看法:“这件事儿其实要分开来看,首先在中国历史上,高官贵族的家妓,其地位并不是那么低下,而且其职责也不是所谓的皮肉生意,很可能只是一名歌舞妓而已。”而在北朝,由于礼法观念较为淡漠,不排除一些身份较低的女子来历不明的情况:“比如说高纬有一个穆后,她的母亲是一个婢女,跟人私通后生下了穆氏,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穆氏是没有姓的,一直到她后来嫁给高纬,才被赐姓穆。”因此代国玺推测,高长恭的母亲身份肯定不会尊贵,但是不见得会是一个“连官妓都不如的女人”。

此外代国玺还告诉小编,在高长恭墓所在的河北磁县,有许多关于兰陵王的传说,而其中有些传说认为,高长恭的母亲是一名尼姑,遭高澄逼奸而生子,所以史官才不敢记载其姓氏。

在史学界,关于北齐高氏皇族是否为鲜卑人的争议始终存在,有学者认为,高氏父子本是河北人,因此他们属于汉人,但是也有人通过考证史料发现,不少史料中在谈到高氏父子时,往往称其为“鲜卑小儿”或讥讽对手为“汉人”,因此其鲜卑血统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如果我们抛开高氏父子是否为鲜卑人的争议不谈,只看北齐的政策,却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事情。”代国玺表示,在北齐建立之后,一直奉行的是鲜卑化政策,或鲜卑化汉人政策。而这些政策也使得北齐一度在北朝中占据了主流地位。

着名史学家陈寅恪就曾着书表示:“南北朝诸律、北优于南,而北朝尤以齐律为最……”。在北齐建立后,曾有过不少政治制度改革,例如推出了兵农分治的军镇制,例如打破了只有胡人才能当兵的制度。“这些制度的出现,从根本上看,促进了汉族文化与鲜卑文化的融合。”代国玺表示。

除此之外,北齐还推出了不少制度,而这些制度甚至被后来的隋朝和唐朝所沿用:“比如说中国历史上官印制度的变革,就是从北齐开始的,应该说北齐在官印制度的发展上起到了一个推动和过渡作用。”据代国玺介绍,在南北朝之前,中国一直是以官职印为正印,而到了隋朝,官印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正印从原来的官职印变成了官署印:“比如说在南北朝之前,你担任御史大夫,于是你的官印就是‘御史大夫之印’,赋予御史大夫权力的就是这个印;到了隋代,这样的官职印就很少了,正印主要是官署印,它把权力赋予给整个机构而不是这个机构的长官,比如说‘中书省之印’。官印制度的变化,事实上意味着政府的组织形态产生了重大变化。而隋代会有这种变化,其实是以北齐的官印制度为基础的。由此可以看出,北齐制度对其后的隋唐制度有多么大的影响。”

标签: 北齐

更多文章

  • 仅当一年皇后的她却为大清生下唯一的嫡长子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满洲,康熙,嘉庆,雍正,乾隆

    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继承制都比较推崇立长立嫡,大清虽然是满洲人,但入主中原后也被我国的文化所折服,很多礼仪习俗都会按照汉文化来。对于汉文化的立长立嫡制度,大清朝的君王也是很向往的,特别是对汉文化研究比较深的康熙,当初孝诚仁皇后生下嫡子胤礽便去世,康熙便将这个嫡子立为太子,只可惜胤礽自幼没有母亲在身边,

  • 她跟慈禧有一样的起点封号,却没有与慈禧一样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慈禧,清朝后宫,诚嫔,钮枯禄氏

    导读:清朝的后宫,变换目测,深不可测不仅仅因为女人的心机斗争,更是因为几乎没有人能够在皇帝的后宫帮忙记载事情。每当我们想还原一下当初的后宫环境,都很难找到历史佐证。所以,才导致各种脑洞大开的历史剧横空出世吧。谁让皇帝的后宫如此神秘呢,想探一下都探不出,那人家只好打开脑洞根据自己想法走了呀!不过有些人

  • 历史上十位极品皇帝,不好好做皇帝,却选择做自己的爱好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哀帝,梁武帝,齐废帝,明武宗,

    一、同性恋皇帝:汉哀帝刘欣汉哀帝刘欣是历史上有名的同性恋皇帝,著名的“断袖之癖”典故就是出于他。话说汉哀帝有一男宠为董贤,一天他俩一起睡觉,董贤睡得十分香甜,而汉哀帝必须要上朝了,不忍心叫醒爱人,便割断了直接衣袖,没有惊动董贤。二、菩萨皇帝:梁武帝萧衍梁武帝在位的半个世纪中,大力提倡佛教,寺塔林立,

  • 乾隆微服私访买西瓜,为什么吃完之后突然恍然大悟?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乾隆

    杀人灭口,出自《新唐书·王义方传》:“杀人灭口,此生杀之柄,不自主出。”最初的意思侧重于杀死他人,后来“口”字主要指消灭杀人的口供。通俗的讲,杀人灭口往往是犯了一个错误,又用另一个错误去掩盖这个错误。乾隆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开创了清朝著名的“康乾盛世”。乾隆在位期间,曾经六下江南

  • 为什么明明是陈胜吴广先起义,到后面却只见项羽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陈胜吴广,刘邦

    为什么陈胜搅乱大秦之后很快被灭,而同样是土包子的刘邦却能够笑到最后,成为大汉天子?原因自然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陈胜是先造反者,“枪打出头鸟”,矛头自然指向他;陈胜眼界不够广阔,犯了小富即安的大毛病,等等。这些理由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笔者认为:“打铁还需自身硬”,最重要最关键的还是“人”,说白了,陈胜虽率

  • 明朝最后的英雄,随着他的战死,明朝也走向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孙传庭,崇祯,大明王朝,

    一提起大明王朝,就让人顿生感慨,它强大过,没落过,也传奇过。就如同书里所说,大明王朝虽然灭亡了,但却是最有骨气的王朝。“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大明王朝的真实写照。即使在最为衰弱的时刻,仍出现不少爱国将领,都曾为保住大明江山做出最后的努力,像卢象昇、袁崇焕、熊廷弼

  • 崇祯最后的擎天柱,卢象升一死,崇祯就毫无还手之力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卢象升

    明末乱世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忠臣良将,他们的事迹有的令人感动,有的令人悲愤,但更多的是令人惋惜。这其中就有这样一位英雄,他是朝廷栋梁,把农民军打得落荒而逃,却最终英雄末路,战死沙场。他就是绰号“卢阎王”,崇祯皇帝钦封“总督天下兵”的一代名将卢象升。卢象升是江苏宜兴人,天启二年进士。崇祯二年十月,后金

  • 此人为吴国皇帝,处理郭嘉政务得心应手,对待子女却昏招频频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孙吴,孙权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但后来真正成为英雄的只有三个人,一是曹操,二是刘备,三是孙权。而在这三个人中,曹操、曹孟德历来被称之为奸雄,刘备、刘玄德则被称之为枭雄,唯有孙权、孙仲谋被冠以英雄之名。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他的多首词中就表达了对英雄孙仲谋的景仰,其中一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这样写的:“

  • 玄武门兵变是怎么发生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李世民,玄武门兵变

    唐高祖李渊即位以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李世民有勇有谋,手下能人众多,建成、元吉对其相当忌惮,想找机会把他除掉。当时突厥进犯中原,建成向唐高祖建议,让元吉代替李世民带兵北征。唐高祖任命元吉做主帅后,元吉又请求把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三员大将和秦王府的精兵都划归元吉指挥。他们

  • 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四大帅哥, 你听说过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嵇康,高长恭

    选中国古代的帅哥,是件很有趣的事。不过,大家的意见大概不容易得到一臻,必有争论,为了便于争论,首先应该对于什么是帅哥定一个标准,否则,争起来就会没完没了。应有男子汉气,这就如同美女应有女人味一样。这样,梅兰芳式的美男就只好割爱了。能够的上健美,当然好,但是,表面上儒雅,毫无咄咄逼人之势,而骨子里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