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成吉思汗攻下大半欧亚大陆为何独不取印度?

成吉思汗攻下大半欧亚大陆为何独不取印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2919 更新时间:2024/2/20 12:39:09

导读:成吉思汗在位期间曾多次发动征服战争,征服地地域十分广阔,但是有一点令人疑惑,蒙古铁骑征战到了欧洲,唯独没有侵占离自己较近的印度国,这是为何呢?

网络配图

成吉思汗名为孛儿只斤·铁木真,他是古代蒙古的首领,在他的领导下蒙古各部落最终实现了统一,他是世界历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1206年,蒙古高原百余个大小部落先后败亡,鞑靼、克烈、篾儿乞、乃蛮和蒙古五大部均统一在铁木真的旗帜下。铁木真遂在斡难河(今鄂嫩河)之源举行大聚会,建立也客·蒙古·兀鲁思,即蒙古汗国,顺理成章,他便被推举为蒙古汗国的大汗,被尊为成吉思汗,这个称号在蒙古语中有“海洋”或“强大”之义。成吉思汗曾多次发动征服战争,西达黑海海滨,东括几乎整个东亚,建立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尽管这个帝国十分庞大,但是令人疑惑不解的是,为何偏偏不征服离印度过呢。这不得不引起他人的注意。胸怀大志的成吉思汗怎么可能放弃征伐一个离自己近而又富有的帝国呢?下面由冷小编来简单分析分析。

据《元史·耶律楚材》记载,促使成吉思汗班师的原因跟成吉思汗在印度河遇到的一种叫“甪端”的怪兽有关。史料称,成吉思汗为了追击扎兰丁一直攻到印度河北岸,但是成吉思汗的大军并没有攻进印度境内,而是很快撤回到了阿富汗。

八剌率领的两万蒙古军进入了印度境内,并沿途攻下了一些城市,但经过几个月的盘查,始终未找到扎兰丁的踪迹。当时耶律楚材便婉言劝说成吉思汗放弃追击,从印度撤出。但是成吉思汗不但要继续追击扎兰丁,还想乘机攻下印度这块陆地。这时传来哲别部队进军高加索山,战胜钦察援军,进兵阿罗思(俄罗斯)的好消息。于是成吉思汗更加坚决地下令渡河南行,接应八剌,平定印度,尽快完成他的帝国大业。但为什么强大的蒙古骑兵未能踏入印度境内,很快撤军了呢?

据《元史·耶律楚材》记载,当年决意要攻取印度的成吉思汗的部队在攻到印度河时,遥见河中水汽磅礴,日光迷蒙。将士们口干舌燥,纷纷下骑饮水,可是河水热度似沸,根本不能入口。这使得将士上下怨声不断,恨不得立刻驰归。耶律楚材正想再次进谏,忽见河滨出现一大怪兽。成吉思汗遂命令将士准备弯弓射杀,忽然听到怪兽发出响声,酷似人音,仿佛有“汝主早还”四字。耶律楚材立即阻止弓箭手,乘机对成吉思汗说这种怪兽名叫甪端,是上天派来警告成吉思汗为了保全民命尽早班师的。成吉思汗于是顺应天意,没有行进。八剌亦即日北归。会师后,成吉思汗立即率军返回了蒙古国。

从这段史实的记载来看,颇似一个神话,但也有历史学家认为,奇形怪兽是可能存在的,而且印度有些兽类蒙古人并未见过这也不足为奇。至于把怪兽的叫声说成是“汝主早还”的话,估计应该是耶律楚材的牵强附会之辞,耶律楚材本有劝主早归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他很可能借题发挥,假借怪兽的叫声来规劝成吉思汗班师。当时的实际情况多半是这样的。耶律楚材很可能考虑到蒙古兵在印度不可能讨到好处,所以借怪兽之名假传天意。那么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蒙古兵的情况和当时印度的状况。

网络配图

蒙古国的确是个能征善战的国家,它仅凭借着100多万的人口和十多万人的军队竟战胜了拥有几千万人口及数百万大军的金国、南宋、花剌子模以及欧洲联军。蒙古骑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必然有它优越的条件。

首先,蒙古人的饮食习惯决定了他们在任何地方都能很快适应。蒙古军队“出入只饮马乳,或宰羊为粮”。也就是说,只要有供马匹和畜群食用的水草,蒙古人就可以自给。其次,蒙古人好骑射,这不仅有利于他们在平地上作战,而且也可以弥补粮草的不足。因为即使在战争中,一时缺乏马乳和羊肉,他们还可以以射猎作为补充。在作战中,蒙古骑兵就是依靠马匹和畜群来补充给养的。这在后勤上大大减少了军队行进的辎重。在行军作战的过程中,粮草往往就是一个军队的咽喉,然而敌人却很难遏制住蒙古兵的咽喉,这也就决定了他们比别人少一个致命的弱点。

但蒙古骑兵也有两大弱点。一是善骑好射、策马急袭的蒙古骑兵在江河湖泊面前便显得毫无用武之地,为了克服这一弱点,1220年,成吉思汗就建立了水军。有相关史料记载,在西征时,蒙古军就曾在一个月内造船百艘、载蒙古骑兵渡过漠兰河。但是另一个弱点却是蒙古骑兵解决不了的,即他们先天存在的问题。生活在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干寒地带的蒙古人惧怕湿热,不耐高温。这一点在攻占南亚、东南亚一带的战役中就已显露无疑了。所以有人推测,真正促使成吉思汗班师的原因也可能是蒙古骑兵适应不了印度的气候以及地理环境。

根据记载,当时正值盛夏,暑气逼人,蒙古军队只行进了数里路,就觉得气喘神疲、汗流不止,有不少士兵还因中了暑不能行军作战。酷热的气候使得剽悍的蒙古兵顿时丧失了斗志。而印度兵却对这种气候习以为常。迫于环境的限制,蒙古兵在这里完全失去了优势,他们在印度这块土地上再也没有在高原草地上纵横驰骋的气势和战斗力了。

气候原因可能是促使蒙古军队折回的主要原因,但还有一点很可能就是耶律楚材知道印度战象的可怕。

印度的大象很多,在那里大象不仅可以用来劳作,而且人们还将大象组织成军队以协助战争,印度人对大象怀有很特殊的感情,他们称呼大象为“哈第”。在印度人看来,这种动物是力量、智慧和善良的象征。经过训练,大象很容易就能成为人们的好朋友。而在战场上,大象往往凭借它们的身高、体积和力量优势占领战场的主动权。

网络配图

高的战象可达两、三米,这使得架在它背脊上的塔楼可以居高临下地向敌军射箭、投枪。在众多的动物中,大象力大无穷,而且又可以驯化,如果在战场上排开象阵,那将会所向披靡。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军事力量就已经依靠战象了,现在出土的当时的钱币上就有战象的图样。据记载,孔雀王朝还支援伊朗王朝和亚历山大大帝500头战象,帮助他们战胜马其顿王朝。

而战象和战马的配合就更是天衣无缝,象马并肩作战,由象开道,战马就能冲锋陷阵;而有了马冲锋,象就可以冲杀践踏。根据印度文献记载,当时印度的部队包括四种,象兵名列旗手,其次才是马兵、战车兵、步兵。可见印度是将象兵放到了制胜的地位。如果两军交战,蒙古骑兵很可能要遭遇象战,蒙古骑兵将很难应付,这一点成吉思汗的后代就尝到了印度象兵的苦果。

1397年,成吉思汗的后代帖木儿决定完成先祖的大业,排除众议发兵印度。他先命令其孙贾汗吉率领三万骑兵作为远征军的先锋队,贾汗吉在1397年成功渡过印度河,并于1398年5月攻占了木尔坦。随后,帖木儿亲率十万远征军,横越兴都库什山脉到达了喀布尔。1398年9月,帖木儿特意选择了当年扎兰丁过河的同一地点渡过印度河,意为完成成吉思汗未完之事业。帖木儿与贾汗吉会师索特里粟河,然后继续前进,一路上所向无敌,直到遭遇了印度的象兵。

当时印度军派出了120头战象,每头象的背上背负一个战楼,楼内有战士12~14人不等,他们以箭为武器,处在几米高的战象上可以居高临下地从战楼中向脚下和远方的敌人发箭。印度军的这种作战方法蒙古人从未见过。蒙古军队的战马见到这等庞然大物,任凭怎么鞭打也不上前。顿时军中一片混乱,象背战楼里的箭如雨飞,蒙古骑兵死伤不少,不得不马上回头撤退。帖木儿见识到了战象的威力,他的进军计划遂被这种庞然大物打乱了。尽管之后他想出了用火攻的方式来制伏象群,但之前的战斗在蒙古骑兵中已留下了阴影。所以说如果当初成吉思汗的骑兵强行攻进印度也势必会遭遇象战,那对于已十分疲倦的蒙古骑兵是不是致命的就不知道了。

成吉思汗为何不征服印度?没有人知道蒙古骑兵就算是强行攻进了印度,历史又将怎样续写。最后成吉思汗决定从印度撤军,从而保住了蒙古军的主要力量,大元王朝最终得以在东方屹立才是真正的史实!

标签: 成吉思汗

更多文章

  • 揭秘赵括纸上谈兵招致失败只因遇上了战神?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括纸上谈兵

    战国时期著名的战争“长平之战”,无论是从其规模,还是伤亡的惨烈程度来看,无疑都是空前的。而这场战争中,秦军的将领白起以及赵军的将领廉颇等人都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还有那位最后死于秦军乱箭之下的赵军主将赵括。说起赵括,大家可能对他都不会陌生,“纸上谈兵”这一成语的主人公便是他。赵括从小学习兵法

  • 刘邦都请不动的绮里季为何愿意出山助刘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绮里季

    绮里季是汉初年间的隐士,是商山四皓之一,秦朝的时候,秦始皇焚书坑儒,天下儒士受到迫害,绮里季和另外三位就逃到山中归隐,躲避秦军的迫害。绮里季吴实归隐山林后,对做官从政更是没有一点欲望,四人德高望重,学问很高,汉高祖刘邦曾经多次想要请商山四皓出来做官,但是都没有成功。之后刘邦宠幸戚夫人,他又发现刘盈天

  • 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竟然是和珅的助手而非对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纪晓岚

    在纪晓岚所著的《阅微草堂笔记》一书中,记载了很多关于他自己的故事。公元1724年,纪晓岚在河北沧县出生,纪晓岚出生前,他的祖父纪天申梦见过一道火光进入了家中,不久之后,纪晓岚便呱呱坠地了。关于纪晓岚出生的故事有多个,一说法是,纪晓岚是火精转世,当地的百姓有驱赶火精这一风俗,传说火精会赤身出现在火中。

  • 历史上最假太监竟与太后私通多年未被发觉!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吕不韦

    说到太监,我们知道是指古代宫廷中替皇室服务并阉割掉外生殖器的男性,一般由身份卑贱的人充当。然而他们由于种种关系能得到皇室的信赖,从而有机会发展,比如有名的魏忠贤,赵高等。然而今天并不是说这种太监怎么坏,而是来说一位看似太监却非太监的人物,他在宫中与太后私通多年,最后还生有两个儿子,如此却能多年不被发

  • 朱元璋爱诛杀功臣 秦始皇为啥一个大臣都不杀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秦始皇

    朱元璋,刘邦,秦始皇都是古代帝王中的帝王,雄才大略平定天下。他们身上有很多相同点,也有很多不同点。比如说秦始皇就从来没有诛杀大臣(坑掉的三千儒生都是小喽喽),可是朱元璋和刘邦却特别爱诛杀大臣。这是为什么呢?历史上说的秦始皇可是有名的残暴帝王啊?网络配图秦始皇千古一帝,他胸怀天下, 他的思想是以战止战

  • 和珅的过人之处:他竟陪乾隆流泪陪乾隆绝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和珅

    和珅的祖上辽宁人,清初从龙入关,被安置在北京西直门内驴肉胡同居住,虽未得显达,但也留下了一个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和珅的父亲叫常保,曾担任过福建的副都统,也算是一位高级将领了。显然,和珅家世虽不显赫,却也是一个武官世家,他本人则是典型的八旗子弟。网络配图清史稿本传中称和珅“少贫无籍,为文生员”。他童年

  • 北宋大臣的胆子有多大?曾放狠话建议火烧皇宫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范雍,北宋大臣,虽然名声远不如他的本家范仲淹,但还是很有作为的。此人敢于直谏,甚至不惜说狠话。网络配图公元1029年,玉清昭应宫因雷击起火被烧,朝野震骇。玉清昭应宫是宋真宗时期修建的,规模宏大,共有3610间房,花费了北宋政府两年的财政收入,给北宋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到宋仁宗的时候,玉清昭应宫被雷火

  • 宋高宗用处女选太子的秘闻:看谁能坐怀不乱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高宗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皇帝选太子的方式无非有两种:第一种是皇帝根据“立长不立幼”的古训册封太子;另外一种就是群臣联名举荐。但是在宋朝,宋高宗却创造了一种新型的选举太子的方式——用处女选太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宋高宗为何要用处女来选太子呢?网络配图继承宋高宗之皇位的宋孝宗赵睿是所有宋朝皇帝中最为

  • 秦始皇有多残忍 为一个天外来客杀死一个村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始皇

    大家都知道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我一统天下的皇帝就是秦始皇,在治国之初秦始皇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虽然也是国泰民安,但是在秦始皇的后期他为了达到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经常是劳民伤财犯下了种种滔天的罪行。网络配图大家都知道在秦始皇后期他自认为自己是千古一帝。所以在一直祈求长生不老,所以派了徐福的人经常出海找长

  • 谁这么猛?竟被称为历史上的“中华第一勇士”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蒙恬

    在遥远有秦朝,有一位将军曾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的万里长城,征战北疆十多年,威震匈奴。传他曾改良过毛笔,是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网络配图他不是别人,是被后世之人称为“中华第一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