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为何要侮辱魏延?诸葛亮真的能看出反骨吗?

诸葛亮为何要侮辱魏延?诸葛亮真的能看出反骨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561 更新时间:2024/1/19 3:40:03

关于魏延子虚乌有的反骨与投靠刘备时的两次叛变一直争论不止。只是,魏延是叛变卖国的小人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就从魏延第一次“叛变”刘琮,迎接刘备开始说吧。从行为上看,看似魏延做了反叛的事实,砍死守城将士,大开城门,并与襄阳大将文聘交战。所以在蔡瑁张允刘琮眼里,魏延真是个实实在在的大叛徒。于是魏文长就被扣上了反骨的名声。在我看来,这种想法推断很不对。按这个道理,姜维钟会在蜀中自立时,手下的将士们都不服从,那他们是不是在钟会眼里也全是反贼呢?毕竟,钟会是他们的领导呀。而这这些将士们不但不服从,还把钟会直接大卸八块了。看来和魏延一样都是反贼。

刘备在刘表病重时,承诺誓死辅佐刘表的后代,那怎么不服从刘琮投降曹操的安排呢?问题渐渐明了了。关键在于蔡瑁张允刘琮这些人没有任何资格指责魏延!蔡瑁张允刘琮卖国之徒,没有继承先辈刘景升的志愿,作为领导人不但不能保全疆土,还反而向曹贼低头,这种行径怎么对得起父辈拼命挣下来的江山,又怎么对不起供养他们的老百姓呢?蔡瑁张允刘琮最终下场凄惨。可见魏延“反叛“的只是叛徒蔡瑁张允,魏延热血的举动反而是证明了魏延忠于汉室。当然,与魏延做法相反——文聘的做法也不能武断地否定。文聘憋屈地被迫投降了曹操,是因为领导者的无能**而导致的无可奈何的结果。也许,魏延的做法更让人热血澎湃,只是文聘的做法更现实一些。

第二次,魏延确确实实做出了叛变韩玄的举动,刀斩韩玄献城。如果,魏延此举在太平盛世,那么魏延的反骨就肯定坐实了。不过,在乱世中被无能主公无端猜忌就是另一回事了。乱世残酷,那些无能且爱杀伐的主公一般没有能力保卫疆土,自然也没有什么人拥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常很难适应于这类人。换句话说,如果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常正常运作的话,也就不会有乱世了。所以,在乱世中,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运作鲜见。更多的是以牙还牙以血换血!主公无端地排挤猜忌下属,下属完全可以换个老板重新辅佐,甚至在迫不得已的时候,完全可以先下手为强。同样是在三国演义中,官渡之战中张颌高览被袁绍无端猜忌,被杀的危险很高,张颌高览就杀了袁绍使者直接投靠了曹操。甘宁被黄祖无端扣在江夏,大志难展,就投靠了孙权,后来战场相遇果断地杀了老上司。王平坚守营寨却被徐晃猜忌并威胁,王平就烧了营寨直接降了刘备。法正在西蜀大志难伸,辅佐刘备的时候,多次劝刘备火速斩首刘璋。特别是张翼和巩志,前者是杀了守城将领刘璝后,献城投降。后者,被太守以死威胁,就直接放冷箭射死太守。这些人的行为也没有人指责。韩玄在三国演义里是什么货色就不用科普了。黄忠被韩玄猜忌,韩玄正要杀黄忠时,魏延为救黄忠,率领众人杀了韩玄,实在是仗义之举。魏延此举可谓是救了全城百姓。如果硬说叛变,那只能得出除韩玄以外长沙百姓大多是反贼的结论。倒不如是韩玄没有资格做长沙太守。所以,在我看来,魏延的举动远远轮不到反骨的境地。

最后,就是诸葛亮对魏延的定性。为什么诸葛亮要这样侮辱魏延?如果诸葛亮真的能看出反骨的话,那么孟达,苟安这类反贼怎么就看不出来么?如果硬要说诸葛亮厌恶献城投降的人。那么又为什么要劝刘备杀掉绝不投降的张任呢?巩志射杀了金旋的时候,怎么没见诸葛亮这么激动呢?魏延好歹是正大光明,当众杀了韩玄,而巩志却是放的冷箭。在我看来,诸葛亮对魏延的反感恐怕是来自于关羽。

诸葛亮当初劝告关云长多带兵马,并小心黄汉升。结果,关羽完全不当回事。也许诸葛亮曾对刘备谈到自己对长沙之战的担忧,也许诸葛亮试图用长沙之战再次杀一杀关羽的傲气。当初,诸葛亮给关羽安排华容道这个任务就有这个意图。结果却是,由于魏延的活跃,导致关羽只用了500校刀手就平定了长沙。狠狠打了诸葛亮的脸。关羽此人爱惜士卒,却从不把士大夫当回事,这一点与魏延很相似。现在又多了一个给自己找气的“小关羽“,诸葛亮又如何不生气呢?另一方面,魏延刚刚加入阵营,必须要给魏延威慑,不然,以后魏延会跟自己高调唱对台戏。这样来看,诸葛亮的那些话就能理解了。

作为领导——刘备三兄弟对魏延非常欣赏。先是魏延大战文聘时,张飞就想过去帮忙。后来,魏延长沙献城,更是帮了关羽大忙。对刘备来说更是如此。刘备和魏延有一段经历很相似。魏延在刘琮和韩玄那里都不得志。刘备在袁绍,刘表,吕布那里也差不了多少。甚至,袁绍还要杀了刘备以报颜良文丑之仇,刘备何尝不想像当年那样暴打督邮风风光光的走呢。现实所迫他也只能用口才骗局勉强让自己远离袁绍。当他得知同样不得志魏将军为救黄汉升而率众起义的时候,也许,皇叔会看到当初年轻的自己吧。

刘备特别重视魏延,进军西蜀时,就以黄忠魏延为大将。魏延没有攻打邓贤营寨,犯了军令时,黄忠要求刘备杀魏延正军法时,刘备饶恕了魏延。虽然没有当上五虎将,但是刘备还是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刘备知人善用,在汉中争夺战中,魏延表现最活跃,射中曹操人中。在刘备北伐孙权的时候,还让马超兄弟去给魏延帮忙,并被魏延监视。综上所述,魏延反骨和两次叛变是不成立的。

标签: 诸葛亮魏延

更多文章

  • 司马八达是哪八人?他们都像司马懿在三国搅弄风云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司马八达,司马懿

    司马懿,字仲达,司州河内郡温县孝敬里舞阳村人,出身士族,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为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

  • 梅殷娶了朱元璋女儿,为何没救建文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梅殷,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起于微末,做过乞丐,当过和尚,靠造反起家,一路开挂,击败陈友谅和张士诚,建立大明王朝,最后推翻元朝政府,统一全国,开创万世基业,实在是了不得的人物!然而老朱家造反的“基因”好像是遗传下去了,朱元璋驾崩,皇长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然而没多久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就起兵造反了,朱棣的想法

  • 诸葛亮没有北伐成功更没能复兴汉室,那他的历史地位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三国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诸葛亮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公元207年冬,寄居在荆州的刘备经徐庶的推荐,他知道了隆中有一位不世出的人才名为诸葛亮。得知了这个消息的刘备很是高兴,他希望徐庶能让诸葛亮来投奔他,毕竟他自己好歹是汉室后裔,同时还是汉献帝亲封的

  • 刘邦35岁前一事无成是真的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汉朝,刘邦

    对刘邦早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才学过人的富二代,年少有为的公安局长,这才是真实的刘邦秦末暴政使得民怨沸腾,刘邦斩白蛇起义,先入关中灭亡秦朝,而后战胜项羽、征服诸侯、平定天下建立了汉王朝,前后不过七年时间。这是一个传奇人物,围绕在他身上的话题数不胜数。有说他出身于无

  • 张俭:东汉末年名士,得罪权贵逃亡半生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俭,东汉

    他是东汉末年名士,因得罪权贵逃亡半生,最后活了八十四岁善终,此人便是张俭,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他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张俭,东汉时期大臣兼名士,也是著名的“八俊”之一,他的父亲是江夏太守。当时中常侍侯览的家属鱼肉百姓无法无天,张俭揭露他们一家的罪行,侯览把张俭上奏的章表扣了下来,桓帝没有看到,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时漏掉了一个人 结果此人最后篡位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对杯酒释兵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华夏文明历时近5000年,有尧、舜禹三帝仁义禅让帝位,有秦皇气通山河吞并六国统一华夏,更有驱逐鞑旦,恢复中华的民族主义帝王皇帝,也有量中华之物,行割地赔款,赠予万国俯首称臣的屈辱时代。但真正要说能改变华夏民族的莫过于宋朝开国皇帝赵匡

  • 柴荣临死前破格提拔赵匡胤 柴荣为什么要这样做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柴荣,五代十国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柴荣和赵匡胤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显德七年(960年),后周军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赵匡胤“被迫”披上黄袍,被众人拥立为皇帝。赵匡胤率军回京以后,柴宗训被迫禅位,赵匡胤正式登上帝位,就这样,后周政权灭亡。而更戏剧性的是,曾经破格提拔赵匡胤,以至于给他提供造反机会的,

  • 魏野的一生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不愿入仕为官?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魏野,北宋

    古代因为仕途不顺而心灰意冷的文人墨客不在少数,他们中的部分人选择远离沉浮不定的官场,另辟蹊径。陶渊明躬耕垄庙,收获了自在与逍遥;孟浩然归隐山林,得到了潇洒与悠闲。北宋时期也有这样一位世外高人,他克服了世人所有的功利心态,忍受常人所不能忍的孤独感,一生都隐居于外人打扰的乡间野外,他就是魏野。魏野,字仲

  • 三国除了那些为人熟知的名将之外,有哪三位猛将最低调?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猛将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是一个战乱频繁名将辈出的年代,生逢乱世之中大多数人都想要出人头地,因此有不少人投身战场以求建功立业。在常年的战乱纷争中,有很多猛将凭借着非凡的战力以及卓越的功勋而名扬天下,然而,除了这些名将之后,三国中仍有很多实力很强但是却默默无闻的将领,向来不为世人所熟知。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三国中

  • 拥有西凉大军的董卓斗不过孙坚还要迁都,为何会这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董卓,三国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董卓入洛阳后手握兵权,为何还抵挡不住孙坚的进攻?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元190年,冀州牧韩馥、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等十余人纷纷起兵反对董卓。在此之后,长沙太守孙坚也率领豫州各郡军队征讨董卓,虽然当时孙坚在梁地被董卓部将徐荣击败,但在此之后,孙坚重新收拢流散部属,进驻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