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普:北宋开国功臣,为北宋的建立与发展做出贡献

赵普:北宋开国功臣,为北宋的建立与发展做出贡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130 更新时间:2024/1/17 15:42:47

赵普(922年-992年8月18日),字则平,五代至北宋初年政治家,北宋开国功臣,曾三度宰相。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物生平

霸府幕僚

赵普祖籍幽州蓟县,曾祖父是唐末任三河县令,祖父赵全宝,在唐末任澶州司马,父亲赵迥,五代时任相州(今河南安阳)司马。后唐时期,幽州主将赵德钧连年征战,家国不宁,赵迥不堪战乱,举族迁居常州(今河北省正定县),后又迁至洛阳。赵普是赵迥的长子,为人淳厚,沉默寡言。镇阳豪门大户魏氏(名不详)很欣赏他,将女儿许配给了赵普。

后周显德元年(955年)七月,赵普被永兴军节度使刘词辟为从事,与楚昭辅、王仁赡为同僚。刘词死后,上遗表向朝廷推荐赵普。

显德三年(956年),后周世宗柴荣用兵淮南,赵匡胤攻下滁州,宰相范质奏请任命赵普为军事判官。赵匡胤之父赵弘殷在滁州养病,赵普朝夕侍奉药饵,赵弘殷于是以宗族的情份来对待他。赵匡胤曾经与他交谈,觉得他很不寻常。当时捕获盗贼一百多人,律当斩首,赵普怀疑其中有无辜的人,请太祖讯问他们,后来得以存活的很多。淮南平定后,调赵普补任渭州军事判官。赵匡胤领任同州节度使时,征召他为推官;赵匡胤移驻宋州后,又上书朝廷任他掌书记。

显德六年(959年)六月,柴荣去世,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是年七月,赵匡胤改领归德军节度使,赵普升为节度掌书记。

陈桥兵变

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元旦,传契丹勾结北汉入侵。宰相范质仓促之间派赵匡胤率军北征,兵行开封东北四十里之要道陈桥驿时,赵普等人为赵匡胤谋策,托故不行,将赵匡胤灌醉,然后以杏黄龙袍加身.发动陈桥兵变。赵匡胤在既成事实面前,从柴宗训手里接过“禅位”书,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

宋太祖即位,论功行赏,继续使用后周宰执范质,王溥以及魏仁浦为相,以维系旧官员之心。石守信、高怀德等得到晋升要职、赵普辅佐有功,任为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

从征二李

宋太祖赵匡胤代周以后面临的国内形势,依然是五代十国以来的武臣弄权局面。后周时义成军节度使李筠,不甘居下,拒绝新皇帝授予的兼中书令的高官,于建隆元年(960年)四月,勾结北汉刘钧起兵反宋。赵普看到形势可虑,力主太祖亲征并随同前往,宋太祖从其议,御驾亲征,命赵普和留守京师,赵普请求随军出征。宋太祖笑着说:“你能够胜任战事吗?”六月,石守信、高怀德攻陷保泽州(今山西晋城),李筠自焚死。

时后周太祖郭威之甥、驻扬州之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已成为宋廷心腹之患。李派翟守殉联结北汉,中途被俘为宋太祖所用以后,宋廷采取赐李铁券(免死牌)以稳其心,并令其移镇青州(今山东济南一带)以便就近约束。李重进扣押宋使,遂于七月起兵反宋。宋太祖派石守信、王审琦征讨,迁延未克。赵普因以原后周之将士攻后周之贵戚为虑,劝太祖自行。十一月从征扬州,—举攻克,李重进全家自焚而死。

二李叛乱的平定,从献策亲征之意义上来说,赵普之功显著。遂迁以兵部侍郎、枢密副使之职。

谋以定国

杯酒释兵权

建隆元年(960年)末,宋太祖平定李筠及李重进叛乱后的一天,召见赵普问道:“为什么从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换了八姓十二君,争战无休无止?我要从此息灭天下之兵,建国家长久之计,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赵普精通治道,对这些问题也早有所考虑,听了宋太祖的发问,他便说:“这个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藩镇权力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治理的办法也没有奇巧可施,只要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就安定了。”赵普的话还没说完,宋太祖就连声说:“你不用再说了,我全明白了。”

于是一个重建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计划就这样酝酿出来,并逐步付诸实施了。在北宋中央集权方面,最重要的是兵权,也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建隆二年(961年),宋太祖鉴于当时已控制局势,就着手陆续采取了一些措施,把殿前都点检镇宁军节度使慕容延钊罢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侍卫亲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罢为成德节度使。因为殿前都点检是宋太祖黄袍加身前担任过的职务,从此不再设置。由石守信接替韩令坤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

起初宋太祖以石守信等人都是自己的故友,并不介意,赵普就向他数次进言说:“臣也不担心他们会背叛陛下,但是如果他们的部下贪图富贵,万一有作孽之人拥戴他们,他们能够自主吗”?这些话实际上是提醒宋太祖,要他记住陈桥兵变的事件,避免类似的事件重演。果然宋太祖采取措施要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建隆二年(961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时,宋太祖留下石守信等将领叙叙兄弟情谊。有点醉意了,他向将领吐露做皇帝的苦处,夜不能安,防范变乱,不及你们做臣下的高枕无忧。当石守信等表示誓死效忠时又说,假如你们的部下谋富贵而起寥怎么办呢?又说人生在世所重者不过多积金钱,田宅,为子孙立不可动之产业;多置歌妓美女饮酒作乐以终天年。我与你们结为亲家,大家相互都没有猜忌不是很好嘛?这一番话的意思大家都听明白了。于是,第二天纷纷辞去军职,交出兵权,到地方做节度使去了。赵普献策之功自然是不能抹杀的。建隆三年(962年),晋赵普为枢密使、检校太保。

分化职权

“杯酒释兵权”只是解决兵权的第一步。中唐以来方镇弄权的隐患和新执掌禁军的弄权问题,仍是赵匡胤面前的当务之急。关键是把赵普的十二字方针策略精神渗透到朝廷与地方的职官建置中去,改变权力结构中的独立性,使之必须依附君权而运转。在赵普的参赞下,这套相互制约的职权体制终于制订出来了。这就是中央设副相、枢密使副与三司计相以分宰相之权,收相互牵掣之效。枢密使直属皇帝掌指挥权,而禁军之侍卫马、步军都指挥和殿前都指挥负责训练与护卫。

乾德元年(963年),用赵普谋,罢王彦超等地方节度使和渐削数十异姓王之权,安排他职,另以文臣取代武职,于是武臣方镇失去弄权的基础,另一方面,收厢兵之骁勇和荒年募精壮之丁为禁军,于是天下精兵皆归枢密院指挥。地方虽无精兵,但地方厢兵合则仍可制约禁军。这就形成了强干弱枝而内外上下相互制约之制。

在地方,则以文人任知州及副职通判为行政官员,重要文献需会签有效。通判为皇帝督察知州之耳目。宋初州设团练使副,原为闲职。熙宁变法中,有的成为负责义勇之主管。

制其钱粮,是指限制节度使的财政粮饷权限的一种办法。规定地方钱粮大部输送中央,设转运使副主其事。熙宁变法中财税增多,地方之府库也很充盈,此时,节度使问题业已解决。

官拜宰相

乾德二年(964年),宋太祖部署中枢与地方政权既定,时机成熟,就尽罢留用后周的范质,王溥、魏仁浦三相,任命赵普为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中书省没有宰相签署敕令,赵普以此为由上奏宋太祖,宋太祖说:“卿只管呈进敕令,朕为卿签署可以吗?”赵普说:“这是有关部门官吏的职责而已,不是帝王做的事。”宋太祖命令翰林学士讲求旧制,窦仪说:“现在皇弟任开封尹、同平章事,正是宰相的职任。”宋太祖下令签署权赐给赵普。赵普任宰相后,皇上把他看作左右手,事情无论大小,都向他咨询以后决断。

当时,赵普兼任监修国史。太祖命令薛居正、吕余庆为参知政事以辅助赵普,不能宣布皇帝的诏谕,位次列在宰相之后,不掌印,不参预上奏议事,朝会时不领班,只是奉令制作敕令而已。原先,宰相副署敕令,都用内制,赵普任宰相后只有敕,不是原来的典章制度。

雪夜决策

宋太祖常常便装出行经过功臣之家,赵普每次退朝,不敢随便穿戴。一天,傍晚时下大雪,赵普以为宋太祖不会出来。过了一段时间,听见叩门声,赵普急忙出门,宋太祖站在风雪中,赵普惶恐迎拜。宋太祖说“已经约好晋王了。”一会儿后赵光义来到,赵普铺设厚垫子在地上请他们坐在堂中,在炽红的炉火上烧肉吃。赵普的妻子敬酒,宋太祖称她为嫂。于是与赵普商议攻伐太原。赵普说:“太原地当西、北二面,太原如果攻下,则我国须单独抵挡这两面,不如等削平诸国以后,则太原这一弹丸黑子之地,能够哪里逃得掉呢?”宋太祖笑着说:“我的意思正是这样,特地来试试你罢了。”

这番谈话表明在确定所谓“先南后北”的方针上,赵普襄赞有功。关于先南后北决策的核心,主要是统一北汉,夺取燕云十六州是以后的事情。就这样,宋太祖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得以制定。

乾德五年(967)春,加封赵普为右仆射、昭文馆大学士。突然母亲去世,赵普守丧,皇帝诏令继续到到职办公,赵普就全太祖派遣使者到各个要道,征召壮丁户籍姓名送到京师,以作为守卫的预备。在每个州府设置通判,令其负责钱粮事宜。自此后兵精粮足,府库充实。

谋私宠衰

开宝二年(969年)冬,赵普生病,宋太祖乘车亲自到中书省看望。次年春,再次到赵普的府邸安抚慰问,赏赐钱财,增加其俸禄。

开宝六年(974年),宋太祖又一次造访赵普府第。正好吴越王钱俶派人送信和礼物,单子上说是“海物十瓶”,放在堂屋的左廊下。正好宋太祖的车驾到了,赵普匆忙出去迎接,来不及遮挡礼物。宋太祖看见,问是什么东西,赵普回答是海物。宋太祖说:“钱俶送来的海物,一定很好。”就命人打开,结果发现瓶里装的全是金瓜子(小颗粒的瓜子黄金)。赵普很紧张,叩首道歉说:“我还没有打开书信,实在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如果知道,一定会上奏皇上,拒绝掉这些东西。”宋太祖笑着说:“尽管收下,不要过虑。他还以为国家大事都是你拟定的呢。”赵普收下金子,赵普在东京汴梁的府宅都是用这些金子修建的。

赵普辅政是相当专制,其他的朝臣非常忌惮他。当时官府禁止私人贩卖陕西、甘肃的大木料,赵普曾经派遣小吏到市场去买木材,连成巨大的木筏运到京城盖房子。这个小吏就趁机偷窃木材,打着赵普的旗号在京城卖。权三司使赵玭廉知道了又禀告给宋太祖,宋太祖非常生气,督促下令追查此事,想要下旨驱逐赵普,幸好有王溥上奏求情才解决了这件事情。

依照以往的旧制,宰相、枢密使每次在长春殿等候召问,一起在庐中等候;赵匡胤听说赵普的儿子赵承宗娶枢密使李崇矩的女儿为妻,于是命令他们分开等候。赵普又用空闲地私自换取皇家菜地来扩建自己的住宅,又经营客店谋利。

卢多逊任翰林学士,趁着赵匡胤召见时多次攻击赵普的短处。正好雷有邻敲响登闻鼓,告发堂后官胡赞、李可度受贿枉法以及刘伟伪造代理官职文书而得官,王洞曾经收受李可度的贿赂,赵孚除授西川官却称病不到任,都受到赵普的庇护。宋太祖大怒,下令御史府审查讯问,他们都受到处罚。任命雷有邻为秘书省正字。宋太祖对赵普的恩宠渐渐疏淡了,开始下诏参知政事与赵普交替掌印、领班、奏事,来分夺赵普的权力。不久,把赵普调出京师任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傅、同平章事。

再度入相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宋太祖驾崩,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三月,赵普自河阳入朝,迁太子少保留京城奉朝请。赵普常被卢多逊诋毁,在朝廷任官几年,郁郁不得志。遇到柴禹锡、赵镕等人告发秦王赵廷美骄奢恣肆,将会发生阴谋。宋太宗召问,赵普表示希望在机要部门来观察事变,退朝后又上书宋太宗,自陈参预知道宋太祖、昭宪皇太后临终顾托之事,言辞非常恳切。太宗感动醒悟,召赵普加以慰谕。不久任赵普为司徒兼侍中,封为梁国公。原先,秦王赵廷美位次在宰相之上,到这时,因为赵普是勋旧大臣,又任宰相,赵廷美上表请求位次在赵普之下,宋太宗听从了。到涪陵事败,卢多逊迁往南方,都是赵普的功劳。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赵普外调任武胜军节度、检校太尉兼侍中。宋太宗作诗给他饯别,赵普捧诗而哭说:“陛下赐臣诗,应当刻石,与臣朽骨一并葬在地下。”宋太宗被他感动了。第二天,宋太宗对宰相宋琪说:“赵普对国家有功,朕先前与他同游,现在牙齿头发都衰落了,不能用枢务政事烦扰他,选择善地来安置他,因此作诗篇来表达我的本意。赵普感激得哭泣流涕,朕也为之泪下。”宋琪回答说:“昨天赵普到中书省,手拿御诗哭泣,对我说:‘此生余年,无法报答皇上,希望来世能为陛下效犬马之力。’臣昨天听到赵普的话,今天又听到皇上的宣谕,君臣之间善始善终的情份,可以说是两全啊!”

三次拜相

雍熙三年(986年)春,宋太宗为报高梁河之辱而伐辽,亲征幽蓟,战事迁延,久未班师。

赵普上手疏谏阻说:“我看今年春天出师征讨,将要收复关外,多次听见克敌的捷报,深感痛快。但是时间消逝,转眼又到炎夏季节,军事一天天繁忙,战争没有停息,军队疲劳而耗费钱财,实在无益。我认为陛下自从平定太原以来,闽、浙归顺,统一中国,大振英名,十年之间,就传遍天下,远方的人不归服,自古圣王置之度外,不足介意。我个人考虑奸邪谄媚的人,蒙蔽皇上的聪明睿智,以致发动师出无名的战争,陷入深不可测的境地。臣遍读典籍,很知道些以往的事,我认为汉武帝时主父偃、徐乐、严安的上书及唐朝宰相姚崇上书唐明皇十件事,都是忠言至论,可以实行。希望陛下万忙之中,有幸读一读,过失并不深远,即使后悔也来得及追回。臣以为大发骁勇善战的雄兵,动辄使用百万军队,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又听说战争是件危险的事,难以保证一定获胜;战争是凶器,最戒忌的是不测。关系很大,不能不三思。我又听说上古圣人,心不固执,理贵变通。前人的书上有‘兵久生变’的话,实在值得考虑,如果改变迟缓计划,会失去机遇。十天半月过去,时间就到了秋季,北边转入秋凉,弓弩强劲,战马肥壮,我军久困,考虑到这个时候,可能会导致错误的指挥谋划。臣刚刚蒙皇上宠爱驻守地方,哪里敢妄言阻止军队。因为臣年岁已老,剩余的时间不多,报答国家和皇帝的恩情,正是这个时候。希望迅速颁发诏令回师,不能轻视敌人。臣还有万全之策,愿献给陛下。希望陛下精心调制膳食,保养身体,提携那些贫民,使他们转为富庶。将来会看到边烽无事,大门不关,天下都归于仁德,不同风俗的地区,相继向慕归化,归顺朝廷,契丹又能单独怎么样呢?陛下不为这样考虑,而相信奸邪谄媚之徒,以为契丹皇帝年少而国事繁多,所以诉诸武力,恰好迎合陛下的意思。陛下以祸为乐,求功心切,以为万全之策,臣认为万万不可。希望陛下审察虚实,追究妄谬,惩治奸臣误国之罪,停止伐燕军队的行动。不仅可以从困难中振兴国家,而且可因纳谏而成为圣人。古人曾经说过尸谏的事,老臣没有死掉,哪能为了安身保位而当面阿谀不进谏呢?”

宋太宗赐给他手书的诏令说:“朕原来部署军队选择将领,只令曹彬、米信等人驻守雄、霸二地,贮积粮食带着兵器来声张军威。等一两个月山后平定后,潘美、田重进等人合兵进讨,直到幽州,然后控制险要之地,恢复原来的疆土,这是朕的志向。无奈将领们不遵照原来的谋划算计,各持己见,率领十万军队出塞远征,迅速攻取契丹的郡县,又返师来领辎重,往复弊劳,被辽人袭击,这个责任在于主将。况且朕继承百王的事业,刚刚使天下稍稍太平,考虑人民苦于边患,将以救民于水火,并非想黩武穷兵,卿应当是知道的。疆场上的事,已经作好部署,卿不必为此忧虑。卿是国家的元勋大臣,忠言苦口,三次上奏,忠心实在可嘉。”

赵普上表谢说:“昨天因为军队久驻塞外,没有能够恢复故土,慢慢又到了炎夏季节,事势危险急迫,就上书陈述妄见,等待皇上宣谕。陛下特别体察忠诚,亲笔书写翰章,秘密宣谕皇帝圣谋。我个人认为兴师伐罪,诚信为上策,将帅如果能遵守已有的谋算,一定可以平定。正因为将帅们没有按照皇上的意志行事,导致事败。现在既然边疆已有防备,哪里还需要忧虑?况且陛下登极十年,使基业兴隆,没有一件事失当,只见国家安宁。陛下应当端身拱手,保养精神,清静心志,自然可以上继九皇,下观五帝。哪里需要穷兵黩武,与契丹一较胜负呢?”臣历来缺乏壮志,况且人已衰老,虽然没有功劳可以夸耀,但愿意竭尽忠纯之心。”观者都赞许他的忠诚。

雍熙四年(987年),改任山南东道节度,从梁国公改封为许国公。遇到宋太宗下诏亲自耕种籍田,赵普上表请求入见,言辞非常恳切。宋太宗诚恳地对宰相说:“赵普是开国元勋,朕所尊重礼敬的人,应当听从他的请求。”赵普来到后,宋太宗对他再三慰抚,赵普感激得呜咽泪下。

宋太宗耕农田礼仪完毕后,想任用吕蒙正为宰相,因为他是新提拔的人,借赵普原来的品行作为他的表率,颁册任命赵普为太保兼侍中。宋太宗赵普说:“卿是国家的勋旧大臣,朕所倚靠的人,古人常以其君不如、舜为耻,卿应当考虑啊!”赵普叩头拜谢。

当时枢密副使赵昌言与胡旦、陈象舆、董俨、梁颢等人非常相好。正好胡旦命翟马周上书言事,毁谤时政,赵普很嫉恨他们,上奏流放马周,黜除昌言等人。郑州团练使陈利用骄纵恣肆过度,很不守法,赵普查访得知,把他的事详细写出上奏宋太宗,利用因罪流放商州,赵普再三请求诛杀他。赵普嫉恨坏人,刚强正直达到这样的程度。

李继迁侵扰边境,赵普建议让赵保忠重新管理夏台故地。宋太宗于是命令他趁机图谋李继迁。赵保忠反而与李继迁同谋制造边患,当时舆论归咎于赵普,同僚们很想窥伺间隙图谋赵普,赵普不能一个人决断。

旧制,宰相于未时退朝归家,这一年非常炎热,特地准许赵普夏中至午时归家。

哀荣功过

端拱元年(988年),宋太宗免除赵普朝见的礼节,只是每天到中书省办公,遇有重大政事就召见他问对。这年冬天,赵普病倒请求休假,宋太宗多次到他家看望他,赏赐加倍。赵普于是声称病重,三次上表请求罢官,宋太宗勉强依从,任命赵普为西京留守、河南尹,仍旧兼任太保兼中书令。赵普三次上表恳切辞让,宋太宗赐他手写诏书说:“开国旧勋,只有你一个人,与他人不能等同,不要再推让,等出发上路那天,我到你家来与你道别。”赵普捧着手诏哭泣,于是请求带病与宋太宗面谈,宋太宗赐座与他面谈很久,多谈论国家大事,宋太宗赞许并采纳他的意见。赵普即将出发,宋太宗来到他家。

淳化元年(990年),赵普请求致仕,遂为西京留守、河南尹、太保、中书令。吕蒙正以宽简自任,政事多取决于王沔,王沔与张齐贤同掌枢务,关系很不好。

淳化三年(992年),赵普三次上表以年老多病,请求告老。皇帝派出使者快速前来安抚慰问,并加太师衔、封魏国公,享受宰相待遇,让他在家中养病。俟损日赴阙,仍遣其弟宗正少卿安易赍诏书赐之。又特遣使赐普诏曰:"卿顷属微瑑,恳求致政,朕以居守之重,虑烦耆耋,维师之命,用表尊贤。伫闻有瘳,与朕相见。今赐羊酒如别录,卿宜爱精神,近医药,强饮食,以副朕眷遇之意。"

是年七月十四日病卒于洛阳,终年七十一岁。宋太宗听到消息后非常震惊悲痛,对侍奉的大臣说:“赵普侍奉辅佐先帝,和我也有旧交情,他果断能决断大事,之前和我有些不愉快,这是很多人知道的事情。我即位以来,常常待他优厚礼遇,赵普也倾尽全力效忠于我,对国尽忠,是真正的社稷之臣。我失去他非常痛惜。”于是痛哭涕泣,左右大臣都非常感动。

太宗追赠赵普为尚书令,追封真定郡王,赐谥忠献。次年二月,葬于洛阳邙山。

宋真宗咸平元年(998年),追封韩王。

咸平二年(999年)八月,赵普得以配飨宋太祖庙庭。

宝庆二年(1226年),宋理宗赵昀图二十四功臣神像于昭勋崇德阁,赵普位列其中。

标签: 赵普北宋

更多文章

  • 崇祯皇帝勤于政务一心中兴大明 明朝为何还是亡于他之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崇祯,明朝

    还不了解:崇祯和明代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崇祯那么勤政,为什么还是亡了国?崇祯皇帝朱由检是明代最后一位皇帝,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亡国之君。虽然大明代是在崇祯手上亡掉的,但是历史却对这位亡国之君充满同情。因为崇祯和历史上其他的亡国之君不同,他不但勤于政务,而且不近女色,

  • 关羽都已经败走麦城了 关羽为什么还能列为五虎上将之首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蜀汉,关羽

    还不了解:蜀汉关羽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败走麦城的关羽,凭什么位列五虎上将之首,其他四人为何服气?给三国里面各大战将做排名,一直都是很多人比较热衷的一件事情。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将关张马黄赵,蜀汉五虎上将排在一起写,说明他们的身份地位都是相当的,虽然没有明确做排名,

  • 深得曹操喜爱的大将军,此人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古代,三国

    深得曹操喜爱的大将军,此人结局如何?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只要稍微了解一下三国,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曹操的手底下有五位良将,而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其中之一,张辽出生在公元169年,而他的祖上是姓聂的,只是为了躲避灾难,才改变了姓氏。在他年轻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公务员,当时的市长丁元看他

  • 关羽陨落后,吕蒙和曹操都离奇死亡?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古代,三国

    关羽陨落后,吕蒙和曹操都离奇死亡?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关羽死于公元219年的12月,曹操死于公元220年的3月,吕蒙死于公元220年的1月。吕蒙装成商人,白衣过江,诱骗关羽败走麦城后被斩首,孙权怕刘备报复,孙权把头送给了曹操,以示与蜀汉断交。曹操收到关羽的首级是在220年的正月

  • 隋文帝是怎么想到开创科举制度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隋文帝,隋朝

    隋文帝是怎么想到开创科举制度的?这是因为隋文帝想要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在中国,部分历史学家考证证明科举制开始于唐朝,部分历史学家认为科举制开始于隋文

  • 整死豪格抢了老婆 多尔衮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多尔衮,清朝

    还不了解:多尔衮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多尔衮是如何整死皇太极长子豪格,抢了豪格的妻子的?顺治五年,皇太极长子豪格蹊跷地死于狱中。亲叔叔多尔衮大喜,将豪格的财产据为己有,并对豪格的妻子说:“以后你就是我的老婆了。”按理说,叔侄是近亲,侄子去世了,叔叔即使不那么悲痛,

  • 陈叔陵:陈宣帝陈顼次子,生活极为奢侈腐化且极其好色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陈叔陵,南朝陈

    陈叔陵(554年~582年2月18日),字子嵩,南朝陈宗室、大臣,陈宣帝陈顼次子,母彭贵人。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天嘉三年(562年),受封康乐侯,邑五百户。光大元年(567年),担任中书侍郎、出任江州都督。太建元年(569年),受封始兴郡王。陈宣帝时期,历任江

  • 赵云和张飞在面对孙夫人的时候 她为什么不敢骂张飞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云,张飞

    还不了解:赵云和张飞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赵云和张飞同为五虎上将,为什么孙夫人却不敢痛骂张飞?三国演义中,刘备的老婆孙尚香是孙权的妹妹,此人据说十分的彪悍,整天舞刀弄枪的,而且是不光她舞刀弄枪就算了,他的丫鬟也是个顶个会耍,所以刘备娶了孙尚香,每天上个床就和上战场

  • 李世民和杨广都弑兄逼父上位 两人评价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世民,杨广

    对李世民和杨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同是弑兄逼父、夺嫡上位,为何一个被称为英主?一个背负骂名?引言“假令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楞严经》自春秋战国以来,儒家思想就影响着华夏儿女的言行举止。仁爱的思想贯穿着整个儒学文化。尤其是在对待亲人的

  • 历史上刘宗敏字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最后因何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宗敏,明朝

    刘宗敏,字捷轩,明末农民起义军名将。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自古以来,乱世之时,必定会出现很多英豪人物。或许,这些人的品行不是很高尚,或许他们的学识也不是很丰富,但是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是一个厉害的领导人物,能够带兵打仗,号令千军万马。在明朝末年,李自成的手下中便有这样的一个人物,此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