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和杨广都弑兄逼父上位 两人评价为何完全不同

李世民和杨广都弑兄逼父上位 两人评价为何完全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915 更新时间:2023/12/12 15:54:18

对李世民和杨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同是弑兄逼父、夺嫡上位,为何一个被称为英主?一个背负骂名?

引言

“假令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楞严经》

自春秋战国以来,儒家思想就影响着华夏儿女的言行举止。仁爱的思想贯穿着整个儒学文化。尤其是在对待亲人的时候,要更加团结尊敬彼此才行。可回顾封建王朝历史,有这样两个帝王,杨广和李世民,他们同样走过弑兄逼父的道路,都违背了儒家传统观念里面的仁义理念。

同样是弑兄逼父,夺取帝王之位,可为何后世对杨广和李世民的评价却有天壤地别的差距呢?

锦缆龙舟隋炀帝,平台复道汉梁王

隋炀帝杨广是隋朝时期的第二位皇帝,出生于公元569年,去世于公元618年。杨广当时的身份是当时上流社会中杰出的年轻人。因为他是杨坚和独孤迦罗的嫡次子,并且深受母亲独孤迦罗的宠爱。

公元581年,杨广被封为晋王。他在战场中立了众多功绩,比如说灭掉陈朝。也正是因为他在战场上建立了功绩,所以杨广的势力在不断扩充,养肥了自己的羽翼。

但杨广上面仍然有一个哥哥杨勇,杨勇早就因为嫡长子的身份被册立为了皇太子。不过这个皇太子的身份,却不受独孤迦罗这位母亲的喜爱。独孤迦罗把自己一颗满满的爱子之心,全部亲托给了杨广。

杨广的势力在母亲外戚势力的庇护以及自身的巩固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所以杨广慢慢地开始在朝中有了成为皇太子的趋势,直到公元600年,杨广被正式官方封为皇太子,将上面的哥哥杨勇赶下政治舞台。

隋炀帝出游

4年之后,杨广最终对哥哥杨勇痛下杀手。杨广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颁布太子诏书,将杨勇赐死。杨勇的下场极其悲惨,不仅皇太子之位他没有保住,杨勇还被贬为了庶人,最后没了性命才被封了房陵王。

杨广登基后,对杨勇这位哥哥的家人也并没有手下留情。杨广先是命令史官们对杨勇的生平记载,大肆描述一些不好的形象,丑化杨勇的形象,用以抬高了自己取而代之的合理性,于是史书中关于杨勇的形象,多半是品德不修、骄奢淫逸之词。

隋文帝在病重之时,杨广直接率兵打到皇宫深处,让父亲杨坚让位于自己。但杨广上位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直接将刀刃摆在了哥哥杨勇一家老小的身上。最后哥哥杨勇一家惨遭灭门,其下场极其悲惨。

自此之后,关于杨广的评价多半都不太友好。都说杨广滥用民力,穷奢极欲,导致国内大面积涌现了农民起义的现象,天下大乱国力无法一统,最后导致隋朝历史不过二世而亡。

但不论怎么说,杨广身上也依然有一些优点。比如说他修建大运河,对于南北文化经济政治方面的交流做出了贡献。后来杨广又改度量衡,发展了经济。他在军事统治方面西边征服了吐谷浑,北边还有高句丽也被他踩在脚下。杨广在文学创作方面也有建树,《隋唐诗》中还记录了杨广40多首原创诗篇。

在为中央集权选拔卓越人才这方面,杨广还开科取士,也就有了科举考试制度。这属于开天辟地的一项政治成绩,但很多后人却并没有将这样的成绩与杨广挂上联系。

在民生建设方面,杨广在国内各地设立了众多粮仓。为的就是防止在国家遇到危难情况下,或者是遇到了比较大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国内百姓们能够有充足的粮食可吃,能够扛住灾难。

直到1000多年之后的今天,考古专家们于北方境内各地发现了多处隋朝时期的粮仓。经过科研,人们证实了这些粮仓都于杨广时期建立。并且这些谷物并没有在时间的摧残下就已经烂掉,而是因为粮仓保存效果比较好,谷子直到今天还能够发芽。

隋朝版图

可见其忧患意识和建造粮仓的能力,在当时已经非常先进了。但后世对于杨广的评价却并没有这么客观,人们更多的是只看到了杨广身上的一些缺失,这背后的原因无外乎是这三个。

第一点,无非是成王败寇的道理。公元618年4月11日,杨广在江都兵变之后,被大臣宇文化及带兵闯入深宫,最后死在叛军之手。虽然杨广之后,隋朝还有一位傀儡皇帝上位,但隋朝的第三位皇帝,位置还没有坐热,李渊就已经让其下位,创造了唐代中央集权制度,所以可以忽略不计。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杨广在一统大业这方面是一个失败者。他并没有建立出让后世满意的功绩来,相对比李世民而言,杨广并没有达到一个贞观之治的高度。反而天下是在杨广统治年间,中国的历史出现了大面积农民起义的现象。后人认为这样的现象为天下大乱,杨广作为当时的大权统治者,他并没有能力去平复叛乱,是失败的表现之一。

按照成王败寇的道理来讲,杨广的政治高度自然在后人的眼中不比李世民。

隋炀帝陵墓

第二点是政治观点不一样。李世民在杀兄逼父的过程中,其纠结度要比杨广更高。为何这般说呢?因为杨广在位于晋王时,他就带有一定的攻击性。从夺取太子之位,再到最后逼父亲杨坚让出皇位。这整个过程,杨广是在自己十足的攻击力之下,一再逼迫哥哥杨勇和父亲杨坚的。

而李世民不一样,李世民攻击性相对比较温和。李世民在秦王的位置上时,就已在受到李建成李元吉等人的排挤。先且不说李世民需要独善其身,保住自己的性命。他身后是房玄龄长孙无忌的权臣势力,李世民需要给他们一个交代。所以,李世民的进攻性要比杨广要低,写在脸上的野心明显不比杨广丑陋。

第三个原因还是因为政治贡献不一样。李世民被评价为勤恳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少年从军时在战场上也建立过众多功绩。比如说解救过隋炀帝被围困于雁门关之难。后来,李世民又被提升为了右领军大都督的位置,他率兵一路攻破长安,最后被封为秦国公。

李世民画像

李世民为大唐政权的建立与一统,建立了赫赫战功。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爆发,一切都迎来了转折。李世民这时候面临着两难境地,一方面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等人的嫉妒,众多朝中大臣已经看李世民不爽,他已经骑虎难下成为了众矢之的。所以玄武门之变背后的故事中,后人也看到了李世民的为难。

公元626年之后,李世民成为唐代的第二位皇帝。他在一统唐代时,对内文治天下、勤俭节约、修养民生,于国内创造出了贞观之治。为后面唐代成为当时国际中的帝国形象打下了良好基础,而在军事方面,他对外征用武力平定四方叛乱,促进各民族之间友好融合,为后面中国历史百年来的和平局面,埋下了伏笔。

简单来说,在位期间的李世民创造了三项主要成就:精简政府机构改革,三省六部,开创贞观之治。而回顾杨广在位之后的众多政治成绩,很多人可能将二者一对比,就得出了一个结论,认为杨广的政治功绩不如李世民高,自然后者对李世民的美赞程度要高于前者。

唐太宗李世民

宫府相图势不收,国家何有各自谋

把视线放在李世民的身上,大家会发现李世民相对比杨广,其实也有很多优势。比如说杨广之后再无隋朝帝王,而李世民之后,仍然还有近20位左右的唐代帝王。虽然包括武则天建立的武周,但这一政权同样隶属于唐代政治,他们对于李世民的尊重程度一样很高。

经过这几百年的唐代子孙的统治,中国历史对于李世民自然会有高度的赞美。毕竟这繁华盛世,是有先祖李世民贡献过一份重要力量的。

而杨广却没有这方面的优势,他没有子孙后代为其美赞,没有被抬高形象。他只有在隋唐这乱世年间,于众多的文艺小说中被提到。但杨广的虚拟形象往往都是反派角色,这也就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

可见文化宣传力度对于杨广和李世民二人有着很大的区别,自然在后人心中会有不一样的评价。

唐高祖李渊

除此之外,李世民还有一大优势:他有一个好爹。这里并不是说杨坚不是一位好皇帝!而是说,杨坚和杨广这对父子俩人生的时代,不如李世民和李渊这对父子俩所生的时代。

结语

杨广当上了隋炀帝之后,国内政治遇到最大的威胁是内忧外患。国内军阀割据力量不断涌现。但李世民当上唐代第二位皇帝时,父亲李渊已经在众多军阀割据力量中脱颖而出,建立了唐代的中央集权,并且已经巩固了后世一统的基础。

李世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还难摘得胜利的果实吗?

参考资料:

《旧唐书》

《隋唐诗》

标签: 李世民杨广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刘宗敏字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最后因何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宗敏,明朝

    刘宗敏,字捷轩,明末农民起义军名将。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自古以来,乱世之时,必定会出现很多英豪人物。或许,这些人的品行不是很高尚,或许他们的学识也不是很丰富,但是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是一个厉害的领导人物,能够带兵打仗,号令千军万马。在明朝末年,李自成的手下中便有这样的一个人物,此人名

  • 曹操能够统一北方 曹操为什么统一不了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三国,曹操

    还不了解:三国曹操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是一代枭雄,可是他为什么没能一统全国呢?主席曾评价过曹操,说他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一统了中国北方,成为魏国的创业者。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

  • 有刘备和曹操可以选择 陈宫最后为什么去辅佐吕布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陈宫,吕布

    还不了解:三国陈宫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陈宫足智多谋,为何宁可去辅佐吕布,也不选择刘备、曹操呢?在三国时期,群雄并起。吕布作为其中的一路诸侯,也曾绽放过异样的光彩。他在从关中来到关东后,辗转在袁术、袁绍之间,郁郁而不得志。后来遇到了陈宫,在陈宫的指点下,吕布夺兖州

  • 纵观宇文达的一生,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宇文达,北周

    代奰王宇文达,字度斤突,北周文帝宇文泰第十一子。孝闵帝宇文觉,明帝宇文毓,武帝宇文邕第十一弟。武成初,封代国公,邑万户。天和元年拜大将军、右宫伯,拜左宗卫。大象二年冬(公元580年),杨坚专权建隋,诛杀宇文贵族,宇文达与其世子执,执弟蕃国公转,十三弟宇文逌等人被杀害。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

  • 清朝侍寝规则十分繁琐 都有什么样的规矩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妃子

    对清代妃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代妃嫔侍寝都有哪些规矩?为何清代会有这么繁琐的侍寝规矩?清代的妃嫔侍寝规矩十分复杂繁琐,而且对皇帝的限制还很多,这是因为清代的宫廷规矩在承袭明代的宫廷规矩基础上又添加了一些繁琐的规矩,尤其是对皇帝限制很多,因此像康熙和乾隆祖孙这样的

  • 朱棣当初没有造反的话 明朝还会二世而亡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棣,明朝

    对朱棣和明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朱棣不造反,明代会不会二世而亡?朱棣不造反对明代是一件幸事,明代更不会二世而亡。纵观历史,二世而亡的著名朝代有两个,一个是秦朝,另一个是隋朝。而两个朝代灭亡原因与他们的二世皇帝有很大的关系。秦二世暴虐,隋炀帝大头症,两个人相同的

  • 范增作为项羽的谋士 范增的水平到底有多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范增,项羽

    还不了解:项羽和范增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楚霸王项羽的谋士范增水平到底如何?范增水平不低,只是没有遇对人。范增剧照范增出山时已经快七十岁了,用我们这一带的一句调侃的话说,就是“八十岁学鼓匠”。所谓“鼓匠”就是吹鼓手,俗称吹丧,就是在灵堂鼓起腮帮子吹奏一种类似唢呐的

  • 探索雍正帝的一生,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雍正,清朝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 —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君主(1722年—1735年在位),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

  • 都是蜀汉的谋士,刘备对诸葛亮和庞统是何态度?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三国

    三国时期涌现出许多智勇双全的“谋士”,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诸葛亮和庞统都是刘备的重要谋士,股肱之臣,在演义中,是正副军师。在正史中,刘备对诸葛亮和庞统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从一件事可以看出,他们在刘备心中的地位完全不一样,相差太大。诸葛亮被称为卧龙,庞统被称为凤雏,两个

  • 后世对皋陶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皋陶,上古四圣

    皋陶(公元前2220年—公元前2113年),偃姓(一说为嬴姓),皋氏,名繇,字庭坚。上古时期华夏部落首领,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上古四圣”(尧、舜、禹、皋陶)之一,后世尊为“中国司法始祖”。轶事典故皋陶造狱皋陶主张“罚弗其嗣,赏延于世,宥过无大,刑故无小,罚疑唯轻,功疑唯重”。这段话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