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明知蜀汉实力全面落后于曹魏,为何还要北伐?

诸葛亮明知蜀汉实力全面落后于曹魏,为何还要北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529 更新时间:2024/1/7 15:09:37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诸葛亮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刘备死后,诸葛亮曾在数年内发动五次北伐,其后继者姜维也完全延续了这一路线。那么,为何明知面对曹魏时出于绝对下风,诸葛亮还要如此“穷兵黩武”?他之所以如此孜孜不倦,正是因为蜀汉实力全面落后于曹魏;此外,他也是希望以这种方式,促进蜀汉政权的稳定。

蜀汉若安于现状,只会坐以待毙;奋力一搏,或许有一线生机

“小国寡民、穷兵黩武”,对于诸葛亮主政后疯狂北伐的行为,别说我们现代人,即使在当时蜀汉朝廷内部,反对声也从未消停过。

公元228年初,诸葛亮首次北伐,虽然一度势头喜人,甚至让曹魏的关中地区骚动不安,但由于在街亭遭受惨败,不得不撤回汉中。

由于这次失利,不仅马谡被杀,诸葛亮本人也自贬三级、由丞相降为右将军,同时也让蜀汉朝野认识到了双方的实力差距。

但诸葛亮本人并没有因此丧气,他“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即考核奖励战功、慰问烈士家属,同时自我批评、大大方方公布自己的过失,此外还“厉兵讲武,以为后图”——厉兵秣马、训练队伍,准备下次出征。

就在同年11月,得知曹魏在东线东吴方向遭受失利、关中军力东调的消息,诸葛亮决定发动第二次北伐,但在朝廷中迎来了大范围的质疑:

汉诸葛亮闻曹休败,魏兵东下,关中虚弱,欲出兵击魏,群臣多以为疑。

这个“多”字的范围很模糊,但显然反对者不在少数。鉴于师出有名、方能无往不利,诸葛亮向刘禅上书一封,将其北伐的原因解释得相当透彻:

其一:“先帝深虑以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

也就是说:北伐这事,是先帝刘备亲自安排下的的事业,并不是我诸葛亮想要穷兵黩武。而刘备之所以留下这样的战略安排,则是出于维护蜀汉政权合法性的需要。在古人的观念里,只有占据了中原的政权,才能被视为华夏正统;蜀汉偏居一隅,它的立国之本,就是以汉朝正统自居、是过去四百年大汉朝廷延续,所以才定国名为“汉”。若与曹魏相安无事、井水不犯河水,那等于是默认了自己是地方割据政权,那么刘氏的朝廷会完全丧失道德性及存在的法理基础。没了义正辞严的大旗,那蜀汉朝廷还怎么聚人心、带队伍?

其二:将士的自然损耗严重

诸葛亮称,自己在汉中仅待了一年,赵云、马玉等70多位大小将领,以及1000多名“突将、无前、青羌、散骑、武骑”等精锐士兵因年龄等原因自然死亡,这些将士,是刘备之前辗转中原各地积攒起来的精兵,并非益州一地所能提供的:“皆数十年之内,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因此,如果就这么按兵不动下去,几年后蜀汉军队骨干丧失殆尽,届时更无法与曹魏抗衡。

而事实确实证明,蜀汉军队的战斗力是呈下降趋势的。

其三,以一州之地抗衡整个北方,蜀汉打不起持久战

三国各自的疆域,若按地图上的大小来看,差距貌似并不大。但在那时,比较各地的实力,并不是看面积大小,而是土地的开发情况、人口的密集程度;那时的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繁衍地,经过千百年的开发,人口密集、土地富饶,史书中的“中国”,起初指的正是中原;反观南方,则“地下卑湿”,气候炎热、湿气重,再加上生产力的限制,导致地广人稀,经济条件落后。一直到五胡乱华时期衣冠南渡后,南方才得到了较大开发。

下图是东汉各州的划分,由此可见,蜀汉只占据了一州之地,看起来地方挺大,但实际上挺虚的,因此诸葛亮在奏章中诸葛亮质问朝臣:“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支久……”,想打持久战,得有一个基本前提:本方的实力和恢复能力碾压敌人,否则就是自寻死路。

其四,时间越久,中原民心对汉室就越疏离

汉室前后持续四百年,对当时的民间仍有一定号召力。诸葛亮首次北伐时,曹魏辖内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悉数反叛,响应蜀汉军队。人心的向背,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实力的短板;但若随着时间的推移,曹魏政权日益稳固,那些对汉朝廷有感情的老人们逐渐离去,蜀汉收复中原将会愈发困难。

因此,综合以上因素,时间对曹魏有利、对蜀汉极端不利,诸葛亮在七年中连续5次北伐,就是想趁北方生产力还未全面恢复之际,抓住双方差距最小的时机赌上一把。

以外敌促进内部团结

人无外患,必有内忧。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外部敌人的存在,往往会成为促进内部团结的动力;反之,若对外歌舞升平,对内往往会因为利益的划分等因素逐渐矛盾重重,最终分崩离析。古今中外都是这个理:

淝水之战时,面对前秦的近百万大军,斗了数十年的东晋几大家族:王氏、谢氏、桓氏空前团结、同仇敌忾,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但危机过后,他们没有趁着北方分崩离析的机会挥师北伐,反而再度陷入了狗咬狗的内斗,坐视中原再度形成相对稳定的强势政权。

在宋朝之前,中原王朝的覆灭基本都出自内因。西汉经过百年战争,在汉宣帝时期解决了劲敌匈奴;但在失去外敌后,后续的几代统治者完全失去了进取心,政治日渐腐败、外戚专权、土地兼并严重,最终导致了王莽篡权、绿林\赤眉大起义;司马氏的晋王朝虽然一统三国,但在失去敌人后,开始了孜孜不倦的内耗,八王之乱将西晋的武力消耗殆尽,从而给了内迁少数民族武力夺权的机会。其后的隋唐同样如此,在强势消除了外部威胁后,迅速陷入了内乱。

这个道理,即使到了现代社会也不过时,身为世界的超级大国,美国在任何时期都要为自己找个假想敌,其中既有经济利益的关系,也是出于团结国内的多种族、多元文化的考虑。

而诸葛亮当时面临的情况要复杂得多。刘备入蜀,本质上是率领荆州势力武装夺取益州,通过利益的重新划分,他们虽然获得了当地大部分士族的认可,但并不代表蜀汉政权就是铁板一块。比如在得知刘备死后,南中各郡瞬间就爆发大规模反叛事件。

同时,古代的士大夫阶层向来也喜欢依据乡土、师门等因素来拉帮结派,甚至为人公正的诸葛亮也未能免俗:刘备多次提醒他不可重用“言过其实”的马谡,但他顽固地坚持己见,其中难免有与马谡同出自荆州、与其兄长马良关系要好的因素。

而若处于战争状态,则会有足够的理由与手段让各方搁置矛盾、集中对敌;刘备去世之后,蜀汉最为三国中实力最弱小的一方,客观上需要以特殊状态来巩固形势、维护团结、度过危机。

事实证明,蜀汉政权对内确实维持了稳定,但由于绝对实力的悬殊差距,经过诸葛亮、姜维两代,都未能创造奇迹。最终与曹魏的差距越拉越大,迎来了这一地方政权难以逃脱的宿命。不过,相对于其后千百年先后在蜀地割据的政权而言,蜀汉已经是坚持最久的了。

标签: 诸葛亮三国

更多文章

  • 刘秀和阴丽华的女儿:揭秘刘绶的生平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绶,汉朝

    我们都知道在西汉末年的时候,王莽专政,人民的生活非常的不好。还好后来有了刘秀建立了东汉,让人们的生活又好了一些所以刘秀是被后人称赞的。但是我们今天说的是他的女儿,是他最喜爱的女儿,居然是被自己的丈夫杀死的,她活着的时候没有什么作为,但是她的死却影响了中国1800多年。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

  • 韩信不惜要挟刘邦,也要他封自己为诸侯王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韩信,汉朝

    韩信为什么一定要刘邦封自己为诸侯王,甚至不惜要挟刘邦?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朝统一天下,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这是每个接受了义务教育的中国人都知道的历史常识。不过义务教育的历史教科书对历史的具体进程往往是一带而过,导致很多人以为天下人在秦始皇统一

  • 宋江实际上是一个狠人 宋江为人到底有多狠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朝,宋江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宋江为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宋江半信不信,自肚里寻思道:“又不是我父母匹配的妻室,他若无心恋我,我没来由惹气做甚么?我只不上门便了。”宋江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这样的:慈眉善目、乐善好施,凡是他出现的时候,一定是来给人济困扶危的;雍容大度,不大计较,即便是得知阎婆惜背着他

  • 朱棣登基后第一次讨伐蒙古的结局如何?下场有多惨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棣,明朝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趣历史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朱棣的故事。自秦朝统一多民族以来,中原王朝最大的威胁一直来自北方。无论是秦汉时期的匈奴,还是隋唐时期的突厥,都对长城以南广袤土地虎视眈眈。唐朝末年,石敬瑭献出燕云十六州,契丹、辽、蒙古等游牧民族相继南侵,让北

  • 李世民登基后,为何要将秦琼程咬金的封号改为胡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世民,唐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趣历史小编带来的李世民的文章。玄武门之变疑点重重,新旧两唐书都不能自圆其说,其中做大的自相矛盾之处,就是李世民说当天唐高祖李渊要召集建成元吉跟自己在金殿对质,可是尉迟敬德全身披挂拎着带血的长矛“进宫护驾”的时候,李渊为什么没有上朝,却领着几个小太监“泛舟海池”?更为诡异的,是李世民派

  • “三国第一猛将”吕布为何会早早殒命?有哪些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吕布,汉朝

    “三国第一猛将”吕布为何会早早殒命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这句话可不是乱说的,能成为东汉末年的名将、割据一方的枭雄,吕布自然是有他的资本的,其仰仗的正是数一数二的武艺。“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甚至仗着有能够腾跃城墙,飞跨壕沟的宝马“

  • 殉葬制度已经被废除,阿巴亥为何还被强制殉葬呢?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阿巴亥,清朝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阿巴亥的故事。在我国古代,“殉葬制度”一直以来都是颇受诟病的一个种糟粕。这一制度起源于原始部落时期,在先秦时期十分盛行。毕竟当时还是奴隶制社会,无论是思想还是文化都没有达到一个较为完善的高度,因此才会在

  • 白起如果没有被赐死的话 秦国统一全国能提前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白起,秦国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白起和秦国,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没有可能。白起能被称为“战神”在于君王信任,国家综合实力远高于其他国家,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两项作为基础,白起的军队必然难以百战百胜。无奈的是,白起临终前,秦国综合国力大不如前,白起还和自己的老上级秦昭襄王关系不太妙。关于长平之战:长

  • 乾隆后宫最“低调”的宠妃,苏氏是个怎样的女子?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纯惠皇贵妃,汉朝

    清朝的覆灭使我国的封建王朝走向了末路,这个王朝它共存在了二百九十六年,在这二百九十六年间产生了十二个皇帝,而在这十二个皇帝里,乾隆绝对是最特别的一个皇帝了,为什么会这样说呢?观察过我国历史上各个皇帝的话,你会发现那些皇帝们并不是特别的长寿,平均年龄甚至还没有打到四十岁,但是乾隆却活了非常久,足足有八

  • 王允为何会彻底失败?他做了两件最不该做的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王允,东汉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王允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王允想必大家都是知晓的,毕竟在当时他一手离间计,玩死了汉贼,策反了吕布,直接让他名声大振。而此时此刻的王允可以说是大汉王朝的救命英雄,很多文武百官对他都是敬佩万分。按照正常的情况发展下去,汉王朝应该在他的带领之下逐渐的恢复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