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莽是如何建立新朝,逐渐走向人生巅峰的?

王莽是如何建立新朝,逐渐走向人生巅峰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138 更新时间:2024/2/9 8:06:15

你知道莽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皇朝更替于兴亡屡见不鲜,但少有人注意到两汉之间,在长河中一闪而过的王朝——新朝。它的缔造者便是今天的主人公,被誉为“穿越者”的王莽同志。下面便让我们看看这位“穿越者”是如何从逆袭巅峰到成就最惨的吧。

王莽字巨军,魏郡元城委粟人,出生于西汉末年,十四岁时,姑姑王政君成为汉元帝的皇后,作为外戚的王家地位如日中天,族中叔伯都纷纷被拜官封侯。王莽父亲早逝未侯,早年与母亲相依为命,由于在家族中的地位不显著,母子二人逐渐被家族遗忘,只有姑姑王政君每月送些俸禄来。

王莽自知家中处境,生活勤俭,刻苦学习,“莽孤独贫,因折节为恭俭”,接触儒学后,深受其吸引,憧憬于“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大同社会,从小的经历,让他目睹混乱的社会秩序,他决定了建立一个大同社会的理想。后拜大儒沛郡陈参学习,深受儒家文化熏陶,“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也为他后来的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同时,他孝敬母亲,照顾寡嫂,抚养兄弟,外交俊才,广交好友,在族中协助叔伯处理政务,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其他族兄弟蝉衫麟甲,披罗戴翠,生活奢靡,良好的品行使王莽更受百姓推崇,名气很快便传遍乡野,成为远近闻名的才子。之后王莽被官至大司马的大伯认可,病逝后向皇帝推荐了王莽,王莽被任命为黄门郎,由此王莽正式踏入仕途。

进入仕途后,王莽一如既往地兢兢业业,为人谦卑,礼贤下士,为官清廉,经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平民和门客,甚至为了接济贫困的百姓,把自己的衣物和马车当了换钱。

有一次,他的母亲生病,官员们去王莽家看望,看到出来一个衣着简朴,布衣百结的女人,大家都以为是王莽家的佣人,最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她居然是王莽的妻子。这样,王莽的声望逐渐升高,越来越多的官员认可王莽,姑姑王政君也更加的器重他,屡被升职,叔父王商也上书提议把自己的封地分一部分给王莽,得到朝廷大部分官员的支持,皇帝也愈加信任王莽,于是他的仕途节节高升,30岁时被封为新都侯,38岁又当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司马一职。

正当他以为他可以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时,汉成帝驾崩,汉哀帝即位,王氏家族被打压,王莽也被罢免官职回家。这对王莽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为了避免是非,他开始闭门不出,在家研究古今文,试图从中找到解救社会的方法。虽然被罢免回家,但他仍然是新都侯,之后的一个事件直接把王莽推到时代浪尖上:王莽次子杀死了一个奴婢,本来这在士大夫眼无关紧要,因为当时奴婢作为私人财产,可以被奴隶主自由支配,可王莽信奉人人平等的大同社会,硬是逼着他的儿子自杀,以命偿命,大义灭亲。

这奠定了他在天下人心中的圣人贤人地位,无数百姓请求朝廷为王莽复职,数百名官员申冤上书请求皇帝赦免王莽,这样王莽重新当上大司马,并在无数官员和百姓的推崇,和众多祥瑞的预示下,王莽接受西汉最后一位皇帝孺子婴禅让王位,建立新朝,并逐渐走向人生巅峰。

掌握全国最高权力的王莽终于可以进行他的改革之路了。最先,在思想领域上,改用大量的古今文作为官学,托古改制,修改官职名称,扩大儒士官员任用,把全国各地的儒生聚集到都城,想集天下英才而用之,提高了儒生的地位,将奴婢改称为私属,禁止买卖,改变了奴婢牛马同栏的地位,进一步拔高了王莽在人民心中的地位,让人民更加坚定了王莽的改革。

但之后的一系列改革却逐渐失控,一步步把王莽推向深渊。颁布限田令,实行王田制,从大地主和富足农民手中拿走土地,收归国有,禁止土地买卖,这无疑触动了大地主们的权益,土地禁止买卖,但此举使急需用钱的百姓断绝了唯一的出路。

此外,为了解救流民懒汉问题,规定没有工作的流民每年要上交定量财物,交不起的就罚作劳役,服役期间供吃喝,以此鼓励增加就业人数。为了适应市场,王莽频繁改革货币,为了稳定物价,王莽采用政府干预经济的办法(即市场物价高,政府就将实现收购的物资以平价出售,若市场物价低,则任由百姓买卖),可事与愿违,最终货币混乱,物价飞涨。此外,新朝实行政府贷款政策,以帮助那些因祭祀、丧葬和创业需要资金的百姓,其中祭祀丧葬贷款不收利息,但前者须10天还清,后者须3个月还完……

王莽的一些政策,在今天看来都很正确,很多也都与今天的制度相似,因此王莽也被人戏称为“穿越者”,但这些政策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严重不符,过于先进,脱离社会实际,再加上官僚政府的腐败,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政策无法落实,最终使得王莽上下不得心,历时十五年的王莽改革失败,新朝在不断地起义中灭亡,瞬间流逝,而王莽最终则死于叛军之中,尸体被愤怒的百姓瓜分,就连舌头都不放过,而头颅则为后世皇家所收藏,直到西晋晋惠帝时因宫中失火被焚毁。

可怜王莽,他建立新朝,锐意进取改革,但最终似乎成为了史上最惨大统一王朝的皇帝兼改革家!

标签: 王莽西汉

更多文章

  • 比秦始皇还心狠的皇帝,你知道他是谁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武帝,汉朝

    在封建社会,诸多冷酷的帝王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总是将珍贵无比的亲情看得是格外渺小。因此,“虎毒不食子”这句俗话,在他们身上很难得到印证。虽然,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但他杀起自己的女儿来却毫不手软。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汉书》所载,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汉

  • 揭秘:洪秀全一生有多少个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太平天国,清朝

    19世纪中叶,随着外来入侵、外来工业品的倾销,大清朝大量农民、手工业者失去了生活的经济支柱。但是,地主阶级却趁机兼并土地,对百姓的剥削越发严重。不断加剧的阶级矛盾,使得朝不保夕的农民揭竿而起。其中,规模与影响最大的,当属由洪秀全等人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历时14年,达到了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

  • 良妃究竟是怎样的出身?康熙帝厌恶他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良妃,清朝

    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良妃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康熙五十三年时,在康熙帝巡视热河的途中,发生了“毙鹰事件”。康熙帝大为震怒,当即召诸位皇子,责骂八阿哥胤禩“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八阿哥的生母是康熙帝的良妃卫氏,而《清圣祖实录》中所记载的这句责骂之语,无疑是指良妃的出身低

  • 王法慧:历史上最爱喝酒的皇后,死时年仅21岁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法慧,晋朝

    她是历史上最爱喝酒的皇后,死时年仅21岁,此人就是王法慧,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她的故事,一起看看吧!王法慧,晋孝武帝司马曜的皇后,尚书左仆射王蕴之女,哀靖皇后王穆之侄女,王法慧能被立为皇后,不仅因为大臣们的支持,也有家族的关系。晋孝武帝司马曜登基后要立皇后,与大臣们商讨这件事。当时晋陵太守王蕴的儿

  • 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什么?为何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北伐,三国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什么?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元228年春,诸葛亮上书《出师表》,向蜀汉皇帝刘禅说明北伐的重要性与北伐的原因,在此之后,诸葛亮先扬声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吸引曹真重兵,随后,诸葛亮自己率大军攻祁山。由于曹魏事先没有准备,因此当时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

  • 隋炀帝杨广在位时,制造出了哪些新奇的高技术装备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隋炀帝,隋朝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隋炀帝。在中国的古代,那些新奇的技术、设计,往往被文人们冠以“奇技淫巧”之名,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士大夫对手工、制造的不屑一顾甚至鄙视;但从今天的视角来看,实际上它们大多是伟大的技术发明或创造。历史上最具争议的皇帝之一:隋炀帝杨广在位时,就拥有的一些新奇的“玩意儿”。

  • 武则天晚年到底有多淫乱 竟然和女儿用同一个男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武则天,唐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武则天晚年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历史上关于武则天的评价,自来都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武则天还在世的时候,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这点,所以她才在墓前给自己立了一座无字碑,心甘情愿的让后世对她的功过是非进行评价。从这点上看,她不仅超过了当时的很多皇帝大臣,而且在历

  • 诸葛亮明知蜀汉实力全面落后于曹魏,为何还要北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三国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诸葛亮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刘备死后,诸葛亮曾在数年内发动五次北伐,其后继者姜维也完全延续了这一路线。那么,为何明知面对曹魏时出于绝对下风,诸葛亮还要如此“穷兵黩武”?他之所以如此孜孜不倦,正是因为蜀汉实力全面落后于曹魏;此外,他也是希望以这种方式,促进蜀汉政权的稳定

  • 刘秀和阴丽华的女儿:揭秘刘绶的生平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绶,汉朝

    我们都知道在西汉末年的时候,王莽专政,人民的生活非常的不好。还好后来有了刘秀建立了东汉,让人们的生活又好了一些所以刘秀是被后人称赞的。但是我们今天说的是他的女儿,是他最喜爱的女儿,居然是被自己的丈夫杀死的,她活着的时候没有什么作为,但是她的死却影响了中国1800多年。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

  • 韩信不惜要挟刘邦,也要他封自己为诸侯王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韩信,汉朝

    韩信为什么一定要刘邦封自己为诸侯王,甚至不惜要挟刘邦?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朝统一天下,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这是每个接受了义务教育的中国人都知道的历史常识。不过义务教育的历史教科书对历史的具体进程往往是一带而过,导致很多人以为天下人在秦始皇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