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在面对仇人和恩人的时候 刘邦为什么杀恩人封赏仇人

刘邦在面对仇人和恩人的时候 刘邦为什么杀恩人封赏仇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257 更新时间:2023/12/13 5:37:36

还不了解:汉朝皇帝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邦称帝后为何要杀了恩人,却封赏了仇人?

汉高祖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是汉武帝刘彻的曾祖父。刘邦的家乡今天的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原名刘季,有两个同胞哥哥和刘伯和刘仲一个异母弟弟刘交。家中以务农为生,早年的刘邦可以说是一个终日无所事事,热衷于闲逛,酒色的浪荡之徒,但就是这样的出身更才显得刘邦后来成就帝业的成就更加传奇!

秦朝一统天下后,刘邦曾担任泗水亭长一职。在一次押解犯人前往骊山的路上,由于沿途陆续有人逃脱,刘邦觉得照这个势头发展,到不了骊山人就都跑光了,这样一来没及时自己到了目的地也难逃一死。于是,在经过芒砀山的时候,他带领剩下的囚徒,决定起义。

秦始皇时候,二世胡亥继位,也正是从那时起,农民起义不断爆发,而趁着这个时机,立邦带领着他的兄弟们也加入到了起义的队伍中。从公元前209年到公元前202年的七年时间里,刘邦先是与项羽及各路反王一并灭秦,击败过王离、杨熊等秦末名将,收获过张良、陈平、郦食其、韩信等当时名士。

秦灭后,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前往蜀地任职,刘邦不满项羽将自己赶到偏远地区的决定,在半年后拜韩信为大将,从陈仓出兵重返关中。公元前205年,刘邦以为“义帝”报仇的名号向项羽宣战,拉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的序幕。

论武力和带兵能力,市井出身的刘邦自然不是西楚霸王的对手。彭城之战,以刘邦为首的诸侯联军被项羽的三万轻骑杀得大败亏输,刘邦逃走时身边只剩十余人。

然而,在用人方面,刘邦却甩了项羽好几条街,贪财的陈平、受过胯下之辱的韩信等人在刘邦手下都得到了重用。也正是依靠这些人,刘邦才能够在数败于项羽之后,利用垓下一役击溃项羽,奠定汉家江山。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定陶称帝,对手下将士论功行赏,萧何、曹参、樊哙等一干“旧人”都得到了重赏,也杀掉了一批自己曾经的仇人。这样一来,归降的军官们就开始担心自己的安危,一时间,关于他们会早饭的留言就开始盛行了。于是,刘邦听从了张良的建议,停止了对于仇人的杀戮,甚至将自己非常厌恶的雍齿丰厚,迅速稳住了归降将领们的情绪。

而在处理“自己人”之外的封赏过程里,他赦免并封赏了一个曾经多次令自己陷入窘境的仇人,却杀掉了一个曾经放自己一命的恩人。而他对于两个人的处理方式则可以说在他的封赏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也让原本争执不休的“外来官员”彻底安静了下来。

被封赏的仇人-一诺千金的季布

季布为人极重信意,在楚地流传着一句话“得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诺”,这也是成语一诺千金的出处。凭借着自己在楚地的名气,季布早早就被项羽招入麾下,跟随项羽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尤其是在楚汉争霸的四年时间里,他更是让刘邦吃了不少苦头,甚至有两次差一点就能杀了刘邦。于是,刘邦在称帝之后立即下令悬赏千金全国通缉季布,并表示,如果有人胆敢收留季布,诛其三族。

季布这边,自垓下之败项羽自刎之后,他便开始了自己的流亡之路。他第一个投奔的对象是自己的世交,濮阳县一户周姓人家。随着刘邦的通缉令传遍天下,收到风声的周公一来担心以自己的能力无法保季布周全,二来也担心一旦事情败露将会给自己家族带来灭顶之灾。于是,他将季布乔装成奴隶打扮,卖给了当时鲁地的一位朱姓侠士家中为奴。

这个朱家在当时可不简单,光是帮助和藏匿过的江湖人士就多达数百人。作为一个有着丰富江湖经验的家庭,朱家掌门人很快就看穿了季布的真实身份。但作为大侠,他佩服季布的为人,于是吩咐他的儿子,不能将这个人当成奴隶,还要好酒好饭的招待。而他自己,则乘车前往洛阳,希望能帮季布求得一条生路。

当时的洛阳是西汉的都城,达官显赫聚集之地。而朱家要去拜访的人,正是已经受封“滕公”的夏侯婴。原来朱家掌门与夏侯婴早就相识,而夏侯婴与刘邦的关系也远非简单的君臣,作为陪着刘邦一路从沛县走来的初创团队一员,如果夏侯婴能够开口为季布求情,或许真的能为他求得一条生路。

在夏侯婴府上住了几天之后,朱家掌门发现,其实夏侯婴本人对季布也是敬佩有加。于是他借机向夏侯婴打听了刘邦为何要通缉季布的真实原因。在朋友面前,夏侯婴也是没有丝毫隐瞒,将季布曾经“数囧汉王”的事情告诉了朱家掌门。

听完夏侯婴的话,朱大侠问道:“依滕公之见,季布何许人也?”。对于季布的能力和为人,夏侯婴自然是敬佩的,于是他告诉朱大侠,在自己的心中,季布是一个有能力,有本事的人。朱大侠接着说道,之前季布效力于项羽与陛下为敌,只不过是各为其主,奉命行事而已,如果陛下仅仅因为这个原因就杀掉季布,那难道要将曾经效力过项羽的人都杀掉吗?况且,以季布的能力,如果被逼急了投奔敌国并为其所用,那岂不是要造成更大的麻烦吗?

夏侯婴听完这番话后反复思考,觉得朱大侠说的在理,于是找了个机会入宫觐见刘邦为季布求情。他除了将朱大侠将自己说的一番话转告刘邦之外,还告诉刘邦,如果刘邦能够不计前嫌赦免季布,季布必然会因为刘邦的广阔胸襟而感恩戴德。他还劝刘邦,可以赏给季布官职,让他为刘邦所用,以季布的能力,活着要比死了对刘邦更有利。

听完夏侯婴的话,刘邦也对自己因一己之私追捕季布的行为感到后悔,于是下令赦免季布死罪,并亲自召见了季布,还封了季布一个“郎中”的官职。而季布也像夏侯婴说的那样,获得赦免的季布深感刘邦恩德,一心为汉室江山效力,在汉惠帝时期,他组织吕后对匈奴用兵,稳定了汉初的时局;汉文帝时出任河东郡守,将河东郡治理得井井有条。

而冒死为季布脱罪的朱大侠一家,却在了解季布已经安全,还被封官之后就不知所踪,真不愧为扶危济困,施恩不图报的的大侠风范也。

被杀掉的恩人-短兵相接时放掉刘邦的丁公

说完了被刘邦封赏的仇人季布,让我们再来聊聊被刘邦杀掉的恩人丁公。说起丁公这个人,其实他和季布还有些亲戚关系,据《史记.季布列传》记载,丁公是季布的母弟,这个“母弟”关系作何理解是有一番争执的。一说这个“母弟”的意思是母亲的弟弟,也就是说丁公是季布的舅舅;另外一说则是“母弟”是同母异父的弟弟。而从两人的年纪来看,季布和丁公是兄弟关系的合理性似乎更高一些。

丁公原名丁固,和季布一样也是项羽手下的一员将领。但和季布的“数囧汉王”不同,丁公则曾在汉王“被囧”之际放走了了刘邦。

公元前205年,刘邦联合五十六万诸侯联军打着为义帝报仇的名号进攻彭城,此时的项羽因为出兵攻打齐国,彭城兵力空虚,因此诸侯联军很快占领了彭城。但是等到项羽回兵,诸侯联军很快就被击溃,刘邦不得已程逃跑,这一战中,负责攻城的楚军将领就有季布,而在刘邦逃跑过程中,有幸追上刘邦的,正是丁公率领的人马。

当时的刘邦为了安全逃出彭城战场,不惜抛下所有家小,并利用长相酷似自己的纪信假扮自己,但是没走多远就被丁公的人马给追上了。不得已之下,刘邦只能匆匆迎战,结果可想而知,刘邦的败亡之师很快就被丁公的部队击溃,就在丁公准备捉拿刘邦向项羽请功的时候,刘邦赶忙对丁公说“两贤岂相厄哉”,大概意思就是说,我刘邦和你丁公都算是英雄,难道一定要赶紧杀绝吗?听完刘邦这句话,丁公立刻撤兵返回,放过了刘邦。

自觉对刘邦有恩的丁公在刘邦当上皇帝之后想要去找他求个官职,他觉得,既然连多次把刘邦逼上绝境的季布都受到了封赏,自己这个恩人没有理由得不到。于是他亲自登门拜访刘邦,并对刘邦说:“陛下还记得当年彭城之战时的事情吗?希望陛下看在往日情分,赏我一个官做”。言外之意就是想说,如果没有我丁公,你刘邦早就被项羽杀了,那还能有今天。现在我来找你要官做,你看着给吧!

但没想到的是,刘邦听完丁公的话,非但没有封赏丁公,反而当即下令将丁公斩首。在斩首前,他带着丁公去军营中示众的时候说,丁公身为项羽的部下,为人臣下却不能尽忠,项羽就是因为身边有这种人才丢了天下。随即便斩了丁公,杀完丁公之后,他还对部下们说,你们之后千万不能学丁公,不然这就是你们的下场。

刘邦用这样一个理由杀掉丁公确实是有些牵强,因为按照他这个说法,那么从项羽处归降的英布、陈平、彭越、韩信都应该在封赏前被杀掉,虽然这四人中的三人确实在日后被刘邦所杀,但时也都有着“相对充分”的理由被处死;身为项羽叔叔,却在鸿门宴上掩护自己逃走的项伯岂不是更不该杀?为何单单要为难一个战败后才来“投诚”的丁公呢?封赏季布的原因看似合理,但是细品下来,刘邦为什么不能以相同的理由赦免同样被自己通缉的钟离昧呢?让我们接着往下聊。

丁公看到了刘邦最狼狈的一面,所以必须死

先来说刘邦一定要杀丁公的原因,前文提到,丁公对刘邦施恩,是在刘邦彭城战败的逃亡之路上。当时带兵追赶刘邦的正是丁公,而在追上之后,丁公在一开始的时候一定会有抓刘邦向项羽请功的想法的,他真的会只因为刘邦的一句话就放了刘邦吗?《史记》中记载当时情形的文献少之又少,实际上是因为一些忌讳,司马迁本人不便写得那么明了。

但是以刘邦的性格我们不难推测出,他当时向丁公求情时,肯定是放低了姿态,对丁公说了很多赞美之词,甚至会痛哭流涕,诉说自己漂泊半生的凄凉和落入项羽之手将要面临的惨状,以此来试图让丁公怜悯自己,放自己一条生路。

又或者,他在说完自己的凄凉之后,还向丁公下过“他日若得凌云之志,一定忘不了丁公大恩大德,日后必定厚报”的诺言,不然丁公怎么可能就因为刘邦一句“英雄何必为难英雄”就放过他呢?因此,丁公是项羽战败后幸存将领中唯一一个见过刘邦的狼狈形象的人,如果刘邦不杀他,他哪天要是喝醉了酒,说漏了嘴,那已经贵为天子的刘邦,岂不是形象尽毁?

第二个原因我们其实在文章开头的时候就已经提到过,刘邦登基之后,一直都为如何封赏而焦头烂额呢,丁公在这个时候居然跑到刘邦面前来“恃恩要官”?刘邦正不了解怎么办呢,丁公现在跑来不正是“瞌睡碰到枕头”吗?刘邦正好抓住这个机会用你丁公的脑袋来安抚群臣的情绪,告诉其他人,即使是曾经有恩与我的人,我一样说杀就杀,所以大家最好分清楚当今天到底是谁说了算。

所以,丁公之死的最重要原因是因为他对刘邦的“恩”并不是发自内心的,而且他还见到了刘邦最“丑”的一面,有选了一个最不合时宜的机会跑来向刘邦“邀功”,那么刘邦借着这个机会,利用丁公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也就无可厚非了。

季布名气大,杀了可能会背负害贤之名,所以可以活

和丁公相比,季布最大的优势就是名气大!而这个名气给他带来的好处就是,在被刘邦通缉的时候会有很多人帮他,甚至是夏侯婴都愿意为他向刘邦求情。而刘邦也需要利用季布的名气来稳住其他臣子的情绪,甚至是利用他的名气吸引更多人来为自己效命。这样的手段在日后也被很多名人效仿,比如曹操收留刘备,比如李世民重用曾为李建成手下的魏征。

而一旦真的杀了季布,那些曾经跟过项羽,后来投靠刘邦的将领岂不是人人自危?特别是手里有兵的英布等人,可能当时就起兵造反了,这对刚刚建立的大汉政权是相当不利的。

另一方面,确实如夏侯婴劝刘邦赦免季布时的原因一样,如果真的把季布这么一个“能人”逼到对立阵营去,那会对汉朝造成很大威胁。与其如此,不如赦免其罪,再给他一个官做,让他感激涕零,死里逃生的季布岂能不感动?岂能不誓死为汉朝效力?这样子不但能得到一位忠臣,能臣,还能让天下的才子良将佩服刘邦的广阔胸襟,然后纷至沓来,巩固大汉江山,何乐而不为呢?

标签: 汉朝皇帝

更多文章

  • 章德窦皇后:汉章帝刘炟的皇后,她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章德窦皇后,东汉

    章德窦皇后,名不详,汉章帝刘炟的皇后,光武帝刘秀长曾外孙女,大司空窦融曾孙女,其母为东海恭王刘强之女沘阳公主。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初二年(77年),选入掖庭,成为汉章帝刘炟的妃嫔。进止有序,风容甚盛。建初三年(78年),册立为皇后。除掉梁贵人父女,深得宠幸,

  • 阴氏:汉和帝刘骜第一任皇后,她为何忧郁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和帝皇后阴氏,东汉

    汉和帝皇后阴氏,光烈皇后阴丽华之兄执金吾阴识曾孙女,汉和帝刘肇的第一任皇后。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阴氏少时聪明颖慧,喜好书法技艺。永元四年(92年)入宫,受封贵人,得到汉和帝的特殊宠爱。永元八年(96年),汉和帝立阴氏为皇后,同年贵人邓绥入宫。自从邓绥入宫后,汉

  • 曹魏名将三国的一生有何贡献?又为何会被黄忠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夏侯渊,三国

    夏侯渊,东汉末年名将,三国征西猛将。接下来听听趣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相较于关羽、张飞和赵云等刘备的麾下大将,曹操手下的夏侯渊虽武功不输前三位,但名声却输了一大截,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中国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的影响。夏侯渊深受曹操宠信,他曾为曹操立下汗马功劳。可惜的是,后来夏侯渊在四川与

  • 历史上向雄是什么人?为钟会善后的他为何没有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向雄,三国

    向雄,字茂伯,河内山阳人也,魏晋人物。以上问题趣历史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蜀汉灭亡后,钟会收降了姜维及蜀汉主力,又兼并了邓艾的部队,手握二三十万大军,一时间,迅速膨胀起来。因怕功高震主,兔死狗烹,遭司马昭毒手,于是,钟会假借郭太后有遗诏,趁机想在成都自立,随即,钟会囚禁魏军将领及官员,逼迫他们

  • 刘备的死对诸葛亮影响很大吗 诸葛亮北伐为何屡战屡败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刘备

    还不了解:诸葛亮打仗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多次北伐为何屡战屡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卒,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在北伐之前写给后主刘禅的这篇《(前)出师表》,表明了诸葛亮为了刘备“兴复汉室”的愿望、报答刘禅的信任。而出

  • 陈月仪:北周宣帝宇文赟皇后,她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陈月仪,北周

    陈月仪,本姓侯莫陈,北周宣帝宇文赟皇后之一,上柱国、大将军陈山提第八女。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陈月仪早年随父居于邺城。承光元年,随父进入长安。大象元年(579年),选入宫中,封为德妃,先后封为天左皇后、天左大皇后、天中大皇后,无子。北周宣帝宇文赟过世后,出家为尼

  • 朱元璋把徐达灌醉抬上龙床的事情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朱元璋

    众所周知朱元璋生性多疑,那么朱元璋为什么把徐达灌醉抬上龙床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建立政权之后,又要达到高度集权,这就使得他手下曾经一起打天下的那些人们犯了难,因为朱元璋过度地猜忌和怀疑他们是不是会有造反之心,历史上夺取了政权但是随后又被大臣推翻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发

  • 朱标:明朝第一位太子,被朱元璋寄予厚望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朱标,明朝

    朱标,明朝第一位太子,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父亲,生母是孝慈高皇后马氏,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朱元璋自称吴王时便将其立为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受到悉心教导,朱元璋亦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立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他为接班

  • 战国时期的魏武卒那么厉害 后世诸侯为何没有训练出来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魏国,魏武卒

    还不了解:魏武卒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战国初期魏武卒未尝一败,训练方法如此详细,为何后世诸侯不敢采纳 ?要说战国初期时期最厉害的的军团,非吴起创立的“魏武卒”军团不可。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职业化大军,据史料记载:“总战七十二次,完胜六十四次,余八次和解”,吴起带领

  • 和珅去赈灾时往粥里丢沙子 灾民为何对此感恩戴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和珅

    对和珅赈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和珅赈灾往粥里丢沙子,文武百官骂声一片,灾民却为何感恩戴德?提到清代历史上有哪些贪官啊,那毫无疑问,第一想的便是和珅。在众多的影视剧中,和珅的形象实在太深入人心,大众都会认为他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贪官。在当初和珅被抄家之时,他的资产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