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瞻基最宠爱的孙皇后,在历史上有多牛?

朱瞻基最宠爱的孙皇后,在历史上有多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08 更新时间:2024/1/16 17:02:22

朱瞻基最宠爱的孙皇后,在历史上有多牛?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明朝前几任皇帝,都与自己原配感情很不错,比如朱元璋和马皇后、朱允炆和小马皇后、朱棣和徐皇后,就连朱高炽与张皇后虽算不上鹣鲽情深,但好歹也相敬如宾。唯独到了朱瞻基这里,他连相敬如宾都做不到,反而废了自己的发妻,改立喜爱之人孙氏为后。

朱瞻基最宠爱的孙皇后,是明英宗朱祁镇的亲妈,在有些电视剧中,孙皇后的人设是坚强不屈,挽救大明于水火的霸道女主。那么在历史上,她真有那么能干吗?

孙皇后的父亲孙忠,是永城县的主簿,正好诚孝张皇后(朱高炽原配、朱瞻基亲妈,时为太子妃)的母亲彭城伯夫人也是永城人。有一次彭城伯夫人进宫看女儿,就聊起孙家有个女儿十分贤德,也就是这样,孙氏便进了宫。

孙氏刚进宫时才十多岁,她和朱瞻基一样大,由于孙氏进宫与太子妃母亲有关,所以朱棣就命太子妃张氏负责教导孙氏。正因如此,朱瞻基常常和孙氏见面,两人渐渐有了感情基础。

永乐十五年,朱棣下令为皇太孙朱瞻基选妃,朱瞻基自然想让孙氏做自己的正妃,奈何长辈们都看中了以贤闻名的胡善祥。没办法,朱瞻基只能娶了胡善祥为正妃,而孙氏则委屈当了嫔。

在朱瞻基登基前,胡善祥为他生了两个女儿,孙氏生了一个女儿。宣德二年,已是贵妃的孙氏为朱瞻基生下长子朱祁镇,关于朱祁镇是否孙氏亲生,一直以来存在着争议,比如就连《明史》都记载:

“妃亦无子,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即英宗也。”

就是说孙氏本来没有儿子,她为了上位,就抱了宫人的儿子。正因为《明史》也坚持这种说法,导致许多人对此坚信不疑,但其实只要好好想想,就知道这件事根本经不起推敲。

首先孙氏如果早有计划抱别人的孩子,她就要提前假装怀孕,但是在后宫假装怀孕,是那么容易实现的吗?其次就算朱瞻基也知道,他因为喜欢孙氏而同意她这样做,但朱瞻基能瞒得过英明的母亲张太后吗?

再者张太后知道的话,绝对不会允许孙氏采用这种阴险的手段,毕竟她要是不能生,后宫还有妃子可以给朱瞻基生儿子。而且就算真要抱孩子,张太后也是抱给胡善祥养啊,因为她一直就喜欢胡善祥,不喜欢孙氏。

因此,孙氏作为一个贵妃,在当时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做到只手遮天,瞒过所有人抱来一个孩子。所以根本不用去争执什么,朱祁镇肯定是她生的没错,要不然朱瞻基要废后,改立皇长子生母为后,张太后为何不反对?就是因为孙氏有儿子这张王牌。

也正是因为自己生了儿子,孙氏便有了想法,开始在朱瞻基枕边吹风。朱瞻基本就宠爱她,于是渐渐动了废后的想法。

朱瞻基先是召来朝中重臣商议,与其说是商议,倒不如说他在极力说服大家。他口口声声说自己30岁了,好不容易有了儿子,所以应该嘉奖为他生下儿子的孙贵妃。接着又说皇后多年来无子出,还经常生病,这并非一个合格的皇后。

可是这些理由,哪里说服得了理智的大臣们,孙氏一看情况不妙,立即推辞说:

“后病痊自有子,吾子敢先后子耶?”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孙氏与前几任明朝皇后的区别,她是有小心机的。

而孙氏越是推辞,朱瞻基就越是觉得委屈她了,于是直接去劝胡善祥本人,要求她主动辞去皇后之位。胡善祥也没有办法,只能按照丈夫的意思做。宣德三年,朱瞻基正式宣布废后,让胡善祥去做了道姑,还赐号“静慈法师”。

孙氏终于得偿所愿,被册立为皇后,她的儿子朱祁镇也成为太子。众所周知,朱瞻基就只有两个儿子,孙皇后生的是长子,而次子朱祁钰的生母吴贤妃也不得宠,所以没人能撼动朱祁镇的地位。也就是说,只要她好好活着,迟早能坐上太后之位。

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朱瞻基驾崩。此时皇太子朱祁镇年仅9岁,众人担心主少国疑,于是传出张太后要扶持襄王朱瞻墡(朱瞻基同母弟)登基的消息。还是张太后在关键时刻站出来,扶持朱祁镇坐上了皇位。朱祁镇登基后,张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孙皇后被尊为皇太后。

在明朝前几任皇后的相关记载中,我们总能看到她们如何辅佐皇帝,有多少出色的政绩。比如马皇后为大臣求情,劝朱元璋要爱惜人才,教导后宫要懂得节俭等等;徐皇后曾在靖难之役时,亲自穿上铠甲鼓舞士气,结果成功保住北平等等;朱高炽即位后,张皇后对朝中内外政事,莫不周知等等。就连胡善祥都有这样的记载:

“后每乘间规讽,无媚顺态,居常服食侍从澹如也。”

以上这几位都是能够帮到丈夫的贤后,唯独到了孙皇后这里,我们并未听说她辅佐朱瞻基什么什么。反而是张太后时常教导儿子,朱瞻基遇到大事,也是去请教母亲,而不是和孙皇后商议。

这就足以说明,孙皇后的政治能力是不够的,所以婆婆在的时候,她毫无存在感。直到正统七年,太皇太后去世,孙氏才成为后宫地位最高的人。不过在这之后发生了什么呢?是正统十四年的土木堡之变。

首先要强调的是,土木堡之变中朱祁镇御驾亲征被俘,他之所以御驾亲征,是由于宦官王振怂恿。王振是明朝第一代专权的宦官,但当初张太皇太后还在时,史料是这样记载的:

“以故王振虽宠于帝,终太后世不敢专大政。”

就是说张太皇太后还在的时候,王振也不敢太过嚣张,可为什么前者去世,王振就越来越受宠信,甚至到了能劝动皇帝调动军队御驾亲征的地步呢?答案就是孙氏这个太后威慑力严重不够,人家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这也是她政治手段不足的证据。

而朱祁镇被俘后,孙太后也想不出什么办法,只好和朱祁镇的皇后钱氏一同凑钱,打算救出朱祁镇。大臣自然也不能寄希望于两个毫无主张的女人,于是相互商议,便形成了南迁派和主战派。

这时候孙太后作为地位最高的人,就必须做个决定,最终她选择支持于谦等主战派,命郕王朱祁钰监国。很多人都将这视为孙太后的功绩之一,但实际上她也就是做了个决定,最终的胜利还是有赖于朱祁钰的领导能力,以及于谦这些能干的大臣,如果最后京师保卫战输了,我想最后被骂得最惨的,还是做决定的孙太后。

而且当时孙太后是不想把权力交给朱祁钰的,毕竟后者是朱祁镇的竞争对手,要是把他扶上去,那么自己儿子的地位就危险了。所以一开始,孙太后是命人取襄国金符入宫,她想要请襄王来主持大局。但由于襄王还在封地,折腾一趟太费时间,加上他本人极力推辞,而局势紧张,孙太后才不得不采纳群臣的建议,同意让朱祁钰登基。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孙太后给出的交换条件是,必须同时册立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本身这样的要求也合理,大家自然没意见,就这样,朱祁钰登基,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所以说,这些都是孙太后在当时的局势下,不得不做出的一系列决定罢了。只能证明,她还不至于分不清局势,可要说多强的政治能力,倒不见得。

后来朱祁镇被放回来,朱祁钰由于不愿还政,就将其幽禁于南宫。可此时孙太后什么都不能做,只有在天冷的时候,为儿子寄去几件御寒的棉衣。

再后来,朱祁钰连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也给废了,有人说孙太后任由朱祁钰废立太子,是为了保护被幽禁的儿子和孙子。我就笑了,这有什么好保护的,难道孙太后还能阻止朱祁钰废立太子吗?她要是有这个能力,早就把儿子救出来了。

因此实际上,孙太后根本什么都做不了,她只能寄希望于朱祁钰,希望他有一天能“良心发现”,把朱祁镇给放出来。

景泰八年,孙太后终于迎来了希望,倒不是朱祁钰良心发现了,而是石亨等人打算发动政变,帮助朱祁镇复位。《明史》中记载:

“石亨谋夺门,密白于太后,许之。”

于是,这又成为孙太后的一大功绩,因为夺门之变成功了,朱祁镇成功复位,她消除了明朝政治上的又一次危机。我就想说了,石亨等人是帮助她亲儿子复位啊,她能不同意吗?

再说这也是石亨等人的计谋,这件事得到皇太后的准许,如果成功,他们就成为功臣,如果失败,这件事可是皇太后指使的,他们只是遵旨办事罢了。所以孙太后只是政变的一颗棋子,怎么就成为挽救大明的女政治家了。

她要是真有这些本事,还不如一早就好好教育自己的儿子,让他不要宠信宦官,就不会出现被钉在耻辱柱上的“土木堡之变”了。

不过不得不说,孙太后的运气是极好的,她当初选择相信于谦等人,结果京师保卫战成功了。后来她又选择相信石亨等人,结果夺门之变也成功了,她这个太后之位倒是稳稳当当。

虽然没什么大作为,却也亲身经历了不少大事件的孙氏,最终在天顺六年去世,享年64岁,也算不枉此生了。去世后,朱祁镇为亲妈上尊谥曰“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与朱瞻基合葬于景陵。

标签: 朱瞻基明朝

更多文章

  • 建文帝的原配马皇后,最后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马皇后,明朝

    建文帝的原配马皇后,最后结局是什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朱标,在元朝至正十五年出生。朱元璋建国称帝后,便将其立为皇太子。在朱元璋心中,朱标是他唯一的继承人,因此他为儿子建立了强大的辅佐班底。除了马皇后之外,朱标是最能够动摇朱元璋想法的人,而有朱标这个名

  • 武则天为什么改国号为周?武则天国号由来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武则天,国号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传奇辉煌的年代,看看武则天的故事吧,今天小编分享的是武则天改国号为周的背后理由,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武则天作为历史公认的女皇帝,她的很多事迹都被人们关注。武则天在位期间除了实施许多新的法律政策,还将国号改为

  • 清朝皇帝的寝宫为什么不是乾清宫了?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古代,清朝

    清朝皇帝的寝宫为什么不是乾清宫了?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我们在看清宫剧的时候,常常会看到“乾清宫”,皇帝常常在这里召见大臣,处理政事。在乾清宫的正中,还悬挂着“正大光明”牌匾,自雍正建立“秘密立储制”以后,皇帝的传位诏书,全都是放置在此牌匾后面的。因此提到“乾清宫”,许多人便认为,这

  • 历史上真实的苏绰是什么样的人?一生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苏绰,南北朝

    比起混乱的五胡十六国,南北朝毫不逊色。光北朝就分为五朝,其中的西魏和东魏是由北魏分裂而来。北魏王朝末年,国内两大权臣宇文泰和高欢,为争夺朝廷的控制权,进行了你死我活的斗争,之后,宇文泰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皇帝,建立了西魏,与高欢所掌握的东魏相互对立。西魏建都长安,并在不久之后就被宇文氏建立的北

  • 魏明帝曹叡在位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后世如何评价他?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叡,曹魏

    曹叡,即魏明帝,字元仲,魏文帝曹丕长子,生母为文昭甄皇后,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帝,在位共13年。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叡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氏“三祖”,文学成就不及曹操、曹丕。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其散文二卷、乐府诗十余首。曹叡在位期间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

  • 刘弗陵作为汉武帝最小的儿子 汉武帝为什么会选择他作为接班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汉朝,皇帝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汉朝皇帝刘弗陵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刘弗陵是一个很特别的皇帝,特别在哪里?特别在他是在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皇帝决定,正常继位的,但是既不是长子也不是嫡子的皇帝。更特别的是,汉武帝在第一个太子起兵失败自杀后,都没有立过太子,而在他病重后,逝世的前几天,才立了刘弗

  • 汉武帝处死刘据之后盖了一座思子宫 汉武帝这么做是为了挽回名声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汉武帝,汉朝

    对汉武帝和太子刘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午夜梦回之时,汉武帝是否会辗转难眠,一来辜负了当年亲口承诺的金屋藏娇,二来对枕边人卫子夫起疑,三来亲手斩杀了皇太子刘据!汉武帝在政治上雄韬伟略,秦始皇奠定了华夏大地版图的雏形,汉武帝以其为中心向外开拓;以汉武帝为开始,历代的

  •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名言有哪些?秦始皇名言一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始皇,名言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您走进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创建了秦王朝,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与战略家,在位时间达37年,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统一度量衡,为整个

  • 王神念简介:南北朝北魏、南梁将领,南梁太尉王僧辩之父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神念,南梁

    南朝梁(502年~557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第三个朝代,由雍州刺史萧衍取代南齐称帝,定都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国号梁,以萧衍封地在古梁郡,故定国号为梁。因皇室姓萧,又称萧梁。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神念(451年-525年),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南北朝

  • 敬寿帝拓跋余:北魏第四位皇帝,他为何会被宗爱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拓跋余,北魏

    拓跋余,即敬寿帝,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之子,景穆帝拓跋晃异母弟,生母是闾左昭仪,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四位皇帝,在位仅八个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受封吴王。正平元年(451年),改封南安王。正平二年(452年),中常侍宗爱弑杀太武帝后,即位为帝,年号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