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真相是什么?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556 更新时间:2023/12/20 6:45:41

朱元璋,字国瑞,明朝的开国皇帝,年号洪武。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事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明实录)

元朝丞相权力过大,导致后期政局混乱,权臣频出。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废除丞相,下令此后永远不许再设丞相,清朝沿袭,自此丞相之名从中华帝国消失,那么明太祖为何执意废除丞相呢。

一,元朝丞相制度

中统元年(1260年),元世祖设立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中统四年(1263年),元世祖设立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关。至元五年(1268年),元世祖设立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至此元朝确立了省院台体制,官制基本完善。

中书省的最高长官为中书令,多由皇太子兼任,但不常设。中书令之下是左、右丞相,为常设官职,是中书省实际上的最高长官,右丞相的地位较尊于左丞相。左、右丞相之下是平章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御史台最高长官为御史大夫,其次为御史中丞,负责监察百官,牵制丞相。但元朝后期,丞相专权,使得御史台的牵制作用成为摆设。

二,元朝政局混乱

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病逝,侄元武宗夺位为帝。元武宗因为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他即位立下大功,所以立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储,约定皇位在二人的子孙之间互相传承。至大四年(1311年)元武宗病逝,弟元仁宗即位。元仁宗违背承诺,将侄和世琜贬往外地,立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埋下了元朝皇族争斗的祸根。

延祐七年(1320年),元仁宗病逝,右丞相铁木迭儿拥立硕德八剌为帝,是为元英宗。铁木迭儿独揽朝政,掌握大权,元英宗于是任命拜住为左丞相,牵制铁木迭儿。至治二年(1322年)铁木迭儿病死,元英宗得以掌握大权,下令清除铁木迭儿的势力。至治三年(1323年),铁木迭儿义子御史大夫铁失心怀不安,刺杀元英宗与拜住,拥立也孙铁木儿为帝(即泰定帝,元英宗堂叔),开始了权臣废立皇帝的祸根。

三,燕帖木儿专权

泰定帝即位后,处死了刺杀元英宗的铁失等人。致和元年(1328年),泰定帝病死,左丞相倒剌沙在上都拥立其子天顺帝即位,燕帖木儿则在大都拥立元文宗(元武宗子,泰定帝侄)为帝。燕帖木儿派兵击败倒剌沙,天顺帝失踪。

元文宗任命燕帖木儿为右丞相、知枢密院事,太平王,使得燕帖木儿控制了大权。不久元文宗依照燕帖木儿的建议,让位给其兄元明宗。元明宗立元文宗为皇储,元明宗在位仅半年,就被燕帖木儿毒死,元文宗复位。燕帖木儿自持拥立之功,胡作非为,使得元朝政局混乱,埋下了元朝灭亡的祸根。

至顺三年(1332年),元文宗病逝,燕帖木儿立元宁宗为帝(元明宗子,元文宗侄)。但元宁宗年幼,在位仅一个多月就死了。燕帖木儿欲立元文宗皇后之子为帝,但被元文宗皇后拒绝。元文宗皇后欲立元明宗子妥懽贴睦尔为帝,但燕帖木儿拒绝。至顺四年(1333年),燕帖木儿死,妥懽贴睦尔得以即位为帝,是为元顺帝

四,伯颜专权

元顺帝即位,封伯颜为右丞相,撒敦(燕帖木儿弟)为左丞相,唐其势(燕帖木儿子)为御史大夫。不久撒敦病死,唐其势成为左丞相。唐其势见元顺帝重用伯颜,十分不满,图谋废掉元顺帝。结果机事不密,伯颜除掉了唐其势,势力更大。

元顺帝被迫废除左丞相,专用右丞相伯颜,开始了伯颜专权。伯颜废除科举,排挤汉人,监视元顺帝,使得元朝政局更加混乱。至元六年(1340年),元顺帝与伯颜侄脱脱联合,赶走了伯颜。元顺帝与脱脱试图复兴元朝,实行改革,一度使元朝局势好转。但后来元顺帝沉迷酒色,荒于政事,听信谗言,杀害脱脱,使得元朝走向了灭亡。

五,明朝废相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他效仿元朝,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最高长官为左、右丞相(皆为正一品),左丞相略高于右丞相。左、右丞相之下为平章政事(从一品)、其下为左、右丞(皆为正二品),再下为参知政事(从二品)。

洪武六年(1373年),胡惟庸担任右丞相,洪武十年(1377年)他升任左丞相。胡惟庸任内结党营私,控制朝政,严重威胁皇权。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处死胡惟庸,废除丞相制度,下令以后永远不得设立丞相。

总的来说,元朝后期皇位继承混乱,使得皇权旁落,丞相专权。丞相干预皇帝废立,导致元朝局势动荡,埋下了元朝灭亡的祸根。明太祖看到元朝丞相权力过大,导致元朝灭亡,加上胡惟庸专权,威胁皇权,坚定了废除丞相的决心。

标签: 朱元璋明朝

更多文章

  • 白猿授术讲的是什么故事?周群有何本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周群,三国

    白猿授术讲的是什么故事?周群有何本事?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周群,字仲直,巴西阆中人。他的父亲周舒是东汉文士,益州名儒,年少时学于大儒广汉杨厚,在学识方面的名望仅次于董扶、仁安二人。他的一生没有任何功名在身,孑然一身的研究学问,可谓时真正的大儒、隐士。周群在小时候就跟随父亲一起学习

  • 正所谓功高震主,那么秦始皇为什么没有杀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功高震主,秦始皇,秦朝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的时候有很多功臣。比如我们熟悉的王翦、王贲父子,蒙恬、章邯、李斯等,这些在灭六国的时候都立下了汗马功劳。正所谓功高震主,那么秦始皇为什么没有杀功臣?他们没有一个是被秦始皇处死的。王翦、王贲父子是善终而死的。蒙恬是在秦始皇死后自杀的。章邯是被项羽打败自杀的。李斯是在秦始皇死后被赵高陷害

  • 诸葛亮后一生都为了蜀汉 蜀汉灭亡后他的后裔又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蜀汉

    还不知道:诸葛亮死后二十九年,蜀汉最终灭亡,他的后裔结局如何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234年10月,蜀汉丞相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军中,享年五十四岁。在诸葛亮死后二十九年,也就是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派邓艾、钟会等人率军征讨,结果后主刘禅开城投降,至此诸葛亮用一生心血

  •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何在没有攻打蜀汉 司马懿是被空城计吓怕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司马懿

    对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为何不再伐蜀,是被空城计吓破了胆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这一次,他的对手是有“忍者神龟”之称的司马懿。4月,诸葛亮到达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他在这里驻扎了下来,并命令士兵开始屯田种粮,因为在第四次北伐中,诸葛亮就是

  • 历史上的马谡死因是什么 马谡真的是被诸葛亮挥泪所杀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马谡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很多人第一次知道马谡这个人物,是通过《三国演义》这本名著知道的。他因骄傲自大,导致街亭失守,为了安抚人心,诸葛亮忍痛将他斩首。马谡镇守街亭之前,诸葛亮特意立了军令状。虽说只是一次战役,但诸葛亮十分看重。因为诸葛亮看重的不只是街亭这个重要位置,还有马

  • 刘备临死前有想过要杀诸葛亮吗 如果有刘备为何没有行动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备,诸葛亮

    对刘备临终前,到底有没想过除掉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一个草根阶层出生的汉室宗亲,坚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从卖草鞋的一步步成长为蜀汉的开国之君。他为践行桃园结义同生共死的诺言,不顾蜀汉上下群臣的反对,率倾国之兵伐吴,为二弟关羽报仇雪恨。时运不济,演义中陆

  • 赵匡胤先后灭掉六国之后 赵匡胤是怎么对待六个亡国之君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匡胤,北宋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赵匡胤灭掉了6个国家,那么他是如何处置这6个亡国之君的,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赵匡胤在后汉时投奔枢密使郭威,并于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时随征北汉、南唐,战功卓著。柴荣病重时,赵匡胤升为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军最高统帅。显德七年(960年),赵匡胤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

  • 韩世忠质问秦桧“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秦桧什么反应?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桧,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众所周知秦桧是奸臣,并且在赵构的包庇下权倾朝野,那么身为武将的韩世忠质问秦桧“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秦桧什么反应?为什么他没有弄死韩世忠呢?其实这个背后的原因很简单,虽然宋朝重文轻武,但时局不太平的时候,朝廷还是很需要武将的。并且韩世忠也是个大人物,秦桧想稍微报复一下韩世忠,比如在皇帝面前说两句他

  • 吕不韦真的是因为嬴政一封信选择的自尽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吕不韦,战国

    吕不韦真的是因为嬴政一封信选择的自尽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吕不韦选择自尽,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当时嬴政已经控制了朝堂,吕不韦根本没有反抗的能力。吕不韦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善于筹谋。他年轻时常游走于各地,低价买进当地货物,再到外地高价卖出,为自己积累了不少的家产。然而他

  • 唐高祖李渊为什么在历史上不出名?谁抢了他的风头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渊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唐高祖李渊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隋炀帝即位后,历任荥阳、楼烦二郡太守,后升卫尉少卿。617年,又拜太原留守。隋末天下大乱时,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次年,接受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统一全国。玄武门之变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