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卓敬是什么人?一生做出了哪些贡献?

卓敬是什么人?一生做出了哪些贡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873 更新时间:2023/12/26 4:25:31

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攻入南京,自立为帝,改元永乐。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为了如何削去最强藩王朱棣而忧心忡忡时,户部侍郎卓敬向其献上了一条妙计。可建文帝对此妙策弃而不用,导致朱棣夺位成功。那卓敬之策到底有多么厉害,小编为你细细道来。

一,直言敢谏

卓敬出身浙江瑞安的一个大户家庭,自小就受到良好教育,不仅十分聪明,还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而过目不忘,被人称赞为“奇儿”。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卓敬前往南京参加科举考试,高中二甲第一名,被授予户科给事中之职。当时明朝建立没有多久,制度还不完备,诸王的服饰与车马都与天子十分接近。

卓敬性格耿直而无所畏惧,便向明太祖朱元璋进谏说:“京师风俗是天下人的典范,陛下不早些分清诸王的等级威严,而让他们的服饰与皇太子等同。那岂不是嫡庶不分,尊卑不别,怎么号令天下呢?”

朱元璋听了,觉得卓敬所言有理,本就对性格豪放,长相俊美,善于言谈,知识广博的卓敬十分欣赏,自此对他更加重视。然后卓敬就在朱元璋的提拔下步步高升,到洪武末年一直升任到正三品的户部侍郎,可以说是位高权重。

二,削藩有策

建文初,敬密疏言:“燕王智虑绝伦,雄才大略,酷类高帝。北平形胜地,士马精强,金、元年由兴。今宜徙封南昌,万一有变,亦易控制……”(明史·卓敬传)

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朱允炆准备对叔叔燕王朱棣动手,卓敬于是上奏说:“燕王才智超群,雄才大略,与太祖高皇帝相似。北平地势险要,兵强马壮,金朝与元朝就是由此兴起。现在应该把燕王徙封南昌,即使燕王作乱,那也容易控制。”

第二天,建文帝亲自召见卓敬,向他询问对策。卓敬便力劝建文帝采纳自己的建议,说这是削弱燕王的最好办法。可建文帝素来与太常寺卿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二人交情深厚,最信任的谋士自然也是二人,便向二人征求意见。可能就是在二人的极力反对下,建文帝便搁置了卓敬之策。

姚广孝故与敬有隙,进曰:“敬言诚见用,上宁有今日。”(明史·卓敬传)

卓敬的策略可以说是“妙策”,如果建文帝采纳,朱棣夺位必然不可能那么顺利。如果朱棣前往南昌,那就失去了北平的根基与羽翼,自然不可能发起靖难之役,只能乖乖的做藩王;如果朱棣拒绝,那就是公然抗旨,建文帝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削去他的爵位与护卫;如果朱棣起兵,那就是公然反叛,更没有“清君侧,靖国难”的正当性,自然无法夺取天下。

朱棣夺取天下的过程中,谋士姚广孝起了很大的功劳,就连足智多谋的姚广孝都对卓敬忌惮不已,认为建文帝如果采纳卓敬之策,那朱棣绝不可能夺位成功,可见卓敬的建议是削藩妙策。

三,不屈被害

不久燕王朱棣就发起靖难之役,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入南京自立为帝。然后朱棣派人捉拿卓敬,责备他离间自己与建文帝的骨肉亲情。卓敬于是反驳说:“可惜先帝不用我的策略,不然你怎么能篡夺天下。”

敬立朝慷慨,美丰姿,善谈论,凡天官、舆地、律历、兵刑诸家,无不博究。成祖尝叹曰:“国家养士三十年,惟得一卓敬。”(明史·卓敬传)

朱棣听了十分生气,命人将卓敬关入狱中。但朱棣爱惜卓敬的才能,便让人以管仲、魏徵在旧主死后侍奉新主的例子劝说卓敬,让他为自己效力。但卓敬以忠臣不事二主为由,坚决予以拒绝,只求速死。

姚广孝曰:“昔吴王不杀范蠡而蠡卒灭吴王,衍不杀石勒而勒终杀衍,使敬言见用,陛下岂有今日哉?”遂不屈死,临刑神色自如,经宿其面如生。(国朝献征录·卷三十)

姚广孝曾与卓敬有过冲突,便力劝朱棣将卓敬杀死,以免留下后患。朱棣无奈,只得下令处死卓敬并灭其三族。卓敬死时面不改色,堪称一代忠臣楷模。

当时朱棣曾派人查抄卓敬的府邸,发现其十分清廉,家里除了几幅书画之外并没有什么其他值钱的物件,朱棣于是感叹说:“我大明养士三十年,不辜负君主的,只有卓敬一人呀!”

标签: 卓敬明朝

更多文章

  • 古代皇帝占有欲都十分的强 成吉思汗为何喜欢把妃子赏赐给部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吉思汗,妃子

    还不知道:成吉思汗和妃子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皇帝的占有欲都很强,为何成吉思汗却喜欢将妃子赏给部下?自古以来,皇帝对于自己的后宫可是十分看重,自己的妃子哪怕是传出一点点不好的传闻,都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的,但是在成吉思汗的眼里,他却反其道而行,把自己心爱的妃子送

  • 明朝末年到底是什么样的 崇祯面临的局面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崇祯

    明朝末期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到“亡国之君”我们总能想到昏庸无能、残暴不仁,兢兢业业这个词压根个亡国之君不沾边,崇祯作为明朝的亡国之君,他的兢兢业业在整个历代帝王中都能排上名,不幸的是,就这样的一位皇帝,最终却落到了国破家

  • 王恂:曹魏重臣王朗之孙,为官忠诚正直,知识渊博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王恂,西晋

    王恂(?—278年),字良夫。东海郡郯县(tán,今山东郯城西南) 人。王朗之孙,王肃之子,王元姬之弟。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王恂,字良夫,是西晋文明皇后王元姬的弟弟,其父王肃,在曹魏时袭封兰陵侯,官至中领军。公元256年(甘露元年),王肃去世,由王恂的兄长王恽

  • 王恺:西晋时期外戚、富豪,曾与富豪石崇斗富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王恺,西晋

    王恺(生卒年不详),字君夫,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县)人。西晋时期外戚、富豪,曹魏司徒王朗之孙,卫将军王肃第四子,晋武帝司马炎的舅舅,文明皇后王元姬的弟弟。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起家员外郎,参与诛杀外戚杨骏,受封山都县公。迁骁骑将军、散骑常侍,坐事免官。起任射声校尉,

  • 长坂坡之战曹操手下大将众多 他们为何对赵云冷眼旁观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云,曹操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赵云七进七出,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长坂坡上,赵云的七进七出,曹操手下众多大将,为何冷眼旁观?但凡说起《三国演义》,我们就不得不说一下赵云,毕竟在很多人的心中赵云属于侠肝义胆的名将,只要喜欢三国的朋友都喜欢赵云这个角色,尤其是长坂坡一战,赵云冲进曹军杀

  • 刘靖的一生可以概括为:名守的儿子如何炼成名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靖,曹魏

    刘靖 (? - 254年),字文恭,沛国相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扬州刺史刘馥之子,曹魏时期名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政举措初显琐碎,能给老百姓带来便利,有其父刘馥的遗风。历任曹魏黄门侍郎、庐江太守、河内太守、尚书、河南尹、大司农、卫尉。出为镇北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

  • 关羽和诸葛亮相比 两人谁在蜀汉的地位更高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关羽,诸葛亮

    关羽和诸葛亮相比,谁在蜀汉的地位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关羽是绝对意义上的刘备集团的二把手,不要说诸葛亮了,就算是张飞都得靠后站。总有一些人认为,诸葛亮是蜀汉集团的丞相,丞相就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最牛的存在之一。但是非常抱歉,诸葛亮遇到了

  • 邛成太后:汉宣帝皇后中最不受重视的,相当于是个保姆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邛成太后,西汉

    孝宣王皇后,又称邛成太后,王奉光之女,汉宣帝刘询第三任皇后。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起汉朝,西汉那段时期里比较有名的贤良君主还是挺多的,汉宣帝刘询就称得上是其中之一。不过刘询在朝政上、在治国方面是明君良主,但是在自己的感情生活上却……让人有点难以评价。他一生立了三位皇后,

  • 曹霖:三国时期曹魏宗室大臣,得到曹叡的优待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曹霖,曹魏

    曹霖(?—251年),沛国谯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宗室大臣,魏武帝曹操之孙,魏文帝曹丕之子,高贵乡公曹髦生父,母为仇昭仪。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黄初三年(222年),册立为河东王。六年(225年),降为馆陶县王。魏明帝即位后,格外受到宠爱。太和六年(232年),封为

  • 王粲:东汉末年官员、文学家,深受曹操父子信赖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粲,东汉

    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东汉末年文学家、官员,“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龚曾孙、司空王畅之孙。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粲自少即有才名,为学者蔡邕所赏识。司徒想征辟他为黄门侍郎,王粲因为长安局势混乱,没有赴任,选择南下依附荆州牧刘表,但未受到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