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亡国皇后周氏,她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明朝亡国皇后周氏,她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821 更新时间:2024/1/11 10:26:25

1644年李自成建国大顺,三月,李自成率军北伐攻陷大同、宣府、居庸关,最后攻克北京。崇祯在煤山自缢,

明朝灭亡。你们知道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

公元1627年(天七年)八月十二日,明熹宗朱由校病重,这位“木匠皇帝”自感时日无多,因为无子,他决定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信王朱由检。在御榻前,明熹宗拉着弟弟的手说了一句:

“吾弟,当为舜!”

两日后,明熹宗驾崩,其弟朱由检登基,是为崇祯帝。这是明朝的第16位皇帝,也是明朝的末代皇帝(不包括南明)。

有意思的是,当初朱由检被病重的哥哥召入皇宫的时候,心中满是恐惧,他不是担心哥哥,而是担心大宦官魏忠贤会对自己不利。为了避免魏忠贤在宫中给朱由检的饭菜里下毒,朱由检的妻子、信王妃周氏亲自烙了两个麦饼,让丈夫揣到怀里,到宫中果腹。

作为一个皇储,不敢吃宫中的饭菜,而偷偷吃烙饼,纵观史册,非常罕见。而朱由检的这位妻子周氏,后来被称为孝节烈周皇后,她虽然是亡国皇后,但仍不失为古代女子的典范。

本文,笔者将和大家分享孝节烈周皇后的一生,从亡国皇后身上,解读不一样的历史。

一、周家有女,生而为贵

明朝天启六年,信王朱由检16岁,明熹宗打算为弟弟选妃。由于朱由检的生母早逝,长嫂为母,明熹宗便让懿安皇后(明熹宗之妻)帮弟弟挑选。

自明仁宗之后,明朝给皇子选妃,一般都挑选家境普通,且没有背景的小吏之女。朱由检也没有例外,当时,候选的女子有三个,懿安皇后看到一位女子身材瘦小,认为她弱不禁风,便想把她淘汰掉。不料,刘太妃(万历帝的昭妃、朱由检的祖母辈)却说,这个女子身量虽小,只是尚未长大(15岁),她面有贵气,是最佳人选。懿安皇后听信太妃之言,便定她为弟媳,把她嫁给了朱由检。这位瘦小的女子,就是后来的周皇后。

周皇后的父亲周奎,最初只是微末小吏,她的母亲是父亲的续弦。有一日,明朝大儒陈仁锡到周奎家做客,偶然见到年幼的周皇后,便对周奎说:

“君女天下贵人!”

于是,陈仁锡抽空教周皇后经史之书,并给她讲解《资治通鉴》。周皇后长大后,知书达理,落落大方。因母亲多病,周皇后自幼便操持家务,代母主持中馈。

事实证明,刘太妃的眼光还是有独到之处的。周皇后出身一般,又在藩邸(信王府)生活过,后来她贵为皇后,仍然保持平民本色。

周皇后在后宫之中,常常不穿锦缎,她吃素食,穿布衣,经常纺线织布,就连崇祯帝的贴身衣物,她都要亲手缝制。不仅如此,周皇后还抽空亲自下厨烧饭,俨然把自己当做农妇。所以,文学家张岱认为:

自古贤后居多,但能够缝衣做饭,纺纱织布,而且经常如此的皇后,的确罕见。

周皇后十分节俭,崇祯年间,外忧内患不断,国库入不敷出,周皇后刚入主中宫,把自己的陪嫁全部捐做军费,还下令裁撤后宫用度。

崇祯登基之前,宫中每逢喜庆之日,便会请戏班唱戏,周皇后当了17年皇后,紫禁城一共只唱过两次戏。第一次发生在崇祯五年,周皇后过生辰,崇祯帝瞒着周皇后请来戏班演了一场《西厢记》,想给周皇后一个惊喜。另一次发生在崇祯十四年,宫中演了一出《玉簪记》。史载,这两次,后宫之内万人空巷。其实,《西厢记》和《玉簪记》都是常见的戏文,因为后宫之人平时没机会看,所以稀罕。史载:

后性慎,每裁抑外家恩泽。宫中礼数,加严于旧。定位数年矣,赐黄乃敢服

周皇后治理后宫非常严格,赏罚分明,后宫嫔妃无人不服。她为人谨慎,崇祯每次要封赏她娘家人,都被她阻止。

崇祯十七年,明朝即将灭亡时,崇祯对大臣们说:

“朕非亡国之君,尔等皆为亡国之臣!”

崇祯帝虽然不是昏君,但他总喜欢在别人身上找原因,在笔者看来,周皇后最起码不是“亡国之臣”。

二、帝王夫妻,琴瑟和鸣

《石匮书》曾评价崇祯:

古来亡国之君,有以酒亡者,以色亡者,以暴虐亡者,以奢侈亡者,以穷兵黩武亡者,唯崇祯帝,焦虑心求治,旰食宵衣,恭俭辛勤……

崇祯帝是一位特殊的皇帝,他继位时,接手的是明熹宗留下的烂摊子,东林党和阉党已经斗了许多年,再加上明朝赶上了罕见的“小冰河时期”,灾害瘟疫频发,明朝内忧外患。崇祯帝宵衣旰食,可也未能力挽狂澜。

和其他亡国之君不同的是,崇祯帝没有沉迷于酒色,也没有骄奢淫逸,笔者在以往的文章中发表过自己的观点:明朝灭亡,虽然崇祯帝有责任,但若换做其他人来做皇帝,也很难避免亡国的命运。

据《烈皇帝遗事》介绍;

崇祯帝深感国事日非,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几无宴乐之事……

崇祯帝是一位勤政的帝王,然而,他面临的问题太多,常常使他陷入困境。这时,周皇后的存在,是崇祯最大的慰藉。

周皇后知书达理,早在潜邸为王妃时,就深得崇祯之心,后来崇祯登基,周皇后母仪天下,她仍然把为丈夫解忧作为第一要务。史载,崇祯和皇后感情甚笃,崇祯每有难色,周皇后总想办法劝解。

崇祯在位17年,一共发过7次罪己诏,崇祯十七年正月,因凤阳皇陵被农民军挖掘,崇祯帝下诏罪己,他数月不食荤腥,表示和天下将士共苦,可身体到底支撑不住,周皇后苦劝无果,非常心疼。为了劝崇祯养好身体,周皇后谎称自己梦见了孝纯太后(崇祯帝生母),《明史》云:

曰:“夜梦孝纯太后归,语帝瘁而泣,且曰:‘为我语帝,食毋过苦。’”

崇祯帝听完,对着母亲的画像泪流不止,然后决定好好吃饭。周皇后亲自服侍,“泪盈盈沾案”,眼泪都滴到了桌案上。

某一年夏天,周皇后起床后正在梳头,崇祯帝偷偷走到妻子身后,撩她的头发,皇后不知是谁,大惊失色,袖子一甩,正好打在崇祯帝的脸上。这一幕,正好被宫女看见,皇后大窘,崇祯帝却坦然一笑,可见,对这位皇后,崇祯内心还是十分疼爱的。

还有一次,周皇后教坤宁宫的一位小太监识字,过了两个时辰,太监竟然全部忘记了,周皇后很生气,罚太监跪在台阶上。正好被崇祯帝看见,他便开玩笑说:“我替他(太监)向先生求个情,先生给不给面子?”

周皇后听完后,脸红地对崇祯嗔道:“坏了我的规矩!”崇祯见状,哈哈大笑。

笔者认为,如果崇祯不是帝王,如果周皇后不是皇后,如果他们生在平常人家,这样的夫妻,或许让人羡慕。

夫妻之间,当然也有闹矛盾的时候,有一次,崇祯和周皇后起了争执,崇祯大骂周皇后,甩袖而去,周皇后掩面而泣,哭着喊“信王”,崇祯一听,心中五味杂陈,连忙回来拉起皇后,一阵安慰。

周皇后刚嫁给崇祯时,崇祯便是“信王”,崇祯听见皇后喊他潜邸时的称呼,夫妻恩情顿时战胜了怒火,二人和好如初。

其实,周皇后之所以能深得崇祯器重,就是因为他始终把崇祯当成丈夫,而不是皇帝,这是古代皇后很难做到的。

在封建思想中,总要求女子要宽容,不能做一个“妒妇”,周皇后在这方面做到了极致。崇祯的田妃因故惹怒了崇祯,崇祯把田妃幽闭在启祥宫思过,三个月不得出。周皇后见崇祯不肯和田妃和解,便邀请崇祯赏花,故意接田妃出来相见。

周皇后此人,俨然像一个大家长,希望一家人和和睦睦。

明朝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朝代,明朝的皇帝,各具特色,有熟女控,有道士,有木匠,但有明16朝,大多皇后都非常贤明。周皇后作为明朝末代皇后,她的个人品质是一流的。如果她不是亡国皇后,她或许会被明朝臣子誉为“一代贤后”。

三、大厦将倾,赐死红颜

天启七年,崇祯帝刚继位时,大臣们曾为崇祯准备了4个年号,其中一个是“兴福”,崇祯觉得不好,因为他怕自己当不好“中兴之主”。最终,他选择了“崇祯”。

其实,崇祯帝虽然怕自己当不好“中兴之主”,但他从登基后,一心都在“中兴”二字上。崇祯帝继位3个月后,他站稳脚跟,立即铲除“阉党”。当时,灾害频发,国库空虚,崇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裁撤机构,节省开支,不料情况越来越糟。再加上女真在关外虎视眈眈,农民军星火燎原,崇祯帝殚精竭虑,一心要挽回败局,但无力回天。

崇祯十七年,帝国到了危急关头,有大臣建议迁都南京,被崇祯拒绝,“天子守国门”,崇祯拒绝迁都,更拒绝将太子送往南京,此时的他,打算“君王死社稷”。

《明史·后妃传》记载,周皇后当了17年的国母,她从来不干涉朝政,但在帝国的最后时刻,周皇后曾委婉地提过南迁。《明史·后妃传》云:

后性严慎。尝以寇急,微言曰:“吾南中尚有一家居。”帝问之,遂不语,盖意在南迁也。至他政事,则未尝预。

意思是说,周皇后平时谨言慎行,从来不干预国事。当时情况紧急,周皇后轻声说:“我家在南面还有一处房子。”崇祯一听,连忙追问她是何意,可能怕被怪罪,周皇后没有继续说。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的大军攻到北京城下,满朝文武闻风而逃,崇祯帝派去守城的太监也趁机反水,投降了李自成。那些满口忠义的东林人士,在改朝换代之际,迅速抛弃了旧主,投向了李自成的怀抱。

崇祯帝听闻城门已破,知大势已去,他来到后宫,见到周皇后,痛哭起来,崇祯说:“你是一国之母,绝对不能被贼人所辱,速速自尽吧。”

自古以来,当男人无法保护女人的时候,就要求女人守住贞洁,自我了结,这是那个时代的通病。

周皇后得到“圣旨”后,抱着三个孩子哭了一会,然后对崇祯说:

“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听一语,至有今日。”(出自《明史·列传第二》)

周皇后的意思是说:我嫁给你,前后有18年之久,我相夫教子,力争做一个贤德的皇后,但这么多年,陛下从未听我一句劝,才有今天这样的结局!

说罢,周皇后毅然转身,反锁房门,不一会,屋内宫女哭着冲出来,大声嚷道:“皇后已经领旨悬梁自尽了!”崇祯听完后,18年的回忆涌上心头,他悲痛欲绝,泪流不止。

崇祯的事情还没做完,他先求皇嫂(明熹宗的懿安皇后)自尽,皇嫂向崇祯跪拜后,上吊自杀。崇祯又逼袁贵妃自缢,因为绳子断了,崇祯便提剑将她杀死。崇祯要做亡国之君,但他还要保全女人的名节,看着6岁的昭仁公主,崇祯挥剑刺去。15岁的长平公主,被父亲砍断手臂。

夜半三更,崇祯送走了三个儿子,然后带着太监王承恩,来到煤山的歪脖树下,用和周皇后相同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性命。

崇祯死的时候,不知道还会不会想起哥哥当年的那句“吾弟,当为尧舜”的话。

时光荏苒,歪脖树还在,但王朝坍塌,覆水难收。

四、生同衾、死同穴

崇祯死了,李自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后山找到了崇祯帝的尸体。李自成给崇祯留了几许尊严,他让人准备好柳木棺材,将崇祯和周皇后的尸体入殓。

那些个明朝旧臣,例如翰林院庶吉士周钟,曾经是崇祯的爱臣,当他路过崇祯和周皇后的灵柩前时,他扬长而去,没有祭拜,没有默哀,甚至没有看一眼,一位他要去效忠大顺王朝的新主子去了。

因为崇祯生前没有给自己修陵,李自成决定将他葬在崇祯已经故去的爱妃田妃墓中。半个月后,崇祯帝和周皇后安葬,他们夫妻二人和田妃一起,挤在了同一个墓穴中,这就形成了帝国的另一个风景——明十三陵的思陵。

后人认为,崇祯帝虽然勤政、宵衣旰食,但他“既无治国之谋,又无任人之术”,这一点,笔者是认同的。

关于明朝灭亡的具体原因,恐怕一万字也说不完,但对于周皇后,后世对她的评价多为正面。

清军入关后,摄政王多尔衮曾评价说:

“崇祯之亡,天数已定。彼时纵有良臣,也济不得事。”

标签: 周氏明朝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刘备集团都有哪些叛变者?他们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徐庶,汉朝

    在《三国演义》所写的历史人物中,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而刘备以仁义当先,热爱百姓。孙权也被描述成了一个性格反复无常的君主。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这种印象也不是毫无依据,因为即使是先后归附曹魏和司马的蜀人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话

  • 李隆基为何会导致安史之乱?他成为太上皇后过着怎样的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隆基,唐朝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他开创了“开元盛世”,也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自此走向下坡路。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762年,已经78岁的唐玄宗李隆基,终于病逝于长安,走完了他的一生。这位在中国历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唐朝帝王,死时可以说是相当的凄凉。所有权力都已经被自

  • 汉废帝刘贺被废的真相是什么?是荒淫无道还是另有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废帝刘贺,汉朝

    刘贺(?-前59年),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西汉第九位皇帝(公元前74年7月18日—8月14日在位),也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作为历史上第一位被废的皇帝,刘贺其先后在位仅二十七天,至于被废的原因,《汉书》给出的答案是“行淫

  • 李师儿:有名无实的后宫之主,因卷入储位纷争而被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师儿,金朝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出身,是犯人的后代但还能成为皇帝嫔妃的女性少之又少,金章宗的宠妃李师儿就是其中之一。李师儿出身卑微,是罪犯之后,她的哥哥还是个强盗,但是她却极致逆袭得到了金章宗的宠爱,凭借这份宠爱使得李氏家族也获得了荣耀。这样传奇的人物究竟有着怎样的经历呢?李师儿的出身可以说非常的低贱,她的父母都出

  • 历史上的张既一生都有什么战绩?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既,三国

    三国时期曹魏名臣的张既出身寒门庶族,家中殷富,为人有容仪。是字德容,冯翊高陵(今陕西西安市高陵区)人。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在笔者看来,虽然张既在曹魏将领中的名气,无法和张郃、张辽、于禁、徐晃、乐进等人相提并论。但是,对于文武双全的张既,在曹魏所起到的作用,

  • 佳贵妃:从宫女逆袭成贵妃,一生历经五朝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佳贵妃,清朝

    历史上的佳贵妃,她本来是皇后身边的宫女,最后却成为了历经五朝的贵妃。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佳贵妃姓郭佳氏,出身低微,是一名来自内务府的包衣女子,属于正黄旗包衣佐领下人,父亲保儿只是内务府的一名养育兵而已,而且,佳贵妃全族也基本上没有做官的,可见这个女子的出身是真的很低很低。不过,幸运

  • 阿巴亥的三个儿子鼎鼎大名,她为何没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阿巴亥,清朝

    阿巴亥最后为何被迫自尽?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明朝末年时期,就出现了一位美丽和智慧共存的女性,她在动荡不安的局势中,成为了一个传奇,她便是阿巴亥。阿巴亥出生于女真乌拉部落中,原本阿巴亥也有一个愉快的童年,但在阿巴亥的父亲逝世,其叔父布占泰被努尔哈赤俘虏之后,阿巴亥的一生就发生了重大

  • 诸葛亮出身布衣平民家庭吗 诸葛亮的家族究竟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三国

    诸葛亮家族到底是什么样的?诸葛亮真的是平民出身吗?演义说的是不是真的?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被误解的诸葛家族对于诸葛亮的家族,很多人对其有误解,认为诸葛亮出身于普通的布衣平民家庭,原因在于诸葛亮的《出师表》是这样给自己进行的定位,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诸葛亮生于东汉末年。

  • 深受皇帝宠爱的公主,最后为何被废为宫女?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安乐公主,唐朝

    唐朝时期有一位公主,她的一生十分奇葩,这位女子就是安乐公主李裹儿。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安乐公主的父亲是唐中宗李显,安乐公主出生后不久的时候,这时候,唐中宗李显正处于人生中的最低谷时期。然而安乐公主的出生,就成为了唐中宗李显的一丝慰藉,并且在安乐公主刚出生后不久就跟随着唐中宗李显

  • 曹操为什么终生都没有称帝 曹操为什么把机会留给曹丕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曹操,汉献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操不称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曹操明明有当皇帝的权力,曹操为什么始终没有称帝?曹操心里是怎么想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是东汉末年著名人物评论家许劭对早年曹操的评价。《三国志·魏书·武帝本纪》和《后汉书》中都有类似的记载。事实证明,曹操用毕生的经历应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