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奉为圣人的武松,是国人心目中名副其实的绿林英雄。他为人正直,忠诚,英勇。在施耐庵的作品中,他是最热血的。金圣叹曾评价武松:“武松天人合一。武松天人合一,有鲁达的博大,林冲的毒,杨志的正直,柴进的善良,阮期的速度,李逵的实之,吴用胜,华容和风雅,卢俊义伟大,石秀警察。”三岁的孩子都知道“武松打虎”的故事,但很少有人知道武松也是被狗扔进泥坑里的。
其实,武松自始至终都只是一个普通人,那些别人眼中的圣人,才是让他绝望的利刃。
故事从武松的少年时代说起。施耐庵的书中没有提到武松的童年,武松也没有告诉任何人。我们不必将武松想象成天生的英雄,把他当成一个普通的少年就可以了。
武大郎和武松自幼父母双亡,是武大郎靠卖饼卖粪养大了武松。武松不受父母管教,哥哥因为身体不好,经常被邻居取笑嘲笑。长大后,他成了一个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的乱七八糟的男孩。但武松内心还是正直单纯。
这些品质,还是来源于武大郎的言行。
和很多正常的男孩子一样,武松喜欢打扮。施耐庵多次写过武松的穿搭,配色相当青春时尚。武松也有仪式感。杀人之前,他要换上合乎气氛的衣服,还要注意个人卫生。施耐庵数次上书说自己洗漱。此外,武松也是一个正常的荷尔蒙青年。他喜欢看美女。施耐庵以武松的视角写美女,从细节到服饰发饰。就是这样一个有点正义感的少年武松,本可以和大哥和平相处一辈子,哪天突然喝醉伤人。武松连自己是不是死了都没有确认,就飞快地跑了。他没有钱,也没有远方的亲戚朋友可以求助,只好在外面流浪。
武松第一次见到宋江,陪宋江住了几天。宋江没有给他任何好处,他却感动得热泪盈眶。可见,武松的前半生其实是非常孤独的。后来,武松打虎成为英雄,光荣地回到了村里。和很多一时成名的年轻人一样,他不懂得掩饰自己的锋芒,人人都说他是打虎英雄。
武松很感慨。对他来说,去哪里都无所谓。
只有和他的兄弟在一起,他才能有一个家。而潘金莲联手西门庆、王破将武大郎毒死,武松彻底沦为无家可归的人。生我不养我,断指还我。我不是生出来的,而是养我,有什么回报,大哥如父。面对哥哥的白死,武松曾想通过告密来解决。没想到,西门庆已经贿赂了县令。武松只好用自己的方式搜集证据,四处寻找证人,经过沉着的布置和思考,才做出了杀潘金莲、西门庆,擒王破的血腥举动。哥哥。
后来的武松已经不是那个打虎的少年了。他认识了施恩,几顿好饭,几句兄弟情,一手为了施恩醉酒打蒋门神,在这黑白相间中成了施恩的棋子。另一方面,武松打虎时,县令按照约定将民间征集的一千文赏赐给了武松,但武松当时并没有接受,而是将钱分给了武松。给猎人。那时他是多么善良。不管是施恩还是姜门神,都是老百姓这边的恶霸。如果武松还有当年的正义感,他是绝对不会帮助妖孽的。
武松挑剔蒋门神,痛打他一顿,却没有要蒋门神的性命。
受到都督章的客客气气,武松原本自暴自弃的心一下子燃起了一点希望。他在张嘟嘟那里买了一个柳条藤箱,还给自己买了家具,可见他是真心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了。中秋宴上,张都督要赏赐武松,娶歌女玉兰为妻。武松终于不喝了,只从两个女人面前经过,一个是潘金莲,一个是玉兰。
从武松杀死潘金莲的那一天起,他怕是再也没有哪一天像那一夜那样舒服轻松,但很快,一个巨大的阴谋就出现了。武松听见有人喊捉贼,许配给他的玉兰指着后花园说贼去了那里。众人顺着玉兰的吩咐,四处寻找武松的包厢。那些对武松非常客气友好的张都督家属,一个个都露出了本来面目,对武松指指点点、委屈。
武松杀死了都督章的十五名成员和他的家人。他后来将命案的详情告诉了张青。他不是因为激情而杀人。他没有盲目地一个一个地杀。楚记得他们在陷害他时所起的作用。武松杀玉兰的时候,非常果断。他对平凡生活、孩子和幸福生活的最后念头被彻底斩断。
在武大郎没死的时候,这个世界还能给武松一丝温柔和善意。武大郎死后,也没有舍命。直到飞云铺,世间对他唯一的善意烟消云散,于是在鸳鸯楼里,他一怒之下大开杀戒,对奉茶唱歌的丫鬟们丝毫不放过。的余地。
“不动手就不能不动手,杀一百个,就只有死路一条!”
鸳鸯楼的报复,与当初杀潘金莲和西门庆时截然不同。他对政府的腐败现象了如指掌,不再寄希望于他们。人们。不知道景阳岗的打虎英雄,如果看到血溅在鸳鸯楼上,滥杀无辜,会作何感想。
后来,背负着如此多血债的武松在孙二娘的建议下假扮头陀,以逃避法律制裁。
孙二娘说这头陀的衣服和骷髅珠是有一次路过狮子坡的头陀留下的。”武松戴上后,张青道:“和头陀一模一样,莫非前世命中注定?后孙二娘又感叹:“前世命中注定”。武松听后哈哈大笑。有人觉得他的笑很潇洒,有人觉得很悲壮。
在中国古代经典中,有两个行者,一个是武松,一个是悟空。
武松和悟空有很多相似之处,外貌、衣着、神力、性格,都打过老虎,都被狗欺负过(孙悟空被吼狗追)……按照作者的创作时间,应该是悟空的参考了解武松的诸多经历和特点,想必吴承恩也对武松感到无奈和感叹。
“命运”二字罢了。
当你发现身边所有的人和事都只是上天为你安排的“八十一难”,所有的悲伤和痛苦都只是让他尝尽人世间的得失,知道情欲的痛苦,终于穿上了这件在十字坡等他已久的图陀衣裳。不懂也好,懂了以后的生活又该是多么的失望啊!
在张嘟嘟的府邸里,曾经写下《杀手,打虎的武松》的武松一去不复返。当他意识到这一生的可悲和可笑时,他再也没有把自己当成“打虎人”。自我介绍时,他说“行者武松”。
据说,遁入佛门,放下一切,便自在。
不过佛家规矩很多,生命的自由不应拘泥于形式,更何况是嗜酒如命的武松。
武松出家,享年八十。
他追求的不是自由,而是——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