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生平快意恩仇,恶战无数,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属景阳冈打虎和大闹飞云浦两战,仅凭此两战,奠定武松一流高手的地位,应该说毫无争议,实至名归了。
但是武松不谙马战,喜欢步斗,也是不争的事实。用武松的话来说,我又不是脚小,为什么要骑马?可见武松对自己的脚力,有着非凡的自信。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小说里的武松确实担得起“步斗天王”的美誉,几乎无一败绩,一回合斩方貌,鲁达做不到,一回合杀耶律得重,大破辽国军阵,一回合斩贝应夔,更是犀利无匹。但是武松也有败绩,是生平仅有的一次,写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研究。
那是《水浒传》第61回目:吴用智赚卢俊义张顺夜闹金沙滩中的描述:
卢俊义赶过林子这边,一个人也不见了。却待回身,只听得松林旁边转出一伙人来,一个人高声大叫:“员外不要走,认得俺么?”卢俊义看时,却是一个胖大和尚:身穿皂直裰,倒提铁禅杖。卢俊义喝道:“你是那里来的和尚!”鲁智深大笑道:“洒家是花和尚鲁智深,今奉军师将令,着俺来迎接员外上山。”卢俊义焦躁,大骂:“秃驴敢如此无礼!”拈手中宝刀,直取那和尚。鲁智深抡起铁禅杖来迎。两个斗不到三合,鲁智深拨开朴刀,回身便走,卢俊义赶将去。
正赶之间,喽罗里走出行者武松,抡两口戒刀,直奔将来。卢俊义不赶和尚,来斗武松。又不到三合,武松拔步便走。卢俊义哈哈大笑:“我不赶你,你这厮们何足道哉!”
从中这段描述来看,鲁智深、武松先后与卢俊义斗不到三个回合就各自败走了,卢俊义居然还对着武松的背影念叨着:“你这厮们何足道哉”这样的话,满脸的鄙夷不屑之情,已经跃然纸上了。
那么武松的武艺真有那么不堪,被卢俊义如此嫌弃呢?
那是因为吴用早有计谋在先,事先就曾叮嘱过众位好汉,意思一下就行了,不要去和他玩命。此计的目的就是赚卢俊义上山做把交椅,而不是要他的命。
武松等人听从吴用的安排,定然有所顾忌,不肯全力以赴,只能点到即止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武松斗三合就败也好,斗五合败了也罢,都不是武松真实战力的体现。
如果武松不顾军师吴用的将令,尽平生所学与卢俊义决一生死的话,那么“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最后倒在血泊之中的是武松还是卢俊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