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个传说都不靠谱:宋江曾断蛤蟆案,吴用落第怨蔡京,李逵武松是少林师兄弟?

三个传说都不靠谱:宋江曾断蛤蟆案,吴用落第怨蔡京,李逵武松是少林师兄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 访问量:4864 更新时间:2024/1/20 2:43:48

在张士诚的退隐谋士施耐庵写《水浒传》之前,梁山好汉故事就已经是民间艺人的“饭辙”了。南宋的《大宋宣和遗事》、《宋江三十六人赞》大家耳熟能详,据戏曲研究家傅惜华考证,元曲中以梁山好汉为主角的戏目至少有三十四种,其中比较有名的是《燕青射雁》、《折担儿武松打虎》、《张顺水里报冤》、《宋公明劫法场》、《梁山泊李逵负荆》、《黑旋风双献功》、《争报恩三虎下山》、《鲁智深喜赏黄花峪》。

施耐庵先生是元末明初之人,对宋朝话本和元朝曲目自然比我们了解的还多,他兼收并蓄去芜存菁,这才形成了位列四大名著的《水浒传》。

施耐庵写《水浒传》的目的之一,是鼓动老百姓造朱明王朝的反,所以招安的宋江很不受待见——在宋朝史料中,宋江之所以被张叔夜收降,是因为梁山二头领(卢俊义或李进义)被俘,如果宋江不放下该武器,“二弟”就没命了。

《水浒传》中的宋江很卑微,史料中的宋江很凶悍,而民间传说中的“郓城押司”宋江,却是一个“当了绍兴师爷的神探狄仁杰和提刑官宋慈”。

在口口相传的故事中,宋江宋江曾断蛤蟆案,吴用落第怨蔡京,武松李逵居然是少林寺的同门师兄弟。我们把民间故事与《水浒传》结合起来看,就会发现这三个传说,似乎都不太靠谱。

“宋江智断蛤蟆案”并非全无依据,《水浒传》中也曾有类似的描述:一个刀笔吏能成为知县面前的头号红人,手上自然是有两把刷子的——宋朝的吏员,朝廷不给工资,基本属于县令聘请的秘书或顾问,其补贴从县令的活动经费里出,只吃饭不干活的吏员,哪个县令都不会待见的。

在民间传说中,宋江是个神探,他之所以能被县令时文彬器重,跟一起“蛤蟆案”有关。

话说那是北宋徽宗赵佶宣和年间,郓城县有个邓家庄,庄上有个叫土豪叫邓三万的富户,家里雇着两个长工,分别叫大领、二领。

只能雇两个长工,家财只有三万贯,还不及生辰纲的三分之一,跟祝家庄、扈家庄、李家庄也没法比,邓三万跟周扒皮一样,每天天不亮就赶着两个长工下地干活。

这一天邓扒皮把大领二领喊起来之后继续搂着二房妻睡回笼觉,结果出了大事:二领因为解手落后一段,等他赶到地头,就看见大领趴在地头的水坑边,脖子断了一半。

出了人命自然要报官,据说县令是从金陵调过来的,他二话不说就判了二领死刑:大领要不是你杀的,你为啥要来报案?

三木之下,无有不招。二领被屈打成招,旁边的押司宋江看不过去了,他亲自去现场勘察,结果发现了怪异之处:大领的身体被翻开,下面还有一只死蛤蟆。

宋江迈开小碎步伸着鼻子到处找,终于在草丛里找到一条死蛇,蛇腰上还有一道很深的伤痕。

宋江拿着蛤蟆和死蛇到处打听,一位老者看了之后问他:“蛇身上这粗糙伤痕不是刀砍的,倒像螳螂锯的……你在捡到死蛇的地方有没有死蛤蟆、死老鼠?”

宋江恍然大悟,并进行了如下推断:“大领来到地头时,看见一条蛇正在吞蛤蟆,一只螳螂飞来,锯开了蛇肚救了蛤蟆,获救的蛤蟆一口吞掉了螳螂,大领见这蛤蟆可恶,忙甩锄头去打蛤蟆,谁知忙中出错,锄刃割到自己脖子上,他仰面倒地,正好压住了蛤蟆。”

经过宋江的“神断”,二领被无罪开释,宋江因此也获得了“神探”之名,那个被救的二领后来跑到东溪村,凭着一身神力震慑了西溪村,当上东溪村保正后改名晁盖,并与宋江结为生死之交。

宋江是不是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咱们最后再说,接下来的故事是关于智多星吴用的——他在《水浒传》中被刘唐称为“秀才”,也是有历史依据的:宋朝的科举制度与隋唐明清不同,只要读过书,不管童子试成绩如何,都可以被称为秀才。

吴用是“秀才”而非“举人”、“进士”,据说不但怨蔡京,也要怪他的倒霉名字。

当年吴用要进京赶考而没有钱,东溪村保正晁盖资助了他白银一百两——这就有点不靠谱了:并不是所有读书人都有资格进京赶考的,如果吴用那样的“乡村学究”都跑到开封,城门都得被挤坏。

不管有没有资格,吴用都进了京城,三篇文章作罢,主考官看了大为欣赏,就想点他为头名状元,但是太师蔡京反对——吴用没有像后来的张好古到魏忠贤府上拜见一样,去给蔡京送礼。

蔡京是个奸臣,但也是个有学问的高官,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马上给赵佶打小报告:“吴用的文章写得虽好,可这名字太不吉利。若点他为状元,举国上下都知道新科状元叫‘吴用’,成何体统?万岁的脸面往哪里搁?”

赵佶一琢磨也是这么一回事,迷迷糊糊就下了一道圣旨:“吴用除名,永不录用。”

赵佶一句话,断了吴用前程,所以后来宋江想招安,吴用总是想办法使绊子,后来还撺掇宋江叛宋投辽,就是因为他跟赵佶和蔡京有这一段过节。

宋江智断蛤蟆案,吴用落第怨蔡京,这两个故事,半壶老酒认为都不靠谱,接下来的第三个故事,跟《水浒传》基本就没有太大关系了:李逵和武松系出同门,还是武松的师兄,但是武松在少林寺学艺的时间比李逵长三年——武松学了八年,李逵学了五年,所以武松的武功比李逵高。

说李逵比武松年纪大,估计大家都不会反对,因为武松上梁山的时候,也就是二十五六岁,李逵应该快三十了,但是说他们同在少林寺学艺,这就不靠谱了:要不是那部电影的火爆,少林寺哪有现在这么大的名气?

在整部《水浒传》中,没有一位好汉提到过“少林寺”三个字,倒是大相国寺、五台山文殊院比较有名,在这两个著名寺庙呆过的鲁智深耳濡目染有了大智慧,而李逵和武松,不但无肉不欢,而且杀人不眨眼,似乎不太像是少林寺学过武功的吧?

关于宋江、吴用、武松、李逵的三个传说讲完了,接下来该有请读者诸君发表高见了:您见过哪个人打蛤蟆能把自己脖子砍断一半的?吴用只是个秀才,按照宋朝的科举制度,他有没有资格进京赶考?宋朝人学武功,会去少林寺吗?

标签: 吴用

更多文章

  • 吴用到底“无用”还是“有用”?

    历史人物编辑:川妹美食标签:吴用

    《水浒传》中的军师吴用, 绰号智多星,道号“加亮先生”,是整部小说贯穿头尾的重要人物,大家对其评价也褒贬不一。光从名字和称号解读,有人会解读为吴用和加亮先生,意思是“无用”和假亮,即假诸葛亮;但也有人会解读加亮比诸葛亮更胜一筹。文学家对吴用的看法也是褒贬不一,明朝文学家李卓吾这样评价吴用:一味权谋,

  • 吴用并无大用,事实证明,吴用是小事小聪明,大事大糊涂

    历史人物编辑:安然谈史标签:吴用

    段子说水浒,短小的才有内涵,每一段都是精华一、吴用因为只是僻处乡村的小知识分子,所以眼光与见识不可能太高。运筹帷幄,不过是在为他人作嫁衣而已。伪造蔡京笔迹、私刻公章,画蛇添足,险些害了宋江和戴宗性命。事实证明,吴用是小事小聪明,大事大糊涂。是以知梁山军师——真的是无用。二、学究,勉强可以称为知识分子

  • 水浒:忠心重情,吴用不愿一个人独活,宋江死后愿共赴黄泉

    历史人物编辑:冰城秀玲标签:吴用

    《水浒传》这本书讲述了108位好汉的故事,这些人当初因为各种原因没办法才到了梁山,可是聚集在一起后却十分的快活,可是一切都在征讨方腊的过程中终止,这些人最后只有三十几个人保住了性命,可是得到善终的却并没有几个人,有人说这一切都是宋江的错,如果当初他没有一心一意的同意招安,没有被朝廷所利用,那么这些好

  • 为何宋江一心想着诏安,当皇帝他不香吗?其实吴用早已说出答案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经典沸标签:吴用

    岁月不饶人, 鬓影星星知否。记得第一次看《水浒传》的时候,特别羡慕这群梁山好汉,看着他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样子,那是痛快又自在。可是当我再回过头来看《水浒》的时候,却发现不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样了。许多所谓的“梁山好汉”其实并非什么好人,劫财、劫色、陷害贤良等等都干得出来。这些“好汉”基本都出自底层

  • 梁山上有4位特殊的好汉,宋江管不住,吴用不敢坑,他们是何人?

    历史人物编辑:浅梦墨晞标签:吴用

    在梁山上,吴用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拥有着出色的智谋和组织能力,是宋江的得力助手。虽然宋江有着号令群雄的地位,但是真正要管理好梁山上的一切,还得依靠吴用的帮助。但是,虽然吴用在梁山上地位高,但却不敢随意得罪四个独特的英雄好汉,那么这四个好汉,又是谁呢?公孙胜 梁山好汉中,除了宋江之外,吴用是最具权威

  • 吴用赚卢俊义上山,为什么要安排车轮战对付他呢?原因共3点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吴用

    几乎每个好汉上梁山之前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故事,或悲壮,或窝囊,予人印象深刻。作者这样写无非就是为了突出“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这样的一种主题思想。梁山之大,好汉之多,真正心甘情愿上梁山落草的,除了李逵等几个莽汉之外,所剩不多,其中林冲、卢俊义都是被逼上梁山的典型人物。河北卢俊义,人称玉麒麟,棍棒天下

  • 梁山上有4位好汉地位超然,宋江管不住,吴用不敢坑,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度历史观标签:吴用

    江湖上有一座神秘的山,名叫梁山泊。这个山头聚集了许多逃离世俗的英雄好汉,他们都是社会边缘的人,或是因为冤屈而被逼上梁山。在这个杂乱无序的团体中,有着四位英勇无畏的好汉,他们的地位超越了其他人,让人望尘莫及。呼风唤雨的公孙胜 梁山泊是一个山中藏着的起义军团队,里面有一位神秘的好汉,名叫公孙胜。虽然他没

  • 《水浒传》中的吴用,到底是“智比诸葛”,还是真正的“无用”?

    历史人物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吴用

    “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说的就是智多星吴用。遥想诸葛亮当年,也只不过是“自比於管仲、乐毅”而已,而当时的人呢对此还不认可。对吴用的这段评价,乍看是在赞誉吴用,但俺感觉就是在打诸葛亮和陈平的脸。吴用出场时有段极简短的介绍:“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金圣叹对此批注道:“加亮二字,后文要一片

  • 晁盖不带吴用一起攻打曾头市?是因为吴用投靠了宋江吗

    历史人物编辑:大马猴历史标签:吴用

    《浅说水浒》第212期(文/焦目)水浒其实是一部非常有趣的书,有的人看到的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有的人看到的是忠义贤良,保国安民;也有人看到了奸臣当道,徽宗昏庸;还有人是看到了当时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文化。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所看到的,可能正是自己的另一面。在梁山的三任寨主中,王伦被林冲火并,晁

  • 吴用为何吊死在宋江坟前?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吴用

    智多星吴用本是一个书呆子,跟随晁盖以智取寿,后上梁山,多次用计成就大事,人称“智多星”。宋江死后,葬于辽尔洼。无庸和花溶一起去挂孝。两人痛哭流涕,双双上吊自杀于宋江墓前。花容重于情谊,可吴用为何要上吊自尽?吴用虽是村里秀才,但精通经济,文武双全,容貌俊美,善于使用两条铁链。与晁盖交情甚深。计划生育事